第8章 管理能力测试题(7)
从用人的角度来说,德与才是不可分割的。对于水来讲,有德之水温和柔顺,这样可以行船载物或灌溉良田;而无德之水会泛滥成灾,殃害百姓。对于木来讲,德使它能曲能直,这样才可以造船作桨,或作为栋梁椽檩;无德之木逢强则曲、遭曲则折,只能做引火之用,永远成不了“大气候”。所以,以德服人是最好的统治方法。
一个有道德的人,他的才能越大、技术越高,他必须越谦卑,用他的才能和技术做出更多的贡献。此时,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就能更加和谐融洽。相反,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必然会以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才能来为自己谋取私利,同时损害他人的利益。此时,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也就必然会更加恶化。
毫无疑问,德与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德像水的源流,德要活起来要靠才的推动,德才兼备则清波荡漾、川流不息,永远有前进之势。德又像树木的根,只有它深深地植于沃壤之中,才的枝叶才会繁茂。德才相济则万倾林涛,勃勃生机,永葆其生命的旺盛。纵观天下成功的事例,都是德才相济的典范。
小结:
一名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管理者,人生之路将更加灿烂。
勇于担当方能赢得信任
14.你是公司的销售主管,有一次你跟随新来的下属去拜访一位老客户,老客户当着你和新下属的面,不客气的指责上个月售后服务不到位,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个新来的下属做事不行。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
A.当面质问你的下属,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当着客户的面严厉批评下属
B.跟老客户开玩笑,说都是老关系了,别在意那么多
C.先跟老客户说声对不起,然后解释一下为什么,就说新来的下属业务上还不熟练,一定会尽快的适应工作,下不为例
这道题答案选C,这是因为你作为下属的领导,首先应该对你的下属负责,下属做的不好与你的领导也有直接的关系,这时候一定要懂得担当,为下属担责任就会赢得下属的信任,更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
勇于替你的下属承担某些责任,你将会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下属的努力工作,将是你前进的必备条件。
作为管理者,你手中拥有权力,而这种权力又是你的下属以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成功来支持你的。权力应该和责任相对应,权力越大责任则越大。
下属信任你,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因为你的权力,而是因为你能够承担责任,有祸自己扛。当下属出了问题时有人帮他一起分担,此时的关怀和宽容更会令下属感动,更会增加下属对你的信任,激励出下属更大的干劲。
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再缜密,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于是就会不可避免地犯错——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
当一个人犯错时,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辩护。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生存的一种手段,怕认错就会丢掉“饭碗”。另一种反应是坦白认错。
第一种反应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虽然证据明明摆在眼前,还死不认错的道理。此外,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可是,这种死不认错的做法并不是一种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要多得多。
姑且不论需要承担的是什么责任,不认错和狡辩会损坏自己的形象。不管你口才多么好,又多么狡猾,如果你逃避错误,那么他人就会认为你“敢做不敢当”“没担当”等。于是,本部门的管理者不再信任你;别的部门的管理者也“怕”你三分;同事们更因怕你哪天又犯了错,拖他们“下水”,他们会疏远你,拒绝与你合作。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会使自己丧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和避免问题的能力和机会。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
正确的做法是,为自己塑造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公众形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同事,他们都会欣赏、接受你的这种做法,因为你把责任承担下来,不诿过于他们,他们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愿意跟你合作,更会替你传播你有责任心的品质。同时,通过勇于承认错误,你也能以此磨练自己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你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
不要求全责备
15.你是公司的部门主管,你要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你一个人完成不了,还需要再挑3个人协助你。你可以从本部门挑选,如果你觉得本部门的人不适合,也可以从别的部门挑选。现在你们部门有以下3名员工:
小王,工作能力很强,也很有热情,但性格急躁,容易冲动;
小李,工作很勤奋,做事很谨慎,但工作能力平平;
老刘,公司老员工,很有经验,工作踏实,但思维有点僵化。
你可以从这3人中挑选1个,或2个,或3个,也可以一个也不挑。如果没有达到3个人,你可以从别的部门再挑选人员。这3个人中,你会挑选哪个人呢?( )
A.挑选小王
B.挑选小李
C.挑选老刘
D.一个也不要
这道题答案选A(挑选小王)、B(挑选小李)、C(挑选老刘),这是提醒你对人对事不要求全责备。谁都有缺点和不足,别的部门也没有完美的人。
我们知道,世无完美之人,金无十足之赤。人,总是优点、缺点并存。恃才傲物,常为能人之病;大才者,不拘小节;异才者,常有怪癖;才气越高,往往其缺点越明显。所以善用人才者能够视其大而忘其小。
在一个人的身上,其才能有长处也有短处,委用人就要用其长处而不责备其短处。因此,用人不可求全责备,应用其所长,舍其所短。对偏才来说,更应当舍弃他的不足之处而用他的长处。
那些自以为精明的管理者,最容易触犯的是求全责备的用人大忌。对人要求过严,希图“完美”,容不得别人半点缺陷,见人一“短”,即不及其余,横加指责,不予任用。这种求全责备的方法压抑人的工作积极性,限制人的成长,阻碍人的智能的充分发挥,它使人谨小慎微,不思进取。
对人不应求全责备,对事也是如此。
世界上少有完美的东西。即使当我们自以为已达完美的时候,实际上也未必就完美。我们日常使用的“完美”一词,往往不过是“很好”“非常好”的代名词罢了。追求完美,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苛求。
现实生活中是有一些人喜欢追求完美,他们往往也肯为之努力。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完美使他们的追求成了永无止境的苦役。有些人到后来便变得灰心失望、一蹶不振。而管理者苛求完美所得到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
如果下属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以满分为目标,反而会影响工作效率。试想,一个工作人员本来一天可以完成两份报告,如果管理者从百分之百完美的要求出发,要求每个字都必须铁划银钩,像练习书法一样,每个标点符号都必须像印刷出来的,行文不仅要清楚明白,而且要显示出文学造诣,但又必须简洁,不能写得像小说、散文。如此一来,这个办事员恐怕一天连一份报告也无法完成。少写几份报告,或许事情还不算太大,若是处理大事上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岂不糟糕?
对每件事情都要求满分,是大多数下属办不到的。这么一来,要指责的事就多了。有的管理者一向喜欢整洁,看到下属办公桌上的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就皱眉头;有的管理者喜欢朴素,下属在衣着上稍不入其眼,就会被他指责。这只会造成下属的极端不满。而且,“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指责太多了,也就失去了作用。当你指手画脚,把所有的人差不多都批评了一遍之后,下属们不过是相视一笑而已。很多人还会在肚里说一句:“我们的头儿真是个怪人!”
对于工作场所而言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说:“过于精明能干的上司,不易培养出好的下属。”让下属看到上司如此高水准的一面,会使下属颓废丧志,并降低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刚开始时,对下属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或期望,并尽量表现出身为上司的你也可能失败。换句话说,应当以次一级的目标来要求下属,然后再使之循序渐进。
当你的员工犯错误时,对他的处理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少管理者的做法是狠狠地训斥犯错误的员工,这会使他闷闷不乐,甚至心存报复之意。这样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既然错误已经犯下,就只能在如何减少错误的损害程度和避免重犯上下功夫,使错误成为通向成功之路的铺路石。
因此,应该用善意的态度去同犯错误的人谈话,鼓励他用积极的观点去看待错误。通过有意识地原谅下级的过失或错误、维护员工自尊心的做法,激励他们的进取行为,使其不致因过失和错误而灰心丧气,却步不前,从而将错误经历转化为一种强烈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聪明才智。
选聘人才,自然希望人才优秀,但也应求真务实,不要不切实际地追求全才。吹毛求疵,求全责备,除了能给自己赢得一点虚名之外,对本单位的事业发展有害无益,门槛太高不见得能招到人才,而且一大批可用之才被挡在门外,挑选受限,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招聘效果。
企业用人时要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优缺点,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量才而用,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同时,要允许其犯“合理的错误”,切忌求全责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本来是很自然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个别管理者要求选拔任用的人才十全十美。为此,他们对于实践中的、成长中的人才再三苛求,百般挑剔。以至于在考察下属中,经常出现第一次看不成熟,第二次看不理想,第三次看还欠妥当的结局。在这种求全责备的心态支配下,相当多的有潜质的基本成熟的人才,在多次的考察过程中“靠了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人才难得,是人才必有出众之处。而人才又有他的独特个性,他们一般不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但常常对上司不亲不热、敬而远之。这毕竟是现实存在的。大才者常不拘小节,异才者常有怪癖,恃才自傲往往是通病。好马有千里奔驰的长处,也有落拓不羁的缺点。奇人奇才既有大志雄心,往往又恃才自傲,不流俗随众,对这种人才求全责备,势必会将其埋没。
如果一个管理者老是挑剔下属的毛病,就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工作热情,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反感的情绪,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工作中的正常发挥,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管理者只会把工作硬塞给下属,而不给他们应有的权限,那么,一旦工作不能朝他们想象的方向发展的话,他们就会无法安心,训斥下属,缺乏宽容,难以原谅下属的错误。下属跟着这种管理者工作,总会提心吊胆,不敢放开手去做,因为怕犯了错误,却得不到起码的谅解,久而久之必对工作失去热情。而胆怯的下属遇上这样的管理者就会畏缩不前,管理者不说让他做,他就不会在工作中主动去做,因为这样可以少犯错误。这样一来,他们就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时候刚想表现一下,但因管理者的一句话,或同事的一点劝告,干脆全盘放弃,转身走人。
小结:
勿求全责备是一则重要的管理之道。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能够想得开、看得远,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从大局考虑,对人对事不要求全责备。
目标要分成长期、中期、短期
16.你是公司的销售部门经理,公司要求你制定一个部门的销售业绩目标。为此,你召集部门全体员工开会,一起商讨该如何制定销售目标。会议上,大家众说纷纭:
甲说:“目标要有长期性,我建议以一个年度为一个目标段,这样有利于大家一直保持着前进的动力。”
乙说:“目标太长远会使人产生压力太大的感觉,我建议以一个月为一个目标段,这样有利于增强大家的成就感,使大家工作起来更有激情。”
丙说:“目标太长或太短都不好,我认为可以折衷一下,以一个季度为一个目标段。”
你同意哪个员工的观点呢?( )
A.甲
B.乙
C.丙
这道题答案选A(甲)、B(乙)、C(丙),这是提醒你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把目标分成长期、中期、短期。
现代的马拉松选手,都是以每5公里为一个阶段进行比赛。也就是说,起跑之后,调整自己的步伐,以5公里的目的点为追赶目标,到了之后,再接着跑下面5公里的路程。如此这般,将42.195公里的长距离细分成许多段路来跑完。换句话说,并不是一口气地到达终点,而是每5公里设一个中间目标来完成。
这个方法,也适用于管理,任何人都是随时在朝向目标持续前进,可是如果目标过于远大无法实现,就会丧失努力的冲劲。即使是努力了,也很容易在中途松懈下来,这是因为缺乏成就感的缘故。
若是目标可以实现的话,谁都会抱着希望积极地、持续地去努力。
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订立的目标有可能实现的话,不仅会竭力去做,也会抱着希望。相反,若是不知道工作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就没有继续做下去的意愿。
任何人都一样,无法持续地做没有意义的努力。如果管理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每天反复地做着不知道结果的工作,任何人都无法坚持下去。所以,清楚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并清楚这件事在远期目标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意义,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管理中了解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就会冲劲十足,效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