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示范剧:基训·剧本·表演](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23/933423/b_933423.jpg)
Ⅰ.基训:台词与形体
引言 教育示范剧基本功训练的特点与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推广教育示范剧,让没有接触过戏剧的普通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能更快了解教育示范剧并掌握简单的教学技巧。我们创造了一套与其相适合的表演基础训练,形成基础的教育示范剧教学法。
基地的培训教师在推广教育示范剧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时间问题。如果以每周一节课40分钟、每学期18周计算,每学期的戏剧课的总课时量是12个小时。也就是说,老师必须让每个学生在12小时的课堂时间之内,通过排练学会一折教育示范剧,戏剧老师们还面临着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同时进行排练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一套快速有效的方法来开展教育示范剧的教学。在一般的话剧表演课上,为了帮助学生们进入状态,在排练之前会用很长时间进行热身与“破冰”(让学员们更快地熟悉彼此),也就是花大量时间做一些戏剧游戏来活动身体,并帮助学员们集中注意力。但是对于课程时间如此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把大量时间用在游戏上实在是太“奢侈”了。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既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又能够辅助教育示范剧排练的训练方法。
教育示范剧的创始人孙惠柱教授提出,向戏曲和舞蹈的教学学习,用统一有序的基本功训练来代替灵活多变的游戏。由于舞蹈和戏曲都属于形式上高度凝聚的艺术门类,排练演出中虽然也有需要演员独创和自由发挥的部分,但总体来说,一旦演出成型,演员的主要动作、唱腔都不会有大的改变,节奏也固定在相应的音乐或锣鼓点上。相比较而言,话剧的表演就自由得多,虽然有相对固定的台词和舞台调度,但是演员的表情、语言风格的处理,以及细微的动作都不是规定死的。自由灵活的话剧看上去好像比严谨规范的戏曲和舞蹈更简单,更易于掌握,实则不然。对于没有接触过戏剧表演而且没有任何舞台经验的初学者来说,想要像话剧演员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自然地生活”,也就是“表演生活”,是十分困难的,许多人甚至上了舞台连最简单的走路也不会了,两只手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就更别提开口说话了。当然,让完全没有经过舞蹈和戏曲训练的人上台唱戏、跳舞也是不可能的;可是以戏曲和舞蹈为主的票友活动——尤其是全国流行的广场舞却可以证明,有一定程式的戏曲和舞蹈比起话剧来,其实是更易于学习推广的艺术形式。以广场舞为例,参与广场舞的大多是没有经过任何训练也没有舞蹈基础的群众,但她们很快就能够学会动作且投入其中,也完全不在乎身边是否有观众“欣赏”她们的表演,而且这种“观演关系”甚至比剧场的舞台更“亲近”。广场舞之所以很快能被大家掌握和接受,就是因为像专业的舞蹈、戏曲和音乐一样,也有一个可以模仿复制的“范本”——对广场舞而言往往是有舞蹈基础的领队,对音乐和戏曲而言则是固定的曲谱和懂行的老师,参与者不用花太多时间去考虑要怎么进行原创和自我发挥,只需跟着范本照做就行了,而在掌握了动作和简单的技巧之后就有了参与的乐趣。
教育示范剧之所以让普及戏剧成为可能,关键就在于它的艺术形式具备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在语言上它全部采用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韵文,在形体动作上则借鉴戏曲,大部分采用简单明确且具有一定规范性的舞台动作。再者,教育示范剧将话剧和戏曲舞蹈两种不同的艺术特征都为己所用,一方面在剧本上采用大致上仍属话剧的故事结构,能让参与者和观众尽快带着悬念进入戏剧情境之中;另一方面,在表演上则采用比话剧更凝练、更接近戏曲和舞蹈的舞台动作。因此,借鉴戏曲舞蹈的训练方法,创造一套属于教育示范剧的热身和基础训练的方法是可以实现的。
与话剧相似,教育示范剧的表演也是由台词对话和肢体动作两个最主要的部分组成,因此我们将教育示范剧的表演基础训练也分为台词训练和形体训练两部分。专业话剧演员的台词训练强调训练吐字归音以及发声方法的技巧,形体训练则接近舞蹈训练,以加强肢体灵活性和创造力为目的,或者再加一些舞台格斗的技巧。教育示范剧则需要让学生们能更快地理解和体现剧本中的角色,所有的训练都必须直接为示范剧的排练和演出服务。因此我们要向具有程式且更加规范的戏曲和舞蹈学习,把热身训练变成以一个个元素为单元的基本功练习,让学生们更快地掌握舞台语言和动作的技巧,更快地理解教育示范剧的作品以及自己扮演的角色,快速进入排练阶段。
这些台词和形体的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受训者更快掌握简单的表演技巧,还能让他们预先熟悉即将进行排演的教育示范剧作品中的角色和情境。我们多次在教育示范剧的教师培训中应用了教育示范剧的台词形体基训,实践证明,这些简单的练习确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和质量。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继续完善教育示范剧的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