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迭代分析
4.3.1 第1阶段:冷启动阶段,打磨产品
唱吧在App Store中上线之前,就已经在“91手机助手”“同步推”等越狱平台上线,并积累了几万种子用户,这些用户帮助唱吧完成了对产品的基本打磨。
1. 关键版本解读
唱吧在V1.3版本(2012年5月30日)中上线App。如图4.7所示,V1.3版本是唱吧的最初版本,操作起来相当简洁,点击“话筒”便可进入点歌界面,这样的流程几乎完全复原了KTV的点歌场景,很容易让用户理解。打开App-点歌-选歌-开唱的足够简单的核心流程,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成本,这对于唱吧来说是“磨刀”的开始。
图4.7 唱吧V1.3版本的界面截图
2. 用户评价
如图4.8所示,在这一阶段,用户对唱吧的评价还是很好的,他们认为唱吧是一款很好的唱歌神器,好玩儿、好用,操作简单、音效很棒,并且App Store成了一个求关注的广告入口。
图4.8 唱吧在第1阶段的用户评论详情(资料来源于App Annie)
3. 运营情况
唱吧在该阶段的运营主要是针对种子用户,通过种子用户的反馈对自身的产品进行打磨,由于一开始的产品基础就做得很好,使用起来足够简单、需求足够普遍,所以在没有做太多运营和推广的情况下收获了1000万注册用户。
4. 阶段综述
在该阶段,唱吧在3个月内发布了5个大版本,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流程,但并没有增加任何新的大功能。对所有互联网产品来说,流畅的核心流程、足够稳定的基础体验都是产品迭代的第1阶段最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此刻的唱吧目标明确,为未来承接很大的用户量做好了准备,已是蓄势待发。
4.3.2 第2阶段:运营动作频繁,用户量暴增,产品不断优化
从2012年9月开始,唱吧开始了正式的运营和推广,这也是唱吧真正爆红的阶段。那时微信正在崛起,朋友圈开始从微博中抢走大量用户的时间,可能每个人都在微博或者朋友圈中看到有人发布通过唱吧录制的歌曲。
“依附于最大的社交平台,通过在该平台上提供某种内容的生产工具,增强曝光和吸引用户”的路数可能是唱吧最先发明的,后来的秒拍、足记、小咖秀,乃至于美图秀秀,都是这一路数的受益者。所不同的是,唱歌这一形式的用户参与成本如此之低,以至于唱吧的爆红在事后看来并不让人觉得奇怪。
而伴随着用户量的暴增,唱吧的社交属性初露端倪,合唱、搞笑调音、查看附近作品、私密上传、微博@、查找好友、私聊、礼物等功能点纷纷增加,成为功能点增加最为密集的时期,而这一系列新增的功能点明显用于应对围绕着用户量爆发而出现的社交需求。
在这一阶段中,唱吧也建立起了社交体系的基本框架。
1. 关键版本解读
唱吧在V3.0.1版本(2013年3月28日)中新增了私聊系统,更新了礼物系统,新增了多种更有意思的鲜花;更新了等级系统;左右滑动可以删除收到的消息和通知;将新星榜改为推荐榜,榜单改为由用户决定,让用户有了更大的权力,增加了可玩儿性。如图4.9所示。
图4.9 唱吧V3.0.1版本的界面截图
2. 用户评价
在这一阶段中,唱吧依然是一款很不错的App,但可能由于在线人数太多而导致服务器压力过大,偶尔会闪退,如图4.10所示。笔者认为出现闪退的原因和唱吧对版本的管理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唱吧的V2.1版本到2014年4月还有人在用,在此期间唱吧的最新版本已经是V4.8了,要管理V2.1~V4.8这么多的版本,对于服务器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而且成本不会很低。
图4.10 唱吧在第2阶段的用户评论详情(资料来源于App Annie)
3. 运营情况
唱吧在该阶段的运营动作频频,其运营重心如下。
● 促使唱吧的重度活跃用户及大V用户生产更多的优质内容和分享,拉动新用户进入唱吧。
● 品牌曝光,打造热点。
下面列举唱吧在该阶段的运营情况。
● 2012年9月,与新浪娱乐合作发起“我是唱吧大明星”图片征集活动。
● 2012年9月,借力“好声音”制造话题营销。
● 2012年9月,在App内进行有奖歌唱比赛。
● 2012年10月,与江苏卫视合作,推出“都来唱吧”电视节目。
● 2012年10月,借力电影“失恋33天”进行话题营销。
● 2012年10月,邀请信乐团等明星在唱吧App内录歌。
● 2012年11月,“唱吧首届全国校园麦霸争夺战”一触即发,奖品为和羽泉“在一起”圣诞万人演唱会同台演出的机会。
● 2012年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FM106.6推出热线类互动节目《花儿为谁开》,通过唱吧报名;与联通合作,推出“沃唱吧”,办理套餐的用户在该月使用唱吧App不限流量;与丰田、可口可乐合作,推出唱歌比赛。
4. 阶段综述
通过该阶段的运营,唱吧的用户量得到了飞速增长,唱吧也成为互联网界家喻户晓的产品,这时的唱吧数据很不错。在增长的驱动下,闪退、版本管理不力等都是增长的阵痛。
4.3.3 第3阶段:丰富产品玩法,增加用户活跃度
相比于第2阶段,唱吧在该阶段增加的功能亮点并不多,仅有的亮点就是开启了MV模式和K歌包房。K歌包房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线下的KTV体验,同一包房内的麦克风重新成为稀缺资源,所有人轮流获得关注。唱吧也从爆发式的增长进入相对平稳增长的阶段。
1. 关键版本解读
唱吧在V4.0.1版本(2013年5月30日)中的功能更新有:支持视频录制,在K歌时开启MV模式,可以边唱边录视频;支持视频播放,如果担心流量问题,则也可以选择传统图片轮播模式;支持歌曲转发,将给力歌曲直接转发、推荐给唱吧的好友;优化首页榜单,页面显示更清新,信息展现更直观;可以更方便地找到想要唱的歌。如图4.11所示。
图4.11 唱吧V4.0.1版本的界面截图
2. 用户评价
在这一阶段中,用户评价唱吧是一个好的平台,但是版本管理不好的弊端依然存在,如图4.12所示。与此同时,会员功能引起了部分用户的不满。
图4.12 唱吧在第3阶段的用户评论详情(资料来源于App Annie)
3. 运营情况
经过第2阶段的运营和推广,唱吧在第3阶段已经进入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状态。这个阶段的运营主要是在产品内提升用户活跃度,典型的代表就是K歌房功能,通过活跃用户拉动好友,使用户在K歌房内轮流获得关注,唱吧在尝试全面提升自己的用户活跃度。在2013年10月,唱吧做到了月活3000万,从此,月活也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
4. 阶段综述
总的来说,唱吧在这个阶段就是打造一个和线下KTV几乎一样的场景,将线下的场景搬上线上,并结合线上的场景为用户打造一个全新的K歌平台。
4.3.4 第4阶段:正式开始商业化变现
月活冲到3000万,这触及了唱吧用户量的天花板。当规模无可提升之后进军手游,标志着唱吧正式开始了自己商业变现的道路。毕竟每个产品总是要帮投资人盈利的。
而除了变现,唱吧在产品更新方面仍然在尝试着突破活跃天花板。不过,比起第2阶段的明确需求,该阶段的尝试明显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性:更新的功能更多、更频繁,但在用户活跃度上并没有什么起色。
对于成熟期的产品来说,这个天花板是其宿命,除非为用户贡献新的价值,否则是难以突破的。
1. 关键版本解读
唱吧在V6.0版本(2014年10月11日)中和之前的版本相比,做了一个大的“整容”,界面比之前更美观,增加了一些调音的小功能。如图4.13所示。
图4.13 唱吧V6.0版本的界面截图
2. 用户评价
如图4.14~图4.15所示(资料来源于App Annie),唱吧在V5.0和V6.0版本阶段的用户评分下降得很厉害,一是因为开始了商业化变现,二是因为枝节功能的凌乱。用户评分从V7.0版本开始才重新回升。
图4.14 唱吧V5.0和V6.0版本的用户评论详情
图4.15 唱吧V7.0版本在App Store中的用户评分截图
3. 运营情况
唱吧在这一阶段的运营主要围绕着商业化变现,开始以跨界合作模式探索商业化变现之路。比较大的运营事件有如下几个(资料来源于IT桔子及网络)。
● 2014年3月,与热酷合作推出“唱吧小飞侠”,开始涉足手游领域。
● 2014年10月,与麦颂合作“唱吧麦颂”,线下KTV开始对外营业。
● 2015年3月,与麦颂KTV在“众筹客”平台发起众筹。
● 2015年6月,推出首款硬件产品——唱吧麦克风C1,以及充电宝、麦克风支架等配件。
● 2015年12月,D轮融资估值43亿元人民币,并称将与2016年度“超级女声”进行合作。
● 2016年1月底,推出3D直播间,在未来想成为VR内容提供方,并有报道称唱吧想在2016年寻求上市。
● 2016年3月,与“超级女声”合作,邀请《我是歌手》洪涛加盟。
从唱吧的动作来看,唱吧对广告、门店、硬件都有涉及。但是,正如百度贴吧的价值是以一个个贴吧为核心来创造信息和用户互相连接的中心节点,贴吧的变现必然会打这个中心节点的主意。因为商业价值必然是产品价值的变现,百度搜索的价值是找信息,所以变现方式适合广告变现,也是一个道理。
那么唱吧的价值呢?一个以唱歌为中心点的社交,其天然更合适的变现方式是秀场和造星。不过,唱吧作为一个用户幅度很宽的社交平台,做秀场很可能会影响反感秀场的用户的沉浸程度。唱吧的秀场实际上并没有放在唱吧里,而是以一个新的App推出。为了留住月活而放弃了变现的效率,这也是唱吧的无奈之举。
造星、选秀则可能是一个周期更长但更可行的变现途径。不过,造星难免带来信息中心节点的过度聚集,可能会影响更广大的用户“被关注”的程度,由此带来用户参与度的降低。在一个全民都渴望被关注的平台,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碾压一切的明星,那么对平台的伤害有可能是巨大的。
所以,唱吧更大规模的变现还是在利用广告、门店等手段,其实这只是流量、品牌的变现,也的确是唱吧的无奈之举。
4. 阶段综述
商业化是任何一个产品最后必须攻克的关卡,唱吧走得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