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还在沉睡的大学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今日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德国伟大的作家 歌德

· 把握住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拉美谚语

·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瑞士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

· 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送进坟墓。

——俄国著名作家 屠格涅夫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已经从《明日歌》里知道了“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道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一天的事情做出合理的估计。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那么注定是要推到明天去做的。很多人给自己安排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一直加班到深夜也没能完成,长此以往就会失去积极性,对拖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有对自己的能力做出精确的估计,才能安排一个合理的工作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对自己严格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安排的工作是自己可以完成的,那么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是一定要完成的,绝对不要给自己任何拖延的借口。

在这个问题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创造的“日清”工作法,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海尔一开始是一个发不出工资的集体小厂,张瑞敏上任后,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大的工作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大到机器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专人负责。每人每天下班时根据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自己的奖罚挂钩。

通过这种有效的整顿,海尔的生产效率直线提高,在1988年一改劣质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摘取了中国冰箱制造销售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谈到成功经验,张瑞敏先生毫不犹豫地把这枚金牌归功于“日清”工作法。


海尔的“日清”工作法有两点最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要把每天的事情具体化,比如看一本书,要看到第几页;拜访客户,要拜访多少家,等等。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可行、便于考核的计划。制订计划的时候要慎重考虑,一旦制订好就要严格执行,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要“日清日高”,即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做事的方法进行优化,然后随着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每日的目标。


志豪是一名大学新生,假期的时候,他为了积累工作经验,进入了一家外资公司做市场调研员。为了使自己尽快适应这份工作,他阅读了大量商业人物的传记,希望能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成功经验。当他看完张瑞敏的“日清”工作法之后,受到很大启发,立刻把它“移植”到自己的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媒体资料调查、电话访谈、问卷调查、重要人物采访、撰写调查报告,等等。这些工作互相交织在一起,常常忙得我焦头烂额。每次经理问我工作进度,我都支支吾吾,应付一通。

但我知道这样的回答是不能让任何人满意的,日后必对我的职业发展不利。看了“日清”工作法之后,我认识到,每天的工作之所以完不成,就是因为没有具体化、清晰化。要想日清,就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做一次彻底的摸底,糊里糊涂是不可能日清的。

经过认真核算之后,我规定自己每天上午查阅资料2小时,电话访谈30个,下午做问卷调查50份,或采访2~3名重要人物。每周抽半天时间撰写调查报告。

每天下班的时候,我都会检查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由于这些工作量是合理计算过的,一般都能按时完成。有时需要加班,最多半个小时就够了。

采取日清工作法之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时间意识增强了。以前查资料的时候经常跑题,一不小心就会关注一些不相关的信息。现在限定在两小时之内,有了紧迫感,浪费时间的情况大大减少了,两个小时就能取得以前3个小时的效果。

第二个变化是全局意识增强了。以前工作时是很随意的,喜欢干的多干,不喜欢干的少干,结果总是顾此失彼。现在为了能准时下班,一大早就统筹安排好各项事务,把一天的考核分解到每项任务上,一项一项地完成,再也不会等到下班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没做了。


把一天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对每个任务规定一个最后期限,你就不会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