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译文名著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译本序(3)

4.爱琴海的岩石海湾:以下叙述小人的命运。小人为了要获得肉体而成长,对水成说的代表泰勒斯发生共鸣。泰勒斯带他去见老海神涅柔斯,希望涅柔斯给予指导,但是海神今天正碰着一件喜庆大事,他的儿女们正在举行一次迎神大会。歌德在这里把笔锋转到当时学者们热心进行探讨、争论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关于萨摩特拉刻岛的密教崇拜之神卡柏洛。据塔西陀记载,提柏里乌斯的养子日耳曼尼库斯于公元十七年去东方途中曾去该岛停留,查询腓尼基人的密教。在十九世纪初,德国的学者克劳埃采和哲学家谢林等认为在这种卡柏洛教的背后隐藏有很大的秘密,作了许多考证和想象。歌德在这里对他们进行了一些嘲讽。

小人在涅柔斯那里没有问出什么结果,于是又去找善于变形的海神普洛透斯。普洛透斯建议他回到生命的发祥地海洋中去重新发轫,从生物最单纯的原始形态开始,再逐步进化而发展成人。

普洛透斯带领小人前去“永生之海”,“送他去跟海洋成亲”。这时涅柔斯的最美丽的女儿伽拉忒亚作了维纳斯的接班人,作为女爱神受人崇拜;现在正乘坐着贝壳车渡海而来,小人受到美的魅惑,撞上她的车座,他的容身之器的玻璃瓶被撞碎,他的生命体在海波上燃烧而发光,水火交融,他回到了自然发生之神厄洛斯的怀抱里去了。

第三幕叙述浮士德对希腊古典美的追求,浮士德跟海伦的结合。

第一场《斯巴达、墨涅拉斯宫殿之前》:从冥府回到世上的海伦,来到斯巴达的王宫之前。在剧中将时代追溯到特洛亚陷落的时代,由于希腊军的胜利,海伦又被抢夺了回国。她丈夫墨涅拉斯叫她跟侍女们先回宫中,准备用牺牲祭神。她心中感到有些狐疑,弄不清她丈夫的用意何在。她回到宫中,见到一个高大的丑女人,留在宫中当管家。这就是借了福耳库阿斯的形态而改装的梅非斯特。这个丑女人威吓海伦,说她丈夫叫她准备的牺牲,就是海伦自己,也就是说她丈夫为了惩罚她的变节,要把她处死。唯一的逃避办法,只有逃出斯巴达,逃到斯巴达北方阿耳卡狄亚的一个新国家那里去避难,因为在她丈夫出征期间,有一个北方的种族侵入到那里筑起城堡,首领是一个勇敢而仪表堂堂的人,就是浮士德。正说之间,传来喇叭之声,她丈夫就要回朝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海伦只得决心前去浮士德那里寻求庇护。

第二场《城堡内院》:浮士德身穿中世纪骑士宫廷服装,将海伦迎入城堡,恭奉她为女主,要把财产、王位、一切都奉献给她。海伦请浮士德跟她一同就座,跟他学习古代希腊诗中没有的押韵方式,象征北欧文化和希腊文化的融合。他们偎依在一起,流露出内心的爱慕和喜悦。就在此时,福耳库阿斯来报告墨涅拉斯已率领大军前来进攻。浮士德于是下令迎击。

第三场《阿耳卡狄亚》:浮士德和海伦在尘世的仙乡阿耳卡狄亚度着快乐的婚后生活,生了一个儿子欧福里翁,这个早熟的天才乃是奔放不羁、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的诗的化身,他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不断地往上空翱翔,要去参加自由的独立战争,他从山岩上纵身跃入空中,不幸坠落在父母的脚边摔死。合唱队唱起了挽歌,这首挽歌实际是为悼念拜伦而作。拜伦去希腊参加独立战争,不幸死于密索隆基。歌德对拜伦极为推崇,称他为他那世纪的最大的天才。从欧福里翁的身上,可以看到拜伦的面影。海伦看到儿子的死亡,听到儿子从地底发出呼唤母亲的叫声,她拥抱了一下浮士德,也去追随儿子于地下,她的形骸消失了,只剩下衣服和面纱留在浮士德手里。随后,海伦的衣裳又化为祥云,裹住浮士德,往空中飞去,再把他带往现实的世界。梅非斯特解除了伪装,恢复他的原形。至此,浮士德对美的追求,又以海伦的悲剧而告终。从此要走上另一条大道,去从事更高的社会政治活动。

第四幕

第一场《高山》:浮士德驾着祥云,离开古典的希腊,降落到德国的高山顶上。他望着飞逝的云团,好像看到海伦的幻相,他看着飘浮的轻雾,又好像看到格蕾辛的姿影。这是为了给第五幕最后出现的格蕾辛作张本。这时梅非斯特也踏着七里靴赶了过来,他经过前几次的失败,还要继续对浮士德进行诱惑。他给他描述繁华的都市生活,法国路易王朝的荣华,可是浮士德经过几次幻灭,现在却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说“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他在从希腊飞回的途中,看到脚下的大海,顿时起了雄心,要征服海水,与海争地,在沿海一带荒凉不毛的沼泽地上,围垦出新的土地,为人民建立新的理想之邦,他向梅非斯特说出他的愿望,要他帮助促成。正在此时,从前那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在解决了财政困难以后,骄奢淫逸,弄得国家陷于无政府状态,叛乱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个新的反逆皇帝。两者之间爆发了战争。梅非斯特建议浮士德去帮助皇帝平息叛乱,以便在事后得到皇帝的赏赐,把那一片沿海的广大土地赐给他做封地,这样就可以实现他的宏伟的计划。浮士德当然从命,梅非斯特当即给他派出了三勇士前去助战。

第二场《前山山上》:叙述两军对垒,浮士德带着三勇士出战,梅非斯特也借助魔术,使用水攻、火攻,又借来强大的音响,帮助皇帝取胜。

第三场《反逆皇帝的军帐》:皇帝获得胜利,论功行赏。浮士德获得沿海的一大片土地做封地,不过那儿还是一片大海,还没有陆地,尚有待于他去经营开发。身兼大主教的宰相责备皇帝与魔术师勾结,乘机要挟勒索,暴露出教会的野心和贪婪。

第四幕跟其他部分不同,在以前没有打过腹稿,有人认为这是八十二岁的老歌德,为了急于完成第二部而匆促写成的,所以分量不多,内容也欠充实。

第五幕

第一场《旷野》:一个旅人来到海滨的旷野,寻访过去救过他性命的老夫老妇,从这一对老夫妇的口中,介绍浮士德在这里填海围垦、开发一片广大的土地、为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浮士德曾叫他们迁让,另外拨给他们新居,但他们不相信围垦之地,不肯做拆迁户。

第二场《宫殿》:年已百岁的浮士德在宫中闷闷不乐,因为那对老夫妇不肯迁让,他们的房屋插在他的领地上面,使他不能登高望远,观看他的一切成就,不能一眼看到人类精神的伟大创造,就像眼中的刺一样,使他觉得极其烦恼,甚至要发狂。梅非斯特于是受命去处理这个问题。

第三场《深夜》:守塔人林叩斯在望楼上看到老夫妇的住处升起一片火光,原来浮士德叫梅非斯特去跟老夫妇商量,用另一处地方交换,请他们迁让,而梅非斯特带着三勇士前往,竟不由分说,将他们驱逐。老夫妇被吓死,旅人被打死,屋里的炭火被打翻,房屋着火焚烧,连同教堂和菩提古树都化成灰烬。浮士德受到良心的责备,深感内疚。

第四场《半夜》:废墟上升起的浓烟,被一阵阴风吹到浮士德身旁,四个灰色影子的女人,随着烟气飘来。其中匮乏和困隘,对于富贵而具有强盛的意志力的浮士德无法接近,罪孽也不能接近超人的浮士德,只有忧愁从钥匙孔里钻了进来,因为浮士德借恶魔之力建立大业,却杀了无辜的老人,于心不安,他觉得跟恶魔结交,束缚了自己的自由,想跟恶魔分道扬镳,心里笼罩着黑夜的阴影,所以忧愁乘虚而入。此时,尽管浮士德的精神仍然充满活动的欲望,但他的体力已逐渐衰微,因此最后被忧愁吹了一口气,就使他双目失明,这就宣示着他的肉体的解体。但尽管如此,他的心中还有光明在照耀,他还要想赶快在他未死以前,完成他想干的大业。他抓紧时间,叫他的手下拿起铁铲铁锹继续进行开发新土地的工作。

第五场《宫中大院》:浮士德已距死不远,梅非斯特命令他手下的鬼怪们给他掘墓。但是那些铲锹的声音,在盲目的浮士德听来,却像是为了建设新土地、挖土开河的声音。他还梦想着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他说:“我愿看到这样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跟自由的人民结邻!”但这种理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人们努力奋斗去争取:“要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有享受两者的权利”,而一旦这种理想能够实现,他说:“那时,让我对那一瞬间开口: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浮士德说完此话,就倒下去了。这是因为当初浮士德跟梅非斯特打赌的时候,曾说过:“如果我对某一瞬间说:停一停吧,你真美丽!那时就给我套上枷锁,那时我也情愿毁灭!”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恶魔得到胜利,实则不然,当初浮士德在打赌时说:“我如有一天悠然躺在睡椅上面,那时我就立刻完蛋!你能用甘言哄骗住我,使我感到怡然自得,你能用享乐迷惑住我,那就算是我的末日!”又说:“我一停滞,就变成奴隶。”现在浮士德虽已百岁,依旧渴望“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想继续不断地活动,并没有停滞,而且现在浮士德所说的这一瞬间,并不是恶魔用享乐将他迷住的瞬间,而是他自己进行无私的不断努力,实现为人民造福的理想的瞬间,实现这种最高的理想,就接近天国,他的灵魂就不会进地狱。所以梅非斯特虽然看到浮士德的肉体毁灭,却无法占有他的灵魂。因此当恶魔埋葬浮士德,等候着要攫取他的灵魂时,由天使下降,撒出玫瑰花,将恶魔播弄一番,而把浮士德的灵魂带往天国去了。至此,恶魔的打算终于完全落空。

第六场《山峡、森林、岩石、荒凉之地》:这一场处理浮士德的灵魂获救问题。浮士德的获救,主要是由于他自己的不断努力,“凡是不断努力的人,我们能将他搭救”,但同时也由于“来自天上的爱”。这是为了要符合西方人的宗教观念,他们认为单靠自己的努力还不能沐神福,还要加上神的恩宠,所以歌德在这里搬出了圣母玛利亚,并且还搬出第一部中的格蕾辛,作为一个已获救的悔罪女子,来替浮士德向圣母求情。于是由这位象征永恒的天主之爱的永恒的女性将他的灵魂导入荣光之境而升天。

以上将本剧各幕各场的剧情和内容作了一个简要的解释和说明,至于评价问题,有关文献很多,在这里不拟多谈了。总的说来,这个剧本通过浮士德这个人物的发展,体现出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为人类社会谋求自由和幸福的理想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说明只要人们肯努力实践,敢斗争,敢争取,就会克服一切矛盾和困难,不断前进,走向光明的大道,这一生活的真理,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

在翻译时除了在意义方面力求忠实于原文,在译文方面力求明白晓畅以外,在诗体方面也力求移植原诗的形式。因此在行数方面,大体上是一行对一行,押脚韵也基本上按照原诗的押韵方式,原诗中有些不押脚韵的,译文也避免押韵。至于每行的步数,则采取我国译莎剧惯用的以顿代步的译法,每顿以二字至三字为限,这种办法当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原诗为抑扬格,还是扬抑格或是抑抑扬格,在译诗中就无法表现出来了,而《浮士德》这部剧作,诗步变化很多,不像莎剧那样从头到底几乎都是抑扬五步格无韵体诗。歌德在本剧中使用了各种诗形,包括但丁在《神曲》中所使用的三联韵体诗和古希腊诗体,这些,在翻译时都跟原作亦步亦趋。

剧本中有大量的希腊神话中的神名、人名和地名,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均按希腊原文读音译出,译名主要参考楚图南译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最后要说明一下:《浮士德》是一部不太易懂的古典著作,原文中有许多矛盾之处,还有许多意义含糊、晦涩费解的地方,各研究家和注释家常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尚无定论。译者孤陋寡闻,鲁鱼亥豕,在所不免,尚祈海内专家和读者们指正。

钱春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