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嬗变(2)
约公元前321年,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并统一北部印度。经过频头沙罗和阿育王(约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的扩张,孔雀王国统一了北印度和中印度的广大地区,成为古代南亚统治区域最广的一个王朝。阿育王是孔雀王国繁盛时期的君主。据说,他通过政变登上王位,统治初期实行暴政,残酷地对待大臣,残忍地屠杀被征服者。但后来,他改行正法,不再杀戮,行善积德,甚至皈依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壮大。
阿育王还加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促进南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孔雀王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独揽一切大权,设有完备的军事官僚机器。土地归国王所有,但国王只是部分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对其他土地只享有征税权力,存在私有土地。孔雀王国时期是南亚奴隶制度最发达的时代。奴隶的种类很多,既从事家务劳动,也从事生产性劳动。奴隶与奴隶主的斗争不断。阿育王去世以后,孔雀王朝统治下的很多地区独立。孔雀王朝末代国王被杀以后,巽伽王朝(公元前187—前75年)和甘华王朝(公元前75—前30年,又译“甘婆王朝”)先后统治孔雀王朝曾经统治的一些地区。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印度北部多次受到外族入侵,如大夏的希腊人、安息人和月氏人等。
雅利安人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古代印度除了吠陀时代的四部经文(《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和后来的《佛经》以外,两部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也是重要的文学作品。雅利安人的佛教建筑物大量保留下来,包括佛庙和宝塔。公元前2—前1世纪的桑奇大宝塔是印度佛教石头建筑的著名遗存。古代南亚的艺术主要是佛教建筑中的壁画和雕刻。桑奇大宝塔四周栏杆上的雕刻、阿旃陀石窟壁画以及犍陀罗艺术都与佛教文化有关。雕刻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很多壁画可以归入世界优秀绘画之列。古代南亚人民发明的数字闻名于世(即现在所谓的阿拉伯数字)。他们还发明了“0”的概念,并最先将其运用到计算领域,这是印度在数学史上做出的一大贡献。
5 西周至魏晋
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时期,中国并没有形成真正统一的大帝国,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拥有最高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以及宗法祭祀等方面的大权,各地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朝觐,乃至出兵征战等,但仍有相对独立性。西周社会等级森严,社会阶级主要由奴隶主贵族、平民和奴隶构成。农业仍是西周主要的经济部门。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又称“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时期,一些诸侯国展开争霸战争,先后出现了几个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晋文公和秦穆公,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在相互征伐过程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成为强国,史称“战国七雄”。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迅速强大起来,经过近1个世纪的纵横捭阖,结束了战国纷争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实现了统一,自称始皇帝。秦朝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皇权,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制度,统一文字,修建“万里长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残暴地焚书坑儒。秦始皇去世以后,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农民起义不断。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义军攻陷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西汉王朝最著名的皇帝是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他解决了长期以来地方势力不容易管理的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展经济,开疆拓土,平定了中原周围的战乱,还使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的疆域扩大了近一倍。
王莽篡夺西汉政权之后建立的新朝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25—220年)。光武帝刘秀(25—57年在位)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恢复和巩固国家统一,恢复西汉时的国家规模,采取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措施,最终东汉出现了繁荣局面,史称“光武中兴”。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各地割据势力并起,经过兼并战争,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220年到266年,蜀汉、吴国、魏国进行互相征伐,最终魏取得胜利。266年,司马炎篡夺魏的政权,建立了统一的王朝——晋朝,史称西晋(266—316年)。西晋因内部诸王斗争而灭亡。
西晋初年,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对人民占用土地和纳税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颁行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收到了一定成效。一些少数民族也被接纳入晋朝。司马炎为了巩固皇权,大封宗室,将司马家族的27人封为各个地方的王。王在自己的王国里可以任用百官,并可拥有适当数量的军队。这种政策虽然使非司马氏家族难以篡权,但也为司马氏家族成员之间的争斗准备了条件。290年,司马炎去世以后,西晋王朝内部的王国之间就展开了斗争。308年,匈奴贵族刘渊称帝,在平阳建立汉。汉军利用西晋诸王的争斗和“八王之乱”的时机,灭掉西晋。317年,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317—420年)王朝。383年,发生了淝水之战,东晋谢玄率领8万军队大胜北方前秦的80余万大军。这是一场关键的战役,虽然延续了南北分治局面,但也使数千年形成的中华核心文化得以在南方延续和发展。
东晋的统治区域主要在长江以南,北方是从北方游牧地区迁徙而来的若干支游牧民族建立的若干个政权,笼统地称为“五胡十六国”。东晋灭亡以后,中国步入南北朝(420—589年)对立时代。
秦汉时期,中国与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都发生了密切往来,中国的汉文化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深远。汉朝时期,中国对东亚以外的地区也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这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实现的。陆路和水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是汉朝对世界历史的一大贡献。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的东段。东汉的班超继续经营西域,取得了西域人民的支持,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到达了安息的西部边界。这是汉代中国使者在“丝绸之路”上到达的最西点。汉朝还开通了通往西方的水路。这条线基本上是从中国的广东和广西出发,经马来半岛到达印度的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159年、161年,印度使节两次从这条水路来中国。166年,罗马(大秦)使节访问东汉,也是从海路而来。
陆路和海路两条贸易路线开通以后,中国的丝绸大量远销西方,在罗马成为富有贵族的衣服和窗帘材料。中国的铁器和漆器等也输入西方。罗马帝国的玻璃器皿、毛织品,印度的宝石、香料等也进入中国。佛教也在西汉晚期东汉初年传入中国。陆路和海路两条交通路线的开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直接联系起来,甚至使世界古老文明和国家所在的亚、非、欧三个洲更广泛地联系起来。
秦汉至魏晋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取得了卓越成就,很多成就在世界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秦朝的雕塑艺术水平高超,秦始皇陵兵马俑阵容宏大,形态逼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性纪传体史书,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新体例,为以后历代正史所遵循,也使中国的史书撰写传统在世界上独具特色。东汉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有古算书传本中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关于分数概念及其运算、比例问题的计算、负数概念的引入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等,都比印度早800年左右,比欧洲国家早千余年。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医麻醉药的使用早1600多年。中国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纸张,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中国造纸术经进一步完善之后,逐步传入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希腊城邦
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9世纪,希腊各地退回到原始社会时代,但铁器的采用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城邦广泛形成时期。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公民集体的统治。在数百个城邦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斯巴达在公元前8世纪通过征服周围的拉哥尼亚地区和美塞尼亚,结合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逐渐形成国家。斯巴达社会有三个阶级:奴隶阶级,即黑劳士(又译“希洛人”);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即庇里阿西人;奴隶主阶级,即斯巴达公民。斯巴达城邦实行双王制,双王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只是两位国家高级公职人员。元老会议、检察官会议和公民大会才是城邦的权力机构。斯巴达公民从出生之日起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教育,被培养成遵纪守法、勇敢坚毅的好公民和优秀军人。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的300名斯巴达战士就是这样炼成的。正因如此,斯巴达军队才能够长期称雄希腊战场。
大约公元前9世纪末8世纪初,雅典各个斗争的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以君主(希腊语称“巴塞勒斯”)为首的世袭君主制国家。随后,王权衰落,贵族共和国于公元前7世纪建立起来,国家机构主要由执政官、贵族议事会和公民大会组成,公民大会只是贵族政治的附属物。因为土地和债务问题,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公元前6世纪初,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贵族政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公元前594年,梭伦被推举为执政官,拥有立法和改革现存制度的非常权力,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改革措施,如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限定公民拥有土地的额度,根据财产确定公民的权力义务,鼓励发展工商业,等等。梭伦改革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使城邦向着民主制发展,但只是缓解而并没有消除公民集体中的深刻矛盾,雅典的政治斗争仍在继续。庇西特拉图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建立个人专权的僭主政治,使雅典暂时从混乱的派系之争中摆脱出来,打击了旧贵族,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梭伦的改革成果。僭主政治之后,雅典内部贵族派系之间的斗争再次活跃起来,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仍在继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元前509年或前508年,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采取的措施包括组建10个地域部落,调整国家机构,创造陶片放逐法等。他的改革最终完成了雅典国家政体从奴隶社会的贵族制向民主制的过渡。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一些城邦人口过剩,向希腊东北和西北广泛殖民。到公元前550年左右,约44个城邦的公民在异族境内建立了139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被视作子邦,是独立的城邦。
公元前5—前4世纪中叶是希腊的古典时代,希波战争是起点,伯罗奔尼撒战争是转折点。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及色诺芬的《希腊史》记录了这两次战争的历史。
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人为了向希腊拓展领土,利用其统治的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起义的机会,悍然大举进军希腊。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前449年)以公元前479年为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在战争前期,波斯人采取攻势,曾三次进军希腊,一度占领雅典,但都被希腊人打败。其间发生了一些重要战役,如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斯海战和普拉提亚会战,等等。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发生在雅典北面的平原上,雅典几乎所有公民参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雅典胜利以后,派遣一名跑得很快的战士回雅典报信。这名士兵一口气跑了约四十公里,到达雅典城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话音刚落,他就倒地而亡。雅典人认为这是一件壮烈的事情,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决定定期举行马拉松赛跑。这就是今日马拉松赛跑的起源。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战役,希腊虽然失败,但300名斯巴达战士的英勇壮举可歌可泣。第二阶段,希腊城邦采取攻势,斯巴达退出战争。主战的其他希腊城邦与雅典结成提洛同盟,雅典变成了同盟领导者。雅典率领同盟军队与波斯大军展开周旋,互有胜负。同时,将提洛同盟变成了控制外邦的工具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源泉。公元前449年,雅典派代表卡利阿斯与波斯签订和平条约,希波战争以希腊,尤其雅典的胜利而告终。希波战争以后,斯巴达一邦独大的局面被打破,雅典利用提洛同盟强大起来,从此希腊世界逐渐形成了分别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两大阵营。
古典时代的希腊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发展极不平衡,但总体上看,希腊当时的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各邦的工商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的比例不同。在古典时代,希腊奴隶制进入繁盛阶段。奴隶来源广泛,数量激增,普遍劳作于农、工、商等经济部门,甚至在雅典还充当下级公务人员和警察等。奴隶的地位极为低下,只是“一种有生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