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话要考虑对方的知识水平
有个成语叫“对牛弹琴”,经常有人用这个成语来笑话别人,认为别人脑子笨,理解力差。殊不知,对牛弹琴错的并不是“牛”,而是“弹琴的人”。
反例┡
有位秀才,晚上被蚊子咬醒了,妻子问:“你怎么了?”
秀才说:“尔夫为毒虫所吸也。”
妻子眨巴着眼睛,半天没反应过来丈夫在说什么。
秀才见状,提高了嗓门,说:“尔夫为毒虫所吸也。”
妻子还是没有明白,秀才急了,生气地说:“老婆子!我快被蚊子咬死了!”
妻子听到这话,说:“哦,我来支起蚊帐。”
说话不考虑对象的知识水平,不看对方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就等于射击时不瞄准目标,回话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沟通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孔子曾经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和中等资质以上的人说话,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和中等资质以下的人说话,说深奥的道理他就很难理解了。
在回话时,绝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还要看对方是否听得懂,是否愿意听,听了之后是否愿意和你聊,这就不得不考虑对方的知识水平、接受程度。看对象的知识水平回话的人,也许称不上是老实人,但绝对是有智慧的沟通者。优秀服务员李淑贞在接待顾客时,就非常注意根据客户的知识水平回话。
正例┡
当知识分子进店时,李淑贞是这样打招呼的:“同志,您要用餐,请这边坐。来个拌鸡丝或熘里脊,清淡利口,好不好?”
当工人同志进店时,李淑贞是这样打招呼的:“师傅,今儿个过班,想吃过油肉,还是汆丸子?”
当乡下老大娘进店时,李淑贞是这样欢迎的:“大娘,您进城里来了,趁身子骨还硬朗,隔一段就来转转,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尝点啥?”
身为服务员,当顾客进店时,就应该立即做出回应,与之打招呼。李淑贞在对待知识分子时,谈吐文雅、用词委婉;对工人同志时,回话直接、坦诚爽快;对乡下老大娘时,用语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这就恰到好处地考虑到了对方知识水平的不同,考虑到了对方的文化修养,这就是回话艺术的体现。
具体来说,在考虑对方知识水平回话时,还需做到这样几点:
◎回应知识分子,就在用词上仔细斟酌
回应知识水平高的人时,就有必要在选词用句上下功夫,这既不影响对方理解和接受,又能体现出你的知识水平,有利于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江苏省语言学会成立之时,浙江省语言学会委托蒋礼鹤教授在大会上讲话,蒋礼鹤这样讲了一番话:“今天我受浙江省语言学会的委托,到这里来祝贺。江浙是兄弟之省。从龚自珍和段玉裁来说,江苏还是浙江的‘外公’,我来向‘外公’祝贺。现在祝贺‘外公’健康长寿!”
蒋礼鹤教授讲的这些话,乍一看有些生涩拗口,不是那么好懂,尤其是不知道历史、地理知识的人,更不容易理解。但语言学会成立时,在座的都是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对于蒋礼鹤教授讲的这番话,理解起来还是很容易的。所以,蒋礼鹤所讲的话完全符合听众们的知识水平,是十分得体的。
◎回应普通百姓,就用朴素通俗的语言
在沟通中,当我们面对寻常百姓时,切不可卖弄学识,故作高深,说出一些令人听不懂的话。正确的做法是,对待广大群众讲话,就应该讲得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在这方面,贺龙同志就做得很好。
1940年7月,贺龙同志在晋绥军区给一批党员讲党课。课程开始之前,指导员叫人抬来一张旧木桌子、一条长木板凳,桌子上放了两个粗瓷大碗和一双布鞋。学员们看见这些东西,一个个疑惑不解,用迫切的眼神看着贺龙同志。
贺龙同志明白大家的疑惑,笑眯眯地回话道:“我来讲第一课,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党和群众的关系喽!”然后,他端起一个大碗问大家:“里面的小米有啥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可以做饭。”贺龙又问,“哪里来的?”大家回答说,“老百姓种的。”于是,贺老就开始讲吃小米容易,种小米难……讲群众路线,讲军民鱼水情。
假如贺龙给大家讲一大堆深奥的大道理,大家听得懂听不懂还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大家很可能觉得领导人高高在上,没有亲和力。
◎对待孩子,就要用孩子听得懂的回话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小孩的提问。我们知道,小孩子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世界充满好奇,我们在回话时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看孩子是否听得懂。
有个小男孩吃苹果时,发现切开的苹果放了一会儿就变了颜色,于是问妈妈:“妈妈,这苹果怎么变色了?”
妈妈说:“因为苹果发生氧化了,当你把苹果皮啃掉后,苹果肉与空气接触,使苹果发生氧化,果肉的分子结构改变了,从而颜色也改变了……”
不可否认的是,这位母亲的解释很专业、很到位,但问题是,她的孩子很小,根本听不懂什么是“氧化”,什么是“结构”。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解释就是不合格的。这就是不看对象知识水平的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