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过程的管理和事后的总结
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因此会计学中出现了“管理会计”,以区别于此前定位于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财务会计”。
我们通常说“会计是一门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有一套大家公认的会计准则,相当于语言的语法。会计师对一个组织发生的经济活动,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即“事后的总结”。比如,销售部门员工李某出差后回来报销差旅费4100元,会计师总结如下:借记销售费用4100元,贷记现金4100元。
要做到“不做假账”,会计师进行事后总结的前提是必须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管理,以保证“过程”和“总结”的一致性,达到类似纪实文学的效果。但是,在有些组织里面,会计师却未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导致“总结”成了小说,甚至是科幻小说。
我经常受到邀请前往全国各地上课。有一年夏天,受某个协会的邀请,我前往讲授三天财务类课程,事先该协会发给我200多位学员的名单。虽然学员全部都报到了,但我上课的第一天上午总共就50多人,下午就5个人,其余的学员都到外面看风景去了。学员回到单位报销培训费和差旅费的时候,会计师记录为:借管理费用(培训费),贷现金。从头到尾听课的学员,前面做的事情和会计师事后的总结保持一致,为纪实文学,即不做假账;听了其中一部分课程的学员,前面做的事情和后面的总结有点不一致,为小说;而一点课程都没有参加的学员,则前后谬之千里,实为科幻小说。
如何能够做到“过程和总结”的一致,就成了会计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会计师必须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加以管理。
有些公司的财务部门已经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实施管理。笔者给某外资企业协会组织的培训班讲授课程。第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学员要求跟我合影,我感到非常开心——我还以为学员们觉得我长得帅。第二次课间休息的时候这些学员又要求跟我合影,我就问为什么要拍这么多照片。学员答曰:公司财务制度规定,培训费用报销的时候不仅要有培训通知、学习报告和发票,还必须有课间的学习照片。我对此感到哭笑不得。就这件事情的管理而言,只关注了过程的形式,但是没有关注过程的实质——很多时候,教师在上课,很多学员却在看手机,即使有照片,也不能说明是在接受培训。因此,我建议这些公司的财务部门应该把制度改一改:培训结束回到单位,在报销之前必须跟同事交流学习心得,每一天的培训至少交流一个小时的学习心得;交流时人事部门旁听,交流效果好,同意全额报销;交流效果一般,报销一半;交流无任何心得,分文不报。这样,既保证了学习过程的真实性,又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同时构建了学习型组织——假设一个人参加培训花了5000元,与单位10个同事交流了学习心得,则达到了55000(=5000×11)元的效果。
可见,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师必须将自己的工作重心前移——不仅仅是事后的总结,还必须进行过程的管理。一个组织中,不仅仅要重视财务会计,更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现代组织中,会计师的角色已经从以前的管家、账房先生和师爷,进化为组织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