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禅境景观
1.禅境景观是中国传统园林、佛教景园及现代城市景园三者的结合
中国传统园林、佛教景园及现代城市景园这三种园林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意境和形式风格。中国传统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这三种形式。皇家园林也称“苑”或者“囿”,其风格主要有三个特点:①规模宏大,纵横数百里;②建筑雄伟壮丽,采用大式方法修建;③布局精美,庄重严谨,旨在体现至高无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建在郊外的则一般和皇帝的离宫或行宫相连,其中面积最广、人工雕琢痕迹最小的则为“狩猎场”,是皇帝打猎游玩的地方。皇家造园追求宏伟的气派和独一无二的皇权象征性,所以皇家园林一般有多条主次分明、纵横交错的轴线关系。皇家园林除了“大”之外,也追求“精”。宋、明之后,它借鉴众多私家园林精巧的特色与寺院园林空灵的特征,将各种私家园林风格和寺观园林风格引入其中,亭、台、楼、阁和假山、湖、海等园林元素一应俱全,在细节雕琢上也精细和华丽到了极致。
宋朝以后,私家园林逐渐发展成熟且兴盛起来。据《梦梁录》一书记载:“西林桥即里湖内,俱是贵官园圃,凉堂画阁,高台危榭,花木奇秀,灿然可观。”所以,在中国传统园林形式中,私家园林非常具有代表性。中国传统私家园林多为官宦或文人墨客所有,因此,中国私家园林也称“文人园”。由于中国私家园林主人亦官亦文的身份特征,他们将自己外在的“治国平天下”和内在的“修身养性”这两种精神性格融为一体,体现在了自己的私家园林之中,这使得中国私家园林表现出文人学士“文心”与“禅心”相结合的审美心态。自然之美、建筑之美、绘画之美和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在中国私家园林中都集中体现。这多方面因素的融合让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自然清新,温馨秀雅,其秀婉的形式和幽玄的精神性深深地吸引和召唤着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
佛教景园从中国传统园林中走来,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些特性,又融入了一些自身的手法和因素。佛教园林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佛寺的附属部分,所以佛寺中的建筑部分(如亭、廊、殿、塔等)都自然地成了佛教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而石经幡、石灯笼、石碑等也顺其自然地成为佛教园林中的景观小品,除了这些中国传统园林中具有的基本元素之外,佛教景园也从自己的宗教文化中得到创意,提炼出自己独特的园林符号和设计主题。首先繁多的佛菩萨雕像就足以点缀佛教的园林空间。再如四大部洲、九山八海、极乐世界以及民间对观世音菩萨紫竹林的想象等,这些佛经中提及的、对宇宙空间的描述也被设计进了佛教园林之中。总的来说,中国佛教园林是由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衍生而来,它与这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也有着自己较强的宗教性,幽玄、空灵、雅静、充满意境是其主要特点。下面这首唐代诗人的作品就很好地表达了佛教园林的意境特征。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城市景园应运而生。20世纪初期开始的“新建筑运动”掀起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序幕。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形式上力求简约,以几何形为主,追求最大的功能化,使形式服从于功能,并选用新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打破传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准确地说,现在普通大众所提到的现代风格是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大框架下,融合了其他多种设计风格的一个“混搭”,如我们经常看到的貌似现代的建筑、景观或者室内设计等,都是如此。现代城市景园便属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结果。但是在近一个世纪的演变中,现代城市景园已不再完全遵从于现代主义设计的设计规范,它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上融合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
禅境景观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一样,也是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将产生和发展于农业社会中的佛教园林转变成一种适应新时代工业文明的景观形式。这种景观形式提取了中国传统园林特别是佛教园林内在的精神和意境,同时运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外在形式和构成手法,将中国传统园林、佛教景园及现代城市景园这三者结合起来,旨在探究出一种适应当代民众且具有极强的空间精神和意境的景观形式。正如悟因法师所说,“宗教建筑不应完全抄袭传统,应该要放入时代的精神与意义。每一项宗教的艺术品,包括建筑,都要反映时代人心的需求、渴望,及对宗教的想法与向往。如何用现代的材质、现代的意念来符合现代人的宗教需求,并加以现代的诠释……”这里提出的禅境景观并非“宗教景观”,不主张一切景观园林必须回溯到宗教信仰之中,但宗教对于现代浮躁社会中的人心具有缓压与安抚的作用却是肯定的。禅宗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体现,其中“禅”的精神与意境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共享资源。因此,禅境景观中空间精神和意境以“禅”的境界为主,目的是让当代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更加丰满,在精神上给予我们一定的慰藉和归属感。
2.禅境景观是物质化了的精神空间
禅境景观作为一种以意境设计为主的景观形式,“幽”、“逸”、“静”、“新”是其意境上的四大特点。
(1)禅境景观中的“幽”境
幽
“幽微”一词在表述玄奥精微的佛学大义时常常被提起。在一些语境中,甚至成为了佛法境界的代名词。早在南梁时代,高僧慧皎的《高僧传》中就出现了对“幽微”禅境的描述。后来“幽”字又转化到了人的身上,出现了“幽人”一词,即深得佛旨妙趣的人。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幽居”,重点强调幽静的自然环境是修禅悟道的极佳方式。总的来说,博大精深的佛理本身就是充满微妙玄机的。对一般人来讲,要想真正了解佛理,需要经过一个曲折、迷离、回旋的过程,而此过程本身又是充满微妙幽趣的,最终在一番曲回周折之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才能有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
在佛教园林的设计中,曲折、阻隔、因借等手法是获得幽境的重要手段,即所谓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特别是在唐宋之后以禅宗思想为主导的佛教园林相对成熟,在一些佛寺庭院和面积较小的园林中,要想写意出无限的意境来,就必须以曲折迂回、萦绕相顾为基本的设计原则。
一般寺院方丈的住所都偏于寺庙一隅,比较隐蔽。文人雅士们若要拜访方丈,就必须在寺庙中左拐右拐,于曲折来回中找到目的地,最终探究到佛理的真谛,这种曲折幽深的游走路线也恰恰是佛学的修习过程。“此路”与“彼路”如出一辙,相互照应。现实的游览路线暗示了佛法的真谛,因而“幽”也成了禅境景观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追求目标。
(2)禅境景观中的“逸”境
逸
在我国的传统法文化中,借卷舒自由、飘行无碍的“云”表达“闲逸”之境是文人墨客们欣然乐为的事。“行看流水坐看云”对这种安逸状态是一个很好的表述。文人们对“逸”的痴狂追求,并非要从抽象的角度领悟一种形而上的终极真理,而是认为潇洒纵逸的生活情趣本身就是“道”的所在,也是佛门中经常提到的“看破,放下”、修行圆满之后的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文人墨客选择“闲逸”作为自身生活态度,其目的是想从世俗的烦恼中脱离出来,获得精神上的终极安顿。人们在佛寺园林中游赏也是为了暂时脱离世俗凡务,让精神得到一时的缓解,所以禅境景观中对“逸”境的营造也是很重视的。在同一个佛教园林中,造园的手法和意境都比较统一,很少有反差过大的对比,在疏密关系的节奏上也比较平稳,波澜不惊。同时,一般的佛寺园林周围也都有许多亭廊围绕,休闲的地方很多,人们在此边休憩闲坐边欣赏美景,梵音袅绕、檀香弥漫,休闲安逸的感觉油然而生。
(3)禅境景观中的“静”境
静
首先“静”是文人们抗议纷乱俗世的一种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佛教信徒修行的初始。“戒生定,定生慧”,智慧和开悟的直接原因便是由“静”开始。称赞云门禅师的有名偈语“大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禅门总不言”,便高度赞赏了这种“静”的状态。此外,日本也有一个关于从青蛙跳水声中取得禅悟的故事。故事中说,在一片寂静之中,突然有一只青蛙跃入水池,清越的声响打破了宁静,它显示和证实了世界与生命本体合一的存在。这种永恒的本体似乎就存在于“静”的物境之中,很显然,这种证悟就是由“静”而引起的。
中国佛寺中的建筑和园林所营造出来的“静”氛围同样拥有这样的功效,使人们深入其中感受到无尽的清凉和惬意,世俗中的烦恼在此得以解脱,烦躁的心在此回归宁静。这种“静”的营造,主要是在一些尺度较小、有着大量树木围合的园林中,通过简单雅致的元素构造出来的。
(4)禅境景观中的“新”境
新
一个事物诞生的重要动因是由于它不仅能够继承前者,而且能够超越前者开拓出“新”事物,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如若“新”事物失去了新意,那么这个事物诞生的意义也就丧失了。佛理教导人们“以不变应万变”,这不变的是自己的真如本心,而万变的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唯有守住自己的本心,才能看清“新”的发生,在纷繁复杂中见到平衡与安宁。一种景园形式的发展与之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禅境景观区别于传统园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形式上的现代化。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设计风格历经多层次的演变和发展,现代设计手法也区别于传统的设计,材料更是层出不穷。禅境景观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它需要将这些新的手法和材料纳入其中,但其始终不变的是它所承袭的传统佛教园林中幽玄空灵、雅致温馨的精神意境。这种新的现代形式和传统意境的结合是禅境景观最“新”的设计特点。
3.禅境景观植根于东方传统园林体系
(1)禅境景观追求空间意境和人生境界的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天人合一”。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与人不应该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关系。将“天人合一”这个概念运用到空间设计上,便是空间意境和人生境界的合一。禅境景观自始至终一直追求着这个目标,无论是在材料、尺度、立意等方面都旨在让普通的“人”感到亲近,无距离感。禅境景观从东方文化和哲学中走来,高度关注人的本心,欲委婉地将人、将人心安置在“天人合一”的主体与客体互济共生的状态中。
(2)禅境景观旨在营造抚慰人类心灵的、让人有精神皈依感的空间意境
从“禅境景观”这4个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禅境景观将“境”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这里的“境”是禅境,说得广一点,便是一种抚慰人心灵的、能让人产生出一种精神归属感的空间意境。在禅境景观的设计中,除了基本的功能满足外,最主要的便是营造意境了。由于当代国内具有意境性的空间设计作品较少,人们很难找到一个精神和灵魂休憩的场所,所以禅境景观便由此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来说,“禅境景观”中的“禅”字只是一个噱头,是我们根本就无法用具象的景观形式来表现透彻的。因为“禅”本身就是一个可悟而不可说的东西,而景观作为一种事物相对于“禅”而言也只是一种凭借。我们本质上关注的是空间对人精神世界的调理作用,但现在也唯有一个“禅”字才能将这样的情怀和设计初衷得以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