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作者序

有关我早年生活和冒险经历的故事很多,三十年前我就发表过一些文章,讲述我曾亲身经历的几次战役的故事,后来又陆续写过一些对具体事件的回忆。我想,现在是时候把这一切都重新整合起来,撰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我不仅搜索了我的记忆,而且还根据我所掌握的材料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我想讲述的故事跨越四分之一个世纪,在这个故事里,我试图把我在各个年龄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展现给读者,不管我当时是一个孩子、一个学生、一个军校学员、一个中尉、一个战地记者,还是一个年轻的政治家。如果这些观点与现在已经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冲突的话,那么这些观点也应被看作仅仅只是代表了我早年生活中的某一个阶段,除非有明确的上下文说明,则另当别论。

通览全书,我发现自己描绘的是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虽然国内未发生暴力革命,但变化之大还是令人难以置信。社会性质、政治基础、战争、青年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变化。但我并不认为这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在维多利亚时代,我还是个孩子,当时,英国的社会结构非常稳定,英国在海上贸易和海洋地位方面都无可匹敌。英国国民对大英帝国的民族自豪感和保卫祖国的责任意识日益强烈。在那些日子里,大不列颠的中坚力量对自己及治国理念都充满了自信。他们认为,他们能够向全世界传授英国的治国方略与经济治理之策。他们确信这一点,因为英国在海上的势力非常强大,理所当然地,国内局势也很稳定。于是,他们便定下心来。所不同的是,如今的社会充满了焦虑和疑惑。读者朋友们,请允许我将这些变化向你们娓娓道来。

我想,年轻的一代人也许会对阅读一个年轻人的奋斗故事感兴趣。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会尽可能简明、坦诚地写下我个人的经历。

在本书的美国版里,我觉得还有必要对我的美国祖先作进一步的说明。我的母亲是杰罗姆家族的成员。1717年,蒂莫西·杰罗姆从英国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距离纽约殖民地锡拉克兹镇不远的庞培村定居下来。他的儿子塞缪尔和他的四个孙子在独立战争中加入了华盛顿的军队。杰罗姆家族在庞培村生活了四五代。19世纪初,我的外祖父莱纳德·杰罗姆从普林斯顿学院毕业后,因为家业扩大,就和他的一个弟弟一起迁居到罗切斯特。在那里,兄弟俩娶了霍尔家族的两姐妹。他们在城里最好的地段隔河盖建了两栋小楼,中间由一座桥相连。我的外祖父有四个女儿,而他的弟弟有四个儿子。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第二个女儿,于1854年在罗切斯特出生。当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日益繁荣,杰罗姆家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并于1856年搬到了纽约。在纽约,我的外祖父在麦迪逊广场边建了两栋房子,其中之一便是曼哈顿俱乐部之家。另一栋是他的住所,以后的日子他就一直住在那里。当年在罗切斯特时,他曾创办过一份报纸,该报是当时所谓的“无知党”的喉舌,也就是如今的《罗切斯特民主纪事报》的前身。

在纽约,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涉足报业和房地产业。到南北战争爆发时,他已经成了一个很富有的人,是个社会名流。尽管他从未过多地参与政治,但是在整个南北战争中,他一直是联邦军的狂热支持者。除了做生意,他的兴趣主要在运动和音乐上。他长相高贵,有着长长的八字须、鹰钩鼻和明亮的眼睛。这一切我都记得。他是一个驾车老手,每遇重要场合,他总是驾着六匹马拉的马车行驶在纽约的街道。他有着良好的名声,被誉为“美国赛马场之父”,由老赛马场改建的杰罗姆公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创建了赛马俱乐部,并长期担任副主席。他有一匹著名的赛马,叫“肯塔基”,这匹马从未在比赛中失败过。他是纽约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他推动了歌剧的发展,结交了詹妮·林德和帕蒂,还培养了卡门这个角色的扮演者米妮·豪克小姐。

在普法战争开战前夕,我的外祖母把她的女儿们带到了巴黎。随着普鲁士军队的步步逼近,她们被迫离开了法国首都,搬到英国暂住。在那里,她们结识了很多朋友。1873年夏,詹妮·杰罗姆在考斯逗留期间遇到了我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当时詹妮无论是在纽约、巴黎还是伦敦的社交界,都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女子之一,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对她一见钟情,几个月后他们结为夫妻。

——温斯顿·S.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