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建议
近日,我室黄守宏副主任就农业科技进步问题主持召开座谈会,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参加座谈会。座谈会就农业科技改革发展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现整理如下。
一、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
张来武认为,要把农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上。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科技农业,是以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的综合投入为基础,以现代物质条件、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提高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要提高农业在前沿技术、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张桃林认为,要按照“两个持续”要求,促进形成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要按照持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调整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特别是由注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并重调整,由注重生物技术研究向生物、农机及工程、材料、信息技术研究相融合调整。
柯炳生认为,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农业连续十年丰收,农产品进口也达到历史最高值,需要对粮食增长需求做出准确判断。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的调研,农民工的年均农产品消费比农村居民多120公斤、比城市居民多50公斤,2.7亿农民工的消费需求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构建适应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张桃林认为,要建立协同机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多、资源多,但都处于无序、分散和低水平建设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和载体,实行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单位和科研人员之间协同攻关的科技组织模式,把科技力量配置由重复分散转向科学分工与联合协作。要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农业产业的经济弱质性和生产经营的风险性,以及现阶段涉农企业在规模、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正确处理创新主体及产学研结合问题。现阶段,高校、科研院所仍然是开展农业基础性研究的主体。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是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而不是通过财政项目组织高校和院所开展科技创新的主体。
张来武认为,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紧密融合的管理机制。要在农村领域率先改革国家科技计划,加强协同创新,按照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科研的上中下游,引导科技人员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要积极打造农村科技创业模式,把农业看作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把农村看作具有巨大拓展潜力的内需空间,支持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等深入一线创业和服务。要坚持市场主导、加强政策引导,不断拉长打粗现代农业产业链,着力搭建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和技术交易等平台,使优势资源和要素更多地向“三农”汇聚。
陈萌山认为,要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强化农业科技立项的产业需求导向,建立以需求定项目、以应用定项目的农业科技立项新机制。要明确有农业特色的科研项目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工业工程领域的项目化管理模式,片面强调创新进度、速度和指标。逼着科技人员短期出成绩,压着科技人员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背离了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科技创新规律。
三、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张桃林认为,要加快构建“一主多元”、“一性三化”的农技推广与服务新体系。要充分体现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和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一性三化”特点,建立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张来武认为,必须更好地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设计研发、金融服务等属于高利润部分,只有从制高点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产业链才能拉长,才能真正走向科技农业、高效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服务已经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社会化服务,我国农业仍局限在第一产业,处于产业结构“倒金字塔”的最底端,必须更好地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融入科技、金融、信息、商务等要素,使现代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使产业间的关联度更加紧密。
柯炳生认为,要更多地发挥政府和企业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公益性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不同作用。很多人提倡美国的推广教授制度,但美国的推广教授是由政府委托高校代管的公益性科技推广人员,和我国农业部、科技部的农技推广人员性质相同。要针对我国国情,充分发挥公益性推广机构的主导地位,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员待遇。要给予涉农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使其在提供农资统供、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购统销的过程中更多地承担农技推广服务。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则应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以及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和公益性应用研究。
唐珂认为,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市场机制。要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改变现有农业科技成果形式和供给方式,让躺在实验室、锁在保险箱里的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建立一整套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规章制度和顺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此外,要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科研成果发明人的相关权益。农业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四、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张来武认为,要发展科技金融,建立完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现代农业要打造创新产业链,同样需要遵循科技产业化的规律,积极开拓民间、社会等融资渠道,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银行融资以及证券市场融资等,形成以农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为支持、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张桃林认为,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是当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主体是企业而并非政府,其实发达国家政府对科技工作非常重视,资金投入数额巨大,美国政府与企业的科技投入比例基本达到1∶1。而我国农业科研财政投入仅占GDP比重的0.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3%以及世界平均1%的水平。在科技整体投入中,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在农业整体投入中,对科技的投入也不多。
柯炳生等认为,要大幅度增加农业教学和科研机构稳定性的事业费投入。我国农业科技“有钱打仗、无钱养兵”的情况十分突出,中央财政投入主要增加在竞争性的短期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缺乏稳定性的事业费投入。对于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中央财政每年下拨的事业费约为实际支出额的40%。对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中央财政只对教学人员进行事业费补贴,科研人员事业费全部由学校自行解决。其中,事业费差额部分基本来自项目支出,并不严格符合项目管理的相关财务规定。稳定性事业费投入的短缺,不仅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对农业科技发展十分不利。
陈萌山等认为,要调整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增加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农业科技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科技综合实力。目前,我国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商业化生产三个阶段的投入比例约为1∶0.7∶100,离世界发达国家1∶10∶100的投入比例有很大差距。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特别是中间试验和推广服务阶段较少,加大了科技成果的技术风险,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五、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安全
柯炳生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现在,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很多误解。实际上,转基因技术是中性的技术。转基因产品是运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把它比作蘑菇,有的安全,有的不安全,那么转基因食品就是超市里的蘑菇,是安全的,因为它通过了科学实验和权威部门的层层检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委员会等国际权威机构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没有异议,不能把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产品和转基因食品三者混为一谈。转基因技术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必然选择,潜力巨大,要进一步加强转基因技术研究,加强对转基因知识的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张桃林等认为,要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应用和管理。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要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依法实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张来武认为,试点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村科技创业模式,把科技创业作为创新驱动三农发展的积极探索。科技创业坚持“城乡统筹、市场导向,科技引领、要素集成,创新产业、发展‘三农’”的理念,把农业看作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把农村看作具有巨大拓展潜力的内需空间,把农民看作具有良好比较效益的新兴职业,支持一切积极的创新力量深入一线创业和服务。2002年至今,科技部等积极试点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村科技创业模式,超过90%的县市积极推动科技创业,一线科技特派员超过25万人,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柯炳生认为,要重点加强博士后等专业型研究人员的培养。博士后是占领科技制高点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科研差距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经费短缺、待遇不高、科研环境较差、就业渠道不畅等原因,我国博士后培养质量不高,科研成效偏低。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立足科研开发和人才战略,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大批优秀博士毕业生到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成为国外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要进一步加快博士后培养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博士后经费投入渠道,不断提高博士后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贾敬敦认为,要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提升农业科技人员业务素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直接从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约为全国技术人员总数的2%,高中级人才比例偏低,高端人才严重不足。要全面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等鼓励机制,多渠道提升本土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要多层次吸引海外农业科技人才,完善政策和配套措施,做好引进人才的安置和融入工作。
2013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