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伴君如伴虎,千万别和领导有“嫌隙”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属经常与领导相处,难免会出现摩擦与误会。这时候,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同时也不用害怕,只要巧妙地解决,丝毫不会影响与领导的和平相处。故此,一定要学会化解与领导之间的“嫌隙”,否则后患无穷。
【领导再平庸也是领导,要学会补台不拆台】
相互补台是一种心态,这需要有一种以大局为重的责任感,一种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一种辱他人即辱吾身的得失感。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优秀、能力出众,那么与那些平庸的领导相处时,下属应该怎么办?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职场上,领导再平庸也是领导,能到他那个位子上,也并不是很容易的。所以,你千万不要和他有嫌隙,要学会补台不拆台。
下级在老板旁边做事,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主,要清楚谁才是真正当家作主的人,要善于领会老板的意图,多与老板沟通,以保证想法的一致性。在职场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几乎不存在特权,哪怕你是老板的爱将,也要小心“伺候”。
当然,作为下属,如果能让上司在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得到了支持,上司自然会把你视为知己。
有些下属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看到平庸的上司居然来领导自己,就气不打一处来,不是故意找茬和领导对着干,就是不服从安排,甚至在关键时刻,还会拆领导的台。
老谢在某大型企业的分公司任财务副科长,他平时工作严谨认真,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面对繁杂的工作,他不但毫无怨言,而且和审计、会计事务所等部门配合得很好,立下了汗马功劳。改制后,总经理有意提拔他当财务科长。老谢8年的副科长熬到头了。
可是,就在老谢快要升任之际,总公司却直接插手,空降了一名平庸但有一定背景的新人小杜出任财务科长。对此,经理当然不敢违背总公司的意思,只是在私下与老谢的交谈中透露了自己难言的苦衷,希望老谢理解,并表示上新项目时安排老谢独当一面。虽然,老谢能够理解经理的苦衷,但他想到自己要接受一个能力在自己之下的人作领导,气就不打一处来。要不是看在经理的面子上,老谢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不久,分公司升级,要和总公司一起上市了,老谢忙得晕头转向。但是,小杜对老谢并没有多少鼓励安抚之意,他虽然对分公司的财务并不了解,但却处处要显示自己的领导做派,到处指挥。老谢的不满大增。
一天,小杜要到总公司送各种财务报表,但是,匆忙中却把几张重要的资料遗漏在桌上。老谢看到后本应通知小杜,但是,他想到小杜平时无知却趾高气扬的做派,故意不给小杜打电话。
原来,那天小杜和总公司财务总监要一起去申报公司上市事宜,却偏偏丢下了最关键的资料,影响了安排好的计划。这下,小杜的责任可大了。当时,在公司的老谢虽然有些窃喜,可是,当经理打电话质问他时,还是不免有些做贼心虚的感觉。
这下,不但年底公司的优秀评比受到了影响,经理对老谢的看法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公司其他人看他的眼光也是怪怪的。老谢为此后悔不迭。
其实,老谢这种做法就不是和领导相处的正确方法。虽然平庸的领导爱不懂装懂,在下属面前有意要抬高自己的身份,有时还要横插一手、瞎指挥,但是,即便他们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错误,下属也要尽量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而导致矛盾的激化。领导代表组织,再平庸也是组织任命的。你拆领导的台等于是拆高层领导的台,是拆组织的台,而最后往往拆的是自己的台。结果,“帅旗”树不起来,导致组织整体功能的内耗,自己也会没有立足之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于领导的错误视而不见任其发展。正是因为上司平庸才需要下属去辅助,特别是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或坚决反对,但绝对不是有意去让他们丢丑、看他们的笑话,或者用种种方式去拆他们的台。
补台大多发生在平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生在我们的工作失误中,但也有发生在突然的变故之中,发生在当事者过分的自信甚至傲慢之中。发生在平常生活小事中的补台能看出一个人的气量,一种涵养,说得时髦一点就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发生在突然变故之中的补台,既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同时更能说明他内心深处有一颗善于帮人的心。
俗话说:“互相补台,好戏连台。”每个领导都喜欢有一个为自己工作“拾遗补缺”的下属,特别是那些平庸的领导,更希望下属能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填补一些工作上的纰漏,维护他们的威信。如果下属能够及时而巧妙地为领导解除尴尬、窘迫的局面,领导心里肯定为他们打上了满意分,以后再遇到困难的事情时,肯定会向他们讨教。如此,下属的作用不就发挥出来了吗?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不就突出了吗?
相互补台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也不需要赴汤蹈火,更不是以损害你的名誉和物质为前提,只需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份有容乃大的博大情怀。如此一来,你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领导对你便有新的认识,逐步肯定你的优点。那么,你晋升的路将是一片坦途。
【与领导有“嫌隙”,要对症下药】
和你的领导搞好关系,永远是职场人必须熟记的生存法则。想升职也好,想加薪也罢,你的前途和命运有绝大部分的“股份”掌握在领导的手里。如果你与领导关系搞不好,那么,领导很有可能像皇帝一样杀掉那些有盖世业绩却与自己唱反调的臣子。如果已经和领导有嫌隙了,并不是说就无力回天了,只要对症下药就行了。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在工作中领导与下属之间产生矛盾也很常见,因为人与人的想法总会有一定的差异,有差异就会产生分歧,而分歧就是矛盾的源头。但是,有分歧、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解决矛盾和分歧,如果产生了矛盾和分歧而不能及时妥当地解决,那么就会影响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正常关系。因而,懂得工作艺术的人在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后,都会积极地去解决矛盾。
和上司搞不好关系是件令人头痛的事,那么在工作中应该怎么办呢?
陈先生是一家美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在工作中,陈先生感觉到与上司的距离总是很远,有时还会发生意见冲突,但事后,陈先生总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却发现距离更加疏远了。
如果你有陈先生的经历,你应该怎么办?
通过测试和沟通,给陈先生的结论是:换公司、换行业都不能解决他的根本问题,陈先生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习惯被领导,不适合独立性不大的工作,所以必须换岗位,从事培训等独立性较强的职业。后来,陈先生没有跳槽,而是向上司申请做了培训职员,终于找到了游刃有余的感觉。
假如我们与上司的关系不好,首先要判定的是这与我们的性格是否有关,这就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性格测试、职业性向测试等。如果是的,我们就只有放弃,不必费心思研究怎样改善与上司的关系,如果与我们的性格无关,就要判定我们与上司的关系是否可以修复。
在一个单位里,最重要的,也常常使人感到难以相处的是领导。领导有很强的自尊感。如果有不同意见,冲撞了领导,领导就会感到尊严受损,日后往往会找机会使你陷入无限的烦恼,让你饱尝煎熬之苦。
冲撞了领导,产生了矛盾,导致领导生气,使他对你充满怒火和仇恨,会使本来很小的事情、鸡毛蒜皮的过错,被他说得一无是处,使你敢怒不敢言,陷入烦恼不快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你更应坚决服从领导,并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的指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消极怠工只能使矛盾进一步扩大和加剧,为将来矛盾的解决增加难度。如果最后证明矛盾确实是因领导的失误而产生的,那么此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运用艺术的方法,平心静气地和领导进行沟通,向领导陈述自己的看法,消除你与他的矛盾和分歧。
不是说生性耿直不好,但做人做事要懂得弯与直的辩证法——尤其在一个一言九鼎的领导面前,不要无缘无故地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如果你在多个领导手下工作,若是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难免会在不经意间得罪某位领导。假如领导误解了你,要想办法消除误解,否则肯定会影响你的工作。
如果领导误解了你,与你之间出现了矛盾,你在其他同事或领导面前要尽力掩盖这件事,不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与某个领导有矛盾,以免他们把这件事宣扬得沸沸腾腾,使事态扩大。即使领导误解了你,在公开场合仍要尊重他,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微笑着与他讲话,让他意识到你对他的尊重。这样慢慢地,他对你的误解便能消除。虽然领导误解你,但在背后也不应讲他的坏话,相反还应在背地里多说他的好处,通过别人之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对方知道你在背地里褒扬他,肯定会高兴,利于误解的消除。待领导对你逐渐有了好感后,可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请教领导在哪些方面对自己有看法。弄清领导误解的原因后,你可以耐心向他解释,证明你并不是有意的。只要你够坦诚,领导不会不接受你的解释。
作为下属,你可以主动表示友善,将自己与领导的距离拉近。这样,你与之关系不好的事实就会被掩盖起来。但你也要记住,在其他同事面前少提你和领导过去的关系,避免风言风语,有关两人的矛盾更不该重提。不妨在人前人后多赞赏他的好处,表示你的大度。
因此说,千万不要和领导有嫌隙,一旦有矛盾了,也一定要对症下药。
【过错在你,一定要主动认错】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会不犯错误,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怕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知错不肯改过。当你和上司产生矛盾时,不要只是埋怨上司怎样怎样不好,而要积极主动地做自我反省,这样才能解开心结、化解矛盾,或许还能给你带来别样的感受和际遇。
对于上班族们来说,和单位同事或者领导发生矛盾是难免的事。与同事之间的矛盾还比较容易解决,起码大家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即便处理不好也只是人际交往上有些问题,对个人的职场生涯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和自己的上司之间发生矛盾了,遇到这种情况,作为领导者要解决好和下级的关系,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作为下属,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处理同上级的关系。
汤姆是一家商贸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他任职期间,曾犯了一个错误,他没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就批复了一个职员为纽约某公司生产5万部高档相机的报告。等产品生产出来准备报关时,公司才知道那个职员早已被“猎头”公司挖走了,那批货一到纽约,就会不知去向,货款自然也会打水漂。
汤姆一时想不出补救对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焦虑不安。这时老板走了进来,脸色非常难看,想质问汤姆怎么回事。还没等老板开口,汤姆就立刻坦诚了一切,并主动认错:“这是我的失误,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
老板被汤姆的坦诚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打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拨出一笔款让他到纽约去考察一番。经过努力,汤姆联系好了另一家客户。一个月后,这批照相机以比之前还高的价格转让了出去。汤姆的努力得到老板的嘉奖。
主动承认错误,本身就表现了你的勇气与责任感。对于自己的缺陷或者不足之处,首先就让对方了解,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赢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比如上司问你复印了材料没有,按常理,如果忘了复印资料,应立刻道歉,解释原因,并迅速把资料复印送给上司,上司一般会谅解的,但如果你不但不道歉,转眼要文件时还找不着人,这样能让上司喜欢吗?
有些人在和上司发生矛盾时,总会觉得是上司故意以权压人,故意和自己过不去,而不是冷静地反省一下自己,也没有认真地对工作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态度,要知道一个单位或企业工作发展得好坏,领导效果的好差,不光跟领导者有关,更与广大员工的配合度有关。可以说一个好的团队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因此,当和上司产生矛盾时,不要只是埋怨上司怎样怎样的不好,要积极主动地做自我反省,这样才能解开心结、化解矛盾,或许还能给自己带来别样的感受和际遇。
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会找出一大堆借口来为自己辩解,并且说起来振振有词,头头是道。比如“交货迟延,这完全是企管部门的不好”,“质量不佳,这都要怪质检部门工作的疏忽,与我没有关系”,“我的工作都是按公司的要求去做的,错不在我!”等等。
承认错误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愿意承认错误的人终究很少。心理学家高伯特说,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许多人是明知有错而不愿承认错误,因为他们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面对指责,他们竭力地辩解,而这些辩解反过来又加深了自己自以为是的形象。
那么我们犯了错误之后该当如何呢?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必尽人皆知,你的狡辩只能让人对你心生嫌恶。不认错和狡辩对自己的形象有强大的破坏性,因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么狡猾,你逃避错误换得的必是“敢做不敢当”、“没担当”之类的评语。之后,别人不敢信任你,于是抵制你,拒绝和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担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也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
其实如果能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弥补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而且能加深领导对你的良好印象,从而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
日本著名首相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铭就是:“永不向人讲‘因为’。”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最高深学问。你错了,你就要勇敢而坦诚地向上司认错,分析出自己错误的症结所在,向上司做出解释,并表明自己在以后会以此为鉴,希望继续得到上司的关心和指教。
当然,当和上司产生矛盾后,进行自我反省,并不是说不管是谁对谁错,都要求做部下的低三下四、委曲求全,而是说作为部下要更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当你和上司之间产生矛盾时,要主动找机会和上司沟通。沟通是理解的基础,只有矛盾双方都相互理解了,矛盾才有可能得到化解。因此,沟通对消除你与上司之间的矛盾隔阂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自己主动表现出和解的诚意。
【错在领导,要婉转让领导意识到】
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是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所以,在生活中,当我们有理的时候,我们就要试着温和地、有技巧地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何况是我们的上司呢?
下属和上级领导发生矛盾是难免的。错在上司,那么你就需要找个比较合适的机会,以婉转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与上司沟通一下。但有时候,事情确实是领导错了,他却说是你错了。这时候下属往往会觉得很委屈。人无完人,领导也是一样,对于他的失误,我们要在内心中宽容,行动上谦恭。总之,一旦发现与领导因为矛盾而产生疏离感,即使错在领导,你也要主动及时地弥补,以免因时间过长而积怨越来越深,造成不可逾越的鸿沟。
为了照顾上司的面子,你也可以将矛盾过失揽到自己身上,以自己的一时冲动或是方式还欠周到等原因,无伤大雅地请求上司的原谅。这样,既可化解矛盾,又给上司找了一个体面的台阶下,更有益于恢复你与上司之间的良好关系,且得到上司的赏识和认可。
与领导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种不愉快的发生。领导批评你的时候,要用心检讨反省自己的行为,一定有哪些地方是你做得不对的。如果领导误会了你,一定不要当面澄清,而要事后再向领导坦言事情原委,这时候领导反而会认为你有肚量、很了不起。
当下属遇到领导时应主动地搭腔问好,热情打招呼,特别是有隔阂后更应该这样做,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这样会给上司或公众留下一种不计前嫌、大度处世的印象。如果憋着一股劲不搭腔不理睬,长期下去就会旧疙瘩未解又结新疙瘩,矛盾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势必形成更大的隔阂,如此再想和好就晚了,困难会更大。
在工作过程中,下属经常需要向领导做工作汇报,于是上下级之间就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一些摩擦和碰撞,甚至引起冲突。这时候,作为下属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加深误会,甚至导致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
与上司发生了矛盾,首先需要冷静,回顾产生裂痕的前因后果,进而采取对策、化解危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和领导交流。尽量找一个轻松的场合,然后和他单独交流。每一位领导都希望在下级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与威望。当与领导产生分歧后,如果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反驳领导的观点,容易使领导恼羞成怒。正确的方法是:在非正式场合与上司单独沟通,以随意交谈的形式进行意见交换,取得上司的谅解,这往往是解决分歧的好办法。在非正式场合进行沟通有以下可取之处:形成一种亲切与轻松的气氛;消除戒备心理;给领导留下自然回旋的余地。
2.一定要采用婉转的方式沟通。与领导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作为下属,与上级领导交流时要注意语言应亲切自然,不管是由于自己的鲁莽造成的碰撞,还是由于自己思虑不周造成的隔阂,换个形式,以婉转的方式、委婉的言语与领导交流、谈心,这就为恢复关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的和好铺平了道路。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领导可以对你发出的信息进行模糊处理,若领导领会与接受了信息,也不会丧失自己的尊严,保全了在下属面前的面子;若领导不予接受,也可以装糊涂不予采纳。
就你们的矛盾与上司沟通时,你还应注意维护其尊严,切忌使用指责的态度,使他当众丢丑、难堪。与此同时还应把握分寸、适可而止,不要逼他当场表态、认错,也不宜和他进行辩论,若把上司驳得张口结舌才“鸣金收兵”,你自以为得意,其实做法很蠢。因为这样说服非但不能改变其立场、观点,领导还会因自尊心受到挑战而变得更加固执起来,使说服归于失败。
因此把握说服的分寸感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只要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对方就会定夺,并以自认为恰当的方式予以接受。
【意气用事,只会毁了锦绣前程】
我们都知道,冲动是魔鬼,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下属与领导相处出现摩擦,有的人通过在办公室泄愤或者消极怠工的冲动方式来反抗领导,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反而容易让你和领导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意气用事是处理你与领导矛盾的最蠢的办法,应加强与上司之间的互相理解,减少可能的误解,在工作中要善于把自己的强项表现出来,让上司知道你有这个能力去很好地完成任务,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领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有事情多和领导谈谈,他会理解你的。你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领导的苦衷,不要遇到什么事首先去抱怨领导的不对,要做到领导理亏时给他台阶下,避免当众纠正领导的错误。最后,不要仅仅因为和领导关系不好而轻易跳槽,在跳槽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哪些认知和行为方式导致了目前的困境,会不会到了新单位后又遇到老问题?自查自省的良好习惯是会让人终生受益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窘境中:明明我们在工作中非常努力,或者明明自己干得非常有成效却无故招来领导的误解。遇到这样的情况能不往心里去,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谁都要面子,谁都希望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赏识与夸奖,谁也不愿意无缘无故受这份罪。可是偏偏这样的事就出来了,而且让你措手不及,怎么办?这个时候人最容易意气用事。下面就是一则例子。
有一个人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他对自己的上司很不满意。一次,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老是对我横眉竖眼、没事找事,似乎总是只能看到我的短处,看不到我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下次他要是再给我冷眼,我就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朋友听了笑呵呵地说道:“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懂了吗?”“哦!这倒还没有!你问这些干什么?”那人疑惑地看着朋友。“古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还是好好地把他们的所有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懂,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这样既解了你的恨,又能学到很多东西,为找下一份工作打基础啊!”朋友说。那人觉得朋友的“建议”有道理——以公司做免费学习之所,什么东西都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从此以后,他一改往日悠闲、爱偷懒的习惯,每天都很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帮助别人做工作,不断地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里研习写商业文书的方法。就这样,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
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见面了。朋友问:“你现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然而,那人却红着脸说:“是啊,我都学会了,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总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我现在觉得在这里做事真的很开心呢,也就不想辞职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可是你上司还是原来的上司啊,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好呢?”经他这么一问,那人显得更尴尬了,吞吞吐吐地说:“唉!原来也不全是上司的错,我也有不对啊,以前我老是爱偷懒、不求上进,如果我是上司我也会反感这样的员工的。”“嗯,这就是了啊!看来你不但工作能力增强了,连思想觉悟都提高了啊!”朋友打趣道。“是啊,我现在才发现,人是要不断自我反省的,不能意气用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得到别人的尊重,取得自己的成功……”
这则小故事颇有几分“欧亨利笔法”的意味,故事主人翁从最初对上司的极不满意、想拍桌子走人,到最后对上司和这份工作都产生了感情,希望继续留在公司上班。为什么前后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这是因为他在用心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反省认识到,上司以前对自己的态度不好是因为自身存在不足。通过后来“别有用意”的努力后,上司改变了对他的态度,通过努力和反省,他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绩,也得到了上司的重视和喜爱。由此可见,当在工作中和上司产生矛盾时,通过自我反省不但能够改善和上司的关系,还有可能给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人景象。
领导教训下级的心理各有不同,因此,下级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不可千篇一律。如果说其中也存有共同的方法的话,那就是尽量不要反驳,不要顶撞。只要不是有意侮辱,均采取心中坦然、态度冷静的办法。千万不要当作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白天苦思冥想,晚上辗转反侧,搞得心情不快,精神恍惚。领导教训下属是领导的“职责”,一般领导是不会计较的,过些日子他或许早已忘了,或你改正了,他也不当回事了。另外,有的领导认为你年纪没他大,职位没有他高,教训如同规劝,是对你的爱护和关心。那种不教训你,而把你“晾”起来才是可怕的。
与领导相处出现矛盾时,万不可意气用事,多设身处地为领导想想,千万别闷在心里委屈自己,或者跟领导对着干,要学会遇事冷静,巧妙地化解。否则,只会毁了你的锦绣前程。
【受了委屈,也不要表现出牢骚满腹的样子】
比尔·盖茨曾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对人生的不完美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上,高质量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是与上司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点。即使你受了委屈,也千万不要表现出牢骚满腹的样子。
通常人们谈及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上司刻薄部下,对部下不公,似乎所有的矛盾都是上司们制造的,部下一个个都是冤屈的“窦娥”。殊不知,在很多情况下,也存在下对上“不公”的现象。一个企业团体,如果上下级之间稍微有点工作摩擦,下级就牢骚满腹、埋怨上司不对,而不是客观公正地看问题,不能够冷静地反省自己,这就是对上司的不公正认识。这样做不但不能消除矛盾,还有可能激化矛盾,假若上司一怒之下把你炒了,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所以,当与上司产生矛盾时,一定要学会积极、客观地进行自我反省。这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
当领导误解你时,你要先反复回想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领导是怎样误会自己的、领导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然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一下全面的分析,如果自己确实有疏漏的地方,就先改变自己,用行动向领导证实,事后再寻找适当的时机和领导巧妙地进行解释。如果经过不断反思,自己确实做得没有不对的地方,纯属于领导误会自己,还是要冷静大度,心里不能急、不能火、不能顶撞,更不能背后嘀咕或者与同事嚼舌,但是也不能太委屈自己,让自己弄得跟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似的,那样也不行,因为心里憋气、受委屈势必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样下去不仅工作没有激情,还真的有可能犯错让领导更不满意。怎么办?找准机会和领导沟通,吐出心里的苦水。这就要一不躲领导,二敢说,三会说,四挑明了说。
只要你是个职场人,就难免会和上司或下属发生矛盾。只要你还不想调离或辞职,就不可陷入僵局。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意见的同时,还要为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1.只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发泄。
只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发泄情绪,是最重要的原则。向同事或毫无裁定权的人发泄情绪,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厌烦。解决方式是直接去找你可能见到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上司,然后心平气和地与上司讨论。假使这个方案仍不管用,你可以向更高层次的上司求助。
2.抱怨也要注意方式。
尽可能以赞美的话语作为情绪述说的开端。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对方的敌意,同时更重要的是,你的赞美已经事先为对方设定了一个遵循的标准。记住,听你情绪述说的人也许与你的事情并不相关,甚至不知道情况为何,如果你一开始就大发雷霆只会激起对方敌对、自卫的反应。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怒气冲冲地找上司或同事表示你对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满,很可能把他给惹火了。所以即使感到不公平、不满、委屈,也应当尽量先使自己冷静下来再说。也许你已积聚了许多不满的情绪,但不能在此时一股脑儿地抖搂出来,而应该就事论事地谈问题。过于情绪化将无法清晰地说明你的理由,而且还使得对方误以为你是对他本人而不是对他的安排不满。
4.千万不可不顾及场合发牢骚。
美国的罗宾森教授曾说:“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不是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发泄情绪时,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少使用正式场合,尽量与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谈,避免公开提意见和表示不满。这样做不仅能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即使提出的意见出现失误,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利于维护上司的尊严,不至于使别人陷入被动和难堪。
即使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也不要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对的,等上司给自己一个“说法”。正常工作被打断了,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其他同事对你产生不满,更高一层的上司也会对你形成坏印象,而上司更有理由说你是如何不对了。今后的处境更为不妙。
其实,有的领导教训人,是为了工作。对于这样的教训自然应认真对待,闻过则喜,幡然改之,以使工作搞得更好,这也是领导所希望的。有的领导教训人,是出于摆架子。自己无本事,只好靠摆摆架子、训训人来保持自己的官位和“威严”。对于这样的领导,也不必过于反感和计较。不管他如何教训人,都要洗耳恭听,不予反驳和解释,因为反驳和解释是没有用处的,如同“与牛弹琴”。这样,他反而会认为你听他的话,尊重他,从而给他一种好的印象。当然,我们也不提倡说一些昧着良心的话。
所以,对领导的误解,最好不要斤斤计较,应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千万不可伺机“回敬”一下,发发牢骚,甚至骂几句,这种做法只会让下属和领导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关系恶化。
【不要冒犯领导,否则后患无穷】
冒犯领导,是职场大忌。因为从古至今许多人一走上领导者的岗位,往往就会特别重视自己的权威,假如有人冒犯,轻则生气,重则置人于死地。鉴于领导的特殊身份,作为下属,一定要注意万不可冒犯领导,否则后患无穷。
也许有人认为找借口为自己辩护,就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但事实并非如此。也许老板会原谅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对你产生“害怕负责任”的印象。你为自己辩护、开脱不但不能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恶化。
有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工程师,有学识,有经验,但犯错后总是习惯于自我辩解。工程师应聘到一家工厂时,厂长对他很信赖,事事让他放手去干。结果,却发生了多次失败,每次失败都是工程师的错,可工程师总有一条或数条理由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因为厂长不懂技术,常被工程师驳得无言以对,理屈词穷。厂长看到工程师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脱责任,心里很是恼火,只好让工程师卷铺盖走人。
对于下属来说,冒犯了自己的上司,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中国古代有很多因为冒犯了皇帝而丧命的故事,大才子解缙就是其中之一。
解缙是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才子之一,从小就以“神童”闻名。明朝洪武二十一年,解缙才20岁,就一举考中进士。入朝后很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宠爱,常常要他随侍左右,甚至明太祖还曾对解缙说:“我和你是君臣关系,但却像父子一般,你应当知无不言。”不过后来解缙代人写了劝谏明太祖停止诛杀功臣的奏章,明太祖很不高兴,不久便借着这个由头,把解缙放逐回乡。明太祖死后,这位才子也没有被新登基的建文皇帝看上,再次被放逐,几年后才把他召回京师,进了翰林院。
燕王发动“靖难之役”,一直打到南京城下,解缙连夜赶至金川门燕军大营去迎接,燕王非常高兴。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建立内阁学士制度,让大学士参与机务,解缙在第一批七位内阁大学士里名列第四。
明成祖起先很信任解缙,常对大臣们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才34岁的解缙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组织领导两千多文人学者,编成了这部我国最大的类书。
朱棣欲改立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为太子。他暗示解缙提出建议,想不到解缙却说了一大通太子的好话,而且还说太子的长子是“好皇孙”。明成祖只好作罢,但开始讨厌这个反应太快的才子,不久便找机会把他贬出了京城。
永乐八年,解缙回京述职,正巧遇上明成祖朱棣北征未归,他拜见太子朱高炽后就走了。明成祖归来,得知后就怀疑解缙有阴谋,下令逮捕解缙,把他关进了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监狱。这一关就是五年,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指挥纪纲向明成祖上报锦衣卫监狱在押的囚犯名单,明成祖问了一句:“解缙还在吗?”纪纲一听马上明白了成祖的意思,当晚就准备好酒好菜,将解缙灌醉,然后把他拉到雪地里活活冻死了。第二天向明成祖汇报,说解缙昨夜突发疾病而死。明成祖就下令抄没解缙财产,将他的家人流放了。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立储是皇帝最为敏感的事情之一,而解缙却偏偏在这件事情上冒犯了明成祖朱棣,最后得到这样的下场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那么工作中应该如何避免与领导发生冲突呢?
首先,千万别跟同事诉苦。在你冒犯你的上司之前,一定是对你的上司的某种行为不满,所以你才忍无可忍。你往往想向同事诉说苦衷,但是同事既不愿介入你与上司的争执,也不忍心说你的不是,让他们如何安慰你呢?假如有居心不良的人将你的话反映到上司那儿,你与上司之间的裂痕反而会加深。
其次,要尽快和领导沟通。消除你与上司之间的隔阂是很有必要的,出现裂痕之后,要找个合适时机把自己的想法与对方沟通一下,这样既可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又可以替双方提供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再次,要学会放低姿态。领导批评你,本来可能就是因为你在日常处事中姿态过高,导致一些同事的嫉妒或者看不顺眼。在和领导沟通的时候,不管因为什么而发生了误会,只要你肯放低姿态,领导心中的怒火也就能熄灭,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
第四,要学会缓和情绪,遇事不冲动。任何人遇到这类事,恐怕都有想冲撞领导的冲动,这是一个心理过渡期,只要我们权衡一下冲撞后的利弊得失,就能缓和情绪,理智面对。
第五,找出主要的原因,不要把责任归于领导身上。这是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后一步,处理的好,领导认为误解了你,还会对你加倍重视,对你的信任也会更加深一步;而处理不好,则会让领导厌烦。但记住,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要把责任归于领导身上。
与领导的关系出现问题,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最好能明白上司为何要这样对你,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如果不是,也要注意解决问题的分寸。
【和领导相处切忌“越位”】
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说话只有符合角色规范才能恰当得体,否则就会招致领导的反感。作为下属,如果时不时犯一些“越位”的毛病,领导就会视你为“危险角色”,对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设法来“制裁”你。这时,即使你有意同领导配合,也为时已晚。
事实上,“越位”对上下级关系有很大影响。因为下属的热情过高,表现过于积极,会令领导感觉难以实施自己的职责。因此,领导往往会把这视为对自己权力的侵犯。
作为员工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把本职工作做好,在部门里直接向主管负责,在本部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并非不可以越级处理,只要是为公司的业绩着想,应该也能得到主管领导的理解。
下级的越位,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决策上不要“越位”。
在有些企业中,职员是可以参与公司和本部门的一些决策的,此时作为职员就应该注意,不是谁都可以做决策的。有些决策,作为下属或普通职员可以参与;而有些决策,下属还是只听不说为好。
2.在程序上不要“越位”。
有些既定的方针,在领导尚未授意发布消息之前,下属不能犯自由主义。如果抢先透露消息,就是程序越位。
苏苏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由于专业对口,苏苏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她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因此表现得很努力,也很积极。
一天总经理召集策划部开会,策划部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在会议过程中,总经理问一个果汁饮料客户活动的策划要点,还没等主管发言,苏苏便把自己的想法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部抖了出来,令主管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还有一次,苏苏在接电话时了解到了客户对于策划方案的反馈信息,见自己的主管不在,她就直接把意见汇报给了总经理,然后由总经理传达给了主管。主管接到老总的信息后,就沉下脸来。从此之后,对于部门的很多信息,主管都不让苏苏知道,从而使苏苏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被动。
3.在工作上不要“越位”。
有些工作必须由领导干,有些工作必须由下属干,这是领导与下属的不同角色决定的。如果有些下属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或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做了一些本应由领导干的工作,就是工作越位。
郭局长在两年前因舍己救人而广受赞扬,并因此被提拔到他并不十分胜任的局长岗位。而副局长小马则是一位精明能干、办事果断、为人热情的年轻人。小马看到老郭工作起来十分吃力,就帮助他做了很多本应由老郭承担的工作。起初,老郭对小马还十分感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下属,都觉得小马比老郭更胜任局长的工作。老郭心里也有察觉,并对小马开始不满起来。如果让小马顶替自己的局长位子,自己将会很没面子,加上小马对此种现象又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解决办法。老郭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就将小马在大学时因没处理好恋爱问题而使一位女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消息透露给大家,这样一来,大家倒觉得小马帮助老郭做工作是别有用心的,并对小马的人品产生怀疑,小马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了。
4.在场合上不要“越位”。
有些场合,领导不希望下属在场,下属一定要了解领导有关这方面的暗示,否则就会造成场合越位。
童博士刚分配到某局办公室任主任,和局长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
童博士发觉走出校门之后,有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需要学习,而局长正是一个现成的好老师。局长的言行举止,局长的才智,正是童博士学习的榜样。童博士想方设法和局长多在一起。有时,局长向童博士暗示,他需要和客人单独谈话,童博士还是没有离开的意思,弄得局长左右为难。
有一次,童博士的一位现任某外资公司总裁的大学同学要和局长进行高层决策的密谈,碍于大学同学的情面,不得不象征性地邀请童博士和局长一起用餐。没想到童博士竟真的跟随他们一起去用餐,并影响了谈判的进度。后来局长伺机把童博士调出办公室,在心目中也早已将童博士打入冷宫。
5.在表态上不要“越位”。
表态,通俗来讲就是表明人们对某件事情的基本态度。表态同一定的身份密切相关。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乱表态,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常常是无效的。对带有实质性问题的表态,应该由领导表态或领导授权自己才能表态。作为下属,如果没能做到这一点,上级领导没有表态也没有授权,自己却抢先表明态度,造成喧宾夺主之势,这会陷领导于被动。如此这般,领导自然会很不高兴,甚至对该下属心存芥蒂。
某校办公司在某一年度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利润,公司领导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计划给每个人分发5000元的奖金。但按学校规定,需经劳资科批准,但经理考虑到此奖金标准远远高于学校其他老师的奖金,劳资科长不一定能够批准,因此就等劳资科长到省城开会之时,直接找到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学校秘书长,学校秘书长答复公司经理,此奖金可以发,但要等劳资科长出差回来之后再办具体手续。劳资科长出差回来后,感到十分为难,如果不批准,将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并引起公司职工对自己的不满;如果批准,将会影响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劳资科长只好把情况向校长汇报,校长虽然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但校秘书长却很难消除自己在学校领导中留下的不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