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错位伤生
1.思维错位伤生
《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其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不错位,就能立即成佛。一旦作错位想,人生就有如追梦,到头来必然是一场空!
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一切痛苦皆从思维错位开始,这正如穿衣扣扣子,第一粒错位,以下的就会全错位。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区别。”脖子以上的区别就是不同人命运的区别。任何成功首先都是思维的成功,想法不对,做法就不对,结果也就不对。
思维错位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我们可以称为“思维病”。
只要一提到流行病,我们自然会想到“非典”和“禽流感”,不错,这些病是很可怕。不过,还有一种可怕的流行病却不为我们人类所重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相应的疫苗产生,这种疾病就是思维病。对于人类的疾病,我们在此作出简单明了的图示:
生理的流行病是目前医院医师解决的问题,心理病是心理医师要解决的问题,思维病是思维健康师要解决的问题,精神流行病是心灵导师要解决的问题。
有人会问,心理病与思维病,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相当大,心理不能很好地解决创造的问题,不能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论,不能更清晰地更主动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众多具体问题。心理学大多是研究被动的问题,而思维学则更多地主动去解决人生中的诸多问题。
如你心情不好,这是心理病,但要解决心情不好,则要通过找方法,通过思维技巧来完成。最后可能是通过转换思维角度,或换环境,换运动方式等等来解决这一问题。心理学之所以不能彻底解决心理的诸多病状,是因为人生中更多的心理病本不是心理病,而是思维病。
我们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我们工作不顺利、我们找不到方法、我们口才不好、我们口袋里银子很少、我们形象不佳、我们意乱情迷、我们口碑不行,等等,都是因为有思维病。
思维病是全球目前最为流行的疾病。全球60多亿人口,有思维病的人不在少数,只是每个人程度各有不同而已。而且,思维病的得病期长,一旦形成,就十分难以根治。绝大多数人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思维有病之故。
思维病若要细分,则分为:
这个社会,人们的思维都在广泛歪用,如此多的冲突皆因思维歪用而起。要想扭转这一自伤伤人的局面,就得先查查自己有哪几种思维病。
现实中的思维病有很多种,我们在此试举典型案例剖析:
思维病一: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有位小伙子讲述他一天不幸的遭遇:早晨起晚了,匆匆忙忙洗漱。洗漱完毕,一手拎包,一手拿衣服飞快下楼,谁想跑得太匆忙,不小心把脚扭了。他当时就想:每天下楼从来没有扭过脚,今天一定不是什么好日子,于是一肚子怨气走出家门。看到一辆公共汽车已经缓缓进站了,他赶紧跑了过去。谁想司机没有看到他,把车门关了,汽车开走了。“看见人还关门,太欺负人了!你说这不是倒霉吗?”他越想越生气,气得想回家不上班了,就在这时,又来了一辆车。这辆车很空,上车就有座位,但是他全然没有感到幸运。“倒霉”的事还没完,就在他要下车的时候,司机踩了一脚刹车,前面一位女士没扶住,女士的鞋跟一下子就踩到了小伙子的脚上。他忍无可忍,一阵疼痛点燃了满腔的怒火,狠狠瞪了那位女士,毫不留情地大声斥责她,尽管那位女士已经在不停地道歉。他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到了单位,全没了心情,见谁都烦。一天下来什么事都干不下去,结果临下班又让主管训斥了一顿。
这位小伙子的一天惨极了,没有快乐,只有郁闷和愤怒。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件很小的、偶然的事情,让自己生活在郁闷之中。
人生什么最重要?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想清楚。于是,一些人就会不断地抱怨:人活着就是一种“受罪”,这真是一种悲哀。生活真的是如此不幸吗?其实,故事中的人思维不够积极,放大了他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他看来,扭脚是天意,没赶上车和被踩了脚是别人故意与他作对,而被批评就是雪上加霜的“倒霉”。凡事都向坏处想,这样也就把自己的心情搞坏了。
有时候,我们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始终以消极的负面方式来回应生活,我们的生活就会无比的沉闷,我们的希望就会变成失望。
思维病二:把自己想像成什么样子,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个老师拿出一张中间有个黑点的白纸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沮丧地说,这么大的白纸没有看见,只盯着一个黑点,将来你的一生将是非常不幸的。整个教室寂静无声。沉默中,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老师又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这下同学们开窍了,齐声说: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笑了,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自己想像成什么样子,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创造什么样的结果。换句话说,造成你目前这个现状的原因就来自于你的思想。思想指导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反应。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可能是别的样子呢?”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思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着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会担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尽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很多的事实都证明: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方式,而我们的认知方式又会决定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个经验结果又会加强影响我们的信念。
思维病三:感觉世界抛弃了自己而放弃努力
生活中,人们因美好的期望而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有时生活似乎很喜欢和你开玩笑,越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却得不到,越是盼望达到的终点越是到不了。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好多,一旦发展严重,对自己的打击太大,就会使挫折感和失望感走向极端——彻底的失败以至绝望。
如何承受打击,如何面对这个败局是我们的最大挑战之一。当人处在失败的痛苦中时,往往会产生三种心理反应:或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或彻底放弃努力。
通常,挫败者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怨天尤人:认为世界亏待了他,不公平。
二是自怨自艾:这应该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我不应该那么努力。
三是放弃努力:我无法面对这一切,什么也改变不了,我的前途被毁了。我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了,再多的努力也都将成为水中的倒影。
如果一直持这种情绪,那么,现实就会真的像你主观感受的那样——一切都毁了。
有时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挫折感,是我们对生活抱着太多的“应当”和“必须”。一旦生活不是我们想的样子,就失望了,就感觉这个世界抛弃了自己,就放弃努力了。
我们总认为事情、自己或他人“应当这样或不应当那样”。问题是,我们只是世界上的一个个体,事情的结果不会因我们的意志而转移,它总是按自己既定模式展开。
佛教徒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人类的痛苦来源于挫折感,是我们对自身或对他人的过高要求造成的。有时,我们会过分地追求某些理想,放弃它们让我们感到很痛苦。自然不可避免地会掉进自我埋怨的陷阱。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极限、面对自己的失败,我们避免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2.语言错位伤生
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就构成了你的命!
过去我们重口才,今天我们重口德。二流人物重口才,一流人物重口德。口才可以当场打动人,口德却能持久地征服人。没口德的人,决不会有品德。下面是没有口德的四大危险——
一是出言不择惹人怨;
二是出言不节惹人恨;
三是出言不吉惹人烦;
四是出言不谦惹人嫌。
口才与口德的区别就在于:口德重德,口才重技;口德重帮助别人,口才重展示自己;口德重在尊重他人,口才重显示自我魅力;口德重长久关系,而口才重达成一时之目的;口德重诚实和真理,口才重词句华丽,多姿多彩;口德者慎言,口才者多言;口才让人口服,口德使人心服。
说话一定要讲究艺术,尽量委婉平和,点到为止,绝对不能快人快语,凭自己的好恶一吐为快。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自己一定要有分寸。假如自己不会说话,把好意用恶话来说,就会遭人讨厌,弄僵双方的关系。若言词过于尖酸刻薄,批评太过分,也会“惹祸上身”。
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作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
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才不会伤人也伤己。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
人,大都喜欢对他有利的、正面的、积极的言行举止,都十分讨厌一切负向的东西。说话也一样。你不能带给他人有利的,别人自然就会烦你,打断你的说话,甚至离你而去。
有这样一则典故:
莫雪崖混迹宦海多年,一次患病多日,气息奄奄,忽觉魂飞体外,四处游荡,遇见一死去多年的同事,便问:“莫非我死了么?”同事说:“你不到该死的时候,是你的魂魄游离到了冥国。”遂结伴同游。一路上碰到数位死去的官僚,以前仿佛认识,只因人家官大与莫雪崖没甚交情,其形状处境却令莫雪崖惊骇不已。
第一个鬼,状貌大致如生前,只是鼻子下面没有嘴,看见雪崖直摇头晃脑,眼珠子都急得快蹦出来了。问何故,同事说:“他生前表态随便,逢会必讲,拉长摸短,没人想听,还喜欢阿谀逢迎,搬弄事非,所以遭到这种报应,不准他说话;遇上辛辣浆汤,也只能以鼻饮之。”
第二个鬼,屁股长在肩上,头悬于肚脐下,两只手撑地而行,行路看人十分困难。同事说:“这位老领导生前妄自尊大,所以受此报应,不让他仰面傲人。”
第三个鬼,胸口到小肚子全部被利刃割裂,腔内空空如也,并不见五脏六腑。原来他生前满腑都是抱怨的话,死后才让他两腹空空。
莫雪崖问:“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地狱吧?”那同事笑着说:“地狱是囚牢,哪能随便出入!这只不过是个平常地方罢了。”
第一种人不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管不住自己的舌头。古语说得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王蒙则谈到“话是个有用的东西,话又是个害人的东西。《伊索寓言》里早就说过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东西还是舌头。”
闲谈莫论人非。不要以惯于诽谤他人而知名。不要精明于怎样损人利己,因为这并不困难,只是会遭人唾弃。所有的人都会向你寻求报复,说你的坏话,并且由于你孤立无援而他们人多势众,你会很容易被打败。
人们是如此喜爱毁谤之辞,他们很难克制自己,为了讨好谈话的对象而去指责不在场的人。如果你一定要款待别人的话,那么就款待点别的东西,不要拿这种于己于人都有害的东西来让对方享受。
再说第二种人。这种人的“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优越感极强,总感到自己要比他人强,要高明,处处、事事、时时都显示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自以为是,对他人说起话来总有居高临下一副老大的味道,平时的一言一行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而人呢一般都有一个喜欢被他人尊重的特点,都不喜欢被他人歧视、瞧不起,因而对这种高傲无理的人通常敬而远之,躲得远远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这种人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至于第三种人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总是抱怨个不停,一次人们还抱以同情,两次人们当笑话听,三次、四次人们岂能不烦。
有的人好像天生就如此喜欢抱怨,把最没用的事情当成了捍卫自己的盾牌,像上满了弦一样说个不停。虽然知道抱怨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但是他还会义无反顾地去抱怨,因为这是最简单可行的发泄之道。
把抱怨当成习惯,会让你失去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在你心情很好的时候碰到一个家伙,这个家伙上来就说天气有多么糟糕,他的生活多么黯然无光,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会随着他的语言思考,结果你脑中的画面是一幅幅不愉快的景象,相信你的心情会因此大打折扣。在下一次,你会尽量避开与这个家伙交流。
总而言之,我们既然知道口恶会对人对已造成十分不利的伤害,那么,我们就得反省一下,就得认真改改了,否则,我们的人际关系、事业和健康都不可能有保障。
3.行为错位伤生
生活中,有谁能胸怀坦荡地说,我从来没犯过错误?有谁能说我没嫉妒过别人?有谁能说,我的行为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义人的好行为?人的行为错位有很多种,我们试举一些例子说明:
例一、网瘾——虚拟世界的真魔鬼
网络成瘾是一种表现为耐受性、戒断症状等心理、生理性成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信息储存、加工、传递的方式,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过度使用网络导致情绪障碍、家庭矛盾、社会适应等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上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效益和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带来了危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染上网瘾。
上网的人,在网上可以获得超越生活的感受,满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某些精神需要。如:网上游戏中那曲折离奇、悬念百出、紧张而一步步推向高潮的血腥打斗,给人提供强烈的感官刺激,以此来弥补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网上聊天,直抒胸怀,没有面对面交谈的压抑与戒备;还有那网吧情人、网上婚恋、黄色网页等等,更易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精神满足,从而对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以致在接触网络后,由乐趣不断增强,上网时间不断延长,到后来与网难解难分,产生身心依赖。
若因故不能上网,就会出现与吸毒成瘾相仿的戒断症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并且非上网不可。这样,就迫使上网者不断延长上网时间,而上网时间过长,轻者导致网络综合症,出现手腕关节不适、腰酸背痛、活动不灵、肌腱炎、腱鞘炎、视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失眠、心情抑郁等有害身心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像练气功一样出现走火入魔而导致精神异常。
如果有关症状和类型的描述只是让你觉得新奇,甚至你还跃跃欲试的话,下面这些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你警惕起来。
首先,网络成瘾虽然不像真正的毒品那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但长时间上网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不足以及免疫功能变弱。当然,更为严重的是网络成瘾给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的灾难。
如果你是个学生,那么就要小心了,网络成瘾会使你的学习成绩下降。虽然互联网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但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教师认为,使用互联网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项调查发现,宾夕法尼亚州某个大学里58%的大学生因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影响了学习。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更是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互联网成瘾症的标准。马里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肯得尔医生在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后,立刻组织了全校性的互助小组来帮助互联网成瘾的学生。
如果你是个公司职员,而你所在的公司已经联网,那么就要小心了,网络成瘾会危及你的工作效率。一项对全美前10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超过55%的管理人员认为,很多雇员把上班时间用在与工作无关的网络活动上。纽约州一家公司暗中统计了本公司职员上班时间的网络活动,发现其中仅有23%是真正与工作相关的。由于上班时间在网上漫游而被辞退的雇员更是不断增加。
如果你有一个温暖的家庭,而最近你丈夫对上网的兴趣越来越大,那么就要小心了,网络成瘾可能会使你成为电脑寡妇!匹兹堡大学心理学教授金波利·杨在过去三年中亲自访谈了数百名网络成瘾患者,她发现一个患有网络成瘾的丈夫每天和他心爱的计算机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和他亲爱的妻子在一起的时间要长。更糟糕的是,或许他已“一网情深”地爱上了他的英特恋人,正准备带上他的电脑离你而去。
例二、酒瘾——借酒消愁愁更愁
受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许多国家和民族把饮酒当作社交和礼仪需要。如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以酒来增添喜庆气氛。高寒地区的人,有空腹饮酒的习惯,并以豪饮为荣,不醉不休。
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因生活枯燥、精神空虚,或感到前途悲观、渺茫,常常借酒消愁,以减轻精神上的苦恼,即所谓一醉解千愁。
嗜好饮酒者常常具有家族性,家族中曾有酒精中毒者,其他成员也易发生酒精中毒,并且发生的时间早,症状严重。
嗜酒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易形成酒精滥用。酒精滥用这种人的饮酒行为与众不同,通常饮酒量大,经常酒后闹事,或者用赊欠、欺骗等手段去获取酒精饮料。当酒供应匮乏时,会饮用自酿酒或非饮用酒。
酒精依赖就是通常所说的酒瘾或酒癖,指长期饮酒者对酒精产生的一种精神上和躯体上的依赖。只要一日无酒,就会感到若有所失,甚至焦虑不安、精神疲惫,同时躯体方面还会产生许多不适:如头痛、心慌、浑身酸痛乏力等。
嗜酒最易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症。嗜酒还会增高咽喉、食道、口腔、肝、胰腺等部位癌症的发病率。容易引起小脑变性,发生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蹒跚,走直线困难;震颤,轻者双手颤抖,重者颜面的表情肌、舌肌也发生震颤;还可出现周缘神经疾病、脑梗塞和癫痫。
嗜酒者会产生精神障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特别是形成酒精依赖后,在身体状况不佳、家庭不和、经济水平下降时尤为突出,严重者还可能产生自杀念头。据报道,住院的酒精依赖患者中,产生自杀观念的占6%~20%。
嗜酒者会发生幻觉症,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产生言语幻听,内容多是威胁性言语,通常以数人交谈或评论他人的方式出现。也可能出现短时幻视,如看见躲在门窗后的人影或闪烁的亮光、地板的条纹变成怪物等。病情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长达数年。
嗜酒者易患遗忘综合症(又称柯萨可夫综合症),表现为识记能力发生障碍,近记忆缺失,对刚发生的事不能回忆,对多年以前的事却能正确回忆。
长期嗜酒的男性,可产生性功能障碍,以性欲低下甚至阳痿较多见。在性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常产生嫉妒妄想,怀疑妻子不忠而无故谩骂、殴打、侮辱、虐待,威胁要将其置于死地,导致一场野蛮的家庭闹剧。次日清醒后,又会不断地请求妻子宽恕。因此导致家庭破裂者不在少数。
震颤谵妄是在慢性中毒的基础上骤然减少酒量或戒酒后忽然出现的精神状态的改变。可出现全身颤抖、大量出汗、不安和易发怒等症状。常见的是混沌和记忆丧失,但最令人恐怖的症状是出现各种逼真的、骇人的幻觉。这是酒精中毒最严重而且最危险的一种症状。
经常酗酒还会损伤生殖功能。医学研究证实:大量的酒精对精子和胎儿都有致命打击和损伤。
4.情商错位伤生
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心为物役的人类社会是个大染缸,它极大地污染了人的心灵,使人变得自私、懒散、愚昧、烦恼,严重削弱了心灵的智慧力、觉悟力、慈悲力、意志力……等伟力,使肉体失去了英明的统帅。
五光十色、物质泛滥、热衷享乐的人类社会是个大暖房,它严重娇惯了人的肉体,使人变得怕风怕雨、怕冷怕热、怕苦怕累、怕饿怕渴……变成了生活在暖房中缺乏生命活力的花草。
脆弱的心灵、娇贵的肉体,阴阳的失衡,合成了人类最本质的慢性病。
情绪失衡,造成了人类最普遍的慢性病。
心理平衡,是我们健康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人要健康,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健康,心态好,一切都好。要知道,大约80%的疾病皆因情绪而起,90%的失败是处理不好情绪。
著名的健康专家洪绍光教授在一系列的健康讲座、图书中都说道:
人们要想健康,其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四条,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心理平衡对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得了病没关系,现在的医疗水平,什么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和药物。但是,如果心态不好,爱着急、爱生气、没事找事、没气找气,整天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死得最快。
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在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因工作等构成心理压力的,知识分子比非知识分子高出10%,35岁以上人群则更为突出。知识分子由于价值不能实现的失落感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导致身体患病,在医学上被称作心理问题的躯体化症状。
脑力劳动者由于工作压力大,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影响睡眠和食欲,在这些人群中服用安眠药的比例高,高血压、颈椎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人情绪不好就容易感冒,而长期抑郁则容易患癌症。如何做到心理健康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压力,而如何保持一颗平衡心,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稳,这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每个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断地与周围人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一旦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心里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压力也就陡然而生。当然,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我们提倡,但是要有个度的问题。人活在世上,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放弃,进而摆脱失望后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压力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
心理不平衡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但心理平衡并非心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七情最能导致的疾病。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人为万物之灵,情志(即喜、怒、忧、悲、思、恐、惊等七种情绪。)反应最为灵敏。然而,反应太强,时间过长,又是反常之情。异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内重要的致病因素。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来看,祖国医学中的所谓七情致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激情致病,即爆发性的强烈情绪引起的疾病,如绝望、恐怖、盛怒、狂喜等;另一类是心境引起的疾病,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不良情绪引起的疾病。所谓“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悲、思、恐、惊,这些不同情绪的波动,将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喜:喜悦本来是心情开朗、精神愉悦的一种表现形式,能使气血调和,食欲增加。但暴喜,即突如其来的惊喜、大喜,则易伤心,使人精神失常,思维紊乱,也会诱发心脏病的发作。范进中举后喜“疯”,牛皋活擒金兀术后喜“亡”等事例,都说明了暴喜的危害性。
怒:怒伤肝。若大怒不止,则肝气横逆。暴怒可导致吐血、腹泻、昏厥、突然失明等情况的发生。经常发怒的人,俗称“肝火重”,《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在暴怒之下金疮破裂,口吐鲜血而死。这虽是小说描写,却有科学道理。
忧:忧愁是情绪消沉郁结的状态。忧愁过度,气机就不能舒畅,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红楼梦》中林黛玉、秦可卿心地狭窄,争强好胜,郁郁寡欢,最后伤及元气而早夭废命,实为可鉴。
悲:悲哀由哀思、烦恼、痛苦等产生。若悲哀太过,则肺气抑郁,甚至耗气伤阴,引起胸闷气短、饮食不下、肌肉麻木、下肢软乏等疾病。长期处于悲哀状态中的人,机体容易衰老,很少有长寿者。
思:思虑是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表现,若过度,则会伤神致病,引起胸腹痞满、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头脑胀痛等证。长期思虑过度,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轻者经常失眠,形体消瘦,重者则会神经错乱。
恐和惊:人受到突然惊吓,或出现恐惧,则心气耗损,肾气受伤,心神惊惕,致使大小便失禁、瘫痪、肌肉消瘦、手足乏力、月经不调、阳事不举,甚至僵卧不省人事、痴呆、心悸而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突然的恐惧会引起呼吸暂时停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出冷汗,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身心平衡,是唯一的治病之道。
另一位著名生理、心理学教授石大璞先生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剧烈竞争和人际关系复杂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和社会心理应激增强,疾病谱和死亡顺位发生了改变,导致身心疾病异军突起,几乎占人类疾病总数的50~80%,为力求解决临床医学的窘境,现代身心医学才受到重视。
身心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并伴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的疾病。它不同于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例如肺炎、骨折、烧伤等,也不同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
身心医学是针对过去难以诊断的疾病而进一步明确诊断,使过去难以治疗的疾病能得以综合治疗,从而使临床医学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旧窘境,因而延长了人的自然寿命。
属于身心疾病范畴的病约200余种,常见的如心血管系统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其发病及预后与愤怒、严重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及过分好动、好斗、易激动等性格特点有关。冠心病、心肌梗塞其发病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中社会心理应激、紧张、受挫都具有临床意义。消化系统的消化性溃疡与精神紧张有关已早为人知,生理试验也得到证实。又如内分泌系统的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统的阳痿、早泄,神经系统的偏头痛,皮肤科的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均属身心疾病,皆不可忽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身心疾病的患者,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应配合医生的疏导、解释和心理治疗。调整生活习惯,解除焦虑、紧张或愤怒的情绪,以心理干预进行心理治疗。
只有处于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人们才能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它形象地说明了心理与健康的关系。相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间愁白了头发。虽然这种传说未免有些夸张,但从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来看,情绪的紊乱的确可以使头发发白。医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样可以起到这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