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灵魂深处有宝藏——了解你的潜意识(1)
自弗洛伊德以来,个人意识的又一个深层结构——潜意识被开发出来,于是人们对个人意识的结构又有了新的认识。无论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文学家们对潜意识的见解是如何的不同,无论关于潜意识的争论是如何的激烈和难于定论,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个人意识中的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深入地研究它,认识它。
【论述篇:潜意识和显意识】
潜意识在弗洛伊德之前就有人论及,康德就把无意识看作人精神世界的“半个世界”,不过真正深入研究潜意识并且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我们能够认识的心理部分,意识只占整个人心理的极小比例:“它像马铃薯的皮一样的显而易见,而在皮的下面,还隐藏着马铃薯最重要的部分呢。”
1.潜意识的存在和本质——“海洋下面的巨大山体”
潜意识是人们通常不知道的意识,是构成个人心理最大、最有力的部分。潜意识还可以分为两个系统:无意识系统和下意识系统。
无意识是个人心理的最深层的结构,是人的本能、欲望的力量,有人把它比作心理程序的“发电厂”,是个人通常不得而知的部分。无意识只服从于“快乐原则”,总是力图使欲望得到满足。
下意识又叫做前意识,处在无意识与意识系统的边缘,它是人们可以回忆起来的,从而是可能进入意识系统的潜意识。下意识是沟通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或过渡环节。
弗洛伊德认为以往的心理学只研究意识因而是表层心理学,而他的无意识学说则是深层心理学。弗洛伊德比喻说:“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好比浮在大海里的冰山,意识不过是呈现在海洋表面上的山顶,它只是个人精神生活的一小部分。而潜意识则是海洋下面的巨大山体,它才是个人精神生活的最大部分。”
弗洛伊德第一个深入研究了潜意识,同时也在潜意识的研究领域中留下了许多的问题。在他之后,他的学生们又对潜意识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发展、补充或者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学说。
例如,荣格把潜意识区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两部分。个人潜意识是由曾经被意识了但又被压抑或被忘却的,以及最初不够生动、不能引起有意识印象的内容所构成的部分。集体潜意识是那些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的集体经验部分。荣格把它叫做“一种不可计数的千百亿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沉淀物,一种每一世纪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回声”。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个人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一部分。多拉德和米勒等人则认为个人的潜意识可以分为“非文学符号化经验”和“被压抑的经验”两部分。
那么,潜意识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潜意识的实质是什么呢?它到底是如何构成的,它的生理机制又是怎样的呢?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以及一些文艺理论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下面一些有益的收获。
潜意识的存在
潜意识并不是虚构的东西,心理等于意识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弗洛伊德说:“我们要记得我们以前常以为心理的就是意识的。意识好像正是心理活动的特征,而心理学则被认为是研究意识内容的科学。这种看法是如此明显,任何反对都会被认为是胡闹。然而精神分析却不得不和这个成见相抵触,不得不否认心理的即意识的说法。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感情、思想、欲望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无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这一结论是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的,并已经被精神医疗、文艺创作等活动所证实。弗洛伊德开发潜意识的勇气和功绩应当被予以充分肯定。肯定潜意识的存在并开展对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权威学者指出:潜意识问题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同现代教学改革、精神治疗、艺术创作、犯罪心理学和运动活动等有密切的联系。对潜意识领域开展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深入地洞察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心理学。
(1)对潜意识领域开展研究,可以扩大文艺题材,更深入地刻画人的心灵,给人以感染和教育;可以指导精神医疗,维护和恢复人们的精神健康;可以调动无意识活动的潜力,提高教育效率,开发人的智力;可以利用催眠和测谎技术,协助侦破案情,等等。
(2)对潜意识领域开展研究,还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潜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科学地评价和认识弗洛伊德主义和西方现代理论流派。
潜意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个观点对于潜意识是否适用呢?潜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呢?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的本能冲动,与外部世界无关。这种观点显然与辩证唯物主义相抵触。除了弗洛伊德之外,还有一些对于潜意识本质的错误理解。
第一种错误理解叫做“无机反映说”,认为潜意识是非心理概念的同义语,是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这种认识混淆了人的心理与非生物反映的本质。
第二种错误理解叫做“动物心理说”,认为潜意识是动物心理的基本特征。这种观点实质上是从根本上否定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潜意识活动的客观存在。
第三种错误理解叫做“生理活动说”,认为潜意识是人的大脑所没有意识到的复杂的生理过程或几乎丧失意识的病态。这种观点抹煞了生理过程与心理现象的原则差异。
第四种错误理解叫做“自动结构说”,认为潜意识是自动化动作的不可意识性,认为各种习惯、技能熟巧等机械式的动作,均属于无意识的范畴。这种观点导致了对潜意识理解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潜意识的本质呢?
人的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平时人们用言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大脑中意识活动的结果的表现,而这些表现仅仅是人自身心理活动的部分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不能用或尚未用言词表达的非言词性心理活动,其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应分为两大过程:一为潜意识过程,二为意识过程。其中潜意识占主要,它包含了人对事物所有初步的、尚未用语言表达的印象,它是意识的基础和来源。
无意识就是“未被意识到的意识”。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所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它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一种不知不觉的认识功能。
它不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根本没有一点认识的反映,而是对某种对象不自觉的、未加注意的、不由自主的、不知不觉的、模糊不清的反映的认识。所以,无意识是未被意识到的认识,或意识阈限下的认识。
第二,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一种不知不觉的内心体验功能。
把二者综合起来,无意识便是人所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客体不自觉的认识和内部体验的统一。
对潜意识的这种理解,可以清楚地划清其与弗洛伊德潜意识本质的界限。首先,潜意识的本质不是本能冲动的无条件反射锁链,而是同意识活动相联系的条件反射现象。其次,潜意识不是同外部世界绝缘的精神实体,而仍然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最后,潜意识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和根本动力,而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成分。
当然,我们对潜意识的本质的认识,还是初步的和模糊的,需要在不断地研究探索中逐渐清晰起来。
潜意识的根源和生理机制
为了深入研究潜意识的本质,一些学者还探讨了潜意识的根源和它的生理机制。所谓潜意识的根源,是指潜意识产生的外部条件或客观基础。所谓潜意识的生理机制,是指潜意识产生的内部条件。我们也可以将潜意识产生的内外部条件统称为潜意识的根源。
多数人坚持认为潜意识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与意识不同。意识是使人感觉得到的外界刺激在人脑中的反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人的能动的、自觉的、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映。潜意识也是外界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一些是人所感觉不到的刺激在头脑中的反映,另一些是虽然曾经在人脑反映过,但早已自然忘却或被压抑,沉没于潜意识当中的。
潜意识的刺激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或者没有感觉到,或者是因为外界刺激过于弱小,使人感觉不到;或者是因为大脑对外界刺激有选择性或敏感性的差别,因而没有感觉到。
但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反映,没感觉到的反映就是潜意识的反映。可见,无论是没有感觉到的反映,还是被压抑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存在。
潜意识虽然似乎微妙难测,但它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这一点,潜意识与意识只有形式、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差别。
潜意识产生的内部条件是潜意识的生理机制。这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许多人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运动学说,初步探索了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潜意识的生理机制是未被意识的定势、条件反射和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较弱的兴奋部位,是没有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词明显联系起来的活动,是人的大脑两半球非语言思维的产物。也有人认为潜意识活动同时还是非条件反射的形式,主张灵长类动物和未懂得言词的婴儿也具有潜意识。还有人认为潜意识的生理根源是大脑对阈限下刺激,即达不到知觉程度的弱刺激的心理反映,等等。这些看法都可资参考。
潜意识的构成
如前所述,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由无意识与前意识两部分构成,他的学生荣格主张潜意识由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两部分构成。
一般我们认为,荣格的观点比他的老师前进了一大步。荣格的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概念,不看重个人的本能和欲望,而更多地肯定个人的独特经历和种族的历史发展,这说明他更多地肯定了潜意识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最近,国外有学者又把潜意识分解为三种:一种是个体的前意识,第二种是未被意识到的活动动机,第三种是未被意识到的行为和操作的调节器。
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潜意识的结构或分类,下面是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潜意识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第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这一部分是弗洛伊德最为看重的那一种欲望能量,亦相当于国外学者归纳的那种未被意识到的活动动机。
第二种,个人意识反映。这一部分包含丰富的内容。首先,它含有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阈下限反映,或者是由于外界事物对主体的刺激十分弱小,未能使主体意识到,或者是由于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性不敏锐,使得外界刺激未能引起主体的意识反映,却引起潜意识的反映即阈下限反映,从而形成了不为人所知的潜意识。其次,它包含有被个人自然淡忘,并已经沉入潜意识的意识反映。此类反映虽然是显意识的,但由于时间久远,其在大脑中遗留的痕迹越来越淡,开始还能够回忆起来,还可以用言词加以描述,但后来模糊性越来越强,成为过眼烟云,以至于不可能再用言词表述它,从而成了潜意识。再次,它还包含被压抑的意识。最后,它还包含前知觉潜意识和前知觉体验。这些知觉和体验是尚未形成言词性的心理活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知觉和体验被加深强化才逐渐明晰起来,才能用言词描述它们,因为这些知觉和体验是尚未达到意识水平的,是有待于和有可能达到意识水平的,所以它们被称为前知觉潜意识或体验。上面四类,都是属于个人意识的反映,都是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映。其中第一类是不可能被个人所了解的,它可以与第一种的本能欲望统称为无意识;后三类是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升华到意识域去,可以统称为前意识。
第三种,是社会心理的沉淀的遗传,它大体上相当于荣格的“集体潜意识”部分。
我们应当如实地承认,关于潜意识的构成、成分或种类,是一个充满问号的领域,无论如何分析,都带有一些猜想的成分,因此不可以轻易地下结论、给答案。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种观点都不可能是完满无缺的。
2.关于潜意识的作用——“发现一个潜在的自我”
很多人认为,潜意识既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应同意识一样具有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不是个人所能觉察、控制和支配的,因而是不自觉的。这样一来,自觉性和能动性的同一性就是十分相对的了。有自觉性的,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但是具有能动性的,就不一定都是有自觉性的了。潜意识所具有的,就是不自觉的能动性。这是认识潜意识与显意识区别的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认识潜意识作用的基本前提。
认识个人潜意识的作用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过分夸大潜意识的作用,比如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他们主张潜意识不仅是个人意识的绝大部分,而且是人的灵魂主宰;另一种是不承认潜意识的存在及其作用,或者认为潜意识只有坏作用,没有好作用。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和有害的。
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已如前述,那么它是否有什么作用呢?或者说,潜意识的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在认识世界方面,潜意识有着显意识起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