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8堂公开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潘石屹论创业成长(3)

有类似观点的企业家不在少数,而这是可喜的,毕竟这是人们观念和思想意识的一种转变,堂堂正正地赚钱,没有什么不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看待财富、看待金钱,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我们的意识形态中,对金钱的态度一直受封建文化理念的影响,人们抱持一种不正常的态度,历史上重农轻商的传统已经给了我们惨重的教训,好在时代变了,人们追求财富、看待财富的态度也跟着变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肯定财富的积极意义,就是尊重财富,就是尊重一种公共选择的规则,这可能不是人类社会最好的规则,但我们总结历史,会发觉至今还没有比这更好更恰当的规则。

在如何赚钱和如何看待金钱这个问题上,犹太人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爱钱,从来不隐瞒自己爱钱的天性,所以某些人在指责他们这种金钱观的同时,又深深折服于他们在金钱面前的坦荡无邪。只要认为是可行的,犹太人就一定要赚,在他们看来,赚钱天然合理,赚回钱才算真聪明,这就是犹太人的经商智慧。

怎样才算成功的商人?赚到了钱的商人就是成功的商人,赚不到钱甚至赔了很多钱的商人还能称之为商人吗?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商人而言,更是如此。赚钱与否是衡量一个生意人、一个企业家成功或者失败的重要标准,所以赚钱应该是一个切入创业者灵魂深处的信念,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不赚钱、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人是不道德的。商人不赚钱,不以赢利为目的,就如同种农民种地不以收庄稼为目的,工人上班不以生产为目的,军人作战不以打胜仗为目的是同一个道理。

在任何国家,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性组织,不论是微软、IBM、联想、海尔,还是民间的一些小作坊、夫妻店,都需要赢利才能发展并壮大。赚钱有理,财富无罪,赚钱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地赚钱。当你拿到一个项目时,当你看到一个机会时,你就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或项目赚到更多的钱,怎么赚更多的钱。

【不度人以恶,不设“围墙”】

“为什么我挣不到钱?因为心不黑。”这句话被太多人说过了。有钱人都是黑心肠的观点,会导致仇富心理的产生;觉得别人是恶的,会导致人们互相提防,充满不信任。潘石屹建SOHO时,最大的突破就是取消围墙。

潘石屹不度人以恶,不设围墙,事实证明,这样开放的小区反倒是最安全的。

潘石屹认为,仇富心理是一种对社会财富积累有害的心理,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法律也规定了保护私有财产,但那种人性中的自利主义依然存在。把一切美好的说法都归自己,把恶都归别人,这尤其会造成社会的不安。

度人以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结果会令人心寒。

在SARS肆虐时期,潘石屹有过一次近似荒谬的体会。

SARS在北京蔓延时,一时间北京人在中国变得不受欢迎了。2003年5月初,潘石屹从住的山里出来给小孩买奶粉,要过某郊区的道路,一共经过了四道关卡。到了第一道关,潘石屹说,家里有一个小孩要喝奶,让我出去买点奶粉吧。关长是位村干部,告诉潘石屹出去就别想回来。潘石屹说他不进城,只是在县城买点奶粉,小孩等着奶吃,潘石屹保证出了关卡20分钟就回来。出了关卡,进了超市,买了奶粉、面粉、大米和花生油后,潘石屹返回了关卡。干部走了,据说他临走时留下一句话:等他回来再放潘石屹过去。

潘石屹等了半小时还没有见干部回来,便开车去找他。找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找到,但找到了他的手机号。潘石屹不断地重复小孩等奶吃的理由,请他放行,第一道关终于过了。

过第二道关时天已是黄昏了。有30多位男女老少一起审问潘石屹,主审官是位60多岁的老者,有点像《鬼子来了》里审问日本鬼子花屋的老头。他先问潘石屹叫什么?潘石屹说潘石屹。他说YI字怎么写。潘石屹说,随便。老者生气了。潘石屹赶紧一笔一画地写好了自己的名字。此时此刻,在黄昏的北京郊区,有挂着黄布和红布的路障,旁边有30多个表情各异的男男女女,如果能拍下来一定是一张非常好的照片。

但潘石屹不敢拍,怕拿出照相机惹怒他们。能让走,就赶紧溜吧。第三道关是在村口,所有的人都认识潘石屹,他们的要求很简单,车不能开进去,人可以进去。他们认为,人不会传染病,汽车能传染病。潘石屹只好下车,背上奶粉和米面,走在夜色已深的小路上。

第四道关是大石头垒成的,夜深了,也没有人了。虽然人可以自由过去,但任何车辆都是通不过的。

终于到家了,想一想这一天的经历,潘石屹想,北京郊区农民主要的意图不是在防病,而是在表达一种对北京城里人的情绪,一种抗拒。

“闹SARS时,北京人出城不受欢迎,中国人出国也是同样的待遇。唐人街没有人了,中国的餐馆没有人吃饭了,有100多个国家对到中国的旅行设限。潘石屹收到负责设计他们项目的日本公司的邮件,告诉潘石屹由于日本政府接连发出了三份不让到中国来的劝告,所以他们来北京的时间被延后。

“来自自然界的恶,给人带来恐惧,恐惧再逼出人自身的恶,不信任他人、只顾保全自身。人类的恶其实很多时候是在恐惧下无奈、无知的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消除恐惧、消除沮丧,还能有什么成功呢?”

电影《第五元素》中,死亡星球逼近地球,人类的总统下令发射导弹攻击死亡星球。神父连忙劝说:“请不要攻击,以恶对恶,将会增加世界上的恶。”总统没有听,下令攻击。结果死亡星球迅速扩大,越打越大。神父说对了,以恶对恶,恶就会越来越多。伟大的甘地在印度发动的“不抵抗运动”,也是为避免增加这个世界的恶,这是一个在最艰苦的情形下获得的磋商,也是最伟大的磋商。

在现实生活中,你假设对方恶,对方确实会以恶来对你。纵使别人怨恨我们,我们都要拿他当自己的亲人,都要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磨难”,我们的心就无从提高。

一位老人,为了让儿子们多一些人生历练,便对他的三个儿子说:“你们三人出门去,三个月回来,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告诉我。我要看你们中哪一个所做的事最让人敬佩。”之后,三个儿子就动身出发了。

三个月以后,三个儿子回来了,老人就问他们每人所做的最得意的事。

长子说:“有个人把一袋珠宝存放在我这里,他并不知道有多少颗宝石,假如我拿他几颗,他也不知道。等到后来他向我要时,我原封不动地归还给了他。”老人听了之后说:“这是你应该做的事,若是你暗中拿他几颗,你岂不变成了卑鄙的人?”长子听了,觉得这话不错,便退了下去。

次子接着说:“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小孩落入水里,我救他出来,他的家人要送我厚礼,我没有接受。”老人说:“这也是你应该做的事,如果你见死不救,你心里怎能无愧?”次子听了,也没话说。

最小的儿子说:“有一天我看见一个病人昏倒在危险的山路上,一个翻身就可能摔死。我走上前一看,竟然是我的宿敌,过去我几次想报复,都没有机会。这回我要制他于死地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我不愿意暗地里害他,我把他叫醒,并且送他回了家。”老人不等他说完,就十分赞赏地说道:“你的两个哥哥做的都是符合良心的事,不过你所做的是以德报怨,彰显出良心的光芒,实在是难得。”

做该做的事,仅仅是不昧良心,但做到原来不易做到的事,却显出心胸的宽广仁厚。常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更何况我们追求的心灵修行?你若能悟,就能把加害、诽谤你的人当作亲人。

学会宽恕别人的过错,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你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你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的过错,可以让你的生活更轻松愉快。

有一个国外案例:一位名叫卡尔的卖砖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陷入困难之中。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走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卡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不好,其生意也面临即将歇业的境地。

卡尔对别人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作为发泄。”

“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卡尔说,“牧师讲道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让你为难的人。我把每一个字都记下来了。就在上个星期五,我的竞争者使我失去了一份25万块砖的订单。但是,牧师却教我们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当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我的一位顾客,正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而需要一批砖,而所指定的砖的型号却不是我们公司制造供应的,但与我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我也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

这使卡尔感到为难,是需要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项生意,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

到底该怎样做呢?

卡尔的内心挣扎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盘踞在他心里。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证实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家里。

接电话的人正是那个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卡尔还是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卡尔。

卡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谎言,而且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

卡尔的心里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阴霾也获得了澄清。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才是你应该对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人所能采取的上上策。

当你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别人过错的时候,你便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责怪和怨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你都能够报以甜美的微笑。当你因为仇恨而与别人相识,不可否认的是,在你的心里已经牢牢记住了对方的名字,如果你因为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而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那么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或许,因此你可以多一个可以谈心的好朋友。

我们再恨的人,如果有一天能找回自己的本心,踏上修行之路,他们所做的一切坏事,都会如同裤脚上的泥土一样,抖一抖就全掉了。如果他们真的能为自己的错付出足够代价,我们又有什么可以责怪他的呢?

以德报怨,充满爱的精神,我们才能找到心灵的家园。

延伸阅读:

万通“六君子”的聚散离合

财商潘石屹

在万通六雄中,潘石屹和冯仑、王功权等人相比,代表了另外一种风格。冯为人谦和,以兄长待人,也希望众雄把他当作兄长,但内心更需要得到一些形式上的尊重。而羽翼日丰的潘石屹外表表现得咄咄逼人,但更希望在下班之后把他当成平常人,你不能打扰我,我也不能打扰你,大家下班后是平等的。

冯仑、王功权从体制出来,带着鲜明的体制内的思维烙印,反映在公司的组织建设上,会有门卫通报,依然有着机关的影子,公司里流动着中国传统的世故人情。而潘石屹则海派得多,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决定了他和张欣两口子喜欢那个调调。同样追求权力,潘石屹有些权力是明的,而因为从政的关系,冯仑有些权力则是暗的,这和冯仑的从政经历和背景有关,政治必然有暗的权力。

潘石屹与冯仑不同,冯仑有着更多的社会方面的才干,在经济的舞台上他的这些才干部分地被埋没了。而有的人则越走越自由,比如潘石屹,他找到了商业这个全方位实现自己的舞台。

然而,在万通创业的历史中,冯仑和潘石屹的合作却是天作之合,缺一不可。冯仑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精粹,而潘石屹身上则体现了商业文化的创造力、过人的精明和富有效率的执行能力。没有冯仑,潘石屹无法在创业初期获得中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所必需的稀缺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支持。而没有潘石屹,冯仑则无法在万通海南赚得第一桶金后,迅速地在北京房地产市场搅得风雷滚滚,风生水起。诚然,万通的历史是由团队创造的,万通六雄,个个身怀绝技,缺一不可,形成了一股伟大的合力。但是,冯仑和潘石屹却是其中反差最鲜明的两个人,他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他们的合作,恰恰符合并反映了转轨年代特殊的需要和特征。而这两种文化互相融合,共同生长,直到各自长大成人,分道扬镳。尽管这两种文化和力量都是从体制内生长出来的。

冯仑有大谋,具有非凡的鼓动能力。然而潘石屹所看准的事,则必会勇往直前,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他都一定会干到底。他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极强的执行能力与开拓能力,是一个注重专业的人,做事认真,条理清楚。平时潘石屹总是笑呵呵的,但关键时候他胆子极大,他对自己所看准的事情,表现得非常有胆量。比如万通新世界广场当时在业界引起轰动的几千美金一平方米的售价,就是源自潘石屹力排众议的大胆。此外诸如万通突然募股、把华远的项目买下种种手笔,潘肯定是幕后的力主者之一。

潘石屹在万通的时代,汇报工作时从来都是说没有困难,其实他也面对了很多困难,潘石屹的坚硬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