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擅长的事
著名诗人洛威尔说过:“做我们的天赋所不擅长的事情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而导致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例子不胜枚举。”
每一个人天生就有某一类性格,这一性格决定了他只适合在这一领域,而不是那一领域发展。正如法国作家让·吉罗杜所说的:“从我们的幼年开始,每个人身上就编织了一件无形的外衣:它渗透于我们吃饭、走路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之中。这件外衣就是我们的性格。”
性格偏好意味着一个人有着以某种方式做事的天生爱好。就像人的左右手,你每天都要使用自己的两只手,但出于本能,你一定偏好使用其中的一只。因为它使用起来更加自如,更能充分地发挥和协调它的功能。当然,你也可以用不擅长书写的那只手写字,但你会感到别扭、费力,而且写出来的字也一定不如另外一只手。
1.三个原则,教你更好地做自己擅长的事
一个能够及早发现自己兴趣,并将兴趣培养为专长的人,一定能站在成功的队列上。
杰克逊生于一个物理世家,父母都是物理界的知名学者。他的父母希望他将来也能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于是,杰克逊从小便被灌输各种物理知识。但不知什么原因,小杰克逊无论如何都对物理提不起兴趣,却对经商情有独钟。他经常在夜里偷偷地学习有关商业及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
但他无法违背固执父母的意愿,成年后,不得不到父亲所在的学校教物理。但他知道,物理绝不是他的特长,而且他相信,他的经商才能与商业知识足以使他在商界成名。
终于,父母放弃了对他的要求,却不提供任何帮助。若干年后,积累了丰富商业知识的杰克逊终于在商场上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了英国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大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能力是成功的资本。但对很多人来说,发现自己的能力,即擅长做什么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像杰克逊一样,他们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其实,任何人都没有理由看轻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大多数人只会羡慕别人,或者模仿别人做事,很少有人会去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设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全力以赴。这也导致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与机遇女神擦肩而过,与成功女神永远只差一步。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相反,那72%的人却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而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所成就的事业,必然是这个人的特长,舍长取短是天下最愚蠢的人才干的事。”因此,可以说,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有善加利用、发挥,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打造出一个品牌。
他找到了工作。可是,在试用一个星期之后,他向主管提交了辞呈。女主管在这个行业中资历相当深,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却乐此不彼,因此对他的举动很不解。
“起初,我以为我是很有兴趣的。工作了一个星期之后,我才发现我对这个工作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说得理直气壮。
“我该恭喜你,至少你才做了8天,就发现自己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了。”主管感触万千地看着他,虽然有点失望,但也不忍心责怪他。
几天前,他来应聘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表现出他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他那份“不入此行,终身遗憾”的豪情壮志让她格外看好。
缺乏经验没有关系,热忱才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基于这个理由,她很快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高层主管。没想到,三分钟热度的遗憾竟发生在了他的身上。是应该怪自己看走了眼,还是怪这年轻人太莽撞?
“说真的,我很想知道,你在这种工作上熬了多久?”临走前,他不解地问。
“8年。”她斩钉截铁地说,“我做这个工作,做了8年,而且越做越觉得有趣。因为我觉得除了它,别的我什么也做不好,它就是我最擅长的工作。”
“8年?我做了不到8天,就觉得无聊死了。”他坦白承认。
“我不清楚你的状况,不知道你是判断错误入错了行,还是碰到了一些困难而退缩。不过,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工作不适合你,我真心恭喜你,你没有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有些人,做了半辈子,结果一事无成,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份工作。就像有些人,结婚几十年,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对方一样,这种感觉是很可怕的。”
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得到多少“成就”,主要来自他对自己擅长的工作的专注和投入。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引用三个经济原则做了贴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策略一样,每个人都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自己专长的事,才能胜任。换句话说,当你在与别人相比时,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也有最擅长的地方,这就是经济学强调的“比较利益”。这是第一原则。
第二个是“机会成本原则”。一旦自己做了选择,就得放弃其他选择,两者之间的取舍反映着这一工作的机会成本,因此,你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三个是“效率原则”。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的时间有多长,而是在于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才能得到适当的报偿与鼓舞。
境遇是自己开创的,成功是自己造就的。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尽量做自己擅长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许真的可以变得“不平凡”,成为大家羡慕的成功者。
微软公司创立时只有比尔·盖茨和艾伦两个人,他们最大的长处是编程技术和法律经验。他俩以此成功地奠定了自己在这个产业的坚实基础。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一直不改初衷,在软件领域耕耘,任凭信息产业和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从来没有考虑过涉足其他经营。结果,他们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企业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不仔细分析市场,盲目地把市场的机会等同于自己的机会,结果走了弯路,甚至碰得“头破血流”。
国内一家很有名的电子集团,曾一度介入自己并不熟悉的互联网业务,结果赔得一塌糊涂。撞了“南墙”后,方才意识到那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于是把互联网、IT服务等业务交给了比自己更擅长的企业去做,自己则以合作参股的方式介入。另有一家从炼油企业分离出来的公司,起初心劲很大,想干的事很多。后来发现,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于是决定今后上项目都要围绕服务石化做文章,结果短短几年时间,企业便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那些成功者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心中都有一把丈量自己的尺子,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了自知之明且懂得扬长避短,再抓住发展机遇,这个世界也就有了“塑料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等企业巨人。
2.不必复制他人——创造的失败比模仿的成功更强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成为主角的可能,关键要看你是否能够成功地吸引别人的目光。因此,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要单纯地去模仿别人。当然,向别人学习是必须的。但如果你想要超过别人,就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加点创新了。
鹰从悬崖上俯冲下来,以优美的动作叼走了一只小羊羔,那气魄和英姿让乌鸦很是崇拜。于是,乌鸦开始学习鹰的动作和气魄,呼啦啦地从山崖上俯冲下来,猛扑到一只公羊身上,想把它叼起来,爪子却被缠住了。牧羊人随手抓住它,嘲笑道:“就你这样,也想充老鹰?”
小时候,我们大概都想过将来“一定要和某人一样”,但长大了,我们通常并不会走某人的路。除了客观条件不具备之外,更根本的主观原因是,我们和榜样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人。
木头能不能炼成钢铁?不能。如果明明知道自己是块木头,本可以成为非常精美、高档的木器,那就不要学钢铁那样,把自己丢进火坑里。
有这样一个笑话:太太要先生帮忙洗碗,先生不好意思拒绝,于是把10岁的儿子叫到跟前,和颜悦色地说:“孩子,现在让你练习洗碗,以后你就可以帮你太太的忙了。”
儿子一脸抱怨地说:“不必,以后我可以叫我儿子去洗。”
这个笑话很好地阐明了所谓“前有车,后有辙”的道理。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师者,范也。孩子在年幼时就像一株没有定义的初萌的芽,成栋梁之才还是为歪脖柳树,完全看这株芽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和谁在一起,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你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一言概之,这是榜样的力量。
我们在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榜样:从神话传说中顶天立地的英雄到动画片中机智勇敢的少年,他们都曾是儿时的我们学习的榜样;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雷锋、张海迪,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曾激荡着我们年少的心;从文天祥、谭嗣同到霍金、比尔·盖茨,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也曾在我们年轻的心中震响……。榜样,伴着我们走过成长的岁月。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先哲也曾说过:“见贤思齐焉。”可见一个好的榜样能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起到引领的作用!它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面旗帜,一面明镜,指引我们前进,让我们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
但你要明白,榜样的炼成有一个“渐达火候”的过程,不要只看别人的表面而忽略背后,也不能只看当前而忽略过程。一言以蔽之,要向榜样学习,但绝不能盲从。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场,你的目标规划不能和自己的优势南辕北辙,要考虑自己现在和潜在的竞争力在哪里,然后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韦尔奇是“全球最伟大的CEO”,是无数CEO的榜样,就连中国的榜样级人物张瑞敏也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和杰克·韦尔奇对话。”柳传志在阐述联想的多元化战略时说:“我仔细研究了韦尔奇,确实学不了。”郎咸平则尖锐地说:“韦尔奇是一个历史人物,你不能把他复制到中国,复制到未来,你会失败的。”
好莱坞著名喜剧明星金·凯瑞是一位才华卓著的表演天才,他的喜剧代表了世界喜剧发展的一个时代。曾有众多影迷问他取胜的秘诀是什么,他说,这源于他自身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什么呢?
原来,金·凯瑞在拍戏时,总是努力求新,勇于打破局限,以使他的喜剧表演能不断推陈出新。有时候,他会走到台上,然后长时间地不说话,这种令人不安的沉默,仅仅是为了观察观众会对他的“尝试”作出什么反应。不言而喻,在大多数情况下,他这么做会使观众感到非常不快,但这位喜剧天才却愿为艺术上的辉煌时刻而冒失败之险。对于他的这些举动,许多人心里都捏着一把汗,万一演砸了,很可能会使他半辈子得来的成就毁于一旦。而他却不以为然,理由是:“这样做,即使招来非议也很值得,因为我是在创造,而不是在复制自我!”
所谓创造,不光要会“无中生有”,还要能够给“有”不断填充新内容,引进新事物。
20世纪50年代,正当英国街头的时髦青年身穿奇特的黑色服装,骑着摩托横冲直撞时,一位来自威尔士的年轻女子玛丽·奎恩特的服装设计却使那些青年的时髦衣着变得微不足道。
1934年,玛丽·奎恩特出生在英国威尔士的阿伯腊斯特威思,她是一个教师的女儿。16岁时她来到伦敦,就读于伦敦金饰学院绘画系,毕业以后在女帽商埃里克的工作室里开始了她的设计生涯。她的设计对象,恰是针对当时还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少女时装。当时,女孩们的衣着毫无特色,通常是穿着母辈的老式衣服。玛丽说:“我时常希望年轻人能穿上她们自己喜欢的衣服,它不是古板过时的,而应是真正20世纪的年轻女装。但是,我知道这一工作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1955年,年轻的玛丽·奎恩特和丈夫亚历山大·普伦凯特·格林在伦敦著名的英王大道上开设了第一家“巴萨”百货店,受众主要是年轻人。玛丽·奎恩特推出的第一件服装,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迷你裙”。虽然当时他们俩的产业极小,更属时装界的无名之辈,但这种微弱的震动恰恰预示了服装界未来的强烈地震,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20世纪50年代的裙长徘徊在小腿肚上下,迪奥在1953年只不过将裙下摆剪短了若干英寸,就在新闻界里爆出了一大冷门。而当时鲜为人知的玛丽·奎恩特,却以其激烈的观点,开始了新时期的服装革命。她当时的战斗口号是:“剪短你的裙子!”
玛丽·奎恩特把裙下摆提高到了膝盖上4英寸,英国少女的装扮逐渐成为令人羡慕和仿效的对象,这种风格也被誉为“伦敦造型”。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伦敦造型”成为了国际性的流行样式。新时装潮流不可遏制,青年人狂热地欢迎迷你裙,中年女性也以惊羡的目光接受这一变革,多种不同的迷你风格装应运而生。
新一代的设计家皮尔·卡丹、古海热、圣·洛朗、安伽罗等也都相继推出了一组组风格各异的迷你裙系列。这一年,英女王伊丽莎白访问美国,当她的船抵达纽约时,美英时装团体组织了迷你裙大型表演。这时,即便是最保守的高级时装店,也悄悄地剪短了他们的裙子。
50年前,一位著名的时装大师让·帕杜曾嘲笑短裙是“笨头脑创造出来的”,但是,半个世纪以后,“迷你裙”的创造者玛丽·奎恩特却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这位叱咤风云的女设计家很快成为了一个精明的企业家,由捉襟见肘的小本经营(开始仅有20台缝纫机和20个工人),发展到年收入1200万美元,拥有百余家时装商店,这些商店专营摩登、别致、价格适中的时装。后来,她的经营范围遍及许多国家,仅美国就有320位经销商。
美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梅尔说:“创造的失败比模仿的成功更强。”踩着别人脚步行进的人,即便不会跌跤,但也永远无法领略到晨露和初雪的美丽。因为,晨露和初雪属于第一位造访的客人。
国画大师齐白石画的虾堪称绝妙,因此,只要齐白石的“虾”一问世,众多模仿者都趋之若鹜。但是,对于这种现象,齐白石表示十分担忧。齐白石说:“对于艺术,要‘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师其意而不师其迹’!”模仿得再好,充其量也只能是“像”,而不会是“是”。“像”磨灭了自我,是一种断送;而“是”却能成就自我,是一种难得的个性!“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正是齐白石的“忧”之所在。
中国书法向来讲究“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这种“了无痕迹”就是创造的成果,而不是模仿的苦果。创造是一种发掘源头活水的过程。“创”字有“刀”,寓意着大刀阔斧的改革,“造”字有“走”,昭示着撒开步子奔跑;“模”字有“木”,是一种木讷的坚守,“仿”字有“方”,是一种顽固的定势。
一个创造者,失败也是一种荣耀,因为,创造者的生命轨迹是一条开拓的射线;一个模仿者,成功了也是一种耻辱,因为,模仿者的生命轨迹是原地画圆。
创造与模仿,孰强孰弱,不辨自明。
他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对父亲发自肺腑地崇拜,很小就下定决心,要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倍受人们敬仰的人。
上中学时,他选择了父亲曾就读过的菲利浦中学。在这所学校的校史上,他的父亲被评为“最优秀的学员”,留下了一大堆荣誉记录:棒球队队长、学生会主席,以及各种奖学金和荣誉项目获得者。
于是,他像父亲那样迷恋上了棒球,期待着有一天能成为校园里人人瞩目的棒球明星。他请求妈妈为他找一位优秀的棒球教练,决心苦练一番。但几天后,教练对他说:“我知道你的父亲是个出色的棒球队员,但是,你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他没有听教练的话,依然坚持棒球训练,虽然最终成为了学校棒球队的成员,但始终没有成为主力,更没能成为明星球员。
读大学时,他考了父亲读过的耶鲁大学。当年,他的父亲是学校足球队队长,还是黑人大学生基金会的主席,在校园里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他,如果他有让人记住的地方的话,那就是他的“花花公子”的形象:泡妞、跳舞、打台球、喝酒、抽烟……
当国家陷入越战的泥沼时,他决心追随父亲的脚步,入伍上前线。他的父亲在二战时是一名战斗机驾驶员,曾被授予卓越飞行十字勋章。
他如愿进入了德克萨斯州空中国民警卫队,但在他还没有得到海外参战的机会时,他所驾驶的那一类机型就被划入了淘汰机型,他所属的部队也随即被解散。
之后,他又像父亲那样做起了石油生意。他的父亲是最早一批到西部开采石油的冒险者,并是当时屈指可数的石油大亨之一。
他也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石油公司,并像父亲那样为公司取了一个西班牙名字,但他的公司从未红火过,一直都是勉力支撑。
他终于意识到,父亲这样的榜样,他永远也学不像。他将自己的挫败告诉了父亲。父亲笑了,说:“儿子,你可以从我、从所有你认为值得你学习的人身上学到你想学的东西,但千万别把自己塑造成另一个人的复制品。”
此后,他渐渐从父亲的影子中走了出来,决心做自己。
不久,他终于赢了父亲一次。那次,作为总统的父亲带领全家乘船出游,父子俩打赌,看谁敢跳入冰冷的水中。他毫不犹豫地脱掉上衣,纵身跳进了只有华氏50多度的水中。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时,称他是一个勇敢而率真的人。
这一年,他还目睹了他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父亲所遭遇到的惨烈失败。连任总统是他父亲最大的愿望,但最终却败给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叫“克林顿”的无名小卒。竞选结束后,“空军一号”总统座机里传来了深沉低缓的歌声,他惊讶地看到,他坚强无比的老父亲,眼中竟涌出了泪花。他走过去,拍了拍父亲的肩膀,坚定地说:“有我呢!”
他决定竞选德克萨斯州州长。竞选州长,这是一条父亲没有走过的路,人们也并不看好他。他父亲只当了一届总统就被不体面地逐出白宫的名声对他极为不利,而他自信地说:“我是我自己。”
他很快就显现出了自己非凡的政治天赋和领导才能。他风趣幽默的言语、率真平和的个性、明确而具体的施政纲领和演说,使他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终于,他成功当选了美国第二大州的州长,在任期结束后又连任成功,成为了德克萨斯州有史以来第一位连任州长。
但此时,他的目标已经瞄在了总统的职位上,他要击败让父亲蒙羞的克林顿,拿回总统的宝座。人们已经熟悉了这个完全不同于他父亲的雄心勃勃的人,相信他会是一个合适、称职的总统。
2000年11月,乔治·沃克·布什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并在4年后成功连任,实现了他父亲未能实现的连任梦想。
而今,尽管他已远离曾带给他最辉煌人生的白宫舞台,但作为一个连任总统,这8年的任期已经足以让父亲为他骄傲。他“复制”父亲没能成功,却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3.打破“巴纳姆效应”——在坚持的前提下,你的性格才能释放出潜力
刘墉说:“天才,不见得是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高度智商,而是一种说不出的、对任何事务自然所具有的怀疑态度、好奇的想法,与不达目的绝不终止,近乎傻的冲劲。”
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势,但只有在坚持的前提下,才能释放出这潜在的优势。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们说:“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每天甩手,还有哪些同学坚持了?”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一半;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他的名字叫柏拉图。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美国著名医生安东尼·基恩威尔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邀请了10个年轻人来到一个房间,让他们坐在非常靠近房间的前方,以保证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看清楚房间前方的物品。医生对大家说:“我将在房间的前端举起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3条长短不同的直线,3条直线分别以A、B、C3个字母作为代表。在有些卡片上,直线A是最长的,有些B是最长的,有些C是最长的。这里共有几十张卡片,每举起一张卡片,我就会用手指着A、B、C3条直线,当指到最长的那条直线时,请举手,这样就说明你判断出这条直线比别的直线长。”
事实上,医生已经事先告知这10个年轻人中的9个人,让他们故意选择第二长的直线,称之为最长的,只有一个被试者是完全蒙在鼓里的。换句话说,医生事先已在私下里要求9个被试者统一做出错误的选择。
于是,医生举起第一张卡片,指向A直线,而A直线显然比B直线短。这时,那9位被试者十分合作地举起手来,而接受研究的那一个被试者则用怀疑的眼神环顾四周。很显然,B直线是最长的,但为什么其他的9个人都认为A直线最长呢?游戏结束之后,被试者承认当时的想法是:“刚才医生在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一定没有听清楚,可能我错过了最重要的几点原则。现在,我最好像其他人那样举起手,免得大家取笑我。”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随着其他被试者一起举起了手。
接着,医生重申了游戏规则:“请大家注意,要选择最长的直线。当我指向最长的直线的时候,请你举起手来。”
再没有比这更简单明了的解释了!医生说完之后,又举起了第二张卡片。那9个被试者再一次一致地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选择了第二长的直线。面对这样的困境,那个已经被搞糊涂的被试者变得更紧张了。迟疑不决中,他最后还是跟着大家举起了手,虽然他明知别人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
这个被试者的反应并不算异常。后来在接受同样测验的年轻人当中,有75%的人作出了和他相同的反应,他们一次次地承认一条短的直线比一条长的直线长,而没有勇气指出其余被试者的判断是错误的。只有25%的人在集体中的大多数都做出了错误判断的情形下,果断大胆站起来表示明确的反对意见。
在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种类似的群体压力。在它无形的逼迫之下,我们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向其妥协,随波逐流。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不为其所左右,充分尊重内心,坚持做自己。事实上,也恰恰正是这些极少数人,最终占据了成功的大半壁江山。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说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的,终于爬了上去。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钻出烟囱后,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只草草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笑完后,父亲郑重地对他说:“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
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距离我们仍然还很遥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人们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能够十分准确地揭示自己的特点。
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的名字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有位心理学家针对这一效应做了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但内心却十分焦急不安;你有时会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一般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在生活中,这种效应的典型反映是在算命过程中。
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会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会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会大大增强,受暗示性也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就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接着,算命先生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求助者便会更加深信不疑。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
有这样一个测验情商的题目: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什么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于是就通过自己的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就像上面落水的女人一样,只是把自己眼睛蒙上,而无法掩盖任何东西。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就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割草工了。”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真的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第四,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来认识自己。
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帮助我们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结底,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坚持辩证的观点,不忽视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与不足。
TIPS:坚持自我的人最应该牢记的十条名言
勇敢的人能够坚持自我,坚定的人能够坚持自我,对未来充满信念的人能够坚持自我。坚持自我的人,他们的人生信条往往最简单,也最接近真理。
如果你想做一个坚持自我的探索者,不妨牢记下面十条箴言。它们都很朴素,没有高深的言语和华丽的辞藻,但是,朴素的道理最能够帮助勇敢的人,必然也能指导你的人生。
(1)不明白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
人生在世,必须有所追求,才能成就价值。坚持自我的人虽然深知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有时并不善于计划自己的生活。我们既要知道自己未来的大目标,又要清楚明日的小目标,尽量让小目标为大目标服务。每天都过得充实,都更接近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是幸福的。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更不会有伟大的行动者。
要成为伟大的人,必然要有伟大的品格。品德决定了你行为的正义性、利他性。一个伟大的人之所以令人尊崇,就在于他在伟大品格下作出了巨大贡献。目的的纯洁、心灵的纯洁往往能够保持手段的纯洁、结果的纯洁。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个坚持自我的人,对待事物要有客观的态度,才能避免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去询问。一个客观的人往往公正,而一个公正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4)那些一直把握机会充实自己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一个人想要成功,能力是最基本的要素。把握住每一个充实自己的机会,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这样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成功者朋友多。
坚持自我的人,不可缺少朋友。朋友会给你最中肯的意见、最有力的支持,他们是你事业的助力,也是你生活的良师。善于结识朋友的人,他们的路会越走越宽。有了朋友的帮助,路途便会平坦许多,孤军奋战的压力也会在无形中减少。朋友在任何时候都是你的良伴,不能忽视。
(6)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坚持自我是件好事,成功者鲜有不坚持自我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坚持的方向。如果方向错误,或者你要做的事会危害他人,还是提早放弃,另寻出路为妙。
做事有底线,才能成大事。
(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不放弃希望,就仍有成功的机会。
(8)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坚持自我的人,大多有雄心壮志,如果能够审视自身的弱点和劣势,通过学习,改正缺点,转化劣势,定会有更大的作为。我们不能只看到前方的目标,偶尔也要停下来检视自身,以便更好地行进。
(9)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了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面对失败,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它能够给你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当你不再害怕失败时,成功便会对你微笑。
在失败中坚持,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10)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别在意别人的说法,你的心愿才是最重要的。认定目标,努力前进,不要在乎旁人的非议,也不要在乎世人加在你身上的虚名,只有一心一意向目标前进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所以,不要在乎别人的说法,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把握!
十条名言,简单却很实用。坚持自我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空有伟大目标,要有计划、有步骤,善于积累知识,善于借助朋友的力量,还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正视自身的弱点,承受住压力继续前进。
延伸阅读:寻找真实的自己
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姓名:
我的性别:
我的出生日期:
我的出生地点:
我是跟谁一起长大的:
我到现在这样一个状况,影响我最大的人:
我的性格特征:
我对自己的评价:
现在,请确认你刚写下的内容,并大声读一遍。
有什么样的感觉?不好意思?羞怯?别扭?奇怪?难堪?
究竟是什么感觉?
现在请你确认,你所写的是真实的。
大声读:我写的每个字都是真实的,我对自己完全负责!
现在,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怎么确定你的答案是事实呢?你为什么会确定你叫现在这个名字呢?
因为家人这样叫你,朋友这样叫你,身份证上也这样写着,而且从你记事开始就是这样叫的,是这样吗?
万一所有人都弄错了呢?
即便他们没有错,那么,假如有另一个人也叫与你同样的名字,他会不会也是“你”呢?他与你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换句话说,请你百分之百确定自己的身份。
这样的思考你从来没有做过吗?这其实也是一种智慧。想一想,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不用写下来,在心里仔细想一想。
想好了吗?现在请确认,并充满信心地、大声地读一遍刚才的八句话——
我的姓名:
我的性别:
我的出生日期:
我的出生地点:
我是跟谁一起长大的:
我到现在这样一个状况,影响我最大的人:
我的性格特征:
我对自己的评价:
——这就是我!
请翻开你的影集,找一张你最满意、最喜欢、最能代表你的照片出来
现在,仔细观察自己。回答下列问题:
你确定照片上的人真的是你吗?
你喜欢照片上的人吗?
你能描述一下照片上的人的表情吗?
你可以猜测一下他(她)内心里正在想什么吗?
如果要你现在去照一张照片,你还会采用同样的姿式吗?
假设,你现在是另一个人,而且是异性,你愿意与照片上的人一起生活吗?
你还有哪里不满意照片上的人?
如果可以修正,你希望哪里变得更好?
——看到了吧?一定会有一些地方是你不满意的:服装、表情、笑容、手势、颜色、光线、形状、背景,等等。这就是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地方。
这样问过之后,你可能不太敢确定自己的形象。
那么,现在要给你布置一个作业,请你尽快安排一个时间去拍另外一张照片,一定要精心设计,力求完美。标准是,当你拿着这张照片给天下所有人看的时候,都会感到非常自豪。你可以非常自信、非常满意地让任何人认识你,只要看到这张照片你就会快乐起来,进入兴奋状态。那么,你可以确认,那就是完美的你。
拿到照片的时候,最好假设你是一个年龄相仿的异性,正在寻找白头偕老的伴侣。只要一观察,你就有那种以身相许的冲动。如果你真的开始这样喜欢自己,那么你尽可以相信,世界上会有很多人也一样喜欢你。
要尽快确认这样一个自己,心目中完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