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断壁残垣的古城宝藏(2)
公元前106年,西汉王朝就在这里设立了俞元县,但俞元古城在地球上却神秘地消失了。即使俞元建制变更地名,也应有所记载,但南北朝后俞元古城信息中断。俞元古城到底哪里去了呢?这座水下古城会不会就是俞元古城呢?
首先需要考证的就是俞元古城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古城是在抚仙湖地区吗?《汉书·地理志》记载:“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桥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可见,俞元县境就在现澄江、江川、红塔、石林(路南)等县区,是一个十分广阔、强大的县城。那么这个俞元古城应该也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城池。但这个城池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它的任何遗迹?于是很多人认为,抚仙湖底的古城就是那个神秘的俞元古城。
也有人认为,抚仙湖底的古城是古滇国时期的某个大城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古滇王在公元前279年在云南建立古滇国,当时在抚仙湖周围存在一些小国家,而抚仙湖下的古城很可能就是那些小国的城池。还有人认为抚仙湖水下古城最初是古滇王离宫。
关于水底古城的身份至今仍没有定论,只给人们留下了一团难以捉摸的迷雾。
历史上的抚仙湖地区经常发生“沉湖事件”,那个神秘的古城或许就是众多沉湖事件中的一件。
当地《江川县志》记载,抚仙湖中原有大小两孤山,两座孤山之间有一条铁桥,呈彩虹的形状,因而得名虹桥。可突然有一天“风雨交作,桥与小孤山失所在,大孤山独存”。
这“风雨”难道就是地震吗?但查看《江川志书》,书中对于当地历史上发生的地震记载十分详细,仅抚仙湖地区就记载了两次,所用的词都是“地震”。如“明洪武十年,江川地震,明星湾子沟有独家村,因地震陷落入湖”。
还有一则记载,“清乾隆十七年江川地震,秦家山抚仙湖湖边田地荡入湖中者甚多,而最多者23户”。
可见,使小孤山沉入水底的“风雨”并非地震,那么这“风雨”到底是什么呢?
民国《江川县志》卷25里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抚仙湖滨有村曰冯家湾,其村关圣宫门首原有石埂一路,所以防波浪之淘田禾。民国十三年4月12日午时,石埂间忽响,声大震,冲出黄烟一堵,向湖之东南而去。农人群往视之,石埂连田陷于湖内,旁边陷成大坑。”
民国《江川县志》的编写时间为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十三年,可见编写时间与事情发生时间相距不到十年,所以事件的地点、情节都记载得十分详细。
抚仙湖地区的沉湖事件是如此难以捉摸,尤其是抚仙湖古城的沉湖原因,更是难以解答。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只能做出种种猜想,却没有办法加以解释。目前比较盛行的说法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杨鸿勋也认为,俞元古城是因地震沉入湖底的。
经地质、地震学家的研究结果证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界是一条地震、滑坡等地质灾难比较严重的分布带,被称为小江断裂带。它在云南境内全长400公里,成南北向分布,抚仙湖就处在小江断裂带上,成为高原断层溶蚀湖。或许正是地质的不断变化,把曾经繁盛的城市淹没在深深的湖水中,于是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传奇。
抚仙湖的水下古城到底是历史上的哪座城市?它是怎样沉入水底的?难道真像传说中的那样被大水淹没的?还是因为地震,把这座繁盛的城市淹没在深深的湖水中?人们对此只能做出种种猜测,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一个又一个谜团。
3.黑水古城的白金和财宝
黑水城是西夏重要的边防重镇。西夏末年有一个名叫“黑将军”的西夏守将曾经在这里与蒙古大军交战。面对蒙古大军的重重包围,黑将军将八十多车白金,还有其他珍宝倒入井中,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儿,以免落入敌人手中。随后,他率领1000多名将士破墙突围,准备拼死一搏,但因寡不敌众,最终战败身亡。
黑水城沦陷后,蒙古大军搜遍全城也未见宝藏。从此,黑将军留下宝藏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寻宝,但仍然一无所获,其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黑水城的宝藏只是一个传说,还是确有其事?从盗宝者数次对黑水城大规模的挖掘行动来看,黑水城的宝藏不但真实存在,而且藏宝数量大、价值高,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宝藏。
黑水城始建于西夏时期,商周时期这座城市就有人居住,是西夏王朝的北部重镇,也是连接河套和中亚地区的交通要道。
黑水城虽然是防御辽国和金国的军事要塞,但由于采取以和为主、和中有抗的外交政策,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黑水城曾经出土过的很多瓷器中,集中了我国五大名窑的瓷器,这说明当时的黑水城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而且相当繁华的多民族融合城市。
史料记载,黑水城历经西夏、元、明等朝代,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黑水城经历过无数的劫难。
13世纪初,持续多年平静生活的黑水城开始受到新的威胁。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的迅速崛起,使得一个巨大的危险正悄悄地向黑水城逼近。
黑水城不仅面临着敌人的威胁,还面临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的侵害。
史料记载:黑水城发生过多起饥荒事件,干旱、虫害、绝收的描述比比皆是。政府不得不从别的地方调来粮食,赈济黑水城的灾民。春夏之交是黑水城人民生活最困难、防守最薄弱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敌人来攻打,后果将不堪设想。
12世纪末,成吉思汗先后6次攻打西夏。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以西夏收留了蒙古仇人为借口,在西夏缺粮的季节,首次袭击了西夏,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之久的对夏战争。
在蒙古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黑水城人开始了一场空前悲壮的全民备战,他们准备与敌人殊死一战。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10万大军挥师中原,作为蒙古大军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黑水城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场恶战。
蒙古大军围城后修改了黑河河道,使得黑水城内缺粮断水,守城将领无路可走,于是将城内所有财宝连同妻儿一同填入枯井,然后带着几千名又饥又渴的将士,凿通城墙连夜出逃。最后在距离黑水城三四公里的一片树林里,黑将军和他的几千名将士,因人困马饥、寡不敌众,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西夏时期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黑水城,随着战争的结束消失了。关于这场战争,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详细的记载。在战争结束以后的近60年中,关于它的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八十余车白金,还有其他珍宝、佛塔内的佛经和重要文献,都成了埋藏在地下的宝物,吸引了无数探宝者前来寻找。
几百年后,人们在勘探黑水城的时候,发现城墙遗址中竟然还嵌套着一个更古老的小城,原来这才是西夏时期真正的黑水城,而套在它外面的是元代的亦集乃城。那是元军占领黑水城后,对黑水城进行的扩建。1368年,朱元璋称帝,集中优势兵力北讨西伐。明军同样采用修改黑河河道、截断黑水城水源的办法迫使亦集乃城守城将军的投降。也许是为了避免元朝残余势力的不断侵扰,也许是因为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辉煌近300年的黑水城从此沉入了历史的硝烟。黑水城到底发生了什么?黑水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史料中找不到任何线索,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被黄沙掩埋的古城,却因宝藏的传说引来无数人的关注。
战争使黑水城屡遭洗劫,生灵涂炭,但也正因为战争,黑水城才变得如此重要。西夏人围绕着战争和兵器生活,在常年的征战中他们掌握了最优秀的冶炼技术,工艺精良的兵器不仅是战争中的武器,还是外交上的重要礼品和手段,成为西夏王朝绚丽的珍宝之一。
宋史上记载,宋钦宗佩戴的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夏国宝剑,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经得到过一把西夏宝剑,并视如珍宝。
从西夏王陵出土过一把铁剑,虽然锈蚀了,但从其他王陵随葬品的身份来看,当时它却是一把名贵的宝剑,堪称无价之宝。
除了这些珍贵的兵器,黑水城中还埋藏有大量财宝和文物,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曾经就掠走过大量黑水古城的财宝,还有很多西夏时期的雕塑、壁画、唐卡、绘画等珍贵文物。在这些文物中,一尊彩塑双头佛是佛教界的稀世珍品。双头佛像在印度的佛经中有记载,故事说有两个穷人都想请一个画家来画一个佛像,但都没有钱,结果这个画家就画了一张双头的佛像。双头佛像的泥塑作品,只有黑水城出土的这一件,所以异常珍贵。
佛教是西夏的国教,所以在黑水城中,保存了大量的佛学经典,是研究佛学文化的无价之宝。
珍贵的兵器、八十余车的白金、无数的珍宝和历史文献、佛学经典,黑水城正是用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藏,吸引着无数的探险者前往寻宝,同时也给黑水城的历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从19世纪末开始,贪婪的不速之客们就蜂拥而至,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就是其中之一。
科兹洛夫在寻找黑水城遗址时,曾被当地牧民一次次地拒绝。土尔扈特人像对待以往来这儿的其他外国人一样,否认了黑水城的传说,没人愿意给科兹洛夫带路。但有备而来的科兹洛夫却不甘罢休,他找到了当地的蒙古王爷达西。起初王爷也否认了黑水城的传说,但当科兹洛夫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和俄国驻北京使团转请清政府加封达西的信件时,达西王爷动心了,不仅为科兹洛夫提供了前往黑水城的路线,甚至还给他配备了向导。对此科兹洛夫在日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述:“对腐败愚昧的清朝政府和其走卒仆从来说,只要能发财升官,又何惜这陈年的古董废物。”
1908年的初春,科兹洛夫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梦幻般的黑水城。
据科兹洛夫本人记载,他第一次步入黑水城时,在城内的街区、寺庙遗址上很轻易地就挖出了十多箱包括绢质佛画、钱币、妇女用品等文物。
科兹洛夫在书中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欣喜若狂的心情。”然而,他的欣喜若狂带给我们的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科兹洛夫为了炫耀他到中国“盗宝”的功绩,写了一本名为《蒙古、安多和故城哈拉浩特》的书,这是一本关于盗窃中国西夏文物的自供状,他在书中写道:“他赠送给探险队一大批收藏品,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纸卷、手稿,还有大量画在亚麻布、细绘料和纸上的佛像,体现不同文明程度的金属铸像和木雕泥塑、画板、塔的模型和很多其他的东西。”
在数量上,科兹洛夫收集的考古资料装了10个普特重的邮箱,一普特相当于16公斤,也就是说科兹洛夫第一次就盗走160公斤重的西夏文物。
被盗的部分文物被科兹洛夫邮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后,文物中那些没有人认识的文字和造型独特的佛像使俄罗斯地理学会当即作出决定:科兹洛夫探险队放弃原计划深入四川考察的行动,立即返回黑水城,不惜一切代价,集中人力、物力对黑水城展开更大规模的挖掘。
1909年6月,仅隔9天,科兹洛夫再次来到黑水城,在黑水城展开了另一次大规模挖掘。
由于在城区内收获不大,科兹洛夫便将目光投向了城外。他的第一个猎取目标是一座距古城西墙约400米、位于干河床右岸的大佛塔。当这座佛塔被打开后,科兹洛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无法用金银财宝去衡量的历史博物馆。这座塔被科兹洛夫称之为“伟大的塔”,佛塔内丰富的文物,为揭开西夏的历史之谜提供了详实的文献史料,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国际学科——西夏学。
尝到甜头的科兹洛夫自从发现了“伟大的塔”后,挖掘行为变得更加野蛮,几乎是见塔就挖。热衷于考古的科兹洛夫清楚这样做的原因——是膨胀的欲望吞噬了理智和良知。有关资料显示,科兹洛夫挖掉了三十多座塔,他把黑水城周围70%~80%的塔几乎全部毁掉。疯狂的挖掘给黑水城考古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让众多历史之谜永远都无法破解。经过9天的掠夺式挖掘,科兹洛夫带着比第一次挖掘更为丰厚的财宝、文物、文献悄悄地离开了黑水城。
据记载,在1909年那次挖掘中,科兹洛夫还在那座被他称为“伟大的塔”的塔内发现了一副坐姿骨架,并把它运送回俄罗斯。俄方汉学家孟列夫鉴定该骨架为女性,并认为“此人是西夏王朝第五代帝王李仁孝的皇后罗氏,她极有可能是败北于宫廷斗争,被发配到黑水城,死后葬在了那座塔里”。可惜的是,这个当年保存于苏联国家科学院内的骨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神秘丢失了,给西夏学研究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据说科兹洛夫当年除了把能运走的都运走外,一些不便运走的大件就近埋在了古城的周围。其中有超过一米以上的金佛像、铜牛等。但科兹洛夫究竟把带不走的文物埋在什么位置,埋了多少至今还是个谜,这也是新的“探险”者纷至沓来的诱惑所在。
回国后,科兹洛夫在圣彼得堡展示了黑水城的文物文献,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使得更多的探险队盯上了黑水城这块宝地。公元1915年,英国斯坦因以所谓的“探险队”名义窜到黑水城,他们为寻找黑将军的宝藏,到处乱挖,始终没有找到那口枯井,却挖出了大量的西夏和元代文书以及其他文物。
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兰登·华尔纳也于1923年冬天沿着科兹洛夫当年走过的路赶到黑水城。但他的运气远不及科兹洛夫,古城内外几乎处处都能看到被科兹洛夫挖掘过的痕迹。愤怒的华尔纳大骂科兹洛夫和臭名昭著的斯坦因是“两头野猪”,把这里啃得一干二净。继华尔纳之后,日本人也介入对黑水城的文物掠夺,但情况如何他们却秘而不宣。
1929年,科兹洛夫第三次来到黑水城,寻找黑将军埋藏在城内的珍宝。他雇用当地牧民挖掘了两个月,挖到一定深度,便解雇了牧民,由他的队员挖掘。然而当两名队员跳入坑里后,鼻子便开始流血,继而昏迷不醒,其中一名甚至死亡。挖掘被迫停止,洞穴被重新填埋。迷信的说法是,有宝的地方便有蛇,蛇是珠宝的看护神。科兹洛夫便散布说:“洞内有两条大蛇守护,凡人不得入内。”即使这样,也没能抵挡住世人对黑水城宝藏的渴望,仍有大批的“探险队”进入黑水城寻找宝藏,挖出了大量的西夏和元代文书以及其他文物,但传说中的八十车白金及其他财宝却迟迟没有下落。
黑水城的白金和财宝究竟埋藏在什么地方?黑水城还隐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已经成为难解之谜,并随着古城一同埋藏在黄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