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读懂孙子兵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10分钟读懂“战争”——勇于面对挑战才能赢得创业辉煌(4)

曾有一位草根创业者,从几万元的企业创始资金到目前资产达3个亿,可以说是个经营高手。但由于公司的体制一直无法确定产权归属,目前高层的积极性每况愈下,这位经营型老总不得不停止经营扩张的步伐,重新进行重大的体制革新与产权评估,企业人心动荡,二十年的努力一夜之间进入迷茫。

所以说,战略思维意识和能力是企业家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核心质素,以为搞好经营等于成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误区。

盲点之二:关注市场重于关注管理

过去二十多年的政策经济转型时期,抓商机找市场是企业家立足于商界的本能特质。现在让大多企业家谈市场、谈营销、谈关系一定如数家珍,头头是道,甚至每一个打市场创业的历程都是一部动人曲折充满哲理的故事。

但几乎找不到几位老板能自信地认为,这些年创下的几十亿规模的企业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重视管理。相反,只要提管理,他们就会回避、头痛,甚至痛斥,或指责自己的下属不行。

创业的初期是打市场,创业的中期是管理企业,创业的后期是管理企业文化。如果企业解决了市场生存能力后不回头重新梳理企业的管理内控流程的话,这个企业的运作必将因内部失衡走向崩盘。

盲点之三:企业家缺乏对自身创业经历的有效总结

一个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期后的一切决策习惯大多是由良好的习惯养成的,而这些良好的习惯又都是由创业初期锤炼而成的。

企业家不可得意忘形,更不可全面否定自己。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底气,奋斗中的企业家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业历程做一个理性盘点,总结以往的成败得失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创新。

世界上任何的果子在成熟之前都是苦涩的。成功的企业家以平常心思维会发现,创业是艰苦的,回忆是甜美的,向往是动人的。

盲点之四:忽视人才和知识的管理

方法比知识重要,企业可以很容易的管理固定资产,但是管理人才的知识和思想就没那么简单。

《天下无贼》中的贼头黎叔名言:“你知道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是什么吗?——人才!”企业没有人才就谈不上企业的未来。大多中小型企业均是精明的老板带一群常被他称为像驴一样的下属,强将手下是弱兵,这种“马驴文化”特质的企业很难走远,因为老板缺乏选才标准,没有留人方法更没有人才规划意识。优秀的企业家会让庸才变人才,劣等的企业家只会让人才变庸才,为什么呢?因为机制比人才重要!没有一套管理人力资源的机制,孔明也不可能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一位台湾商人认为:大多人才有依赖感难有归属感。于是,他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每天写工作日记。“没有记录便没有发生”,他每月发工资时必须查看员工的工作日记,经理辞职必须把工作日记留下,新任经理必须详读上任经理的业务历程——这叫人才可以走,把知识留下,老板不会为离去的人忧伤,只会为留下来的人祝福!

盲点之五:无法从战略问题向战略思维升级

曾经有家航运公司的船长在海上指导船员维护保养机舱设备时,有一个关键螺丝少拧了三圈,导致机器渗油机舱爆裂,经抢修直接损失300万元。

失败在于细节,成功在于系统。中国人长期习惯表扬救火英雄而忽视防火人员。战略问题指企业走不动了、走错了或重大危机了才反省的思维方式,在检讨中成长很痛苦。战略思维是个系统论的能力,企业家必须对企业走势布局的各种变数进行预测,做最好的计划,最大的努力,最坏的打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盲点之六:不能从个人智慧向团队智慧决策转化

“我们公司的决策成本很低,也很原始简单。”一位大公司的经理说:“企业决策规律是老板拍脑袋、高层拍胸膛、经理拍屁股(走人)。”这种“三拍决策”在早期单纯的经济市场可以一夜暴富,但在目前这种知识经济时代,这样干非一夜破产不可。规模扩大的企业,其责任一定会从企业家个人能力精力扛不动转向高层一起共担风险,最终共享成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比尔·盖茨说:“我们微软是打群架的。”看一个企业的未来先看他现在的团队。这提示企业家:在企业上规模后个人决策将被团队代替,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的企业才不会放走一个人才,同时也不会留下一个庸才。

盲点之七:缺少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配置的企业文化

从农业社会走过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始终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演变进程,所以企业文化在工业化产业进程中对企业的功能价值到底有多大?影响有多深?何时有作用?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文字,随便写上“团结、务实、奉献”这些词就代表企业文化了。二十年的“海尔,真诚到永远”实则是一种企业承诺文化,企业的一切行为从骨子里必须依这句话去用行动实现自己的诺言。市场残酷人有情,企业竞争最终是文化竞争,同产品比品质,同品质比品牌,同品牌比文化。有梦想未圆的企业家有必要把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战略内容去思考。带一个人走只用一个承诺,带一群人走要靠利益,带一个强大的事业团队出发,没有坚定的思路感召和文化模式终将难于前行。

盲点之八:只注重战略而忽视策略

战略和战术在企业家的运筹当中已经具有很强的思维结构定式,随着西方管理学的深入影响,定方向、会行动是企业进化中的一个关键性成熟标记。战略选择后的执行力需要决策分解战略意图,形成执行方法,这个过程是策略选择过程。企业家对盲目执行的奴才型高层很厌恶,而对不读懂老板意图就乱执行的下属则很恐怖和担忧。

企业家战略决策是以投资为核心思维的一种艺术,因为企业是以赢利为导向的,而策略则是选择最佳的方法手段去实现战略目标,要讲究的是技术。当企业高管还没有做到可以让企业家高枕无忧地睡觉或打高尔夫时,企业家对策略的关注则是一个理智的工作重心。

盲点之九:对企业声誉规划缺少系统的长远谋略

做人有流芳千古,也有遗臭万年。企业家对自己个人的声誉和企业诚信都应有一个正面自我塑造的意识和规划能力。市场经济社会的商界竞争名望声誉是一笔最昂贵的无形资产。

企业家多靠实体创业打拼出来的企业王国,最终如何让员工和社会认同、对自己的声誉进行规划打造和有效传播是个人职业生涯及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课题。

有一学生向在台大演讲的台湾首富王永庆请教:“您能告诉我,从您一生的成功路程来看,到底是勤奋重要还是运气重要吗?”王永庆答:“我负责地告诉你,年轻人,我用一生的勤奋就是为了证明我的运气比别人好!”

知识年代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谁停止了学习就失去了未来,学习的态度决定进步的速度。战略思维是企业家重要的能力素质,今天你不思考未来,未来你将生活在过去。目标决定作为,心胸决定远见,有作为才有地位,而没有对过程的关注是很难有美好的结果的。

【人生不要空谈事业,凡事勿贪心方可进取】

孙子成名后不久就对诸侯之间的攻伐战争失去兴趣,他见吴王日渐骄横,听不进忠言,就急流勇退,再也没有出山,而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却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易经》上讲:“功成,名遂,身退。”大凡有智之士,必然不会死缠烂打,做事差不多就行了,他会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退。

所以,人生不要空谈事业,只要尽兴就好。因为,事业你永远做不完,永远做不到“够大”,切勿贪心,方可进取。凡事有度,才可以长久。

近二十多年来,以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因被主流经济文化逐渐认同为“经济脊梁”,成为了财富、事业、名誉的象征,也理所当然地被人们认为是活得最幸福的人。直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自杀身亡,人们才觉察到他们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

中国企业家因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的现象,近年来日趋严重。世界经理人网站统计,今年以来有21位浙商企业家自杀。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表明,最近20年我国至少有1200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之路。

浙江省十佳青年企业家、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在办公室自缢;温州泵阀厂老板朱吉光因不堪承受“非法担保”带来的还款压力,服毒自尽。再往前追溯,曾经叱咤中国资本市场的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在北京家中高楼一跃而下;华县知名企业家——陕西华乾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民乾自杀身亡……从他们的自杀案例来看,起因都是企业发展遇到了困境。而困境可能是今年大多数企业都在面临的——能源、电力与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了盈利空间;银行信贷的大门几乎向大部分民营企业关闭;民营企业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融资利率越来越高;股市暴跌,公司和个人投资者都损失惨重……竞争的激烈和残酷让许多企业家的心理负担过重。

广东省年仅29岁的面粉厂老板冯永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压力过大患上重度抑郁症,其遗书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在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与幸福。”

但是,除了自杀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心理专家表示,面对“社会精英”的角色期望,面对市场残酷的竞争机制,许多企业家往往“载不动,太多愁”,精神的弦总是处于紧绷的状态,内心不堪重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家往往对看心理医生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觉得这是很不光彩的事。加之企业家群体处于社会上层,领导着成百上千的员工,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因此更加不愿就诊。而这就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负面情绪一天天累积,直到有一天爆发酿成恶果。

综观这些企业家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的现象,“压力过大”是普遍原因,压力过大就会导致连锁反应。比如魏东在遗书中,就说到自己受到失眠、抑郁、强迫症的长期困扰,不愿再拖累家人。

几乎每一位企业家都说到自己“压力过大”,觉得自己肩上“担子过重”、“社会责任太重”,有几千名员工要自己养活,所以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企业家说自己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2小时。所以他们基本形成一个共识:一个人一旦选择了办企业,就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和焦虑结伴而行。

除了深感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身心疲惫外;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家劣性情绪增加;许多企业家有强烈的“亲情减少引起的心理失衡”感受;许多企业家觉得朋友减少,内心孤独感加重;不少中年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很多中年企业家对工作产生厌烦感,甚至想干脆“退出社会”。

心理学家认为企业家的压力主要来自这几方面:社会、经济体制的剧烈变革、激烈的市场竞争、人际关系的困惑、家庭的变故和不幸、传统偏见及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给重压之下的企业家一个建议: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办企业赚了钱,结果却没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没能让你变得更快乐,反而活得更辛苦,那你办企业又有何意义?

人就像一根弹簧,当拉力过大时,弹簧就无法再缩回去。如果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过大,就会超出自我调节限度,心理的失衡就会由此产生。

在许多人看来,企业家总是强大而光鲜的。这种认同感无形当中成为了企业家的压力。

如果企业的成功要以企业家透支精力和牺牲个人幸福为代价,那么这种成功是可怕的,也是脆弱的。难以想象一个身心疲惫、生活失衡、终日被困于重重压力之下的企业家能够真正经营好一家具有价值的企业。企业发展的高度与人格发展应该是一致的,人格的缺陷最终也会反映到企业经营上来。所以要办好企业首先就要把自身的心理调节好,人生如沼泽,难免不陷进去,但只要你抽身得快,同样可保无忧。

当日本松下通信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电子电脑时,公司内外都很震惊。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花了5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并投入了不下10亿元的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却突然宣布放弃。加上松下通信公司的经营也很顺利,不可能是财政方面的原因,因而这项决定格外令人难以理解。

然而松下公司的老板松下幸之助自有其打算。

他认为,当时公司做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有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撤退,就为时晚矣!要保持公司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趁着现在尚有可为时,撤出竞争激烈的队伍,才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的大公司,都陆续从大型电脑的生产中撤退,广大的美国市场,几乎全被IBM独占。

孙子辅佐吴王取天下,已有减楚之功,称霸南方,君臣二人如日中天。但孙子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他的才能极限就是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打败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些他已经做到了。他知道自己不如苏秦、张仪,他更知道自己无法统一天下,因为他不是做帝王的料。

那么,他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并且都做好了,就应该见好就收。孙子说走就走,把美好的印象留给吴王,何必等君臣二人有矛盾了再走?

当断则断,才是好汉。我们在陷得越深时就要走得越快,否则就要深受其害。《孙子兵法》精髓就在于“有度”,见好就收,才可以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