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全世界为你让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自信——孩子成长的关键

1.多给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

作为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会对他(她)的脾性、行为、习惯甚至相貌等等,做出这样那样的评价,可以说孩子是在父母的评价声中长大的。其实,不管是正面的评价,或是负面的评价,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妨碍孩子的人格发展。

评价分为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积极评价对孩子的成长起正面作用,消极评价对孩子的成长起负面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多给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可以让孩子享受到心理阳光的照耀。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仔细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

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先生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赏识教育能使一位先天耳聋的孩子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就是爱的真谛,爱能给人勇气,给人信心。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

有一个小女孩叫兰兰,她三四岁时,妈妈总对她说:“兰兰就是懂礼貌,来客人还会给人家倒水呢!”妈妈越这么讲,女儿越发懂事,一来人就忙乎。

一个大热天,一位老爷爷来家里串门。女儿见了,立刻找来一个大芭蕉扇给爷爷。老爷爷高兴极了,摸着孩子的头说:“这孩子可真懂事,这么小就会照顾人!”

设想一下,如果换一种做法,来了客人,孩子出来“接待”,大人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写作业去!”“大人说话你凑什么热闹?”“别找机会出来玩!”在这种挑剔责怪声中长大的孩子能不变得压抑、冷漠、不合群吗?

有的父母并不避讳在孩子面前说什么,认为孩子反正未必听得到或听得懂,但事实上,孩子听得懂的远远超过他(她)用语言所能表达的。所以,不能用孩子的语言发展来衡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时候,即使孩子不能完全听懂你的话,也能从你的声调、表情中略窥一二。

私下里,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公众场合中,往往会在不自觉中谈及子女的缺点,不是说孩子懒惰,就是说孩子散漫。如果父母经常这么说,就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他们会只接受你的评价,而不积极地改善自己,最后变“预言”为事实。

故意轻视、贬低孩子的能力,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精神惩罚”。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骄傲情绪,经常会贬低孩子的进步,即使孩子有了进步,他们也会盲目地拿别的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

一味地责骂训斥、讽刺挖苦,不但会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且还容易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萌生自卑意识。所以,一定要少对孩子说消极词语。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强强活泼聪明,刚刚5岁,就会背唐诗、数数、画画,在幼儿园里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强强却总得不到爸爸的肯定,相反,爸爸却常常批评他。

有一次,强强画的画得了三等奖。当他兴冲冲地跑回家拿给爸爸看时,爸爸却说:“别忘乎所以,你只得了三等奖。”儿子觉得没意思,便去了洗手间。

当时,姑姑正好来家里玩,姑姑说:“你怎么不表扬一下孩子?”

爸爸说:“得个三等奖,就要表扬,太不像话了吧!不就是第三名嘛,给我考个第一名看看!”

洗手间中的儿子,听到了姑姑和爸爸的对话,心里难过极了。

一个自尊心从小就受过挫折的人,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的障碍,比如自我否定、缺乏爱心、焦虑等,长大也难以适应社会,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避免自己对孩子的消极评价,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家长要注意场合,不要在大庭广众下粗暴地讽刺、挖苦和训斥孩子,要多采取一些正面引导、个别谈心的方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不要训斥和责怪,要先弄清楚孩子的动机和缘由,再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3)在教育孩子时,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不要把从前的“历史问题”和“陈年旧账”抖出来,唠叨个不停,使孩子灰心丧气,以致自暴自弃。

(4)对孩子要求适度,不要过分严格。在过分严格的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自尊心,过分依赖父母。在不损伤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应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使孩子克服自己的缺点。

(5)当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对成人而言哪怕是多么微不足道,也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总之,正面评价孩子,然后让孩子在无意中听到你对他(她)的正面评价,效果会更好。

2.爱与鼓励,驱散孩子的自卑

自卑是一种心理缺陷,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有个别孩子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父母不在适当时候加以调控,自卑心理就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苗头,及早调整孩子的心理,帮孩子建立自信。

幼儿园老师告诉妈妈,在图画课上因为害怕画不好,甜甜不敢落笔;舞蹈课时甜甜跳得很好,老师常让她给小朋友示范,可每当老师教完一个动作,问小朋友谁会,她从不敢举手……

甜甜4岁生日的时候,那天妈妈特意提前下班为她买了一件小大衣,作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当妈妈兴冲冲地到幼儿园接甜甜回家时,透过教室的窗户,却看见她一个人窝在一角,坐在小凳上,眼睛直直地盯着一群正在嬉闹的小姑娘,眼神怯怯的,充满羡慕。妈妈鼻子一酸,赶紧从接孩子的家长中间挤进教室,把她搂进怀里。

“甜甜,你怎么不跟她们一起玩?”

甜甜把怯怯的眼光转向妈妈:“妈妈,我是班上最笨的小朋友吗?”

“当然不是,你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聪明可爱。”妈妈一本正经地回答她。

甜甜疑惑地看着妈妈,一连抛出了几个问题:“那我为什么画不好画?”“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不跟我玩?”

经过观察和分析,妈妈终于发现原来是甜甜画画不好,这才导致她的自卑情绪。幼儿园常把小朋友分成好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组画后交给老师,完成得好的小组就能获得小礼物。甜甜画画不好,经常连累她的小组得不到礼物,因此,别的小朋友不愿跟她在一起玩。

第二天开始,妈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甜甜的画画能力,每天挑选一幅好玩又易画的画儿,开始和甜甜比赛。每次画完,妈妈都有意识地表扬甜甜,还经常奖励甜甜一些小礼物。一段时间后,甜甜开始热爱画画了。后来,妈妈又给甜甜请来老师专门教甜甜画画。经过练习,甜甜画的画已经成为幼儿园里最漂亮的画了。从此,甜甜摆脱了自卑心理,变得开朗快乐。

产生自卑心理的孩子一般有如下表现:

(1)轻易否定自己。

自卑的孩子做事常常没有主见,会很轻易地否定自己。自卑的孩子总是喜欢说“我不懂”“我不会”“我不行”,面对选择的时候更是不知如何是好,看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小心了。

(2)回避竞争,不敢表现自己。

自卑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害羞,会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己很无能,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人。因此,他们往往会回避竞争,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为他们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怕自己所认为的短处被别人发现,而被别人嘲笑。

(3)不敢与人交流。

产生自卑心理的孩子,常常不敢与他人交流,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这些孩子的交际能力十分缺乏,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交往的面十分狭小,对别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也知之甚少。此外,他们还不太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

(4)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的孩子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是否讨厌自己。

(5)自暴自弃。

在所有自卑的孩子当中,占相当比例的孩子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

当孩子出现上面这些状况的时候,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了。如果孩子确实有这方面的心理问题,父母就一定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对于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出孩子自卑的根源。

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对于改正孩子的自卑心理,父母一定要从发掘孩子深层次的心理根源着手解决。比如,孩子可能由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产生自卑,这就需要父母从加强改进孩子的能力入手,消灭孩子的自卑情结。

(2)不要经常拿孩子做无谓的比较。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成绩、才艺、行为等等都成为父母比较的内容,有的父母甚至会对孩子说:“好好学学人家,走路昂首挺胸,多带劲!”家长以为,这样的比较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殊不知,这却是对孩子心理的极大伤害,这有可能成为孩子自卑心理产生的一个诱发原因。

(3)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时候,父母不能心急,可以先找出孩子的优点,慢慢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首先肯定自己,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然后他才会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产生自信。

(4)让孩子融入集体之中。

孩子在集体中可以找到归属感,在同伴的面前也不会感到拘谨。父母可以采取方法让孩子融入集体中去,让孩子在同伴面前有表现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强化,孩子的自卑感也就会离他越来越远了。

其实,治疗孩子自卑心理的最佳对策就是父母的爱与鼓励。只要父母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就可以帮助孩子及早走出自卑的阴影。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童时期是孩子人格、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如果此时产生自卑心理,那么孩子今后可能会变得孤僻、寡言、缺乏自信,这对他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远离自卑的困扰。

3.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父母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记住孩子的那些特别时刻。

星期五的下午,幼儿园举办了亲子乐园活动,要求家长一起参加。为了记录下孩子的美好瞬间,有的父母还带了相机。

区域活动时,婷婷、安琪、小宇等几个小朋友都选择了建筑区。经过商量,他们决定要建一个动物园。婷婷是小组长,给其他小朋友分派了任务。

安琪和小宇一组,负责搭建熊猫馆。他们两个人一边商量,一边开始搭建起来。小宇跑来跑去,忙得不亦乐乎。小宇负责运送材料,还时不时地会给安琪提些建议:“熊猫长得太胖,门要留得大一些。门外再种些竹子吧,大熊猫最爱吃竹子了。”可是,由于他的身体比较胖,动作不灵活,一不小心碰倒了安琪搭的熊猫馆。

安琪立刻大叫起来:“你怎么这么笨呀!净添乱。我不要你了。”小宇听了她的话,眼里含满了泪水,他垂头丧气地穿上鞋子,默默地走到老师身边,问:“老师,我真的很笨吗?”

老师立刻向他伸出大拇指,说:“你才不笨呢,我刚才都听见了,你给安琪提的那些建议都非常棒。而且你在给小朋友运送积木时,没喊过一声累,一看就是一个真正的小男子汉。只要你做事的时候再小心一点,你肯定能做得更好。”

听了老师的话,小宇的脸上又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安琪红着脸说:“小宇,刚才是我不好,我们俩重新搭吧!”小宇充满信心地点点头。

小宇的妈妈可没闲着,她一直都在场外观察。看到小宇搬积木,她拍一张;看到小宇在给同伴提建议,她拍一张;看到儿子将人家的房子碰倒了,她也咔嚓来了一张……

三天之后,当妈妈将这些照片递给儿子的时候,小宇开心地乐了。

作为父母,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仔细观察,再平凡的孩子,我们也能发现他(她)的魅力。事例中提到的小宇,虽然动作不灵活,但他敢想肯干,爱动脑筋,老师就是用他的这个长处来表扬他、鼓励他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都会感到彷徨、无助,也同时会取得这样那样的成绩,需要与人共同分享,需要在他人的赞美声中获得自我肯定。这些时候都是应该让孩子记住的最佳时期。

父母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获得无穷的力量和勇气;父母的一句赞美,也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为父母,更应该记住孩子的闪光点!

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父母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用相机,拍下孩子的良好行为

用相机将孩子的良好行为拍下来,会对孩子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

今年6岁的果果环保意识很强,她经常把小区里的果皮、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年前还被小区管理处评为“环保小卫士”。

可是,最近果果保护环境没有以往积极了,因为爸爸妈妈觉得果果环保方面的表现已经受到了肯定,便不再表扬她的这种行为。果果拿回“环保小卫士”的奖状时,他们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再也没有提起。果果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慢慢失去了保护环境的兴趣。

为了鼓励女儿,果果的妈妈决定用相机将女儿的良好行为拍下来。从那以后,看到女儿扫地,就拍一张;看到女儿把路边的垃圾捡起,就拍一张;看到女儿帮助了老人,就拍一张……在这些相片的鼓励下,果果的积极性又提高了。

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期望听到爸爸、妈妈的鼓励与肯定。积极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悦,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强化他(她)正面的表现,促使他(她)努力做得更加完美。用相机将孩子的闪光时刻拍下来,可以对孩子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

用录音机,全面肯定,赏识孩子小小的优点

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细心捕捉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改掉不良习惯,让自己的优秀品质得到强化。

调皮的冬冬经常会给父母招惹一些小麻烦,但有时也会主动做一些好事,比如:把摔倒的小朋友从地上扶起来、帮粗心的阿姨找到丢在角落里的钥匙……

看到冬冬帮助人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充满喜悦地赞扬孩子:“冬冬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帮助别人,将来长大了一定会了不起!”

为了鼓励儿子,他们还将对儿子的鼓励话语做了录音。儿子只要一听到,就会信心十足。在父母的赞扬声中,冬冬一天天懂事了,不再沉湎于捉弄别人带来的小乐趣,而把精力转移到帮助别人上。

发自内心的赞扬是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的动力。父母如果总把眼光盯在孩子的过错上不放,就会心生焦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会导致孩子往消极的方向发展。为了将孩子的闪光点保留下来,就要学会利用录音机。

用画画,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作为父母,要用画画,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

毛毛性格有些内向,经常会被小朋友冷落。因此,她不太喜欢出门,闲下来时就给家里的小狗洗澡、梳理皮毛,把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说给它听。

毛毛的父母担心孩子将来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但转念一想,光着急也没有用,还不如引导孩子把说给小狗听的故事画下来。然后,毛毛的妈妈便将孩子画下的故事投到了儿童杂志,竟然有几篇发表了,这让毛毛感到了成功与快乐。

小朋友们听说了这件事,也开始要求毛毛讲故事给他们听,时间长了,毛毛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发现孩子具有负面的性格特点时,父母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寻找孩子特殊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4.肯定孩子,即使他没达到你要求的程度

父母总会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可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时,我们该怎么办?

鲁鲁上幼儿园中班,由于他生性好动,不是招惹了这个,就是碰撞了那个。因此,小朋友们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惹祸精”。

爸爸妈妈每天都能收到来自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家长的投诉,比如:“你儿子今天拿了的东西不还!”“你儿子今天把我儿子的手打破了!”“你儿子今天拽我女儿的头发!”……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还比较耐心,因为她觉得是孩子小、不懂事。但是,当这样的投诉越来越多的时候,妈妈有点沉不住气了。她便跟孩子约法三章:不打人、不骂人、不欺负人。

儿子接受了这样的约定,在行为上也就有了收敛,可是,好景不长,这一天,妈妈又接到老师的电话:“鲁鲁把一个小朋友的胳膊划破了,请你尽快赶到人民医院。”

从医院回来,鲁鲁看到妈妈很生气,主动道歉说:“对不起,妈妈,是我不小心。”

“都打架了,还不小心啊!天天都不小心,别人怎么不打架?”鲁鲁妈非常生气。

鲁鲁开始流泪了,说:“妈妈,我真的是不小心。是我不小心划破的!”

了解到事情的经过之后,妈妈说:“虽然你在行为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你还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无心,伤害到自己的朋友。”看到妈妈理解了自己,儿子改正错误的决心更大了。

为人父母者要首先学会肯定孩子,积极肯定孩子的努力结果。千万不要采取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来刺激孩子,那样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失去自信。

有两个高中生,一个会做饭,一个不会做饭,有人问其中的一个人:“你为什么会做饭?”

他回答说:“上小学的时候,我爸爸妈妈经常出差,有一次进厨房、炒鸡蛋,爸爸妈妈说我炒的鸡蛋很好吃。妈妈还告诉我说,如果能够在鸡蛋里稍微加点盐就更好了。”

有了父母的肯定以后,他的胆子更大了,敢做饭了,不光会做炒鸡蛋了,还会做烙饼、饺子、炸酱面、炖鱼、炖肉等等。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入社会,一定能独立。

另外一个不会做饭的孩子说:“我才不愿意做饭,因为有一次做饭时,好不容易把饭做好了,我妈一进门,劈头盖脸地骂了我一顿,说‘你这孩子为什么进厨房,烫手怎么办,煤气泄漏怎么办,你应该等妈妈回来做给你吃’。”

本来孩子做饭家长应该肯定,相反第二位家长却埋怨孩子,不肯定孩子,让孩子心理有了问题,觉得做饭不对,不应该做饭,做饭是可怕、危险的事,是大人的事,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以后孩子就不愿意做饭了。

儿子很喜欢玩水,陈女士便积极鼓励他和好朋友一起去学游泳。儿子的游泳课上得非常开心。

当儿子学会游泳后,听从了爸爸的建议,不再学习了。可是,一个月之后,儿子就不干了,坚决要求去上课。

由于一个月的缺席,儿子的游泳速度从原来的中等偏上落到了现在的最后一名。一个月之后,儿子要求报银牌考试,因为他的朋友都报了名。看着那张报名表格,陈女士的心里有点儿迟疑,她觉得儿子过关的可能性不大。可看见儿子满脸兴奋的表情,便给儿子报了名。

结果,儿子的银牌考试顺利通过了。陈女士真没想到儿子进步这么快,为了奖励儿子,她决定给儿子买一套儿子喜欢的连环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孩子自我学习的潜能,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坚持。当儿子做出了成绩的时候,陈女士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这是对儿子努力的一种肯定,相信,也会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进步时,即使还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也应该给孩子以鼓励。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因为一旦让孩子失望了,再试图去弥补,就收效甚微了。

5.信任孩子是培养自信的基础

一个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首先获得了他人的信任;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其信心也必将受挫。孩子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信任,这是一个逐步累加的过程。相信孩子,就是对孩子独立行为的信任和肯定,是对孩子自我价值的认同。信任,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几年前,某一所中学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次考试后,老师将班里成绩最差的十几名学生及家长叫到学校,让孩子和家长一对一,面对面站成两行,然后把孩子的缺点逐一训斥,最后对家长们说:“我遇到了这样差劲的学生,你们看怎么处理?”在老师的训斥下,家长的脸由红变紫,由紫变青,心中的愤怒一触即发。老师最后一句话,犹如点燃了“炸药”的导火线,家长冲上去对着自己孩子劈头盖脸一顿毒打,把内心的耻辱向孩子身上尽情地倾泻。

可就在这种情形下,成绩倒数第一的那位学生的母亲,不但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做,反而把双手搭在孩子的肩上,用无限慈爱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自己的儿子,不久母子两人眼里都含满了泪花。

当别人不解地问这位母亲时,她回答:“你们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我的儿子,但作为母亲,我没有理由不为儿子自豪,我相信他是天下最好的孩子,要我打儿子,永远办不到!”几年后的今天,也就是这个当年被老师认为是最差的学生却考入了北京一所艺术院校,而其他的孩子则大都成了平庸之辈。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自信、不争气、懦弱,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没有自信、没有“成才素质”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路上的“行为不当”,这其中可能就包括:爱孩子,却没有信任他。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怀和疼爱,很容易出现一种“事必躬亲”的情况,认为孩子还小,不具备独立的行动能力,不能自己处理问题,所以要事事代劳。事实上,这种心理的实质是对孩子能力的怀疑,是对孩子的不信任。而这一点,往往是孩子所厌烦和不愿接受的。长此下去,孩子会给自己一个潜意识的心理定位:我什么都做不好——这就是自卑。

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才干出众,他总觉得自己的儿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他的眼里,儿子几乎一无是处。儿子的心灵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压抑,精神近乎崩溃了。

就在这时,这位父亲接受了赏识教育的理念,一下子开窍了。经过精心安排,他特意请几位朋友在家里闲聊,故意让在房里做作业的儿子能听到谈话的声音。他对朋友们说:“别看我整天忙于事业,对孩子太不关心,其实内心很崇拜他,为能有这样一个孩子而感到无限自豪。没想到儿子身上蕴藏着很多闪光点,连我都非常佩服。”

当天晚上,奇迹发生了,泪水涟涟的儿子出现在父亲的卧室里,向父亲道出了长久压在他心里的委屈,并请求父亲原谅他的过去。发誓一定要如父亲所赞赏的那样,做一个值得让自己父母骄傲的男子汉。从此,孩子觉醒了,经过努力奋发很快成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他和父亲也成了一对“好朋友”。

父母能给予孩子的爱分为很多部分,它不单表现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上,而更应该体现在对孩子的人格、能力和潜在素质的培养上。相信孩子,就是这诸多部分之一,而且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应该学会信任孩子,家长不仅要有口头上的信任,还要在行为上做到信任,做到言行一致。多说鼓励,少讲质疑,家长相信孩子,对孩子满怀期待,孩子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学会相信孩子,对家长来说也是一项考验。

相信孩子能独立面对挑战

很多家长都经常这样做:口头上说信任孩子,然而日常生活中,孩子一旦遇到稍有难度的事情,家长就以“你做不到”为名主动代劳。其实,这样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都有好奇心,乐于面对挑战,很少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速度都非常快,善于学习和模仿,他们渴望独立面对挑战,以向家长证明自己。因此,信任孩子,家长们应该尽量放开自己的顾虑,相信孩子有直面挑战的能力,信任孩子能够承受失败的后果,鼓励他们主动去做。

相信孩子的建议能为家庭决策提供帮助

让孩子参与家庭重要决策的讨论,也是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信任的有效方法。

在作出重要的决定时,家长不要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就觉得没必要让他们参与。其实,孩子对于家里的大事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孩子的视角同样有可取之处。孩子渴望自己被信任,渴望能够帮上家长的忙。让孩子像大人一样参与重要家庭决策的讨论,就是对孩子思想、能力信任的直接体现。

在进行讨论时,如果孩子的建议不可取,家长应该认真地解释,而不是随意哄孩子两句就忽略这件事。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提议确实是被认真考虑过的,让孩子明白他的确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为家庭做出了贡献,孩子会从中体会到家长对他的信任,从而更加自信。

6.尊重孩子是确立自信的前提

自信,来自自尊。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孩子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长处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作文不行,但是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不善表达,但是体育好。老师和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处得以发挥,从而确立自信。

施雯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尖子,考上了北大生物系,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在赫赫有名的大制药公司里工作。在公司里,施雯常常感到窝火,因为那些美国同事技术知识都远不如她,却个个自我感觉极好,张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最深刻的……”“我使这个课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她却总是在找自己的不足,开会时从来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做得多么好。等到她自己的孩子上学了,她参与了学校的活动,感慨地说,美国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多尊重啊,孩子班上有个脑子明显有毛病的孩子,老师都一直在鼓励,十道题做对了一道,老师马上让他到前面将那一道题算给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励他继续努力,没有丝毫的讽刺挖苦。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没有自信吗?

美国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要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不仅没有自信,他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自我肯定的感觉,他的心里就会充满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父母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否定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别把盘子给打了!”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7.自信要适度,有自负心理立刻要纠正

虽然说自信十分重要,可如果过分自信,就会成为自负。自信和自负之间存在一个度,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以便他们能够将两者区别开来。这样,孩子才能完善自己,并取得提高,得到更多应有的自信而非过分膨胀的自负。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绝对不可缺少的素质,没有自信的鼓舞,孩子就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自信过了头,孩子就会自我膨胀起来,当初鼓励孩子成功的自信心也会转而变为导致孩子失败的自负。

悦悦今年刚上二年级,她在各方面都显得很优秀,干什么都很拔尖儿。小小年纪,悦悦就过了钢琴二级,学习成绩也在班上很靠前,并且她还一直担任班干部,各方面的优势使悦悦形成了强烈的自信心。

孩子有自信心,这本没有什么坏处。但是由于太过自信,悦悦形成了非常要强的个性,处处都要比别人强,干什么都要胜过别人她才开心。平常生活中,悦悦做什么事情都自以为是,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甚至屡屡和父母发生争执,什么事情稍有不顺心,她就会大发脾气。

可是,在学校就不行了。悦悦平时做作业、考试不可能保证一点错不出,偶尔还会因为马虎、不认真而被老师批评,这是她万万接受不了的。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都会不管不顾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大哭一场,再回家发一通脾气,弄得悦悦的父母一点办法也没有。和同学一起,悦悦也总是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最对、方法最好,对同学们说的话不以为然,也看不起别人。而一旦事实证明她错了,或是在游戏、比赛时输给了别人,她就会不依不饶地和大家矫情,或找各种借口为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做解释,或是干脆就说是别人耍赖,而永远不承认自己输了。当然,她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就回家去和爸爸妈妈找茬儿、吵架,再在爸爸妈妈故意的谦让和顺从中找到心理平衡。这样时间一长,孩子们都不和她在一起玩了。

孩子自以为了不起的自负心理,是自我认知缺陷的一种表现。处处瞧不起别人,对大人也常常傲慢无礼,是一种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一般来说,自负多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或是表现在家庭条件较优越、具有某种先天优势的孩子身上。就像悦悦一样,自身过于优越的条件让孩子拥有了充分的自信,但由于在小范围内缺少竞争对手,孩子的自信常常演变为自负。

孩子自负心理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这方面来讲,多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孩子所导致的。孩子的聪明可爱使亲戚朋友们赞不绝口,更使许多同龄人对他刮目相看。这些过分的夸奖客观上使孩子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因而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由于孩子缺乏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如果周围的人对孩子评价过高,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真的像人家评价的那样毫无瑕疵,从而导致孩子自负心理的产生。

孩子自负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有的孩子对大人傲慢无礼,不尊敬长辈,瞧不起成年人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缺陷;也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爱与人说话,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甚至变得爱挖苦人、讽刺人。可以说,自负是在孩子中间普遍存在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很多在小时候表现很优秀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

自负绝对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发展,自负往往会导致自满,使孩子丧失进取心、增长虚荣心。自负心理还容易使儿童意志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例如,有一个少年歌手去国外演出,因为过于紧张,不小心唱跑了调而受到观众的嘲笑。这位少年歌手初露头角时一帆风顺,习惯于掌声、鲜花、奖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太弱,结果因为在国外的演出失败而失去心理平衡,最后以自杀告终。自负心理是他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信过度就会成为自负,为了培养孩子适度的自信心,纠正孩子的自负心理,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教会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孩子出现的自负情绪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因此,他们往往狂妄自大,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耐心地进行教导,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此外,父母还应该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自负的情绪,告诉孩子在交友过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孩子才能形成正确的自信。

(2)适当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当,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客观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适当地对孩子的缺点进行批评教育,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教会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给孩子创造一点儿遭遇挫折的机会,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机制健全,不至于过分自负,经受不住任何打击。

(4)开阔孩子的视野。

给孩子多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意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使孩子多接触一些比自己更加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这样,孩子就会树立正确的自信,也不会为自己的一点小小成绩而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了。

(5)以精神奖励代替物质奖励。

孩子只要能得到口头赞扬,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物质奖励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自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于不思进取的心态。所以父母千万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明白好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之,父母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从自负的泥潭中挣脱出来,建立正确的自信心。

8.坚持保护孩子的自信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遭受越来越多的挫折,当孩子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内心就会产生焦虑与恐惧。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心态中,自然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严重受挫。尽管有的妈妈一开始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可是如若不能够坚持,那么孩子依然会因突如其来的打击而变得不知所措,从而产生胆怯心理。

尤其是学龄期的孩子,在这一阶段,他们已经完全被各种各样的失败包围。有的孩子因为在学校受到挫折而不喜欢上学,有的孩子因此变得郁郁寡欢,一蹶不振。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孩子会更加焦虑,并表现为退缩、对抗和抑郁。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爸爸妈妈的肯定,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和重视。妈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只是单单的几句赞扬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妈妈要把这种赞扬和肯定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孩子,让孩子随时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关爱,从而使孩子有信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帮助孩子巩固自信心的关键,需要父母随时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适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可以使孩子的自信心稳定下来,从而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

维维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妈妈在一旁辅导。前面三道题维维都做对了,最后一道是思考题,妈妈说:“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随便你吧。”妈妈刚把这句话说完,维维就苦着脸怯怯地说:“妈妈,我不做了,这么难,我肯定不会的。”

“你认真地看了吗?还没有看题目呢,怎么就说不会做呢?”妈妈说道。突然,妈妈想到了一件事情,接着对维维说:“对了,维维,你还记得昨天你做英语题时,最后一题不也是思考题吗?可是呢,其他同学不是一读就会了吗?数学题也是一样的,刚才妈妈说错了,你再看看题,妈妈觉得你一定会做的。”

维维听了妈妈的话,又很认真地读了一遍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她很快便眉开眼笑地对妈妈说道:“妈妈,我会做了,真的是很简单的。”

最后,妈妈笑了,因为那道数学思考题不是一般的难。

很多父母喜欢和孩子开玩笑。当孩子的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语,不能因为无心的玩笑,而伤害到了孩子。比如,当孩子考试没有及格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开玩笑:“又没及格是吧,没事,和你老爸我小的时候一个样,没什么出息。”这样的玩笑是会打击到孩子的。

小米喜滋滋地告诉妈妈数学测验考了98分,妈妈立刻问有多少同学得了100。当她知道有5名学生得了满分后,脸就沉了下来:“你还有没有自尊心,考了98还洋洋得意?你怎么不跟好同学比,我看你是不求上进!”

孩子的成长在日复一日的进程中常常显得进展缓慢,并时时受挫,父母难免会急躁。父母应该提醒自己,学习的过程总是艰辛的。你不妨用业余时间从事一项新的业余活动,重新体会一下掌握一门新技能的艰难。对于认知、运动能力已经成熟的成年人来说,学习的过程尚且错误不断,对身体和头脑仍在发育之中的孩子而言,艰辛更可想而知了。孩子的身边似乎总是围绕着一群比他们学得快的同龄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们仍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耐心,岂不反映出孩子天性的执着可爱?

上初二的小飞写作文时通篇不打一个标点符号。小飞的妈妈知道了他的恶作剧行为很生气,但她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问小飞:“我知道了你写作文故意不打标点的事,我很惊讶,也很生气。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不是很喜欢作文吗?”

“我以前喜欢作文,现在不喜欢了。”

“那是什么原因?”

“以前的语文老师有水平,现在的老师差远了。”

“是吗?”妈妈想起小飞对上学期教语文的王老师非常崇拜,王老师也经常夸小飞作文好。“现在的郭老师怎么不好?”

“……”小飞一下子语塞,“她写字都歪歪扭扭的……反正不怎么样。”

“我倒不这么认为。”妈妈说,“起码她非常有耐心,也很宽容。你看,她把你漏掉的标点符号全都补上了。要是换成我,早罚你重写了。而且她没有告你的状,是我今天正好去学校问起,她才说的。这样的老师很难得。”

小飞不吭声了。

妈妈接着建议:“我认为你应该向老师道歉。是当面跟老师认错还是在作文本上留个条,你自己决定。”

两天以后,郭老师打电话告诉小飞妈妈,他在最近一次作文后面附了一张道歉条。而且这次作文他写得非常好。

因为消除了对郭老师的偏见,小飞对语文课的兴趣逐渐恢复了。他对郭老师也越来越尊敬。在妈妈的启发下,小飞从这次经历中明白了: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带着宽容去管束孩子,带着欣赏去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充满自信,让孩子勇于负责,让孩子善于同情,让孩子学会自制。这样才能营造出愉快的家庭氛围,形成牢固的亲子纽带,培养出健康、快乐、能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