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会计是商业语言。运作企业不懂会计知识好比参加体育比赛不懂规则。现代社会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将很难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术语、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是在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储备知识。
本书是专为我国高等院校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的角度不同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是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学会计,他们学习会计的目的是通过正确合理地利用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管理工作。本教材力争让学习者深入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及其产生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了解会计的技术、方法是如何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信息又是如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者如何通过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决策的。
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会计学专业所倡导的严谨作风,遵循“教材内容与会计改革同步、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案例选取与知识点融合”的原则,尊重教学规律,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诸多创新。概括如下。
第一,及时反映会计准则的变化。按照2006年以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变化更新相关知识点,尤其是将2014年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职工薪酬准则以及新颁发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内容融入相关章节,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全面对接。
第二,各章结构安排上贯彻教学法,帮助学习者认识、理解、训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每章开始提出本章学习目标,章尾是学习目标小结,并辅以中英文对照的关键术语,包含简答题、业务题与案例题等练习题。
第三,每章开始通过引导案例引入本章关键知识点,章节中的小案例进一步强化关键知识点。引导案例和小案例素材均来自资源丰富的资本市场,将各章的会计术语、会计方法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再现真实场景,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更多信息的求知欲望,拓展视野。
第四,各章的延伸知识为有兴趣钻研的学习者提供引导。比如,重要性是会计的一项职业判断,但在审计准则(1221号)中对重要性水平有百分比(量化)的参考,对重要性知识点这样延伸就可能激发学习者对审计的关注;在投入资本中引入2016年国务院53号文关于“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以及2014年《公司法》关于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方面的内容,可能激发学习者对国家政策及《公司法》的关注等。
第五,在要求胜任能力的同时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全方位地向学习者呈现会计职业的全貌。
第六,充分利用权威可靠的网络资源和资本市场信息。教材中的引导案例、小案例、延伸知识、案例讨论等均来源于资本市场和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
《会计学》课程网站中还有更多方便的学习资源。请登录东华大学教务处——精品课程网页,浏览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网址:http://jw.dhu.edu.cn/dhu/index/)。
本书由曾月明、刘长奎主编,负责全书写作大纲的拟定、编写的组织工作以及全书定稿前的修改、补充和总纂。陈凌云、施徐景和高芳担任副主编,协助主编的有关工作。具体的写作分工如下:第一篇,曾月明;第5、第6、第7章,刘长奎;第8、第9、第10章,陈凌云;第12、第13、第14章,施徐景;第11、第15、第16章,高芳。各章练习题的执笔人如下:第一篇,付婷;第5、第6、第7章,谢忆爽;第8、第9、第10章,徐婧媛;第12、第13、第14章,刘雪梅;第11、第15、第16章,刘佳佳。此外,周一惠、谢忆爽、徐婧媛、刘雪梅、刘佳佳、查钰晨、温倩雯、关晓美、张洁敏、钱维嘉、葛瑞宁、张雪等同学参与了书稿的校对工作,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是高等教育本科“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也是上海市精品课程《会计学》的配套教材,并受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资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教材在内容和编写思路方面都是一次尝试,加之作者水平有限,在内容安排和表述上可能存在不当之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