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4: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挑剔的人不容易满足。而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随时都有满足感。
“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出自证严法师《静思语》),我反复地默读着,感觉这句话突然变得有灵性,似乎在肯定我,“你做得不错,因为你始终在欣赏别人!”似乎又在告诫我:“你做的还不够啊,你还有进步空间,你要努力学会欣赏更多的人。”
01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个大人让孩子提行李,孩子嘟着嘴,不愿意做。
大人很不满,训孩子说:你就是拈轻怕重,不懂得为妈妈分担,太自私了,不是好孩子”。孩子更不干了。母子开战。
我说:“哇这么大小伙子,好帅啊,篮球都打得这么好,提这点东西会有问题吗?”
小孩急忙把行李扛上,然后说:“阿姨,你看我这动作行不?”
我说:“行,你真是个好孩子。”
孩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前进。他的母亲无限崇拜地看着我。
即使他不随你的意,不听你的话,也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你能做到吗?
一句话不听,就贬低孩子的人格,这样的大人,完全不把孩子的尊严当回事。你不在乎孩子的尊严,孩子就不会维护你大人的权威。
02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大人。
一家子说起那个媳妇,都气得跺脚纷纷责备那真是个不合格的媳妇。不孝顺公婆,不贤惠,对孩子不好,对老公也不好。
她的确有这样的行为,但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心理出处。再说,她难道没有优点吗?
她身材高,孩子遗传好。曾经,她也是大方、文静的。现在变成这样,她有她的苦衷。比如,为了看孩子她不能上班,伸手跟老公要钱挑战尊严。她也挺可怜的。
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她,对她表示理解和同情。她能听得进去我的话,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作出了调整,问题得以完美解决。
03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你的“敌人”。
有个女人,刚结婚的前几年,她一直认为婆婆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她迟早会被婆婆气死克死。
因为她不喜欢什么,婆婆就干什么。
比如她就喜欢婆婆做饭,可是婆婆偏偏不爱做饭,就爱干农活。城市里没有农活,她到处开辟菜地,引起物业和邻人的不满。
婆婆每年夏天都从老家召集一批人来北京旅游,给她带来很多不便。她有几次都找个理由离家出走了。
因为受不了这个婆婆,她动了好多次离婚的念头,她觉得婆婆一无是处。
当她向我诉苦时,我告诉她,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不喜欢的人。她见我没顺着她的意思说,就说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不理解她。我又说:人的修养主要体现在他对不喜欢的人的态度上,因为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事物都能报以善意,而对不喜欢的人都怀有敌意,假如对于不喜欢的人也能抱有宽容和接纳,那才是有修养有雅量。
从那以后这位朋友就和我绝交了,因为我没顺着她的好恶说。
两年过去了,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来找我忏悔,把婆婆夸成一朵花。婆婆不爱做饭,但是事业做得很好。婆婆邀请人来玩,是善良大方。还有,她和老公坚持丁克,婆婆很开明,没有逼着他们要孩子,没有指责他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真的感动极了。
04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全世界。
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于是问妹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粪,看人都如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我看你像如来”,这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你用审视的态度面对眼前的一切,就会挖掘出层出不穷的污点;你用欣赏的眼光面对你的同事、你的学生,那些优点会让你眼花缭乱,心花怒放。赞赏实质上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就是“赞赏效应”。
对事物的看法全在一个“心”字,心存如来,眼中全是如来。一个人的心态与处世态度,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当你的内心所思所想慢慢发生变化时,你脸上的神情会随之变化,天长日久,你的心情便会写在你的脸上,并成为一种内在的气质。人总是要在最危险无助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境”的转变只是那一秒钟的事情,能够改变一切的只有你的心。
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就能消除心灵上的负担,减少无谓的妄念,从无尽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你将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