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工(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颁奖辞

瑞典学院代理秘书 汉斯·希尔德布兰特[1]

“世界并非一成不变”,作为一句流传千百年的至理名言,每当我们回首往事之时都会如此感慨,遗憾的是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不再有充分的时间来对其加以印证。就我们所了解的过去来讲,人们起初并不能立即关注到那些即使未来有可能造福我们的新事物,就好似枝叶繁茂的大树最开始只是一粒微小的种子,对于现代科学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回首戏剧的发展历史也是如此。希腊悲剧诞生于遥远的两千五百年前,这一原是在酒神日举行的祭祀仪式上,进行的披着羊皮的唱诗班演员的表演,如今已发展成为现代戏剧。其发展所经历的差异之大,进步之多,不可被人们所忽视。

当下戏剧界,霍普特曼的名字无疑受到万众瞩目。对他而言,正处于知天命之年,也正经历着生命中最宝贵的黄金时代;而对于作为读者的我们来说,不妨推开霍普特曼回忆的大门,与他一起共同感受那些绚烂多姿的文学生涯。

霍普特曼在27岁时首部作品便被搬上了舞台。30岁时,随着《织工》(1892年)的问世,使得他在文坛初露锋芒,他天才般的创作才能也随之展现在世人面前。

继这部作品之后,霍普特曼又陆续创作了许多杰作,从而奠定了他的文坛地位。霍普特曼在故乡西里西亚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乐于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其笔触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使得霍普特曼在塑造人物方面避免了陈腐生硬的硬伤,令人感到钦佩。而对于戏剧中所出现的一些小人物,霍普特曼并不滥于矫情的歌颂与赞美,反而注重于将观众带入剧情,使观众与剧中人物同悲欢、共命运——这也成了霍普特曼现实主义剧作的最显著的特点——带给人们相信救赎的信心以及对未来光明的殷切希冀。

除了戏剧写作之外,霍普特曼还擅长神话剧的创作。《翰奈尔升天》(1892年)和《沉钟》(1896年)便是霍普特曼神话剧的代表。《翰奈尔升天》的情节欢愉,《沉钟》流行日耳曼许久,更是经由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6次提名。同样使人惊异的是霍普特曼在喜剧和历史剧写作中也展现出杰出的才能。虽然他并没有专门出版抒情诗集,但霍普特曼偶尔穿插在剧本中的几首抒情诗,已经可以体现出其在写作抒情诗方面的才能。

长篇小说《信奉基督的愚人:伊曼纽·曼特》(1910年)是霍普特曼多年创作心血的结晶。这部作品的初稿雏形是《圣徒》(1892年),《圣徒》主要描写了穷苦百姓的精神世界,书中主角除阅读《圣经》外缺乏基本常识以及判断能力,最后竟然荒唐地认为自己就是耶稣基督的化身。

描绘常人的心理活动之时,作者经常会受到来自自身和人物所处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干扰,这对于写作来说是件十分吃力的事情;而描绘一个其心态不同寻常人物的精神世界,相对于刻画一般人物来讲会更加困难和痛苦。我们无法想象霍普特曼在《圣徒》这部小说中耗费了怎样的精力,而这部作品在评论界仍然众说纷纭,但对于同样作为读者的我来说,我更乐于认同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是一本描绘特殊人群心理特征的伟大著作。

然而,霍普特曼作品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作为作者的他可以洞察书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剧中所出现的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其鲜明特征和形象都跃然纸上,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与一些通过傀儡式的单薄人物表达出自身思想的作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霍普特曼的小说对于故事背景的描写能格外吸引一些读者的注意,如果缺少相应的背景衬托,便无法将书中的人物描绘得鲜活生动。霍普特曼紧凑有力的戏剧情节以及一气呵成的戏剧脉络,使得观众常常大呼过瘾。最值得称赞的莫过于当他着力描绘人性的阴暗面时,也并不会为了一味突出人性的阴暗而舍弃对人性尊严的描绘。

以上便是我们决定把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霍普特曼的主要原因。

在《信奉基督的愚人:伊曼纽·曼特》中,霍普特曼这样写道:“我们无法完全感知每个人生命的真谛,对于每个人而言自己的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而观察者的视野却是受到自身经历所限。”

当然,这里所提到的“观察者”也是多种多样的。寻常人忙于生计,往往对他人的生命和感受漠不关心,除了他们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个对象产生特别的兴趣外,否则对他们来说,即使进行这样的哲学探索也只是浅尝辄止。但是请不要忘记,再逃避现实的人,也很难真正地摆脱社会对其的影响,所以,从这类人身上去洞察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并非没有可能。何况这些人并非真正的麻木不仁,只要他们不是无动于衷,他们就有喜怒哀乐的权利。

天生敏感颖悟,善于发挥想象力的唯诗人莫属。他们善于发挥与生俱来的想象力,而霍普特曼先生更是将他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于是他的作品中得以塑造许多风格各异的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相互配合,为故事本身增色许多。

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霍普特曼具有出色的洞察力,才有可能将不同阶层的不同生活状态描述得生动而翔实,仅凭目前面世的著作,霍普特曼当之无愧地成了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无论是谁都一定会在通读他的作品之后惊呼:“这种困境非突破不可!”诚然,人类的生命中有着我们无法回避的阴暗面,但只有这种通过用精湛的文学手法来刻画生命的阴暗,才会时刻警醒世人。

作为文学家,霍普特曼先生技法精湛,有大量的优秀作品传世。今天本人仅以《信奉基督的愚人:伊曼纽·曼特》和《沉钟》为例,剩下的许多优秀作品便留给诸位以后慢慢欣赏品味。

《信奉基督的愚人:伊曼纽·曼特》通过性格高傲、命运多舛的人物克拉默的故事,霍普特曼试图提醒人们:“若有人情愿将人生用悲观晦暗来上色,那么他将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忍受长久的孤独,无人相伴,更无法得到精神的解脱……只能在绝望中等待着救世主的降临,将所有希望寄于永生……他是孤苦的。”

他在作品中嘲讽的是没有披荆戴冠出现的救世主,出现的反而是在极度迷茫中认为自己是基督化身的穷苦之人。书中人物克拉默的语言反映出的是作者霍普特曼的思想。《信奉基督的愚人:伊曼纽·曼特》在1910年出版,而作为其初稿的《圣徒》却早在1892年就已经面世。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部著作耗费了霍普特曼近20年的心血。

将瞬间获得的灵感仓促流于笔尖展现给世人并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应是将这些瞬间产生的思想进行谨慎的斟酌、对比后加以艺术化的处理,然后再呈现于世。一名满怀赤子之心的艺术家,一定可以借助这一段对灵感与思想体悟的过程触摸到艺术的本质。霍普特曼先生,您以庄重严肃的戏剧体裁表达出作为写作者在思想上的感悟以及在写作上的执着。可以说,经过您多年的努力,您的文学成就已经攀上了可供世人瞻仰的文学巅峰。

瑞典学院共同认为霍普特曼先生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在此,请允许我恭请国王陛下为您颁奖。

注释:

[1]1912年6月15日,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C.D.威尔逊病逝,此后其担任的常任秘书一职一直空缺,暂由希尔德布兰特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