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诗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1

讨论下面几个主题,有助于理解北漂诗人的精神世界。

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是抒发最多的情感主题之一,近30位诗人在诗中书写父母。“有时,北风还装成母亲的声音喊我”(许烟波《北风,在窗外喊我的名字》)。“那些干瘦的树枝上/那么多空空的鸟巢/那么多双空空的无神的眼睛/望着空空的天空”(许烟波《冬天的旷野》)。“当父亲谈及因此病突然死亡的同伴时/建筑工人、服务员、农民工、搬运工……/这三十多年来陪父亲一同受苦受难的称号无一幸免/都随着父亲的一声‘老了’而一并逝去”(杨泽西《苦难》)。对千里之外小女儿的思念,“宝/虽然妈妈手机里有爸爸/你也不能总用舌头去舔呀/吧唧吧唧的/真有那么好吃吗/都舔坏三个手机了……在北京/德胜门//55路公交车上/爸爸正低着头/是是/低着大头/看着手机里的你/傻乐”(刘不伟《拆那·刘春天》)。

小诗人李圆圆对北京的感受是最特别的,与外婆一起捡破烂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记忆,令人心酸:

 

当我学会走路的时候

外婆用绳子拴在我的腰上

像遛狗一样牵着我

走街串巷去检破烂

 

我常常盯着喝饮料的小朋友

他们的空瓶子就是我的硕果

我常常恳求发传单的大姐姐

她们的广告纸就是我的收获

我常常比别人眼睛尖跑得快

挣脱拴我的绳索抢到废纸盒

 

外婆夸我是孙猴子

捡的破烂比她的还要多得多

我说外婆是猪八戒

背麻袋像背媳妇双脚打哆嗦

 

外婆检破烂

我在捡欢乐

——李圆圆《北漂的童年》

 

在另一些诗人当中,玩世不恭或寄情山野,成为他们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我像一个孤寡老人,在这/过去属于皇帝的园子里/一切感觉都挺好的/克里米亚公不公投和我没有多大关系/不仅仅是离得远。只有马航/还能牵住了我一小半的心……乏了我就闭上眼睛眯片刻/太阳照着,这日子很美,无人打扰/一个人独自为这块大好河山活着……”(张后《为这块大好河山活着》)。谢长安的思路新奇怪异,他少谈人世,多谈自然,在生活之外的天牛、蝉、甲虫等身上发现的,依然是令人震惊的人道主义力量,“于是他提议,回归现实主义/在你们的防盗门上重贴两张照片/左边碧波荡漾、威严肃杀的螳螂/右边赤红如焰、腾云驾雾的蜻蛉/它们能消灭一切/恼人的蝉鸣与蚊蚋”(《门神》)。同理,李成恩的《过西域》《草原铺薄雪》几乎可以说是被城市逼出来的、移情大自然的想象,她诗歌中“雪还洁白”“沙驻额头”“风吹遗骨”的、多雪多沙多风的西域,恰是对拥堵、杂乱、聒噪的城市的逃离,她的“脸上有白云翻滚”的牧马人,必是对面无表情的市民的厌弃。王秀云强烈向往旅游佳处,以躲避城市的喧嚣与污浊也是这样的心态,“你要到文成去,离开坚硬的城市/接受翡翠湖柔软的目光,你要喝一口真正的水/让月亮和星空进人肺腑”(《你一定要到文成去》)。

对亲人和故乡的怀恋,玩世不恭或寄情山野,都是疏离感的体现,是对北京在精神上缺乏认同感的表征。那个流行词汇“诗与远方”,在此恰是部分北漂诗人的生动描述。所谓北漂是一种权宜之计。“我曾望过天空,望过N架次南航的黑蟋/我望过轻轨,望过飞驰的京广线/我手上/连一匹树叶也没有”(黑丰《在北方过年》)。一无所有,期待远离,并非与现实一一对应。这些诗人在现实中可能有所收获,成绩不菲。逃离源于现实的无力感。

我特别注意到诗人们关于呼喊的悖论式抒写。许多诗人写到京城茫茫人海中的呼喊,却无声暗哑,孤立无援,让我想起蒙克的名画《呐喊》。“呐喊。一个人的海啸。卑微到/可以忽略”(孤城《草木人间》)。“嘶吼呐喊谁人痛惜扼腕/守望是五指山下的悟空”(孤狼《守望》)。“那假寐的钟表在清点我内心的恐惧/叫喊像一辆呼啸而过的救护车,穿过美容院/为时间减肥”(左安军《时间把所有的重量压在我身上》)。“但呐喊始终未被听见,一个低回声团块/始终沉默”(《蒋立波《蝉衣》)。周瑟瑟《一个男人在马路边大声喊》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在巨大城市里孤立无援、无处发泄、大喊大叫的主体形象。白连春的呐喊也许是最惊心动魄的,“我的心里沉默着十万个你,坚守/贫穷和疾病,叫喊着十万个你,捍卫/朴素和善良”(《我的眼睛里噙着狂沙十万里》)。将这些喊与后文将提到的打工艺术团孙恒的喊对比,就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他带领大家高声喊:兄弟们!/团结一心跟他干!团结一心跟他干!”(《团结一心讨工钱》),前者是孤立的,后者是群体的,前者是无奈的,后者是有主心骨的,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是积极的,最重要的,前者无济于事,后者心存希望。我们当然可以做多种理解。一方面,这些无声的呐喊录制了心灵的音轨,呈现了北漂一族压抑无奈、艰难痛苦的精神处境,有独特宝贵的价值。另一方面,从社会来看,这些外来创业者,呼唤无门、孤立无援的社会处境,则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尽快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文化环境,不应让此种困局长此以往。我很少在北漂诗歌中看到参与的形象。要么是旁观者,要么是受难者,要么是愤世者,要么是隐居者。而在现实中,他们很可能是业务骨干,IP创意者,活动的发起者、参与者、组织者。这种精神分裂或许是北漂一族最复杂、最值得关注的历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