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小程序是什么
按照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定义,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小程序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同时,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
微信团队原计划称之为微信应用(App)号,不过由于Apple App Store的审核规则不允许包含应用分发、应用推荐,因此微信团队将之称为“小程序”。
1.1.1 小程序的优点
使用方便:无须下载,打开即用,用完即走。
开发简单:小程序开发过程的本质是在MVVM风格的JavaScript框架上开发,有前端经验的程序员可以无缝衔接,无经验的“小白”也可以快速入门。
跨平台运行:不用再分别开发iOS和Android版本,只需发布到微信小程序平台,所有平台都可用。
快速分发与迭代:无须关心各种发布渠道,也无须担心旧版本升级和兼容问题。
1.1.2 小程序的开放能力
微信以框架、组件和API的形式开放了如下服务和支撑能力。
- 视图容器:视图容器、可滚动视图容器、滑块视图容器。
- 基础内容:图标、文本、进度条。
- 表单组件:按钮、表单、输入框、多项选择器、单项选择器、列表选择器、内嵌列表选择器、滚动选择器、开关选择器、标签等。
- 操作反馈:底部菜单、模态弹窗、消息提示框、加载提示符。
- 导航:页面跳转与应用链接。
- 媒体组件:音频、图片、视频。
- 地图:地图map。
- 画布:画布canvas。
- 客服会话:进入客服会话按钮。
- 文件操作:保存文件到本地、获取本地已保存的文件列表、获取本地文件的文件信息、删除本地存储的文件、打开(预览)文档。
- 网络:发起请求、上传、下载、WebSocket。
- 媒体:图片、录音、音频、视频。
- 文件:保存文件、删除文件、打开文档。
- 数据缓存:存储数据、读取数据、删除数据、清除数据。
- 位置:获取位置、查看位置、地图组件控制。
- 设备:系统信息、网络状态、重力感应、罗盘、拨打电话、扫码。
- 界面:交互反馈、设置导航条、导航、动画、绘图、下拉刷新。
- 开放接口:登录、用户信息、微信支付、模板消息、客服消息、分享、获取二维码。
1.1.3 小程序的前景
上程序刚上线时,主要的打开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线下扫码。
(2)主动搜索。
(3)好友分享。
主动搜索和好友分享带来的流量有限,线下扫描二维码无疑成为不错的导流渠道。微信对小程序寄予厚望,在2017年3月27日,小程序发布重大更新,新增如下打开方式:
(1)公众号自定义菜单,点击可打开相关小程序。
(2)公众号模版消息,可打开相关小程序。
(3)移动App,可分享小程序页面。
(4)扫描普通链接二维码,可打开小程序。
这些入口增强了订阅号、服务号、移动App与小程序之间的联系,扩展了小程序的使用场景。
试想以下几个场景:
汽车站扫码可以买票,不用排队。
餐厅扫码可以点菜。
年会扫一扫抽奖。
扫一扫知道快递到哪了。
查公积金、车辆违章等。
没有小程序之前路径是这样的:
用户需要服务→搜索服务→下载App→注册→使用。
小程序提供了更短的路径:
用户需要服务→扫码即用。
如果能在这些场景里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用户提供服务,那么小程序就能发挥其长尾效果,在大量垂直领域和线下场景实现商家与顾客、产品与用户的双赢。
按照“可能吧”和“有可能学院”创始人阿禅的说法,小程序是一个生态,这个生态希望连接更多线下场景。生态里出现的产品分为3个阶段:
(1)摸索与搬迁阶段。
(2)工具阶段。
(3)场景化阶段。
每个阶段都会有新业务、功能、服务和场景出现。人们慢慢发现,小程序像微信公众号一样成为标配了,也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而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