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新思维:21世纪核心职业胜任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状元”和“双博士”留给我们的思考

笔者曾在一个微信群中看网友聊天。

一个定居加拿大的网友说:“邻居中一个博士找到了超市烤面包的工作。朋友们纷纷向他祝贺。”

一个定居美国的网友说:“我的两个朋友在马萨诸塞大学取得教育学博士,没有从事专业工作的机会,一个在荣军院打工,另一个在旅馆打工。”

另一个定居美国的网友说:“在美国,博士做厨师,做护理工作的,甚至做家政服务人员(就是我们中国只有农民子女才做的工作),都很平常,早已经见怪不怪”。

看到这段对话,使我再一次想到曾经的湖北省理科“状元”蒋国兵。

蒋国兵1962年出生在湖北省天门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家乡乡村小学的校长。1979年他以湖北省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攻读核物理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清华攻读硕士研究生。1996年,蒋国兵远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在普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2002年,他又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工专业学习,取得了化工博士。获得“双博士”学位后,他一度曾加入多伦多大学和怀雅逊大学合作的一个研究项目中从事博士后研究。

他的妻子卢彩蓉在加拿大学了会计,从事会计工作。他们有两个孩子,14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

2006年7月21日凌晨,44岁的“双博士”蒋国兵从多伦多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桥跳下,当场身亡。

蒋国兵没有留下遗书,事前也没有任何征兆,他为什么自杀?他的遗孀卢彩蓉认为,主要原因是找工作受挫。他曾经投出许多求职简历,但是,不仅没有获得过一次面试的机会,甚至没有收到一封表示拒绝的回信。由于找不到工作,他曾经了做过油漆工,工资非常低。为此,他十分沮丧,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拥有“双博士”的蒋国兵之死,留给我们许多思考。

高考状元,清华大学的学士和硕士,美国普渡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博士。这是多少莘莘学子的梦想啊。所有这些,蒋国兵都得到了。无疑,他是学校教育领域竞争中的胜出者、佼佼者。但是,他未能成为生活中的胜者。

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否出了什么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发展能力。即使一些比较重视发展能力的学校,也往往仅仅注重发展认知方面的能力,忽视发展健全、完整的人格,尤其是忽视提高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水平。结果,一些“学霸”虽然积累了一些学科方面的知识,却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认知能力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却缺乏面对生活磨难的毅力和勇气。

近十几年来,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移民海外。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是技术移民,许多人拥有高学历。然而,踏上异乡之路后他们才发现,移民之路竟是那样的不平坦:找不到工作,工作不称心,隐隐约约的歧视……据萨斯喀彻温大学社会学教授宗力对多伦多等6个城市的新移民进行调查后发现,只有31%的人从事专业工作,多达22%的人面临失业。

年轻人一定要到海外去寻梦吗?是否可以留在或回到祖国开拓自己的事业?是否可以用自己学到的专业技术服务于自己的祖国人民?

蒋国兵确实在求职中受挫,在找一个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方面遭遇挫折。但是,在加拿大,想找到油漆工、搬运工、超市收银员、餐馆送餐员一类的工作并不算困难。如果不是身上“双博士”的重负,蒋国兵未必会被生活压垮。问题的关键是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求职者,是否可以平静地、心里坦然地从事油漆工一类的工作呢?

像蒋国兵这样同时拥有核物理和化工双博士的学者,国内很可能是非常需要的。蒋国兵为什么宁可在加拿大做油漆工,甚至宁可自杀,也不愿意回到祖国呢?

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思考我们的教育,思考我们的人生,思考我们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