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开发入门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在内测的时候,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就能打开应用,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安装太多应用,应用随处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

有些人说:“轰轰烈烈的小程序其实也就真正火了一天。”2016年,小程序预热,张小龙第一次提前一年高调把小程序拿出来讲(当时还叫应用号),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一年后,上线的当天刷爆朋友圈和微信群。一周以后,当初轰轰烈烈的小程序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轰动,很少见到讨论它的内容。上线才4天“罗辑思维”就宣布撤出,“今日头条”的小程序暂停了又恢复,剧情变化得太快,让人看不清小程序的前景,于是“小程序已死,张小龙或走下神坛”的论调随处可见。

但真的是这样的么?我认为还言之过早。第一批尝鲜小程序的开发者大多是互联网App的开发者,已经习惯了从平台获取流量的思路,在日活跃用户7亿的微信平台上推出新产品,大家都想占据先机,获取用户和流量。然而小程序不提供入口,不提供推荐,分享也不能分享到朋友圈。这无疑让早期抱着“蹭”流量目的的小程序开发厂商大失所望。

小程序适合的是场景化、服务型的产品。张小龙在演讲中清楚地描述了他想象中小程序应用的典型场景:在汽车站购买车票的时候扫码购票,无须在售票窗口排队;等公交时扫码启动程序,查询一下一辆车到达的时间……

“摩拜”单车的小程序就是一个很好的基于场景化的应用。当你在马路上走累了看到一辆“摩拜”单车时,可直接通过微信的“扫一扫”扫描“摩拜”单车上的二维码,进入摩拜小程序页面,轻松解锁身边的“摩拜”单车开始使用,而不用从App Store里下载一个几十兆的App安装。

在我看来,小程序是张小龙对未来应用程序形态的希望。如今App实在是太多了,正如2009年iPhone广告语所说“there's an app for that”。2016年6月,iOS App已经超过200万个,几乎做到了“there is an app for just about anything”。作为一个智能手机的重度使用者,我的iPhone手机里安装的App超过了400多个,很多App需要通过搜索找到后启动,但是常用的不超过20个,每天都使用的不超过10个。很难想象5年后、10年后的应用程序还是这种形态,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当我有需要的时候它出现,解决我的需求之后它消失,大概就是张小龙所谓的“触手可及、用完即走”吧。

小程序不论后面的发展怎么样,都是微信团队对于未来应用形态的一种探索和尝试。难怪张小龙在小程序内测的时候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图,并配文说“程序猿的一小步,程序的一大步”。作为开发者,要时刻保持学习,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对变革的敏感,只有这样在未来才不会掉队。

雷磊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资深技术专家,学习能力极强,时刻对新技术保持敏感,特别善于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他的第一本书《微信小程序开发入门与实践》一定会给想要尝试小程序的你很多收获。更重要的是,本书渗透很多雷磊自己学习的“套路”,遇到一个问题,先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然后分析这个方案的优缺点,再找出更优秀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重构”,渐进式地加入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这种思维方式之后,在自身技术成长的道路上必将终身受用!

石墨文档联合创始人 陈旭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