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开发入门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什么类型的应用适合用小程序开发

2016年1月11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中首次公布了“应用号”,而在2016年9月21日,微信正式开始了“应用号”的内测,但是却改称为“小程序”,据说是苹果不让叫“应用号”。“小程序”这个名字确实非常符合张小龙对于这类应用的定义。

再次强调,适合不适合只是相对的,除了游戏和直播,微信官方并没有明确限制你不能做什么类型的小程序。而且现在已上线的小程序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早就将张小龙的“用完即走”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们只能描述它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至于为什么那么多小程序都不是“用完即走”的,笔者只能说,一个刚起步的生态对创业者和开发者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简单的”、“低频的”、“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应用适合用小程序来开发。“简单”是指应用本身的业务逻辑并不复杂,比如外卖应用“饿了么”,业务逻辑就非常简单:挑选想吃的菜肴,下单、付款;再比如在线购买电影票应用“猫眼”,就是为用户提供在线购买电影票的服务,整个服务的时间是短暂的,“买完即走”。还有各类O2O家政服务、打车类应用、天气预报类应用,都符合“简单”这个特性。相反,一些游戏类、社交类、视频直播类应用则业务相对复杂很多,用户在应用里停留的时间也会较长,这类应用就不太符合“简单”这个特性。对于业务复杂的应用,小程序无论从性能上和体验上都没有办法满足这类应用。

“低频”是小程序使用场景的第二个特点。如果某种应用的使用频度很高,比如社交类的QQ,金融类的支付宝、招商银行,社区类的百度贴吧、知乎等,由于使用的频度较高,以iOS或者Android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会更好。当你使用小程序时,需要先打开微信再进入小程序,这对于高频的应用并不是太方便。小程序目前来看,还是适合做一些如手机充值、电影购票这类使用频度不高的服务。举个例子,当你正在微信中聊天,突然想起手机没话费了,那么就“顺手”点开小程序为你的手机充值。但是,如果你经常需要特意地去寻找某类应用,又长期需要这类应用,那么还是以原生App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比较好,用户为这类应用去下载、安装和管理这个应用的一系列操作是值得的。

“对性能要求不高”是因为小程序寄生于微信这个原生App中,又受限于Web技术的性能制约,注定它无法去开发对性能、体验要求很高的应用,比如“保卫萝卜”、“阴阳师”等这类游戏应用。此外,小程序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太好的技术和工具去支持这类复杂度较高的游戏(没有类似于Unity 3D这样的专业游戏开发工具)。

小程序特别适合做线下的场景化应用,官方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将小程序导向线下,关于这一点,笔者已经在【我眼中的小程序】中详细描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