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领先”国家,需要培育“领跑”企业

张宿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的宏伟目标。

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强国”?成为“领先”国家?这成为横亘在亿万中国人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就是这样一部恰逢其时、探讨成为“领先”国家必由之路的著作。

从“解码深圳”到“解码青岛制造”,从“解码精准医学”到“解码独角兽”,这本书收录了贯彻落实新华社社党组、尤其是社长蔡名照同志“努力形成与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和新闻力量”这一要求实施的一系列重大调研作品。在这本书里,您将看到“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的深圳,独角兽企业近年来不断“出没”的首都北京,品牌企业不断涌现、从“制造”坚定迈向“智造”的青岛,这些城市里一位位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终于在某个领域领跑的企业家们。

这是一部作品集,又超越了作品集的范畴。因为书中分析的10多家企业,无论是蜚声世界的华为、海尔、比亚迪、小米、华大基因等企业,还是近年崭露头角或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地平线等公司,都有着强烈的共同点:它们都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军型企业。

强国必强企。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浪的席卷下,中国前所未有地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走向全球的企业,成为国家走向强盛的动力之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成就的有机组成部分。2017年7月20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14年增长,达到115家,其中,中国大陆(含中国香港在内,不包括中国台湾地区)为109家企业,仅次于美国的132家。

从这些激情澎湃、充满活力的城市、企业身上,你能强烈感受到,中国和曾经的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样,正处在从追赶到引领的关键期。尤其是过去5年里,伴随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个东方大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这本书就是中国尤其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个缩影——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5年来,新华社不断探索形成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和新闻力量,忠实履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48字”职责使命,走进一座座城市,走近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尤其是企业家、科技人员,忠实记录了这个伟大时代里的城市现象、经济现象、企业现象,努力策划、采写与这个伟大时代相适应的伟大作品。

华为“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京东方20多年坚持做“端口”,华大基因从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研制出国产测序仪、中国成为全球能生产商业化测序仪的仅有的两个国家之一……通过书中一个个企业不断创新的故事,您将能看到:只有创新,才能引领未来。

从全球视野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各国在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中国能否成为“领先”国家,成为“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使创新变成生产力,同样亟需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亟待“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创新企业发展的好时候来了”“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要换道超车,而不只是弯道超车”……书中的这些企业家、创业者既是行动家,也是思想者,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在历经屈辱、颠沛,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后所拥有的自信和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概括总结的“领跑力”概念,构建的由领跑型企业、领跑型城市和领跑型国家组成的概念体系,超越了表面现象,是一种提炼和升华,确实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出现“引领力”这个概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领先”国家,需要培育一批具有长远“引领力”或者“领跑力”的领军型企业,需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环境,需要引导企业家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振兴和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3D打印到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从经济社会的日益互联网化到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有望引爆,人类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在技术驱动下发生深刻变革。

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正因为如此,《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发出警告:“未来如迷雾,弥散在我们周遭和前方的诸多不确定性,随时会将任何貌似强大的组织拖入陷阱,因此,任何人和任何组织断不可有坚不可摧的危险幻觉”。

无论是引领力、领导力,还是领跑力,我们都希望,这本书成为研究一个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文明古国、社会主义大国的有意义的断面或者剖面。

当然,从根上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在企业内(如海尔)、全社会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从而“加速”技术成果和基础研究、理论突破的转化进程,只有这样,中国才真正有可能成为“领先”国家,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的、源源不断的“领跑力”,成为引领者、领跑者。

希望这本书成为“领跑力”研究的一个开始……

张宿堂

新华社副社长、高级记者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