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对于台北故宫的不协调印象
2007年至2010年,我在台湾担任报社的特派员。我想从位于台湾的台北故宫开始说起。
首次造访台北故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事情。当时我还是个大学生,参加了台湾方面举办的国际青年交流活动,在两周内走访了台湾各地。当时蒋经国先生已经卧病在床,我在欢迎宴会上曾与李登辉先生握手,犹记得第一印象是“李登辉是个个子很高的人”。受邀参加活动的人,多半是来自与台湾有交往的中南美洲、非洲、南太平洋等国家,我与这些鲜有机会认识的各国年轻人结为朋友。活动行程中听到了不少台湾的政治宣传,那一趟旅程整体来说收获不大。
在那趟不是很有收获的旅程中,我也去了台北故宫,当时对台北故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果事隔二十年,采访台北故宫成为我好奇心的发源地,这倒是我始料未及的事。
台北故宫和市中心有点距离,位于山丘与平原交错的“外双溪”。博物馆背后靠着山,展馆是中国宫殿式的建筑,穿过漫长的入口阶梯,进入博物馆内,第一个感觉是大厅灯光之昏暗令人吃惊。展览室的天花板偏低,有种莫名的压迫感。导览员穿着的制服就像政府机关的公务员,表情动作透露着意兴阑珊。相较于传说中世界极品的展示品,导览员毫无活力的态度反而让我觉得有趣。
还记得导览员所说的一段话:“蒋介石先生考虑到故宫文物的安全,因此在山里面盖了故宫。山挖空了做成仓库,就算中共的炮弹打下来,也不会伤到文物。”
他大致是这么说的。当下我心里就有个疑问:拥有这么棒的展示品,为什么不能好好地陈列出来让参观者一饱眼福呢?现在的台北故宫在2007年重新整修后已焕然一新,入口处改为透明屋顶采光,整体变得明亮通透,展览室的气氛和职员的应对态度也大幅改善了。
第一次到台北故宫,所知当然有限,不过后来因为采访而了解到一个重要的事实。我先在这里陈述一下,那就是设立台北故宫的目的,并非像一般博物馆那样,想要给参观者提供启蒙教育,而是为了保管文物而建。或者可以这么说,与其说是博物馆,台北故宫更像一座仓库。台北故宫不像其他世界级的博物馆,它过去并不重视陈列的美观及参观者的需求。现在想起来,这正是我第一次到台北故宫时感到疑惑的原因吧。
重视收藏胜于展示的博物馆,这也是台北故宫的不可思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