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故事一:5年差25万?理财意识很重要
谈到投资理财,许多人都会觉得动辄上百万乃至上千万才有理一理的价值和需求。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积蓄不多的年轻人,有什么财可以去理?理财真能让自己的收入增加很多么?虽然我们认为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这种生活方式是比较随心而且安逸的。但作为年轻人需要目光长远一些,若干年后会面临买房,即便家里已经准备好婚房,也面临装修。此外,当下结婚的开销也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小冯和小贾的例子值得大家深思。
2006年,小冯和小贾都是从同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由于成绩优秀小冯去了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做技术工作,各种社会保障齐全,月薪在7000元左右。小冯家庭条件也不错,因此不需要补贴家庭。小冯当时抱着这样一种观点:自己并不是每个月都把薪水花得精光,何必去制定什么理财规划呢?就算捉襟见肘了,也可以找父母接济一下。所以他把重心放在了旅游、购买喜爱的电子产品、朋友聚会、日常娱乐等方面。粗略算下来,如果没有其他大的开销,每个月能结余大概500多元。
小贾没有小冯成绩好,当年一起竞争那个职位时落选了。因此,他只好找了份收入一般的工作,月薪2000元左右。刚开始,小贾也像其他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热衷于各种消费。不过,一次偶然看到的电视节目,触动了他。那个节目是关于个人资产负债的,他决心改变自己。
首先,一切从简。基本消费每月控制在600元,杜绝抽烟喝酒等其他嗜好。
其次,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收入。坚持每月花费100元左右买书,业余时间多做项目和兼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平日跟人接触多学习其优点,争取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掌握有用的知识。
第三,积极投资,积少成多。每月把省下来的1000元定投两只偏股型基金。
如今,5年过去了,两人的境况如何呢?小冯依然在国有企业工作,月工资已经涨到了9000元,不过由于大手大脚的习惯,5年的积蓄不到5万元。而且如今的小冯心态很脆弱,由于平日缺乏技能训练,在单位属于混日子的状态,心里很是担心会被裁员。他被迫走上了拉关系的老路子。如今的他,马上面临买房,可首付款还得问家里要,此外每月的月供让他很有压力,日子过得很是吃紧。
反观小贾,由于技术过硬,2007年和2009年两次成功跳槽,现在在一家大型IT企业工作,属于技术骨干,月工资为1.4万元。5年来的投资让他积累的资金已经有30万元了。虽然收入不错,可他依旧过着平淡的生活。对于今后,他打算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做个产品经理。至于投资,他打算把手头的30万元拿出来在老家买套房子,每年升值17%左右。今后每个月的薪水将有70%用来投资基金和理财产品。
从上面的对比很明显地看到,小冯并不是没有钱可以理,而是根本没有理财的意识。他的起步是相当不错的,他如今原地踏步,就是缺乏危机感和良好的理财意识。其实,不论收入是否真的很充足,都有必要理财,合理的理财能增强自己和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也能使自己的手头更加宽裕,生活质量更高。对于如何转变观念,我们建议从个人资产负债表开始。它既能及时、准确了解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状况,也能精确、客观地对自己未来家庭资产进行规划。一般来说个人对于家庭每月的收支状况都比较了解,但是一旦深入了解自己的季度或全年家庭资产状况时,数据就极为含糊。而这种含糊常常会造成一种状况,每次要考虑到家庭投资规划时,就只能是将家中的各种存款等拿出来对比。由于个人、家庭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并不清晰,往往容易造成投资时考虑不周,致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准确地说,资产负债表对于个人、家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制作家庭资产负债表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产。包括个人或家庭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个部分。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和任何一年内可以变现的资产。固定资产是供个人或家庭长期使用的有形资产。
二是负债。负债中的项目包括可能在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而其他则可能是长期负债。
三是所有者权益。为资产总额超出负债总额的部分,反映的是个人或家庭的净价值。
如何分析这些指数呢?根据个人、家庭的状况不同、指数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个人的收入负债比有多大,当收入与负债比超过一定范围时,应该引起注意,适当减少一些个人债务,以免造成一定的债务压力,建议不要超过40%。
其次,根据债务的偿还期限、偿还能力,尽量将自己的债务长中短相结合,避免将还债期集中在一起,到时自己无能力偿还。
最后,根据债务的用途、收益,高风险投入的债务以少为好,有稳定收益的可以多借些,没有收益、或是消费性借债的以长期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