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前途的教育方法:赞赏、信任、期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赞赏——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法则(3)

5.夸奖不带赊账单,及时夸奖很重要

父母应该懂得去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且予以重视和嘉奖。因为发现并正确地赞美孩子的正面行为,能够从正面激发孩子的心理朝着大人希望的良好方向发展。而且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比责备他们更有效。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举动留心观察,设身处地设想孩子的感情需要,不要在孩子表现良好时漠然处之。

美国多伯森哲学博士指出,父母需要知道,孩子的每一个好的行动都应受到鼓励,哪怕他做得不到位;但如果要让赞美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好的言行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继续做下去的,他们也会明白因为这些好的言行而获得应有的名誉是光荣的、令人高兴的。但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表扬的作用就会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因此,对孩子令人满意的行为,一定要及时作出反应。因为孩子不够成熟,没有足够的忍耐力,时间对他们来说总是过得太慢,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去等待,如果让他们觉得目标不可企及,他们就再也没有心思为它而努力了。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好的行为,父母更要及时予以表扬与奖励,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常会很奇怪地发现,三四岁的孩子常会主观地推断拉开窗帘是太阳升起的原因,而造成孩子如此认为的原因,就是这两件事情紧紧联系在一起发生。孩子有孩子简单的逻辑,他们认为既然每天拉开窗帘就能见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一现象,那么不是拉窗帘又是什么让太阳升起的呢?所以,对孩子而言,及时地赞美他们正确的行为极为必要。否则,孩子会为自己受到赞美而感到困惑。而这样的赞美也不可能在孩子简单的脑海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就更无从说起因此而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了。

其实,只要用心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值得赞美的地方。而这个时候,父母就不要吝啬赞美,也不要拖延时间,而是要及时赞美。

比如孩子在家里游戏完毕后,不要妈妈提醒,就主动将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对孩子说:“你能把玩具放回去,妈妈真高兴。”孩子听到妈妈的赞扬后,就能判定原来玩游戏后,自己又能把玩具放回去是好孩子的行为。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比如孩子吃完水果后,把水果核儿放到垃圾桶等,都是值得大人表扬的行为。而家长要想培养幼儿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应该对这种具体行为进行表扬,以强化孩子“原来这样做是对的”的想法。

因此,家长不要向孩子许愿说:“如果你……到过年时就……”而应及时对其令人满意的行为给予表扬和赞许。例如孩子第一次自己叠被子,父母就应该马上赞许:“你做得真好!我希望你明天还能这样做。”

另外,家长除了要及时赞美之外,也要掌握最佳的赞美时机。

那么,孩子最需要赞美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呢?有人用问卷方法调查了120个小学生及400个初中生,结果发现44%的小学生及70%的初中生最希望在“考试考好”及“用功读书”时,获得父母的赞美。换句话说,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孩子中,有近半数的小学生及2/3的初中生认为,获得好成绩时是他们最期望被父母赞美的时刻。

适时地肯定、赞美他的学习,可以帮助他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一句简单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对了,我就说嘛!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能提高他的学习意愿,进而愿意自动自发地读书。

除了孩子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外,像孩子帮助做家务的时候,孩子有好的活动的时候,以及在众人面前表现好的时候,也是赞美孩子的最佳时机。

总之,即使孩子的行为仅有微小的进步,家长也要及时提出表扬,无论是一个微笑、一句赞语、一个手势,还是一次拥抱,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6.感恩,心灵的一盏灯

感恩是什么?《现代汉语辞典》上有关“感恩”的定义是“对别人的帮助给予感激”。推而广之:感恩是对外界施与自己的恩惠和自己给予自己的恩惠表示物质或是精神上的感谢。

感恩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或一种习惯,有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懂得感恩的人生活满意度高,心态平和,有能力享受此时此地的生活;懂得感恩的人懂得自律,知道珍惜和敬畏。

但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对感恩似乎有点陌生,而现在的孩子既不知道为什么要感恩,也不知道如何感恩。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不会懂得感恩的快乐,同样,不懂得感恩的人也注定不会有良好的发展,因此家长应该从小注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那么,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1)家长对待孩子的“给”

父母总是这么想,自己所付出的,是孩子应该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子,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

值得家长思考的是,我们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孩子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孩子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2)必须要让孩子真正的了解你

除了明白孩子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在将来向孩子索取回报。家长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3)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用心

家长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太满足孩子,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可惜我们的家长恰恰相反,经常在孩子还没有提要求时,就已经提前为他考虑周全。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孩子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得到太容易,也就不会珍惜。

(4)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父母要以身作则地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

(5)培养家庭责任感

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6)生活处处实践“分享”

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例如: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地球是大家的,大家有责任来保护它不受污染。

(7)与人交往不忘感恩

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人与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大家分享,彼此互动,来培养感恩之心。

7.有尺度地赞赏孩子

天才教育家卡尔·威特虽然懂得鼓励孩子的重要性,但他更知道过度的赞美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正因为威特的明智,才不至于让孩子在一片赞誉声中产生骄傲和自满的情绪,才能成就孩子一生的智慧。

威特提醒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多、过高地表扬。因为随便表扬,表扬也就失去了作用,也即是说,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甜言蜜语里。

据专家们研究表明,不是经过早期教育而是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暂时现象。这样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即“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岁是凡人”这一谚语所表达的现象。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没能如愿地在未来成为栋梁,正是源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世上再没有比骄傲自大更可怕的了,骄傲自大会毁掉英才和天才。

但现实中却有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尤其是知道了赞美的重要性后,更是无一遗漏地赞美孩子,比如:“孩子,你扫的地真干净!”“孩子,你的作文写得真棒!”等对孩子滥加表扬。然而当赞美之词成为极为常见的日常用语时,赞美的意义也会随之逊色。过滥的赞美如同甜得过分的糖果,吃多了,就会让孩子生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孩子明明表现得不好,父母却强要赞美他,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心理学家H.G.吉诺特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赞扬,但自己觉得不值得表扬时,就会产生不安的情绪。

因此,专家提倡父母不要过多地表扬孩子,同时,专家也告诫父母不要过高地表扬孩子,赞美孩子作为激励孩子上进的一个手段,原本没错,但过高地赞美,则同样会起到负面的影响。

例如,达达的爱好是绘画,妈妈总是没有原则地看着儿子的画就是好,因此总说:“你这幅画画得跟梵·高的《向日葵》差不多!”可是当达达把画送给美术老师批改时,老师却只给了他60分。达达非常生气:“老师,你为什么只给我打60分,妈妈说我的画跟梵·高的画差不多!”

过高地评价孩子,不仅起不到赞美的正面作用,反而会使孩子过分地自负,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能谦虚上进。

另外,过高地赞美孩子,还会使孩子为自己设计过高的目标,他可能会因为父母寄予较高的希望,而更多地去努力,而他又未必能达到,这样父母原本通过赞美给孩子建立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过高的评价,会较大地影响孩子的自我印象和评价,所以,父母赞美孩子的时候要掌握分寸,注意尺度,把握语言的技巧,以免造成相反的效果。

总之,父母要记住:赞扬,只是对孩子努力的肯定。也许只要那么一点点适量适度的赞扬就够了。

8.鼓励孩子敢于说实话,做个诚实的人

孩子说谎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为了逃避批评与惩罚。如果发现孩子说谎,家长应该首先仔细调查,一定要先搞清楚孩子究竟是不是真的在说谎,说谎的原因是什么,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道德品质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当证实了孩子的说谎行为后,父母不要急于发火,而应严肃认真地与孩子交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如果孩子是出自好奇、顽皮、不当心而无意做了错事,切忌粗暴的体罚,应该耐心引导教育。但是,孩子的有些错误则的确是应该受惩罚的,如孩子有损人利己的行为,比如妈妈发现儿子骗钱买玩具的情况,家长就应该给予严厉的批评或适当的惩罚,并及时和学校的老师联系对孩子加强监督。

同时,家长要在家庭中形成宽容的氛围,不要过于苛求和责难孩子,更不能用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错,不要让孩子形成恐惧感,这是防止孩子说谎的重要条件。对于孩子的有意说谎,父母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用事实真相来点穿谎言,让孩子懂得说谎是要受批评的,从一开始就堵住孩子说谎的企图。此外,要着重从正面教育孩子从小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让他们懂得不说谎的人才能心里平静,精神愉快。

(1)帮助孩子认识到不说真话的坏处

说谎是一种不良行为,大家都不喜欢。孩子为了得到某种食品、玩具而有意说谎,家长不要认为孩子稚气可掬而一笑了之,更不能认为这是孩子的“聪明”而四处炫耀,这会助长孩子的说谎习惯。如果孩子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而说谎,要向他强调:“做错了事是可以原谅的,但说谎是不允许的。”当孩子说了谎能及时承认,或者减少说谎次数,父母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培养孩子改正缺点的自信心。

(2)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不要立即当众指责或教训孩子

要仔细了解孩子说谎的潜在原因,比较小的孩子由于判断不准,往往把心里想的当做事实说出来,家长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的内心需求,而不是简单责备孩子说假话,并且耐心教导孩子区分现实与幻想;如果撒谎是为了避开痛苦的经验或回忆则应该真诚关怀他,指导他直面问题,敢于承担责任。

(3)要防微杜渐

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说谎的严重性。寓言故事“狼来了”,就很能启发孩子。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小孩喜欢的形式,启发孩子认识到说谎是错误的,以及说谎导致的不良后果。

(4)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上“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尽管有时候成人喜欢用通过给孩子归类的方式来谴责孩子,但它造成的后果则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孩子今后可能会更加“努力”地说谎。

(5)要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可能感到生气、恼怒和害怕。但不要忘记,这也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而不能只将它作为一次性事件处理了事。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道德问题,让孩子明白诚实的重要性。你可以明确告诉孩子你希望看到的是事实,父母、老师和同学都希望能一直信任他,帮助和启发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哪些地方夸大或歪曲了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