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诚挚的赞美是成功的助跑器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使任何人心甘情愿去做任何一件事。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这种方法是什么呢?是的,不管你是否想到过,但这种方法却真真实实地存在。
请记住,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方法了。
当然,你可以选择用一枝左轮手枪顶着一个人的胸脯,强迫他乖乖地把手表给你;你也可以以解雇为由,迫使你的员工听命于你,哪怕你尚未在他跟前;你甚至可以用拳头或鞭子让孩子做你期望他做的事。而这些粗暴的方法显然会带来极端不利的反应,结果只有一个:如果对方弱于你时,他会敷衍你;如果他强于你,就该轮到你遭殃了。
我们能促使他人去心甘情愿做任何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人们需要什么?
20世纪奥地利最富盛誉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博士曾这样说:人做事的动机有两种,那便是性的冲动和渴望伟大。
美国著名的大哲学家杜威教授的观点稍有不同。杜威博士认为:人类天性中最本质、最深切的冲动,是“受到重视”。这点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本书中你将能深切体会它的重要性。
人们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回忆逝水流年,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并不多,而且这种需求并不迫切。下面我所讲的这些东西,差不多每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想要——
1.是健康的身体及生命的保障;
2.是充足的食物;
3.是良好的睡眠;
4.是金钱和金钱所能买到的一切;
5.是有保障的未来;
6.是性生活的满足;
7.是子女们健康平安;
8.是受人重视的满足感。
差不多这些欲望都能得到满足,可是其中有一种难以满足的欲望如同食物、睡眠等一样,既深切,又确实难以满足,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渴望伟大”,也是杜威教授所说的“受到重视”。
林肯有一次写信,开头就说:“每个人都喜欢受到称赞。”哲学家威利·詹姆斯也这样说过:“人性中最根本的天性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请注意,他所说的并不是“希望”或“欲望”,而是说“渴望”受到重视。
这是一种让人内心痛苦,而且急待解决的人类“饥饿”,能真正满足这种内心“饥饿”的人凤毛麟角,但正是这种人才能掌控他人。寻求自重感的欲望,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
我是密苏里州的一个农家儿童,记得小时候父亲饲养一头品种优良纯正的红色猪和一种血统高贵的白色牛。那时我们常在中西部的集市和家畜展销会中展示我们可爱的红猪和白牛,并获得了几十次特等奖。
父亲高兴地用别针把蓝缎带奖章别在一条质地精美的白软布上,当有亲友们来我们家时,父亲便每每拿出来炫耀,当然,他自己一个人在家时,也会经常拿出来仔细端详。
其实,这些猪、牛并不在乎他们赢得的蓝缎带,可父亲却把它们视若珍宝,因为这些奖品为他带来了一种“受人重视”的满足感。当然,这是人性本质,否则,人和那些家畜就没什么两样了。
正是这种“受到重视”的强烈欲望,激励了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在一家杂货店工作的贫困店员,他翻遍了满堆杂货的大木桶,找出他用50美分所买的几本法律书籍认真研究起来。或许你听说过这个店员,他的名字叫林肯;这种渴望让狄更斯写出了不朽的名著;也是这种欲望使斯托弗·雷恩(英国著名建筑师)完成了他的设计“石之合音”;同时这种欲望使洛克菲勒建立了石油帝国,积存了他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也正是这个欲望,使城里的巨富建造一座座他们根本不需要的大房子;还是这种内心最强烈的渴望,让我们穿上了最潮的服饰、开上漂亮高级的轿车以及炫耀子女的聪明伶俐。
假如我们的祖先没有这种渴望被人重视的欲望,我们就不会有现在的文明。也正是因为这种欲望,许多儿童成为强盗匪徒。曾担任纽约市警察局局长的马洛尼曾指出,“今日一般的年轻罪犯,充满着对虚名的盲目追求,极其自负,被捕后他们的最大愿望不是别的,就是要求阅读那些把他们写为‘英雄’的不上流的报纸。他们兴奋于自己的照片跟那些体育明星、影视人物,政治家一起被刊登上报纸,就像跟爱因斯坦、林白、托斯加尼或罗斯福等名人同样在报上占到篇幅大小一样,但对于是否会进受刑室坐电椅或被处死的悲惨下场,他们毫不在意,而且根本不想知道那是哪回事。”
如果你告诉我你是如何得到受重视的满足感时,我就可以判定你是怎样的人,你有怎样的性格等,这对你来讲是一桩最重要的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用了这样一种方式,他在当时的中国出资建造了最新式的医院,只为照顾许多他从未谋面同时也永远不会再见面的贫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借此获得他的受重视感。与此相反,迪林格通过当土匪、抢劫、杀人来获取这种感觉。当警方人员搜捕他时,迪林格闯进明尼苏达州的农舍里……他以自己是头号公敌为荣,所以他大声地说:“我是迪林格……我不会伤害你,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我是迪林格!”
是的,迪林格和洛克菲勒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社会评价,但却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得到了受重视的满足感。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为了获得受重视的满足感上演了许多有趣的事。甚至都有人愿称华盛顿是至高无上的“总统阁下”;哥伦布向女王请求赐予“无敌海洋大司令”和“印度总督”的头衔;女皇凯瑟琳拒绝拆阅没有称她为“女皇陛下”的信件;林肯夫人在白宫也曾向格兰特夫人大发雷霆,对她老虎似的吼叫:“你怎么在我没有请你坐下之前,就坐在我面前了呢?”一些百万富翁资助拜特将军去南极探险时,附加了一个条件,要求必须用他们的名字命名那些冰山。而雨果晚年最大的希望甚至是把巴黎改称为他的名字;就连“名人中的名人”莎士比亚也为了光宗耀祖,想方设法为他的家族弄到一枚象征贵族的徽章,以此来炫耀他自己的名声。人们会为了博得同情、注意和一种“受重视感”而故意装病。如,麦金利夫人,她强迫她任职美国总统的丈夫,放下手头的国家重要事务,要他依偎在她床边,拥抱、抚慰她进入梦乡。这样每次需要数小时的时间,麦金利夫人借此得到她的受重视感。她坚持要麦金利总统在她看医牙的时候陪同她一起。有一次麦金利总统有约,她竟然大发脾气,逼迫总统取消与国务卿海约翰的会议。
有一次,玛丽·莱恩哈特夫人告诉我,有个年轻能干的少妇,为了得到自重感,真的装成一个病人。莱恩哈特夫人说:“总有一天,这妇人不得不面对一种事实……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渐渐老去,她永远不会结婚,想到孤独的晚年将在她面前展开,可以期望的事实在太少了,所以她躺在床上10年。她年老的母亲艰难地每天爬上爬下,端水倒茶、寸步不离地侍候她。有一天,这位年老的母亲由于过度劳累,终于倒下了,床上装病的女人伤心了数周后,不得不穿衣起床,身上的病也随之消失了,她重新开始了新生活。”有些专家称,人可能真的会发疯,为的是要在疯狂的幻境中,寻找冷酷的现实世界上所得不到的受重视的满足感。美国医院中的精神病患者的总数要比患其他病的总和还多。
精神错乱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出那样笼统的问题,不过我可以知道有些疾病,像性病,会摧残脑细胞,最终导致癫狂。实际上,约有半数以上的精神病是源于生理原因,像脑部受到损伤,酒醉、中毒以及躯体所造成的伤害。但令人惶恐和不解的是,另一半癫狂病人,脑细胞机构中并没有任何病态。在他去世后解剖检验,用最高性能的显微镜研究他的脑细胞组织,发现他的脑细胞完全跟我们一样健全。
为什么这些人会精神错乱?
最近,我向一位精神病医院的主治医师请教了这个问题。这位医师曾因为在精神病理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最高的荣誉。他直率地对我说,他也不知道人们如何会精神错乱,根本就没有人知道确切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许多疯癫病人在疯癫中找到了真实世界中所无法获得的受重视的满足感。这位医师,还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现在有一个病人,她的婚姻是一出悲剧,她不仅渴望爱情、孩子,还希望在社会上树立声望。可事实上,她并没有实现她梦幻中的希望,她所有的希望都被现实打破了——她丈夫不爱她,甚至于拒绝跟她一起用餐,并且强迫她服侍他在楼上的房间吃饭。她没有孩子,没有社会地位,受不了煎熬的她最终精神错乱。而现在,在疯癫的梦幻中,她已跟她丈夫离了婚,恢复了她婚前的姓名。她现在自称已嫁给英国皇家贵族,并且坚持要人称她为史密斯夫人。至于她所希望的孩子,如今在她的幻想中也已经有了。每次我去看她时,她说:“医生,我昨夜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残酷的事实曾使这个女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梦想变成泡影,但在癫狂的想象中,她实现了愿望,她所有的希望之船都驶进了港湾,任凭风浪起而不动摇。
这故事悲惨吗?我不知道。那位医师对我说:“如果我能伸出我的手,去治愈她,使她恢复清醒,我也不愿意那样做,她现在似乎已经获得了她真正所期盼的快乐。”
总体而言,精神失常的人似乎比我们更快乐。既然许多人以疯癫为快乐,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呢?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已经超越了现实问题……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张百万元的支票给你,或者给你一封可以认识一位声名显赫人物的介绍信。在他们所创造的梦境中,他们能找到他们所期望的受重视的满足感。
如果有人对这种自重感如此迫切渴望,甚至于真的变成精神失常而只为获得它,试想若是在他尚未疯癫前,就给他真诚的赞扬,那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迹?
查尔斯·施瓦布是全美最先步入“百万美元俱乐部”的传奇人物。1921年,安德鲁·卡耐基独具慧眼,提名施瓦布为新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第一任总裁时,施瓦布才38岁(施瓦布后来离开了“美国钢铁公司”,接管当时陷入困境的“贝氏拉罕钢铁公司”,经过他的重新部署,又使这家钢铁公司变为全美获利最大的公司之一)。
安德鲁·卡耐基为什么要付给施瓦布百万美元的年薪,那等于是3000多美元一天呢?难道是由于施瓦布有神奇的天赋?不,不是的。
那是由于施瓦布比别人更加懂得钢铁制造?不,也不是。查尔斯·施瓦布曾这样告诉过我,有许多人在他手下做事,这些人对钢铁的制造方面,比他知道得多。他之所以有优厚的薪金,那是由于他特殊待人的能力。他做好了人事工作,所有的人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我曾问过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跟我说出了下面的一段话,如果我们真能照着那些话去做,我们的一生都将因此而改变:
我的最大资本就是我能充分激发他们热诚和激情,促使每一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而这种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
他又说:
“上司的批评最容易摧毁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所以,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相信激励才是他们工作的动力。我更喜欢赞美人而不是去吹毛求疵,如果说我喜欢什么的话,那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但是施瓦布平时所做的,也正跟普通一般人相反。一般人不喜欢一件事,他会竭力挑剔错误;如果喜欢它,又会只字不言,好像它完美得无法挑剔。
施瓦布又这样说:“我一生交往广泛,认识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在他们中间,我还没有找到一个人——无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都无法改变的一点,那便是:在被赞许的情形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形下,他们更容易成就伟大的事业。”
是的,他所说的就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惊人成就的必然结果。安德鲁·卡耐基不只是私下,在公开的场合也经常称赞他的同仁。甚至于在他的墓碑上,还不忘称赞他的助手。这是他为自己所写的碑文:
埋葬在这里的,是一个知道如何跟比他自己聪明的人相处的一个人。
同样的,诚恳的赞赏,是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有一次,他的一个叫贝德福的员工在与南美的一宗买卖中决策失当,致使公司亏损了100万美元。但洛克菲勒并没有对他大加指责。他知道贝德福已竭尽所能,而这件事也已经发生了。我们做事不会一帆风顺,总有艰难险阻与坎坷。洛克菲勒对贝德福这样说:“幸而你保全了投资金额的60%,那已经不错了,我们的一生中,不会每一件事情都称心如意的。”
我的剪报中有个小故事,虽然并不是真的,却跟真的一样,所以我还是予以公开。
有个农妇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为干活的几个男人准备了一大堆干草当晚餐。愤怒的男人质问她是否发疯了,农妇答道:“嘿,我怎么知道你们会在意呢?20年来,我一直煮饭给你们吃,你们从不吭声,也从没告诉我你们并不吃干草啊!”
几年前,有人对离家出走的妇女进行过研究。你知道这些妇女离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没有人领情”。我相信,离家出走的男人也大概是相同的理由。虽然我们也常常心里感谢另一半所做的一切,却从来没有说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有个朋友的妻子参加了一种自我训练与提高的课程,回家后,她要先生列出6种能让太太变得更加理想的事项。这位先生说道:
“这个要求真让我吃惊。坦白地说,要我举出6件事实在简单不过——天晓得,我太太可是能列出上千个希望我变得更好的事项——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告诉她:‘让我想想看,明天早上再告诉你。'”
“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打电话要花店送六朵红玫瑰给我太太,并且附上纸条写着:‘我想不出有哪六件事希望你改变,我就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傍晚回家的时候,你想谁会在门口等着我呢?对啦,我太太!她几乎含着眼泪等着我回家。没必要再说什么了,我很高兴没有照她的请求趁机批评一番。”
“星期天她再次去上课的时候,她把事情经过向他人讲述出来,许多太太走过来告诉我:‘这真是我听到过的最善解人意的事。’我也因此体会到赞赏的力量。”
佛罗伦兹·齐格菲是闪耀于百老汇、最负盛名的歌舞剧家。他有使美国女子一夜成名的本领,他屡次把那些人们觉得很不出色,甚至不愿意多看一眼的女子,魔幻般地转化成在舞台上神秘诱人的尤物。他很实际,为歌女们增加薪金,从每星期30美元增加到175美元;他很重义气,在福利斯歌舞剧开幕之夜,发出贺电给剧中明星,并且赠与每一个表演的歌女一朵美丽的玫瑰花。
我曾经为“时尚流行”的绝食所迷,6天6夜没有吃东西。那种情形并不困难,到第6天结束时,似乎不觉得比第2天更饥饿难耐。可是你我都知道,如果有人使他的家人或是员工,6天内没有东西吃,那就是在犯罪。可想而知,如果6天、6个星期,或是60年不给家里的人或是雇员所期盼中得到的像食物一样的赞美,那是不是也相当于“犯罪”呢?
当年,在《维也纳的重合》(Reunion in Vienna)剧中担任主角的阿尔弗雷德曾经这样说过:“我最需要的东西,是我自尊的滋养。”
我们提供了孩子、朋友和员工们所需要的给养以增加他们的体力,可是我们给他们自尊上所需要的营养,却又何等稀少,我们忽略了赞赏和那些温和的言语。
真挚的赞美能够改变人的一生。保罗·哈维在他主持的电台节目《小事》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几年前的底特律,史蒂夫·莫里斯的老师请他帮忙在教室里找一只老鼠。老师相信上天一定给了史蒂夫别的孩子不具备的天赋,因而郑重地请他帮忙;上天的确赋予了史蒂夫更加敏锐的听力,以弥补这个双目失明的男孩。对于史蒂夫来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有人肯定他的价值。多年以后,史蒂夫依然记得,老师的肯定如何给了他生活的勇气。从那天起,史蒂夫专注于发挥自己在听觉上的天赋,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有些读者看到这几句话时,可能会这样说:“这是老套,拍马屁,阿谀奉承,我已尝试过这一套了,一点儿也没用……至少这些对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完全不起作用。”
当然拍马屁那一套是骗不了明白人的,那是肤浅、自私、虚伪的,那应该失败,而且经常会失败。可是,有些人对赞赏,出于内心的赞赏,简直太渴望了。
连维多利亚女王也容易被奉承左右。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累利曾说,他在与女王打交道时,总是极尽夸大,用他的原话说:“像抹水泥一般堆砌赞美之词。”迪斯累利精明能干,曾将大英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然而他对待维多利亚女王的方法却未必对你我有效。长远看来,谄媚对人际关系的危害大于一时的成效。虚情假意的奉承如同伪钞,定会惹祸。
赞赏和谄媚的区别在于:赞赏是真诚的,谄媚是虚伪的;一个出于由衷,一个出于口头上的恭维;一个是无私的,一个是自私的;一个是为人们所钦佩赞赏的,一个是令人不耻而唾弃的。
最近我在墨西哥城的查普特佩克宫看到奥伯利根将军的半身像。半身像的下面刻着奥伯利根将军的金玉良言:
别怕攻击你的敌人,提防谄媚你的朋友。
不!不!我绝不是叫人去谄媚、恭维,那相差甚远,我是在讲一种新的生活方法。
英皇乔治五世有一套格言,共有6条,被悬在白金汉宫书房的墙上。其中有一条是:“不要奉承他人或接受卑贱的赞美”。“卑贱的赞美”就是谄媚的意思。我曾经读过一句关于谄媚的话,很值得写在这里,那就是:“谄媚就是明确地告诉别人,他想到他自己的种种。”
爱默生也说过:“你用任何言语所要描述的总离不开自己的种种。”如果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是用恭维、谄媚,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人人都可以成为“人类关系学”的专家了。
我们的一生中,95%的时间用来思考个人问题。而现在如果暂停去想我们自己,开始想想别人的优点,我们就不必刻意编造那些措辞卑贱、虚伪的恭维话。
下一次,你在餐馆里见到盘中漂亮的装饰,不妨告诉厨师他们做得多好;当疲惫的店员耐心地拿出货物给你看时,也别忘了称赞他们。
每位演讲者、公共发言人都知道,当他们倾其所有给听众,却得不到一丝赞赏时,他们的内心有多失望。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办公室、店铺和工厂的员工,甚至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他们也会有同样的感受,甚至加倍难受。别忘了一点,在人际交往里我们所接触的是人,他们都渴望被人赞赏。给他人以欢乐,这是合情合理的一种美德。
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点小火花会燃起友谊的火焰。当你下次再度来访时,会惊奇地发现它会留下多么明显的痕迹。
爱默生又说:“凡我所遇到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胜过我的地方,而我们就该学他那些好的地方。”
爱默生的见解非常正确,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我们不要总是想着自己的成就和需要,要尽量去发现和研究别人的优点,把对人的恭维、谄媚忘掉,然后真诚地给予人由衷、慷慨的赞赏和鼓励。人们对你所讲的,将会重视和珍惜,铭记终生……即使你已把这件事忘了很久,可是他还牢牢记着。
原则2:
看到别人的优点,献出你真诚的赞赏。
戴尔·卡耐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事实上,《人性的弱点》英文原名直译过来是“如何交友和影响他人”,注重的就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