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明确人生意义

一个人若只想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脱离了与社会的联系,结局肯定特凄惨。

我们的生活都局限于“意义”的范围之内。对人生而言,除了要尽可能多地去享受人生之外,找到人生的意义更加关键。我们总是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上衡量一切事物,无论事物本身有多简单。举个例子,木头是跟人类相关联的木头,石块是跟人类相关联的石块。一个人若只想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脱离了与社会的联系,结局肯定特凄惨。他将失去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无法再跟环境互动。因此,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其他人而言,此举都是没有意义的。大家在感受现实时,感受到的要么是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要么是自己从现实中得到的感悟,而不会是真正的现实,因为大家都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作为感受的标准。由于意义的范围内到处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大家感受到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

一个人很有可能无法回答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大家一般不会问这个基本上无意义的问题,来给自己制造麻烦,所以大家通常都会用一些套话搪塞过去,或直接表示这个问题一点意义都没有。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人类自诞生之日起,这个问题就出现了。现代青年甚至老年人都常常因“生活的原因和意义”这个问题,陷入困惑。根据上述事实,我们推导出如下结论:人们一般只有在遇到重大挫败时,才会提出这类问题。从来没遭受挫败的人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人生三大局限】

通常说来,大家只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解释自己心目中的人生意义。只看个人的行为,不去理会其言辞,就能发现他心目中的人生意义在他的动作、表情、态度、习惯、特征等方面表露无遗。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他最细微的动作中都有体现。他自己似乎也对此深信不疑。他好像在向全世界宣布,无论世界还是我,都在以这种形式存在。这就是对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究竟有何意义的最佳答案。

生活的意义因各人有不同的生活,而展现为不同的形式。我们会发现,任何人的人生意义多多少少都有错误,绝对正确的人生意义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还会发现,一种人生意义只要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其本身便不会一无是处。一切人生意义都会在以上两个极端中间浮动,这就是大家赐予自己不同的人生意义,有的错得多,有的错得少,有的非常糟糕,有的很美妙。我们同样能推导出,幸福的人生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幸。多次归纳过后,我们得到了适用于所有人生意义的衡量标准,这种标准更加科学,能衡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必须要记住,这里的局限仅仅是针对人类,以及人类的目标和计划而言。对我们来说,纵然还有别的局限存在,我们也不能跟它们建立联系或对它们有所认识,因此它们毫无意义。

所有人都必须严肃对待以下三大局限,其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并对我们加以束缚。这三大局限时刻干扰着我们,所以必须不断解答它们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从每个人的答案中,我们能看到此人是如何理解人生意义的。

第一大局限是我们在这个被称为“地球”的星球上生活,绝对无法离开。这一局限束缚着我们的行为。不断利用地球的各种资源繁衍生息,是我们仅有的选择。为避免人类灭绝,我们不断进化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地球上所有人哪怕到了现在,都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人类做的所有事,其实都在说明人类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情况。这反映了对人类而言所有有价值的、适当的、可能的、必不可少的事实。可是这些又必然会受以下事实约束,比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等。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宁,大家必须借助非凡的毅力,为自己的社会行为做出最合理的解释,让其前后一致。毕竟生存环境资源有限,单个人很难应对大自然的挑战。虽然我们没有哪个行为是最精确、最完美的,但我们能找到最适应的处世方式,而这需要我们不断为之努力。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并要长时间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使之成为我们之所以是自己的标签,并提升自己作为人的素质。而最好的行为一定要符合两个条件:首先是一个事实,即“地球这个星球约束着人类”;其次是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各种灾难,以及利益的纷争。

第二大局限是任何人都不是地球上仅有的人类,还有其他人存在,我们只要还活在世上,就会跟其他人建立关系,只是有的关系密切,有的关系疏远。个人要受很多束缚,再加上自身力量弱小,因此,单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某个既定目标。若某个人想单独生活,单独处理所有问题,那失败与死亡便会成为他唯一的结局。只有人得以存活,人类才能繁衍生息。可见只有跟其他人建立关系,个人才能获得幸福,并推动社会进步。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同样要从这种关系入手。与世隔绝必然会走向死亡,人类的活动务必要建立在上述关系的基础上,对于这些,我们要有明确的认知。以上确凿无疑的事实表明,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和目标,是在地球上跟其他人建立关系,互相合作,保证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生存要求大家务必处理好以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是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二是如何更了地生存。

第三大局限是人类有男女两种性别。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群体,在生存、发展期间,都要正视这一客观事实。所有男人和女人都必然会建立爱情和婚姻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毋庸置疑就以这第三大局限为基础。人们以这个局限为基础的行为,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态度。这个局限会导致多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大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这种选择就体现了大家心目中最好的解决方法。

以上三大局限引发了三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即人们怎样在被束缚的前提下,得到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人们要想在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幸福的前提下达成合作,分享快乐,应如何在人群中确立不可动摇的地位?人们要跟“客观存在男女两种性别”和“人类的繁衍生息需要借助爱情”这两个事实相适应,应如何调整自身行为?以上三个问题分别涉及社会、性、职业这三个领域,这一点也必须要正视。

个体生活中的问题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这三个领域,这一点已被个体心理学家所证实。所有个体对人生意义的深刻体会,全都在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反应中体现出来。举两个例子:一个感觉对自己来说跟人交往是一种折磨的人,他工作不努力,爱情不圆满,很少出去社交,没有多少朋友。他只有很少的机会,却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他的社交圈子肯定小得可怜,生活很凄凉。这就是我们从他所受的束缚中推导出的结论。该结论跟他的既定人生意义(让自己免受伤害)存在紧密的关联。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人会在潜意识中封闭自己,拒绝跟其他人往来。而其他注重社交生活的人却一定会感觉到生活充满希望和创新,机会无处不在,挫折迟早都会过去,他们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工作业绩骄人,拥有美满的爱情,还有很多的朋友。他们的人生意义就是跟大家一起行动,以集体成员的身份,努力丰富社会阅历。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得出这样的人生意义:一切失败之人之所以会失败,全因对社会缺乏兴趣,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罪犯、酒鬼、精神病患者、自杀之人等全都是这样。这些人并不认为友情、性、职业的问题,要通过合作解决。他们把人生意义当成只属于自己的事情。通常说来,他们唯一关注的就是自己,认为自己若实现了目标,其他人无法从中获得半点利益。对这种人而言,成功只是他们个人的。而这种目标其实只是满足了个人的私欲,没有一点社会价值。举个例子:杀人犯拿着一瓶毒药,能置人于死地,这在他们看来,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这个看法很天真,这瓶毒药显然不能让他们本身的价值获得提升。只有在他们自己心目中,他们是最重要的;在其他人心目中,他们根本微不足道。要得到真正的意义,务必要跟其他人建立关系。个人心目中的意义,不过是想象而已,我们的所有行为和人生目标,必须同时具备社会价值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每个人都想成为英雄,在众人中出类拔萃,而这是错误的。他们不明白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建立在为其他人的人生贡献自己的力量基础上。

【有社会价值,才有意义】

前段时间,我从朋友处听说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组织的领袖:很久以前,有个领袖召集了本组织的所有成员,跟大家说:“这个星期三就是世界末日!”大家都非常慌乱,把自己的财产卖了,等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心中惶恐不已。可到了星期三,一切风平浪静。大家愤怒地找到领袖,谴责他:“你看我们多惨,卖掉了所有财产,还跟所有亲朋好友说,世界末日就要到了。有人嘲讽我们,我们就说这个消息肯定不会出错,因为它来自一个有着极高地位的人。可是我们竟安全度过了星期三,这天并非世界末日!”领袖不慌不忙,说:“我指的是我自己的星期三,而非你们的星期三!”领袖显然是在用自己理解的意义进行狡辩,以此免受众人的谴责。由此可以推导出,个人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根本经受不起半点考验。

真正的人生意义一定要有社会价值,属于共同意义,以及许多人内心的有效意义。若有一种好方法,能解决一个人的难题,那其他人与之相似的难题,肯定也能用这种方法解决。这种方法对全人类来说就具备相同的意义。所谓天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自己的人生意义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二是成就非凡。以上述内容为依据,可以推导出人生意义即个人对组织的奉献。此处不牵涉职业目标,只是指个人的成就。面对生活困难,能游刃有余地应付的人,以自身行为表明,真正的人生意义就是获取其他人的关注和兴趣,跟其他人合作,让双方都获利。这种人敏于觉察身边人的情感需要,并能找到最适当的方法处理自己遭遇的挫败,也就是避免为了利益,跟其他人产生正面冲突。

这种看法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很新鲜。这些人也许会提出疑问:真正的人生意义难道就是奉献社会,以及对其他人产生兴趣,建立合作?他们会对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感到疑惑。一个人不顾自己的利益,总是为其他人考虑,会觉得舒服吗?莫非人不应该维护自己的利益,塑造自己的个性?莫非想让自己获得发展的人,却不应为自己设想?这些观点表面看来好像很正确,实际却非常荒谬,因为上述所有问题都是不存在的。若一个人面对人生意义这个问题,甘愿为其他人奉献,并以此为目标,那他就会知道自己应采取何种做法,才能塑造出让自己满意的性格,并能时刻照顾到其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种人会依据社会责任感,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加以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一个人若已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就能在训练中掌握这种技巧,他会不停提升自我,继而提升自己的技巧,以便处理那三大人生局限。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婚姻关系中跟自己的伴侣感情深厚,那我们就会把丰富家庭生活,确定为我们的目标,并将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个目标达成。不过,如果只是想象着要提升自己,没有这样的目标,我们就会觉得像演戏一样难受。

此外,以下观点也能证明不断奉献是人生意义所在:我们的先人为我们开发的土地、建造的建筑、科学技术、艺术、知识等留到现在的东西,是他们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做的奉献。可是,现在有一些人完全不了解何谓奉献、何谓合作,他们又留下了什么东西?他们只会逃避生活而已。他们回想过去,却找不到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迹。对他们来说,生命是不值一提的,死亡却是确定无疑的。你是否能听见地球的低语:“你们根本没资格活下去,人类用不着你们,你们这些毫无价值的人是没前途的,快点滚!”对不知道何谓奉献和合作的人,我们要说:“你们这帮毫无价值的垃圾,快点滚!”当然了,现代文明也存在不足,一旦发现,就要竭尽所能做出改进。尽可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必定会成为这种改进的基础。

明白何谓奉献和合作的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人知道要让生活变得意义丰富,需要做哪些事,同时,他们还会尽量培养与他人的感情,以及对社会的兴趣。这样的感情在宗教教义中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跟所有运动一样,宗教也是建立在人们希望为社会多做奉献的基础上。但很可惜,只要人们不是直接针对这一目标采取行动,就很容易歪曲宗教的存在价值,隐藏宗教对社会的贡献——无论这种贡献有多大。由于科学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对其他人产生更多的兴趣,让人更加了解人生意义,因此,科学比政治和宗教都更容易被人理解并接受。讨论这个问题时,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应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增加个人对其他人、对社会的兴趣,努力融入社会合作当中。

人生意义正确与否,产生的结果差别很大。人生意义正确,可以为人类福祉作出贡献;人生意义错误,却会危害社会。这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要以下列内容为重心:了解这些意义是如何诞生的,深入调查其中的区别,一旦出现严重的差错,就及时纠正。上面这些问题其实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跟生物学、生理学的区别在于:心理学可以在明确人生意义,以及意义对人类影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人生经历影响人生意义的建立】

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始于婴幼儿时期。婴儿如此弱小,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评估自己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能在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孩子长到5岁,就针对难题和事业建立了自己特有的一系列稳固的行为模式。这时候,孩子对于“对自己、对世界有什么期待”,已经有了长期、深入的概念。在被人们接受之前,经验已在人生意义的基础上做了解释,制作了只属于自己的感知模式。接下来,人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时,会利用这个计划表。就算这里的人生意义完全是错的,这种方式会让人深受其害,人们也会继续坚持采用这种方式。只有重新查清真正的错误源头,对感知模式做出修正,加以改进,才能改正这一错误。某些情况下,人之所以要纠正自己的人生意义,是因为这样的人生信条导致了恶劣的后果。痛定思痛之后,他经过努力,是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意义纠正过来的。然而,他若没有感受到社会压力,便不会改变原有的方式,哪怕其会接二连三地给自己制造难题。一般说来,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人们就可以矫正错误的人生信条。心理咨询师还会让大家明白,更加合理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样的。

童年不一样,对自身人生意义的影响就不一样。若一个人童年过得很悲惨,那他的人生意义就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不过,对过度看重快乐体验之人来说,这只会让他对外界充满戒备,不会对他的生活态度造成影响:

●有人会认为:“我一定要改变这种糟糕的社会处境,为此倾尽全力,我的悲惨遭遇不能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

●有人则认为:“真是不公平,我一直在被人剥削!既然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我还要认真对待它呢?”

●有人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我能熬过艰难的童年,你们怎么不能?”

●有人或许会认为:“我在童年时期吃尽了苦头,所以现在可以做任何事。”

这些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童年经验指导自己成人后的行为,只有改变他们对经验的理解,才能改善他们的社会行为。可见个体心理学已经舍弃了决定论。童年早期生活经验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高度,也不能把人始终都困在童年阴影当中。只有在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大家才会受到早期生活经验的影响。人们的信念取决于他们从经验中得到的人生意义。也许以从前的某种经验为基础,建设将来的生活,是错误之举。个人的人生意义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环境,而个人赋予环境的意义,又决定了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可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童年环境塑造出完全错误的人生意义。在悲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不少都成了失败者。先说童年时期患病或生来就体质不好的孩子,他们很难明白,真正的人生意义在于奉献,因为他们承受的压力太大了。通常说来,他们只会注重自身感受,除非家人能通过某些方法,让他们转而留意其他事。他们经常会在跟其他人的比较中情绪低落。他们处在这种氛围中,面对身边人的同情和嘲讽,更倾向于逃避和自卑。这样的处境可能会让他们感到自尊受损,并拒绝相信自己可以奉献社会。我也许能算是研究残疾儿童或内分泌紊乱儿童有何困惑的第一人。由始至终,我都在极力寻找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是我无意证明遗传或是先天不足会导致人生失败。不一定是先天不足造就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也不一定是身体缺陷造就了错误的生活方式。

很多孩子都克服了艰苦的环境,长大成材。个体心理学不会夸大优生学在这方面的好处。历史上有很多人,虽然有生理缺陷,身体非常糟糕,或是早早去世了,却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人勇敢地克服了困难,从而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困难面前,他们从不低头,不断努力。只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无法判断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实生活已经证实,大多数有生理缺陷的孩子,都得不到正确的指引,他们真正有什么困难,大家并不清楚,这导致他们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最终走向失败。

溺爱孩子,会让其产生错误的人生意义。孩子会因为受到溺爱,将对他人的期待视为一项命令,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宠儿,不必为此付出努力,认为自己天生就有别于其他人。如此一来,当发现身边人全都不再关注自己,而且大家全都想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不愿付出,只希望得到,这便是他跟人们交往的通用的方法。在身边人的溺爱中,他再也无法独立,完全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他要是遇到了麻烦,只会通过乞求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他或许会认为,只有提高自身地位,同时逼迫其他人承认自己与众不同,才能改良自身处境。

孩子在溺爱中长大成人,很有可能会变成危害社会之人。其中有些人背弃自己的良心,讨好他人,以获得权力,在组织工作的过程中,破坏组织内部团结。还有些人公然做了叛徒,任何人只要不讨好、不顺从他们,都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叛徒。他们还觉得社会对自己相当不友好,所以生出了想要报复所有人的恶毒想法。社会经常否定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由此推导出社会亏欠了自己这个结论。这就是为什么惩罚他们不会有任何作用。不断强调所有人都在跟自己为敌,是他们仅有的作用。在溺爱中扭曲的孩子,所犯的错误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即要其他人都臣服于自己,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在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一些人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方式,一些人直接采取了暴力方式,一些人则二者兼具。这种人相信:“骑在所有人头上,便是人生意义所在。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让其他人承认自己很重要,一定要让自己的需求全部得到满足。”一个人若一直坚持这种看法,那他所做的事肯定都是错的。

被忽视的孩子,同样会产生错误的人生意义。因为他们完全不了解何谓真正的爱、何谓真正的合作,他们会无视友谊的力量,对生活产生荒谬的理解。他们总是高估自己遇到的困难,低估自己的才能,以及身边人为自己提供的帮助。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前,他们尝过社会对自己的冷酷相待,并据此相信,以后社会依然会对自己这么冷酷。他们觉得只有给对方好处,才能换得对方的温柔相待和尊敬,所以他们对自己、对别人都充满了不信任。不过,亲情的地位是其他任何经验都无法代替的。对母亲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得到孩子的信赖,然后拓宽其信赖的范围,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在内。如果无法获得孩子的兴趣、感情与合作,就很难让孩子对社会产生兴趣,跟别人交朋友。任何人都能对别人产生兴趣,可是要有人从旁指导、开发、磨炼,才能让这项能力得以顺利发展。

任何孩子被人忽视、排挤、厌恶,都会反感跟别人交往,都会经常独处,都会对合作缺乏了解,都会对那种让他跟别人共存的事物,选择彻底无视。我们都明白,这种个体必然会在其所在的环境中走向毁灭。这个孩子能活到这样的年纪,肯定是从外界得到了一些关怀和照料。因此,这里所说的孩子并没有被完全忽视,只是他得到的照顾比其他孩子少,或是他在其他方面都非常正常,只在某一方面遭到了忽视。遭到忽视的孩子根本不会信任别人,这是肯定的。有一点很讽刺,不少失败者都是经常遭到忽视的孤儿或是私生子。

错误的人生意义有三大源头:身体缺陷、溺爱和忽视。孩子遇到这些情况,就会在看待问题时,采用错误的方式。必须要有人提供帮助,他们才能彻底改变这些错误的看法。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关心、帮助这些人,这样才能从他们的行为中,找到他们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