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孙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两个凡事”的做法

在先兄的赫赫声威面前,孙权自惭形秽。为了不给孙氏脸上抹黑,孙权决意要奉行“两个凡事”,让自己变得比孙策还要孙策。

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孙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盛宪!

盛宪本是汉室朝廷任命的吴郡太守,在江东名望很高,后来因病辞官。孙策攻占江东后,曾邀请盛宪出山做事,但盛宪却很不给面子,没理这个茬儿。孙策非常恼怒,很想一杀了之,但又顾虑盛宪的名声太大,杀了他会影响收揽民心,所以强忍着没杀。

孙权向孙策学习,也去请盛宪出来做事。盛宪连孙策都看不上,又怎么会看得上孙权呢?当然是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

但是,孙权和孙策的个性是很不一样的。孙策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盛宪的拒绝,虽然让他生气,却不会让他自尊受损。而孙权内心已经积聚了过多的自卑情愫,盛宪的拒绝,对他的伤害极大。自卑的人,往往倾向于对他人的怠慢做出过激反应。况且,孙权又正在苦苦追求群体对自己的认同。为了让自己符合江东荣誉文化的内在要求,在自卑性敏感的驱使下,孙权竟然做出了连孙策也没敢做的事情——毫不犹豫地杀了盛宪!

杀盛宪,是孙权继位后执行“两个凡事路线”所做的第一个独立决定。孙权自以为这一次做得比兄长孙策还要心狠手辣,足可以杀人立威,却没想到这也是他作为领导者所犯的第一个重大错误,在一年之后,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内乱。

除了学习孙策的果于杀戮,孙权也将孙策临终前对自己的“赞誉”牢牢记在心头。孙策当时说的“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自然成了对孙权的强力激励。

一方面,孙权刻意重用父亲和兄长的旧部,以显示自己在“举贤任能”上绝非浪得虚名。除了对张昭、周瑜格外尊重之外,诸如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太史慈等旧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拔。

孙策十分喜爱的小将吕蒙,也因此得到了孙权的青睐。吕蒙活脱脱也是一个孙策的翻版(可见孙策之于江东的影响何等巨大)。

吕蒙的姐夫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孙策派邓当去讨伐山越部落。十五六岁的吕蒙,没和任何人打招呼,自作主张偷偷地跟在邓当的队伍里一同出征。到了阵前,吕蒙奋不顾身,勇猛向前。邓当吓坏了,怎么叫也叫不回来。后来,邓当的一位下属因为吕蒙年纪轻而看不起他,说:“你这个臭小子能管什么用,还不是以肉喂虎!”吕蒙大怒,立即就把这个人杀了,然后毫无惧色地去自首。孙策听说了之后,对做派酷似自己的吕蒙十分喜爱,马上安排他当自己的左右随从。后来,邓当死了之后,孙策就把邓当的部属交给吕蒙统率,并任命他为别部司马。孙权继位后,勇猛而鲁莽的吕蒙再得重用,孙权把别人的一些部属划归给他,以增加他的兵力。吕蒙也因此被孙权收服,一心效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吕范。孙权曾经因为吕范将自己私下里的索要财物行为上报给孙策而怀恨在心。但是,孙权掌权后不但没有借机公报私仇,反而对吕范敬重有加。而那个帮着孙权做假账的功曹周谷,却被孙权永不录用。显然,孙权是要借此来树立自己在“举贤任能”上的英明伟大。

另一方面,孙权还大力招延四方俊才,破格擢用年轻人,为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诸如诸葛瑾、步骘、陆逊、骆统、陆绩等人都得到了重用。

这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周瑜为孙权推荐的鲁肃。鲁肃后来也成为了孙权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鲁肃托父祖余萌,拥有万贯家财。但鲁肃却不是一个守财奴,他为人十分大度,视钱财如粪土,如果遇上了值得结交的朋友,随时为朋友而挥金如土。鲁肃这种豪爽大方的性格引起了同乡父老们的误解,他们纷纷叹息鲁家不幸,出了一个败家子。但是,这些人其实一点儿也不了解鲁肃。鲁肃目光如炬,早已看到乱世无可避免,死守家财根本无济于事,还不如仗义疏财,多结交一些有潜力的朋友。

鲁肃和周瑜的结交过程就像是一个传奇故事。周瑜有一次领兵经过鲁肃的家乡,正好赶上部队缺粮。周瑜听说鲁肃为人豪爽,就上门借粮。鲁家家里有两个大粮仓,每个粮仓中囤有稻米三千斛(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三千斛为三十万升,约三十万斤)。鲁肃二话不说,带着周瑜来到粮仓前,随便指了一个粮仓,说:“公瑾兄缺粮,这一仓的稻米我就送给你了!”

鲁肃一出手就送了周瑜三十万斤粮食,这一份气度当场就把周瑜给折服了。周瑜从此对鲁肃感激不尽,引为至交。

也许有人会觉得鲁肃实在太傻了,随便来个人,就送这么大的礼。其实鲁肃哪里是这么随便的人,他绝对是看人下菜碟儿的。鲁肃见周瑜器宇轩昂,一表人才,认定他日后必会出人头地,这才舍出大本钱,先交上这个朋友再说。

后来周瑜果然跟着孙策扫平了江东。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周瑜得了鲁肃这么大的好处,当然要想方设法把鲁肃推荐给孙策了。但是孙策还没来得及任用鲁肃,鲁肃的祖母过世了。鲁肃只好回家料理丧事。等到鲁肃处理好家事,孙策却又遇刺身亡了。但好在周瑜不但没有失宠,反而成为了托孤重臣。

周瑜再次向孙权推荐鲁肃。这一次推荐的分量可就更重了。孙权对周瑜言听计从,立即召见了鲁肃。

孙权向鲁肃请教:“如今汉室倾颓,四海动荡,我继承父兄的基业,想要开创齐桓晋文那样的功绩,不知道先生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

齐桓晋文都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们打着尊奉周天子的旗号,称霸天下。孙权把效仿齐桓晋文当成自己的志向而向鲁肃吐露,已经是很壮着胆子往大里说了。以他此刻内心的不自信,并不真的认为自己有可能成为足可辅佐汉室复兴的霸主式人物。要想成为齐桓晋文这样的霸主,别的不说,首先就要除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这是孙权压根儿连想也不敢想的。孙权之所以要“夸大其辞”,正是因为周瑜事先对鲁肃的大力褒扬。孙权唯恐自己的“梦想”太小,会惹鲁肃耻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微妙的印证了孙权内心的不自信。

孙权没想到,鲁肃的回答竟然完全击穿了他的上限。

鲁肃说:“当年汉高祖也想要尊奉义帝(指反秦义军的共主楚怀王芈心),却因为项羽挡在其中而未能如愿。现在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一样,将军你怎么可能成为齐桓晋文呢?”

孙权不由心中一凉。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受不了他人的打击与否定。而鲁肃却继续往下说:“以我看来,汉室是不可能复兴的了,曹操也是除不掉的。如果让我为将军谋划,我看惟有立足江东,剿除黄祖,讨伐刘表,占据整个长江天险,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就是和汉高祖一样的基业啊!”

鲁肃和孙权的这一次谈话,完全可以和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相提并论。他为孙权提出的“剿除黄祖”、“讨伐刘表”、“建号称帝”的“三步走战略”极有见地,非常吻合天下大势以及孙权的资源状况。孙权此后一生的发展,大致就是按照鲁肃描绘的这个路线图行事的。

孙权刚才是心中一凉,听了鲁肃的“三步走战略”后,却是心中一惊!鲁肃竟然建议他自立称帝,这是孙权做梦也不敢想的念头。孙权时刻以孙策为榜样,但就连孙策也从未有过这个僭越的想法。孙策的最高梦想就是成为汉室朝廷的齐桓晋文。当初袁术称帝,力邀孙策助力。孙策不但不从,反而写了一封长信,痛斥了袁术一顿。自立为帝,是自信无敌的孙策都不敢想的事情,深陷自卑困扰的孙权怎么敢去做呢?

所以孙权急忙回答说:“我只是想尽力经营好江东,好好辅佐汉室,您说的目标太宏大了,实在不是我力所能及的。”

有的历史学者根据孙权三十年后果然称帝而断定孙权此时所说的这句话是言不由衷的掩饰之语。这种倒果为因的判断实在荒唐可笑。事实上,几乎所有成就大事者都会有一个因应情势变化的成长过程,而极少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雄心万丈的终极目标的。

比如曹操,最初的梦想也不过是入将封侯,绝想不到自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公后王,并差一点登上帝位。

但尽管如此,鲁肃的话还是给了孙权极大的信心!因为,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需要他人的认可与赞誉。在孙权日夜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江东之主的时刻,鲁肃竟然认为他具备称帝的能力,这对于自信大厦尚未组建完工的孙权来说,简直就是天下最高等级的褒奖与赞美。孙权领受了鲁肃的这一巨大“恩惠”,由此对鲁肃具备了极大的好感,而鲁肃也因此拥有了对孙权的特别影响力。

……

心理感悟:有时候,所谓的勇敢,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不害怕。

自卑过激反应:自卑的人,往往倾向于对他人的怠慢做出过激反应。甚至有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拒绝其实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