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智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3 自我“革命”之路

吴小平

长江商学院MBA 2004级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学士

米牛网联合创始人

xibanya@aliyun.com

微信:Canadatruck

手机:13801180797

中国 北京

刚进入中金时,正赶上大型央企密集上市的黄金时期,“从地上跑的大秦铁路,空中飞的国航,水里走的中国远洋……”吴小平都参与了。不过,这样还是不过瘾,他干脆“革命”了。

吴小平一直剪着干净利落的短发,戴着黑框眼镜,一身布克兄弟商务休闲装。谈起事儿来,姿态从容,让人很难不注意他。文如其人,“波音大飞机”的粉丝们体会最深。

2013年,在长江商学院十周年庆典上,吴小平提出互联网金融这头猛虎已经威胁传统金融,要想生存就得“革自己的命”。那时的他还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简称CICC或中金)财富管理部门的执行总经理。短短一年后,他自己干脆直接投身“革命”,放弃了中金的大笔年底奖金,成为米牛网的联合创始人,荷枪实弹冲上阵前。他骨子里那一颗想要“引领时代”不甘于安逸的心,使他每一次做选择的时候都不太顾得上算计物质利益的得失。

米牛网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4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在吴小平演讲之时,米牛网还只是一个概念,一年多的爆发式增长后,其累计投资总额已突破50亿大关,成为杭州乃至全中国发展最快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之一。

叛逆的大学生涯

1993年,18岁的吴小平作为南通高考状元考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那时,距离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仅一年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阵痛,中国迎来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出国潮。吴小平敏锐捕捉到这个信号,开办了中央财经大学第一届英语培训班。他组织波兰外教,给各年级同学们辅导英语。同年,31岁的俞敏洪在中关村创建了新东方。

仅仅几次招生,这个培训班就让吴小平成了万元户。可惜,好景不长,学校以太过商业化为由取缔了培训班。尽管,学校让他丢掉了来之不易的事业。吴小平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被“招安”成为广播站站长。每天下午,当同学们上自习、打篮球、花前月下时,他的声音便回荡在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通常,他是这么开头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是播音时间……”这段岁月练就了他日后足以媲美专业播音员的口才。

但,在吴小平内心深处,创业梦想依旧蠢蠢欲动。那是创业的黄金年代,在深圳,各种一夜暴富的财富传奇成为学生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熬到大二,趁着课业不多,吴小平离校经商,连续旷考,也因此错过期末考被留级一年。

一个高考状元,大学留级,也算神奇。

总算熬到毕业,他考虑,应该去谋一份金融工作。没想到,在毕业之际等待他的是1997年7月那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风暴,而他的人生航向也脱离了既定的轨道。

回归金融

《易经》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古往今来,成功之路总非一帆风顺,你可以在怀才不遇中郁郁寡欢,也可以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吴小平选择了后者。为了北京户口,他在一家药企与瓶瓶罐罐打了8年交道。这期间,非专业人士又“不安分”的他,凭借过人的领悟力和执行力,从财务、证券、总经理办公室到医药生产基地,换了四个部门,且都做得得心应手。而立将近之时,带着四个岗位积累的岁月洞察力,吴小平决定回归金融。

2004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转折点。这一年,包括人民币汇率被逼上调等热点新闻层出不穷,不愿临渊羡鱼的吴小平,决定读商学院挂帆济海。他被长江商学院国际化的视野、一流的师资和李嘉诚的创业基因所吸引,秋天重归校园,成为一名MBA学生。

14个月中,吴小平重新学习了金融方面的硬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软实力。许多课上,教授们都要求学生上台英文演讲。刚开始,当过播音员的吴小平把讲稿背熟了才敢上台。有一次他没准备好,站在台上紧张得说不出话,“女同学鼓励的掌声,和男同学戏谑的喝彩”让他意识到“人的演讲、表达能力都不是天生的,都需要一定的锻炼”。这之后,他开始钻研演讲技能。后来,吴小平在一次活动中连续演讲了5个多小时,毫无口误,讲到“胸腔震颤”。

智者谋势,事半功倍。离开长江商学院后,吴小平顺利进入一家跨国商业银行做衍生品业务。一年后,再跳槽到中金公司机构销售业务部,从此开始了他在金融领域风生水起的人生历程。

吴小平非常感恩长江商学院的际遇,在2013年长江商学院十周年北京太庙庆典上,他作为历届校友代表,做了主题演讲,他说“你从来不需要想起,但是你永远也不会忘记”,来形容与长江商学院不可分割的情缘。

在中金创业

在中金,吴小平最为自豪的业绩是参与创建了中金的零售和财富管理业务。

他刚进入中金时,正赶上大型央企密集上市的黄金时期,“从地上跑的大秦铁路,空中飞的中国国航,水里走的中国远洋……”他都参与了销售。那时,机构业务部是中金流动性最低、待遇较高,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金饭碗”部门。

换做许多人,肯定偷着乐了,可吴小平却感到越来越无聊。他不喜欢“在灯光灰暗的交易室里谈论各种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厌倦了“小心翼翼地去客户领导办公室谈天说地,想办法请客吃饭”。更要命的是,他发现在中金服务8年后,他也只认识这几位领导,且他们心里看重的只有中金,而不是他。想通了这一点,吴小平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抓住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吴小平(右二)受邀在某金融行业论坛上担任讨论嘉宾

吴小平在“2013中金财富论坛”上发表演讲

中国股权分治改革之后,富人越来越多,可中金没有零售业务来服务这些人群。吴小平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同事主动请缨创立中金零售业务。结果被顶头上司拍着桌子告诉他,“想做零售业务,就滚蛋”。不甘心的吴小平给首席运营官林寿康发了条手机短信,言辞恳切地写道:“请尊重一个普通员工想要为公司新业务发展做出努力的心愿。”

得到高层批示后,吴小平马上开始“内部革命”。一直从事机构投行销售的他,开始低下头服务普通客户,吴小平从此“新生”了。

那是一段异常忙碌充实的日子,吴小平常常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也遭到上百次拒绝,他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收获。他曾跑到郊区承包普通工厂的工会活动、到朝阳公园与中国股市名嘴同台PK、去京北的别墅群里搞社区活动、到朝阳杂技剧场给2000人做演讲。

不仅如此,他频繁拜访中金各业务部门,积极推销着连内部同事们都不甚清楚的崭新零售理财业务。中金很多高级别同事的个人金融资产分布在境内境外,对理财服务质量要求很高,在吴小平团队不遗余力地游说下,这些同事最终放下疑虑,成为零售业务第一批种子客户。

2007年是牛市。交易、理财业务快速增长。很快,吴小平便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他的名字和照片开始以大篇幅现诸报端,出门时也会被粉丝围堵,“有老头、老太太、工人、公务员、有钱人,上百人疯狂的围着你,拿小本记你说的话”。他和同事们的成功引起了中金高层的关注,公司首席运营官时常会到交易台上,和他们聊上半天。零售业务部开始逐步升级为财富管理业务部,他担任执行总经理。这个业务,在几百名优秀销售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在逐渐成为中金全国性生意,也成为中金估值中最重要的部分。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地带,大多数人不会轻易离开,而吴小平却反其道而行。在他看来:“人不能在熟悉的环境中蹉跎岁月,应该有勇气去尝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应该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在中金近十年,参与创建了两块新业务的吴小平,等待着人生第三次革命。

普惠金融情怀

在中金后期,吴小平主动申请调去杭州工作,在同事不解的眼神中,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是最正确的一步棋。此时,他已经预感到互联网金融将以雷霆之势冲击传统金融,不改变,就是等死。

作为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杭州是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的天堂,这里聚集着最专业的人才,也有等待机遇投入其中的创业者和资金。吴小平接触到的创业者中,就有恒生电子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柳阳。那时,柳阳在为米牛网的创办招兵买马。吴小平感到普惠金融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先是作为天使投资人,进而离开中金,投入米牛网的创业中。

在中金,从机构业务到个人财富管理,吴小平服务的主要还是有钱人。而米牛网则可以使中低收入人群也能获得年化超过10%的固定收益,分享到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吴小平非常乐见其成的。在他看来,“有钱人有自己的理财方式,中低收入人群的理财需求更迫切”。

就像当年他不甘心只服务机构,他现在更希望用自己在金融领域多年的研究和总结服务更多的人。也是基于这个想法,吴小平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波音大飞机”,发表自己对金融领域的见解。

米牛大咖

吴小平从小酷爱读书,6岁时就翻看父亲书房的《拿破仑法典》,不拿书就不去上厕所。他也有着极强的记忆力,能够随手画世界地图,200多个国名和首都一个不错。高考时,他原本要报考北大中文系,只因父母的担心,才改投金融。但嗜书如命的习惯却没有改变。

在投行工作后,整天盯着大盘心惊肉跳,还要承受来自客户的抱怨,每每累到“趴在交易台上昏睡过去”的吴小平,将读书作为最好的减压方式。他把几乎所有工休时间,都投入到当代美国律政小说中,“从劳伦斯·布洛克、爱伦·坡到迈克尔·康奈利,啥都看。有时接不上了,好书断顿儿,就看德国作家的书。”

如果说律政小说给他那颗“天天围着钱转”嘈杂纷乱的大脑泼了盆恰到好处的冷水;那么,讲述异域风情的游记,各种杂七杂八的专业类书籍则让他“什么都懂一点”,加上对行业的深刻了解,在中金时,吴小平就以诙谐的文风、犀利的观点,成为新浪网的意见领袖专栏作家。但,真正可以让他尽情激扬文字,还是在加入米牛网之后。

“内容为王”的时代,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起到的营销效果胜得过重金砸出的户外广告。这促使企业都建起自媒体平台,米牛网也不例外,而吴小平责无旁贷地成为了米牛网的专栏作家。这让原本就热爱写作的吴小平得其所好,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骚动了金融圈或敏感或脆弱的一颗颗心……

他在《交易员之死》中回答了那些对投行和金融领域或艳羡或不屑的疑问;在《财政部妹子的金酒》中善意地调侃着投行趣闻;在《那些年的牛市》中提醒人们不要过度乐观;在《中国应该考虑设立互联网部》中向政府隔空喊话,呼吁一个更健康的中国互联网世界……

吴小平曾说,如果不做金融,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当一位学者。如今,他可以边做金融,边做学问,经常应各地政府、大学邀请去做讲座,真是无比“酸爽”惬意。不过,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现在做的事情“对社会绝对有正能量,也能够实现个人价值”。

洞察时代大背景的变迁,不断进行人生的革命升级,吴小平玩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