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水系统安装
一、中水管道安装
1.示意图和现场照片
管道安装示意图和现场照片分别见图1-29和图1-30。
图1-29 管道安装示意
图1-30 管道安装现场照片
2.注意事项
①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②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3.施工做法详解
工艺流程: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闭水试验。
(1)预制加工
根据管道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测量预留口尺寸,绘制加工草图,注明尺寸。然后选择管材和管件,进行配管和预制管段。预制管段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塑料管切割宜使用细齿锯,切割断面垂直于管轴线。切割后清除掉毛刺,外口铣出15°角;
②承插口黏合面,用棉布擦去尘土、油污、水渍或潮湿,以免影响粘接质量;
③粘接前应对承插口试插,并在插口上标出插入深度;
④涂抹黏合剂时,先涂抹承口后涂抹插口,随后用力沿管轴线插入,操作时可将插口端稍作转动,以利黏合剂分布均匀,粘接时间需30~60s,粘牢后立即将溢出的黏合剂擦掉;
⑤若多口粘接时,应注意预留口的方向,避免甩口方向留错。
(2)干管安装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坐标标高,预留槽洞或预埋套管。埋入地下时,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坡度开挖槽沟并夯实。采用托、吊管安装时,应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做好托、吊架。施工条件具备时,将预制加工好的管段,按编号运至安装部位进行安装。各管段粘接时,必须按粘接工艺依次进行。全部粘接后,管道要直,坡度要均匀,各预留口位置要准确。
(3)立管安装
首先按设计坐标要求,将洞口预留或后剔,洞口尺寸不得过大,更不可损伤受力钢筋。安装前清理场地,根据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已预制好的立管运到安装部位。首先清理已预留的伸缩节,将锁母拧下,取出U形橡胶圈,清理杂物。复查上层洞口是否合适。立管插入端应先画好插入长度标记,然后涂上肥皂液,套上锁母及U形橡胶圈。安装时先将立管上端伸入上一层洞口内,垂直用力插入至标记为止(一般预留胀缩量为20~30mm)。合适后即用自制U形钢制抱卡紧固于伸缩节上沿。然后找正找直,并测量顶板距三通口中心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即可堵洞,并将上层预留伸缩节封严。
(4)支管安装
首先剔出吊卡孔洞或复查预埋件是否合适。清理场地,按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预制好的支管按编号运至场地。清除各粘接部位的污物及水分。将支管水平初步吊起,清除粘接部位的污物及水分。将支管水平初步吊起,涂抹黏结剂,用力推入预留管口。根据管段长度调整好坡度。合适后固定卡架,封闭各预留管口和堵洞。
(5)闭水试验
排水管道安装后,按规定要求必须进行闭水试验。凡属暗装管道必须按分项工序进行。卫生洁具及设备安装后,必须进行通水试验。且应在油漆粉刷最后一道工序前进行。
4.施工总结
①中水高位水箱应与生活高位水箱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条件不允许只能设在同一房间时,与生活高位水箱的净距离应大于2m。
②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离不小于0.15m。
二、中水处理工艺
1.处理工艺流程图
生活排水和二级污水厂出水作为中水水源的处理工艺流程分别见图1-31和图1-32。
图1-31 生活排水作为中水水源的处理工艺流程
图1-32 二级污水厂出水作为中水水源的处理工艺流程
2.注意事项
①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
②中水管道不宜暗装在墙体和楼面内。
③中水管道、设备及受水器具应按规定着色,以免误饮、误用。
3.施工做法详解
工艺流程:中水处理工艺→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工艺选择→中水处理设备。
(1)中水处理工艺
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的出水,一般要进行以下三个阶段的处理。
①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②主处理阶段。主处理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
③后处理阶段。后处理阶段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达到中水水质标准。
(2)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工艺选择
中水处理流程的选择,取决于中水水源的水质及用水要求。此外,还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处理方案。确定工艺流程时,必须掌握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和中水的使用要求,选择运行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在选择工艺流程时,应考虑装置所占的面积和周围环境的限制,以及噪声和臭气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中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目前大多以生物处理为主要处理方法。在工艺流程中,消毒灭菌工艺必不可少,一般采用碘、氯联用的强化消毒技术。
根据中水水源的水质情况,通常采用物化和生物处理工艺。当以较清洁的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以物理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当采用以化粪池出水的生活排水为中水水源时,一般用生物处理加后物化处理的组合工艺。利用二级处理厂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中残留的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应选用物理化学处理工艺。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处理工艺流程外,根据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还有一些其他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3)中水处理设备
中水处理设备应根据中水水源和处理后水质要求而选定,一般包括以下设备。
①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流程,应在建筑物排水系统末端设置化粪池。
②以厨房排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流程,厨房排水应经隔油池处理后,再进入调节池。
③中水处理系统应设置格栅,以截留水中较大悬浮物。
④在格栅后与处理设备前应设置调节池,调节来水水质和水量。调节池应设有集水坑和排泄管及溢流管。调节池可与提升泵吸水井合建。
⑤中水需进行生物处理时,主要构筑物为生物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曝气装置等部分组成。
⑥生物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或物理化学处理的絮凝沉淀,均应设置沉淀池。沉淀池宜用斜板(管)沉淀池或立式沉淀池。
⑦中水经过沉淀后进入过滤池,过滤宜采用接触过滤或机械过滤。滤料一般采用石英砂、无烟煤、纤维球及陶粒等。
⑧中水处理后,在出厂前必须设有消毒设施。消毒剂一般采用液氯、次氯酸钠、臭氧、漂白粉、二氧化氯等。
4.施工总结
①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离不小于0.15m。
②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三、中水处理站施工
1.示意图和现场照片
土层除臭结构示意图和处理站施工现场照片分别见图1-33和图1-34。
图1-33 土层除臭结构示意
图1-34 处理站施工现场照片
2.注意事项
①中水处理站应设置在所收集污水的建筑物的建筑群与中水回用地点便于连接之处,并符合建筑总体规划要求。如为单栋建筑物的中水工程可以设置在地下室或附近。
②建筑群的中水工程处理站应靠近主要集水和用水点,并应注意建筑隐蔽、隔离和环境美化。有单独的进、出口和道路,便于进、出设备及排除污物。
3.施工做法详解
工艺流程:中水处理站的设置→中水处理站隔音降噪→中水处理站防臭技术措施。
(1)中水处理站的设置
①中水处理站的面积按处理工艺需要确定,并预留发展位置。
②处理站除有设置处理设备的房间外,还应有化验室、值班室、贮藏室、维修间及必要的生活设施等附属房间。
③中水处理站如在主体建筑内,应和主体建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④必须具备可处理站所产生的污染,废渣及有害废水及废物的处理设施,不允许随意堆放,污染环境。
(2)中水处理站隔音降噪
中水处理站设置在建筑内部地下室时,必须与主体建筑及相邻房间严密隔开并做建筑隔音处理以防空气传声,所有转动设备其基座均应采取减振处理。用橡胶垫、弹簧或软木基础隔开所有连接振动设备的管道均应做减振接头和吊架以防固体传声。
(3)中水处理站防臭技术措施
中水处理过程中散出的臭气,必须妥善处理以防对环境造成危害。
①尽量选择产生臭气较少的工艺以及处理设备封闭性较好的设备,或对产生臭气的设备加盖加罩使其尽量少地逸散出来。
②对不可避免散出的臭气及集中排出的臭气应采取防臭措施。常用的臭味处置方法有以下几种。
a.防臭法。对产生臭气的设备加盖、加罩防止散发或收集处理。
b.稀释法。把收集的臭气高空排放,在大气中稀释。设计时要注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c.燃烧法。将废气在高温下燃烧除掉臭味。
d.化学法。采用水洗、碱洗及氧气、氧化剂氧化除臭。
e.吸附法。一般采用活性炭过滤吸附除臭。
f.土壤除臭法。土壤除臭法的土层应采用松散透气性好的耕土,层厚500mm,向上通气流速为5mm/s,上面可植草皮。其方法如下:
Ⅰ.直接覆土,在产生臭气的构筑物上面直接覆土,其结构为支承网、砾石,透气好的土壤,土壤上部植草绿化;
Ⅱ.土壤除臭装置,用风机将臭气送至土壤除臭装置。
4.施工总结
①处理间应考虑处理设备的运输、安装和维修要求。设备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0.6m,主要通道不小于1.0m,顶部有人孔的建筑物及设备距顶板不小于0.6m。
②处理工艺中采用的消毒剂、化学药剂等可能产生直接及二次污染,必须妥善处理,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③处理间必须设有必要的通风换气设施及保障处理工艺要求的供暖、照明及给排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