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催化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磁学基础与磁性载体

1.1 磁学概念

1.1.1 磁场强度

磁极受到作用力的空间称为磁场,永磁体或者导体中电流流过时在周围空间都会产生磁场。磁场对置于其中的磁极会产生力的作用,该作用力与磁极强度和磁场强度的乘积成正比。

假定磁极强度为m(Wb),磁场强度为H(A·m-1),此时,磁极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为F(N),则

F=mH  (1-1)

同样也可以认为,当相距为r的两个磁极的磁极强度为m1(Wb)和m2(Wb),其中每一个磁极均置于另外一个磁极所产生的磁场中,则磁极m1m2处磁场强度大小分别为

  (1-2)

磁场强度H的物理意义:单位强度的磁场对应于1Wb强度的磁极受到1N的力,μ0,真空磁导率,H·m-1

永磁体和导体中电流都能产生磁场,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电流来产生磁场,并采用稳定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磁场强度来规定磁场强度的单位。

例如:在SI制中,用电流I=1A通过直导线,在距导线为r=1/(2π)m处得到的磁场强度,规定为1个磁场强度单位,即A·m-1

电流产生磁场常见有三种形式:

①无限长载流直导线的磁场强度表示为

  (1-3)

式中,I为通过直导线的电流;r为计算点导线的距离。H方向是与导线垂直且以导线为轴的圆周相切。

②载流环形线圈圆心上的磁场强度表示为

  (1-4)

式中,I为通过环形线圈的电流;r为环形线圈的半径。H的方向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③无限长载流螺线管的磁场强度为

  (1-5)

式中,I为流经环形线圈的电流;n为螺线管上单位长度的线圈匝数。H的方向为螺丝管的轴线方向。

1.1.2 磁化强度

磁化强度M是描述宏观磁体的磁性强弱的物理量。在磁体内取一个体积元ΔV,则在这个体积元内部包含了大量的磁偶极子,这些磁偶极子具有磁偶极矩jm1jm2,…,jmi,…,jmn或磁矩μm1μm2,…,μmi,…,μmn

单位体积磁体内磁偶极矩矢量之和称为磁极化强度,用Jm表示

  (1-6)

单位体积内磁偶极子具有磁矩矢量之和称为磁化强度,用M表示

  (1-7)

虽然JmM有各自的单位和数值,却都是用来描述磁体磁化的方向和强度的。其关系为

  (1-8)

如果这些磁偶极子磁矩大小相等且相互平行排列如图1-1所示,则磁化强度简化为

  (1-9)

式中,n为单位体积内磁矩μm的总和。

图1-1 将磁化强度看成磁偶极子的集合

磁偶极子又可以用微小电流回路来表示,这样磁体内部就由很多基本的闭合电流充满,如图1-2所示,磁体内部相邻电流因为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只有在表面一层上的电流未被抵消。

图1-2 将磁化强度看成闭合电路的集合

1.1.3 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B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物理学中磁场强弱常使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感应强度大表示磁感强;磁感应强度小,表示磁感弱。在SI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为

  (1-10)

B的单位是T或Wb·m-2

在真空中,M=0,则

  (1-11)

BH始终是平行的,数值上呈比例,两者的关系只由真空磁导率μ0联系。但是在磁体内部,两者的关系就复杂得多。

在高斯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和磁化强度三者的关系有

  (1-12)

1.1.4 磁化率和磁导率

对于置于外磁场的磁体,其磁化强度M和外磁场强度H的关系为

  (1-13)

式中,χ为磁体的磁化率,是表征磁体磁性强弱的一个参数。

  (1-14)

定义:μ=1+χ为相对磁导率,即

  (1-15)

磁导率是表征磁体的磁性、导磁性及磁化难易程度的磁学量。

起始磁导率μi是磁中性状态下磁导率的极限值。

  (1-16)

最大磁导率μmax在起始磁化曲线上,磁导率随着磁场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其最大值称为最大磁导率。

  (1-17)

1.1.5 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对外磁场有明显的响应特性,这种特性可以用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来表征。其中磁化曲线是表示磁感应强度B、磁化强度M与磁场强度H三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磁化理论常用M-H关系讨论问题,工程技术中多采用B-H关系研究问题。

B-H磁化曲线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作出,在环形磁性材料上缠绕上初级线圈N1和次级线圈N2,N1两端接上直流电源,N2的两端接上电子磁通计。当初级线圈通上电源后,产生沿磁环轴向的磁场,磁性材料就会磁化。假设磁化强度为M,那么磁性材料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μ0M+H)。随着初级线圈上的电流不断增大,电子磁通计便会检出相应的磁通大小,从而得到磁性材料的B-H关系曲线。

根据B=μ0M+H),可以画出M-H曲线,图1-3为铝镍合金的B-HM-H关系曲线。

图1-3 铝镍合金的B-HM-H两种磁化曲线

M-H曲线中,H从小变大时,M随着急剧增大,当H增大到一定值时,M逐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Ms值,Ms称为饱和磁化强度;在B-H曲线中,H从小变大时,刚开始B随着H而急剧变化,当H增大到一定值后,B却并不趋近于某一定值,而是以一定的斜率上升。可见,磁感应强度B是随着H而不断地增大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并不是“饱和”。

1.1.6 磁滞回线

M-H磁化曲线中,当磁性材料磁化到饱和后,外加磁场强度H逐渐减小,磁感应强度B或磁化强度M也将随之减小,但并不沿着初始磁化曲线返回,并且当外部磁场强度减小到零时,材料仍保留一定大小的磁感应强度B或磁化强度M,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Mr或剩余磁化强度Br,简称剩磁。

在反向上增加磁场,MB继续减小,当反方向磁场达到一定数值时,满足M=0或B=0,那么该反向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分别标记为MHcBHc。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MHc表示M=0时的矫顽力,又称为内禀矫顽力;而BHc表示B=0时的矫顽力,又称为磁感矫顽力。这两种矫顽力大小不等,一般满足│MHc│>│BHc│。

矫顽力的物理意义:表征磁性材料在磁化以后保持磁化状态的能力,它是磁性材料重要的参数,矫顽力不仅是考察永磁材料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划分软磁材料和永磁材料的重要依据。

MB变为零后,继续增加反应磁场,材料中磁感应强度B或磁化强度M的方向将发生反转,随着反向磁场的增大,MB在反方向逐渐达到饱和。在材料反向饱和磁化后,再重复上述步骤,MB的变化与上述的过程相对称,在外加磁场H从正的最大到负的最大,再回到正的最大这个过程中,M-HB-H形成了一条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如图1-4所示。磁滞回线是磁性材料的又一重要特征。

图1-4 磁滞回线

1.1.7 磁学常量

磁学量及其常用单位和换算因子见表1-1。

表1-1 磁学量常用单位及换算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