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化验室的防爆安全
氧化、燃烧、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只是反应速率不同而已。爆炸往往比着火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且多数情况下只能预防。一旦发生,就难以预防。因此,凡涉及爆炸性试剂的操作、储存、运输,都要十分小心,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运作。
4.3.1 基础知识
(1)强氧化剂
强氧化剂是指具有强烈氧化性的物质。它们在标准电极电位顺序中的位置越低,标准电极电位越正,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获得电子,那么这类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就是越强的氧化剂。
氧化剂本身一般不会燃烧,但在空气中遇酸或受潮、强热或与其他还原性物质、易燃物、可燃物接触,即可分解引起燃烧或与可燃物构成爆炸性混合物。
化验室中常见的强氧化剂有氟、三价钴盐、过硫酸盐(或)、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高锰酸盐(或)、氯酸盐(或)、溴酸盐(或)、重铬酸盐(或)、氯等。
(2)爆炸性物质
爆炸性物质指具有猛烈爆炸性的物质。当其受到高热、摩擦、冲击或与其他物质接触发生作用后,能在瞬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并使气体的体积迅速增加而引起爆炸。
下列物质均属于敏感性强、易分解和引起爆炸的物质:臭氧、过氧化物(含特有的—O—O—基);氯酸和高氯酸化合物(含特有的Cl—O原子团);氮的卤化物(含特有的=N—X基,X表示卤素);亚硝基化合物(含特有的—NO基);雷酸盐(含特有的—ONC基或原子团—N=C);乙炔等炔类和炔化物(含—C≡C—基)。
实际上,某些强化剂本身就是爆炸性物质,如硝酸铵、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在分析测试中直接涉及的爆炸性试剂、物品其实并不多,常涉及的主要有苦味酸、三硝基甲苯、钢瓶易燃气体等。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有些试剂单独存在时,虽属于危险物化学品,却不致爆炸。可一旦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或撞击时,就会剧烈爆炸,这种潜在的致爆因素反而更加危险,不容忽视。
(3)爆炸和爆炸极限
①爆炸 爆炸是物质极迅速地发生突然变化时,其分子、原子或原子核内的能量转变为物质运动能的结果,在爆炸的一瞬间有大量的能量释放。爆炸时,物质状态急剧改变,温度和压力剧烈升高。化学反应所发生的爆炸(例如氢、氧混合物的爆炸,三硝基甲苯的爆炸等)和原子核分裂链式反应所引起的爆炸都是典型的爆炸。
注:本书只限于讨论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爆炸。
②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而是有一个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的爆炸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的爆炸浓度——爆炸上限,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的危险。如果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遇到明火既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高于爆炸上限,遇到明火虽然不会爆炸,但接触空气却能燃烧。因为低于爆炸下限时,空气所占的比例很大,可燃物质的浓度不够;高于爆炸上限时,则含有大量可燃物质,而空气却不足,缺少助燃的氧气。
了解各种可燃气体或蒸气(或粉尘)的爆炸极限,对做好防火、防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可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见表4.2。混合后可引起燃烧、爆炸的试剂组合见表4.3。
表4.2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
表4.3 混合后可引起燃烧、爆炸的试剂组合
4.3.2 化验室的防爆
(1)化验室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
实验室中产生爆炸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器皿内和大气间压力差逐渐加大;二是反应时反应区域内的压力急剧升高或降低。
①器皿内和大气间压力差加大引起的爆炸
a.当器皿内壁的压力减小时,如器皿壁的坚固性不够,仪器被压碎,这种爆炸称为“压碎爆炸”,这是危险性较小的一种爆炸。在器皿壁的厚度和机械强度相同时,器皿能支持压力的限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器皿的形状。
发生压碎爆炸时,可能伤及爆炸器皿附近的工作人员。如果被压碎的器皿中盛的是有毒物或可燃物,或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就有可能发生中毒、失火或爆炸混合物的极强爆炸,危险性更大。
b.当器皿内部的压力加大到器皿爆炸的限度时,能够成为爆炸的原因的能量就是压缩气体或蒸气的热能。这类爆炸要比压碎爆炸危险得多,如果使用有害物质工作,还会引起中毒、失火或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第二次爆炸。
②化学反应区域内压力急剧改变引起/导致爆炸
a.某些化合物(所谓爆炸物质)迅速分解,且在分解过程中一般都会离析出大量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如乙醚中的亚乙基过氧化物、氮的卤化物等。
b.在固体和液体物质间发生迅速反应,结果产生大量的气体或放出大量的热,以致仪器四周气体容积急剧增大。如镁、锌或其他轻金属与硝酸的反应;用高氯酸处理与其不混合的某些固体有机物试样的反应等。
c.当气体间迅速反应时,反应获得的产物有着与原来物质不同的容积,结果导致压力急剧改变。如果反应时放出热量,必然使气体混合物的容积迅速扩大。
(2)防爆措施
在使用危险物质工作时,为了消除爆炸的可能性或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使用预防爆炸或减少其危害后果的仪器和设备。
②要清楚地知道所用的每一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反应混合物的成分、使用物质的纯度、仪器结构(包括器皿的材料)、进行工作的条件(温度、压力)等。
③将气体充于预先加热的仪器内部时,不要用可燃性气体排空气,或相反地用空气排出可燃气体,应该使用氮或二氧化碳来排除,否则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在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密度的前提下,危险物质都必须取用最小量来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并且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热。
⑤在使用爆炸物质进行测试分析工作时,必须使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应保持其充分清洁,不可使用带磨口塞的玻璃瓶,因为关闭或开启玻璃塞的摩擦都可能成为爆炸的原因。
干燥爆炸物质时,绝对禁止关闭烘箱门,最好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保证干燥时加热的均匀性与消除局部自燃的可能性。
⑥完成气相反应时,要了解改变气相反应速率的普遍影响因素(光、压力、表面活性剂、器皿材料及杂质等)。
要及时销毁爆炸性物质的残渣:卤氮化合物可以用氟使之成为碱性而销毁;叠氮化合物及雷酸银可由酸化来销毁;偶氮化合物可与水共同煮沸;乙炔化物可以用硫化铵分解;过氧化物则用还原方法销毁。
⑦决不允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注意:进行隔绝空气加热时,应加热均匀,以防温度骤降导致爆炸;使用强碱熔样时,应防止坩埚沾水而爆炸;点燃氢气时,应检查氢气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