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化验室的技术设备管理
3.1 化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在化验室中,仪器设备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良好的技术状态为生产及科研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投资效益。
3.1.1 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
①购进设备要尽快地在达到设备的技术性能的情况下投入使用,按计划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在修设备要如期修复,并建立专人保养和设备档案制度,使设备提供最大限度的可用时间。
②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
③有目的地进行技术开发,有计划地更新换代。
④把设备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的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
3.1.2 对仪器设备的购置要求
应正确合理地选择及购置设备。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是选择和购置设备的基本原则。在购置仪器设备时,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①技术考察 即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做出评价。包括:设备功能、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维修性、设备的耐用性、设备的互换性、设备的成套性、设备的节能性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和影响等。
②经济评价 即通过仪器设备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或提高生产率等方面的作用来推算效益,也可以用“时间成本”来计算。
3.1.3 对仪器设备的验收要求
设备验收前,验收人员应先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型号、规格、性能、附件备件及其数量等,并在验收时逐步逐项核对。验收大型仪器要组织验收小组,并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验收时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有详细的记录档案,作为日常使用、维修的依据。设备一经验收应及时投入运行,以便尽早发现问题,争取在设备的保修期内认真解决。
验收的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分类、编号和登记,建立设备卡片和设备档案,并在设备卡片上做出标记,向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办理移交手续。
3.1.4 对精密仪器的管理要求
①安放仪器的房间应符合该仪器的使用要求,以确保该仪器的使用寿命及精度,做到防震、防尘、防潮、防腐蚀。
②建立专人管理责任制及维护管理制度。
③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出厂及购置日期等要登记准确。
3.1.5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
大型仪器设备要设专人管理。使用维修要由专人负责。拆卸、改装要经一定的审批手续。每台设备都要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①仪器使用说明书,装箱单,零配件清单;
②安装、调试、性能鉴定、验证记录;
③使用规程,保养维护规程;
④使用登记本,检修记录。
3.1.6 对贵重物品的管理要求
铂金坩埚、玛瑙等贵重器皿要放在保险柜中保管,使用要有记录,用完后要放在保险柜中保管,铂金坩埚使用要有质(重)量记录。不经常使用时必须放到保险柜中保管,使用时要有专人负责,用专用器具夹取,防止铂金锅表面产生划痕。
3.1.7 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
①计量标准器具是最高实物标准,用于量值传递,特殊情况必须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时应经中心(所)批准。
②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检定工作和维护保养工作由专人负责。
③计量标准器具保存环境应满足其说明书的要求,保持其技术状态处于最佳状态。
④计量标准器具的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证书,每次使用都应有使用记录。
⑤计量标准器具一律不出借,一般不得直接用于检测。
3.1.8 对普通实验用品的管理要求
化验室中,除了精密仪器、设备外,其他物品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易耗品,如玻璃仪器、元器件等;
②低值品,如电表、工具等;
③材料,一般指消耗品,如金属、非金属材料、试剂等。
上述物品使用频率高,流动性大,管理上应做到心中有数,以方便使用为目的。要建立必要的账目,分门别类存放,定期盘点,及时补充。
3.1.9 对设备的维修规定
对设备的维修包括为排除事故隐患而进行的日常保养和恢复受损设备功能的修理,其中又包括事后修理、预防修理和生产维修。预防修理又称计划修理。生产维修是指对重点设备进行预防修理,对一般设备进行事后修理,对故障频发的设备进行适当改造。
3.1.10 对设备事故的处理要求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事故分析并不失时机地组织抢修等善后工作,争取使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重大设备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处理事故要坚持“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在事故原因未查明或消除之前,切不可草率开机,以免扩大事故及损失。对责任事故应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