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体能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田径体能训练的科学控制(1)

第一节 田径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科学的运动训练不仅需要掌握训练理论,也要掌握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的各个要素,可使机体产生最佳的反应,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运动训练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体能训练原则是依据体能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体能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指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教育和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加深对训练目的的认识,掌握运动技能,提高竞技能力,独立自主地参与规划和制订训练计划以及进行比赛和采用正确的决断。

1.理论依据

运动员是训练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当运动员正确认识到从事训练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充满着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时,才能激发出他们接受长期艰苦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情绪。运动训练的本质是对体力负荷建立适应的过程,功能和潜力的充分动员有助于在更高水平上建立适应。如果运动训练是运动员被迫的、无奈的选择,则所有正常的身体和心理负荷都会成为难以逾越的困难,从而使运动员产生消极情绪,功能和潜力的发挥就会受到抑制。

2.基本要求

(1)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教练员要善于启发诱导运动员,通过各种教育学及心理学的手段,进行训练的目的性教育,逐步树立运动员自觉训练的态度和动机。帮助运动员了解国内外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以及使运动员认识到获得优秀运动成绩对振奋民族精神及对国家、家庭及个人的重要意义。

(2)教练员的主导作用。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正确地安排训练过程和运动员的活动,使其能够发展成为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因此,教练员除关注具体训练外,还要注意关心运动员智育与德育的发展,尽可能地组织运动员参与谈论训练的目标并预测可能的前景。教练员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特别是要善于开发运动员的智能,提高他们有关训练学的理论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吸引他们参加训练计划的制订,明确训练手段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意义。同时,教练员要培养运动员的道德品质,使其积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发扬自觉配合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运动员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及社会条件下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动作技术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教练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克服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做法,并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表率作用以及指导运动员通过有效的训练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来建立权威,取得运动员的信任,并以此激发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3)运动员的主体作用。自觉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运动员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及社会条件下,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动作技术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自我负责等品质,其表现形式为心理上的稳定性。这种心理的稳定性以及高度的智力和竞技能力,对运动员起着决定性作用。运动员应该把教练员的指导作为不断提高自己竞技能力的方法来理解,从而保证自己能够主动地克服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

(4)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正确地运用动力。教练员要关心运动员的生活,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尽可能使他们有安全感,引导运动员形成自我实现的更高层次需要,使他们产生积极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二、区别对待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训练状态、训练任务及训练条件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安排好运动负荷的训练原则。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身体能力、潜力、学习特征以及所从事的专项等特点,制订出适合每个运动员特点的个体化方案。也就是说,整个训练过程必须按照运动员的特点进行安排。

1.理论依据

(1)运动专项需要的多样性。运动员竞技能力(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形态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练员在选择训练内容和手段时,必须注意不同专项竞技的不同需要,有计划地实施,区别对待。

(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世界优秀运动员负荷个体化是被广泛认可的。在现代运动训练中,个体化原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训练理论之一。教练员需要认真分析每位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精心地制订出适合个体发展的训练计划,才能激发出运动员的最大潜能。运动员个人特点包括性别、年龄、生物年龄与训练年龄、竞技水平、生理和心理特点、身体状况、训练情绪等,这些都对训练安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一名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刻,其表现也会不同。此外,不同的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也对训练内容和组织实施提出了不同要求。

(3)运动训练和比赛条件的多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及在不同状态下,运动训练过程均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都要求教练员及时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组织训练,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了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决定竞技能力的各种因素,如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对训练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训练所处的阶段和具体要求,训练和比赛地区的气候、场地、器材以及对手情况等。

2.基本要求

(1)掌握运动员个体特征。教练员应根据不同运动员的思想、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等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精心制订适合每个人的训练计划,才能保证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状态。

(2)正确认识运动专项的基本特征。不同运动专项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只有正确认识所从事项目的专项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并结合专项成绩发展的规律组织安排训练才能取得成功。

(3)充分考虑运动训练和比赛条件。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员所处的训练时期和训练阶段等具体情况,了解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运动员的特点,以做出正确的计划。

(4)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全队集体训练时,教练员要对全队有共同的要求,并进行统一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必须针对个人,进行个别要求及指导。教练员既要注意到全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又要考虑到个别队员的具体情况,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和实施训练过程中的变化,恰当地分配指导精力,使运动员认可自己的安排,并让运动员感到教练员的安排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三、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的水平、不同训练时间、阶段的任务,恰当地安排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训练比重。一般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多种身体练习、训练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教练员掌握提高专项的其他项目的运动技术和理论知识,可以使运动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心理品质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为创造优异的专项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专项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及比赛性练习,以及与专项运动动作相似的练习,提高专项运动水平所需要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和心理品质,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专项训练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

一般训练是为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品质的基础;专项训练则是直接为创造优异的专项成绩而服务。但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目的一致,它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实际情况,在训练过程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合理地安排好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重。

1.理论依据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给予机体施加的刺激使各器官系统产生的适应性变化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一种专项运动本身对运动员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影响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运动员进行一般训练时,采用多种练习内容、方法和手段可以补充专项训练的不足,从而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全面提高,为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各运动素质的发展相互转移。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素质发展过程中相互转移。运动素质转移是指由于某一种素质的发展影响到另一种素质的发展,它包括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良好转移和不良转移、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以及可逆转移和不可逆转移等。

(3)一般训练对专项训练的调节作用。专项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主要是专项运动本身,过多地进行专项训练,容易引起有机体局部负担过重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教练员安排运动员做适当的一般训练,则能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专项训练的效果。

(4)专项训练提高成绩的作用。一般训练只能起基础和调节作用,而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挖掘运动员的潜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只有通过专项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和战术,发展专项所需的机能能力和运动素质。

2.基本要求

(1)一般训练的内容和手段的选择必须考虑全面性和实效性。由于受到训练时间、专项特点、训练条件的限制,一般训练的内容应少而精,既要对专项素质产生良好的影响,又要形成和巩固在运动中起辅助作用的战术等。

(2)一般训练既要全面又要反映专项化的特点。全面是指通过一般训练来发展运动员的各种机能能力和运动素质。虽然一般训练发展的不是专项训练所特有的能力,但同样对专项成绩起积极作用。因此,教练员在练习内容和时机的安排上,要注重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转移。

(3)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应保持适宜的比例。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安排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各运动专项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层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年龄、训练任务等不同,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组成比例也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人体机能和形态被进一步改造的空间是逐步减少的,但在运动员训练的高级阶段,一般训练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4)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结合要考虑与练习之间的关系,形式要灵活多样。各种练习要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都有必要的训练前提,比如速度和力量性练习需要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兴奋性和充足的能量物质储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各种练习后机体恢复过程时间的不一样,所产生的后效作用保持时间不同,因此要考虑课与课、练习与练习的搭配顺序和间歇时间。

综上所述,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减弱,都会导致运动训练效果的减弱,甚至失败。因此,教练员应该有机地结合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从训练的对象、项目特点及不同训练实际出发,恰当地安排好两者的比例关系。

四、“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指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科学地进行大负荷训练的原则。我国体育界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至今仍是指导我国各运动项目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之一。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竞技体育训练的飞速发展,以负荷量增长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方式遇到了困难。随着生物学现代技术等的介入,国际竞技体育进入“科学训练阶段”,更加倡导训练科学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1.从难

“从难”就是指训练要有难度,要设置各种困难,让运动员在更为艰难、复杂的条件下勤学苦练,攀登竞技高峰。由于不同项目的特点不同,其训练难度也有差异,教练员应该根据项目的特点、训练的不同时期及运动员个体特征等在训练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分析。

2.从严

“从严”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运动队的管理,教练员要制订训练规章制度,并进行严格管理。俗话说,“三分训练,七分管理”,所以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运动员训练所处的不同阶段,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是指训练过程,包括对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训练技术和训练负荷指标的质量保证以及训练作风的培养等。因此,教练员要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从严,要求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不同训练周期、不同训练课上,甚至每一个练习的细节上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3.从实际出发

它是“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核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最根本原则。训练要从实战需要出发,增加比赛性练习,提高运动员实际的比赛能力。

4.大负荷训练

“一大”是指大运动负荷,是运动员在承受一定的外部刺激时,使有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承受的总刺激,包括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这两个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在训练过程中,大负荷是必需的,但要是同一性质的基础上的“大”应该是符合专项特点。“一大”的实质是教练员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训练过程的不同阶段、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等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运动员要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