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治病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健康百岁特效穴

一、五脏和谐长青穴

(一)三穴常保心胸宽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睡眠不好、夜里胸闷、悲观健忘、舌根发硬、焦躁不安或手脚心发热等症状,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毛病。但是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实际上都是“瘀血”惹的祸。我们都知道“心主血脉”,反过来,血的运行出现问题,也必然会对心造成不利影响。而这些症状是身体在敲警钟,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向我们“求救”了。如果我们能够及时预防,症状会很快改善。但如果置之不理,日后心血管不畅、心律不齐、冠心病等就要接踵而至了。所以,要注意活血祛瘀,对此我们身体有三大特效穴位——内关、心俞、膈俞。

(1)内关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要穴,它的位置比较好找,位于手腕后面两指,前臂的正中央。按下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两条大筋,内关就在这两条大筋的中央。每晚7~9点用拇指按揉内关效果最好,两侧都要进行按揉。注意,每次按的时候要一按一放,按下去要有酸胀或痛的感觉;另外,按下去后需持续半分钟,然后再松开,再重复;每次应不少于3min,每天不拘次数。

(2)心俞 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把瘀血排向膀胱经的必经之路。它可以很好地调节脏腑功能,具有宁心安神、通调气血的作用。心俞位于后背上,在脊柱旁开1.5寸的直线上,也就是脊柱和肩胛骨内侧的中点,平对第5胸椎。对心俞的刺激以拔罐为好,每天晚上9点左右,两侧穴位同时进行。对于年龄稍大者拔罐的力量要适度放小,时间稍短,每次10min即可。拔完后在穴位上按揉2min以巩固效果。

(3)膈俞 膈俞也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在脊柱旁开1.5寸的直线上,平对第7胸椎。其刺激方法和心俞相同,每天与心俞同时拔罐10min,两侧同时进行,拔完后按揉2min。

(二)肝不老则病难扰

40岁以上的人常出现腰腿痛、落枕、抽筋、眼花、全身酸痛、莫名发火、打嗝恶心等症状。《黄帝内经》说“肝主筋”,但是如果肝血虚,筋则得不到滋养,人就会没有力气,并出现抽筋等症状,当然这也是身体在向我们抱怨呢,对此,我们身体有三大特效穴位:承山、阳陵泉及三阴交。

(1)承山 该穴自古以来就是腿痛转筋的有效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后侧正中,后面隆起肌肉的下角处。腿痛的时候,用手点揉此穴5min即可。

(2)阳陵泉 阳陵泉是全身筋的总汇之处,位于足少阳胆经,在膝关节的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头下方凹陷处。用拇指点揉或者点拨阳陵泉穴,点拨效果最好,每天5min,也可以用指关节刺激阳陵泉,以加大刺激量。

(3)三阴交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重要通衢,因此,刺激该穴可以防治肝、脾、肾三脏的诸多疾病。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后缘处。每晚临睡前,先用热水泡脚10min,水要淹没小腿肚以上。然后从上到下按揉穴位,先按两侧阳陵泉3min至产生酸胀感,然后点按承山3min。最后按揉双腿三阴交,向骨缘内侧点揉5min。

(三)一穴让肺自由呼吸

“肺为娇脏,不耐寒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内脏功能比较弱,抵抗力低,所以经常出现多咳(痰常难咳出)、怕热、虚汗、气短、情绪低落、容易感冒等。这些看似“热病”的表现其实是一种假象,真正的病因是肺阴亏虚。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一穴就够了,那就是合谷。合谷俗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掌背侧,平第二掌骨的中点处。每天坚持按揉合谷3min,坚持15天左右,咳嗽、低热、虚汗、胸闷、气短等症状就会逐渐缓解。

(四)四穴合一,共健脾胃

相对于其他脏腑来讲,脾胃很是不受重视,更有人将其视作可有可无,因此对于脾胃的一些症状,如莫名心烦、胆小多疑、疲惫消瘦等也常常视而不见。但脾胃是“后天之本”,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脾胃虚弱,要么不想吃,要么吃了不消化,不管怎样,都会让我们的身体缺少“动力”。所以,脾胃之病不可不防,更不可不治。

1.让胃永远舒服

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食欲,但饭后感觉肚子不舒服或发胀发闷。要改变这种情况可以每天按揉足三里和天枢,方法是用大拇指按揉,力量由轻到重,然后再由重到轻,每次3min,不拘次数。也可使用艾灸,如在饭后30min内和每天早晨7~9点灸足三里、天枢(两侧)。另外,坚持饭后顺时针方向摩腹,每次10min,也很有效。

2.让脾更加强壮

脾主运化,脾功能的强弱要看饭前的食欲和饭后的消化。有些人根本没有食欲,或是吃饭后2h还觉得很饱,这肯定是脾出问题了。如何提高脾的“工作质量”,见效最快、最持久的就是按摩足三里和脾俞。

(1)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每天不定时按揉足三里,每次3min,力量先由轻到重,然后再由重到轻,且饭前饭后一定要坚持按揉。

(2)脾俞 脾俞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刺激脾俞的最好方法是拔罐,隔天1次,每次15min,两侧穴位都要进行,时间大约在每晚临睡前1h。

3.肚胀呕吐加中脘

有些人饭后很长时间还觉得肚胀,甚至有的人还呕吐或腹泻,这多半是食积造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脾胃不能完全将其转化成水谷精微,每次剩一点,时间久了就成为积食。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推胸腹部,方法是从上腹部向下直推到小腹部,力量要稍大,以带动皮下肌肉为度。每天饭后半小时开始,重复100次。然后按揉足三里和中脘。

(1)足三里 每次按揉3min,两侧穴位都要按揉,艾灸效果最好。按揉时一定要用力,要有酸胀痛的感觉。

(2)中脘 中脘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宜在每天饭后0.5~1h按摩此穴,点揉5min即可。

(五)固本强肾,百病去焉

肾为先天之本,是父母馈赠给我们的宝物。正因为它重要,所以肾稍有不适会很快体现出来,如畏寒怕冷、口渴多饮、夜尿频多、腰膝酸痛、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烦躁疲劳等。具体来说,这些都是肾阳虚的表现,通常我们只需要以下3个简单且行之有效的穴位就可以了。

(1)合谷 合谷被称作是人体的第二保健大穴,可以提高卫阳功能,应每天坚持按揉或艾灸该穴。该穴春夏季适合按揉,冬季、深秋或者夏秋之交适合艾灸。按揉的时候应该朝着小指方向按,以有酸胀感为度。艾灸时应拿着艾条在距离穴位约两指的地方进行。

(2)足三里 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之外。因此,民间有谚语说“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3)鱼际 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位于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的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可每天坚持掐揉双手鱼际,但一定要与合谷、足三里配合使用。方法是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前按揉双侧合谷各3min,然后再按揉或艾灸双侧鱼际和足三里各3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