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尖下的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嗅觉的退化

鼻子除了呼吸外,另一功能是嗅觉。

所谓嗅觉,是指对气味的捕捉和分析能力。

人的嗅觉是与生俱来的,并随着全身的发育而不断同步发育。要说明的是,新生儿一出生就有嗅觉,会像所有的新生幼崽一样去寻找乳头,而不像视觉和听觉那样的延后。

可不幸的是,我们的嗅觉在随后的发育中,速度落后于视觉等项,相对而言退步了。在这方面,整个人类都在退步,不再像其他动物那样,始终把嗅觉的发育放在优先地位。

这直接反映在我们嗅觉细胞的数量、嗅感面积、敏感性能力的全面下降。

拿常见的动物作比较。先说嗅觉细胞的数量,狗能达到2亿多,但人嗅觉细胞一般只有500万个。再说嗅感面积,猫鼻的嗅感面积达20~40平方厘米,是人的3倍;至于敏感性,老鼠的嗅觉十分灵敏,比犬的嗅觉还强至少10倍,人就更不在话下了。

最要命的是人嗅觉基因的退化。人鼻嗅觉细胞中真正能感知气味的是其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称为气味结合蛋白。这种气味结合蛋白生成的方式完全由嗅觉基因来控制。嗅觉基因也被称为气味受体基因。人类拥有1000多种气味受体基因,数目虽然不小—与一般哺乳动物相差无几,但是其中有许多种从未完全发育过:有一些还不能正常工作,一直处于非活性状态。因为从不发挥功用,它们就像开不了灯的开关一样是个摆设,而且这种失活趋势不断在扩大。在这1000多种气味受体基因中,只有不到400种能控制气味结合蛋白来结合和感知气味,称为真基因;而其余的逐渐退化成了假基因。

哺乳动物的气味受体基因数大致相当,如小鼠仅有20%的基因是假基因,因此小鼠的真基因数几乎是人的2倍。

更可悲的是,人嗅觉的有一些真基因还缺乏某些基序。这暗示:不是所有人的气味受体基因都能顺利地翻译和复制。换句话说,在嗅觉能力的遗传方面,人类会越来越差。

例如,动物对危险气味的记忆是有遗传的,一出生就知道,并不要经过实践。人就不再具有这种特质了。

思考者在思考—为了我们的脑细胞,牺牲嗅觉吧

再如感受组织犁鼻器,位于鼻腔前面,动物用其感受性信息,特别灵敏。这对动物来说极端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动物的繁衍生息;而人的犁鼻器却已高度退化,只有在胎儿和新生儿中,还有明显的犁鼻器结构。

令我们可以有一丝自慰的是,嗅觉已不再是人类求生的重要能力了,尤其是在寻食、避险和求偶方面,所以嗅觉基因也就愈来愈无用武之地,退化是必然的趋势。我们放弃了嗅觉等诸多方面的进化,我们充分发展了我们的智力,用大脑统治了世界。

人类丢掉了原本强大的生物本性的嗅觉,失去了大自然太多原始的滋味,而把更多的精力周旋于政治、经济、人际等生活中,形成了另外一些敏锐的“嗅觉”,如我们常说的“政治嗅觉”。

在这种问题上,我们为什么用嗅觉这个词来搭配呢?从这个词的选用上,说明我们在朦朦胧胧中就认可嗅觉能触及到人类最深的隐私,直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