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夏英雄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横槊无敌

上一章讲到,隋炀帝再次遴选良将,讨伐河北变民军,此次炀帝派出的是左翊卫将军(禁军、从三品)段达,段达这个人在隋唐之际也是个人物,但名声却不太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段达在后期卖友求荣的结果。

史载段达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也就是段达仪表堂堂,并且弓马娴熟,是一位将才,在隋朝南下平陈的战役中,立下功勋,并且征讨过吐谷浑,官衔也是步步高升,进位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

此时的张金称也没闲着,干了两件令后人不齿的事情,一是杀了高鸡泊变民军的首创者孙安祖;二是对平恩县进行了屠城。

张金称为何将孙安祖杀死,原来张金称在杨善会的打压下,将部队开到了高鸡泊,要以高鸡泊为基地,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与高鸡泊的元老人物孙安祖发生了冲突,双方摩擦日盛,没办法,为了争老大,双方刀剑相向,孙安祖可是一个老实农民出身,论狡诈、凶悍,自然比不上张金称,双方一交手,胜负立见,孙安祖被张金称所杀,一代豪杰就此完结。

孙安祖的手下自然不肯归降张金称,闻窦建德在高士达处,余众投奔了窦建德,准备为孙安祖报仇。

窦建德闻孙安祖身亡,自是悲伤不已,但为大局着想,不管怎么说,张金称牵制了大量的隋军,变民队伍之间不能自相残杀,这样整体对变民军不利,现在主要的敌人是隋政府军,只好收起报仇的念头。

张金称成为高鸡泊地盘上的老大后,更加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四处抢掠,攻陷平恩县后,进行了屠城,一早上就屠杀了一万余人,整个平恩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令人叹息不已,张金称乘势又攻陷了武安、巨鹿、清河等地。

杨善会被调拨在段达麾下听令,由于杨善会屡与变民军交锋,对各支变民军的实力状况了解甚深,故此献计与段达,希望段达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

段达是隋炀帝的宠将,趾高气扬,根本不把变民军放在眼里,对杨善会这样一个地方小吏,更是看不上眼,对所献计策不屑一顾,结果与张金称交战,被张金称杀了个落荒而逃,狼狈不堪。

整顿人马后,段达将矛头指向了高士达部,想捡个软柿子捏,找回点面子,没想到高士达更难对付,高士达避其锋芒,与段达玩起了藏猫儿的游戏,使段达根本摸不着高部的踪迹,并遭到高部的几次袭击,损失不小。屡战屡败后,变民军对段达很瞧不上眼,讽刺其为段姥。

高士达采纳的是窦建德制定的“机动作战,避锋间击”的战术,即避开隋军的锋芒,寻找最佳的时机与隋军作战,此战术对高士达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使高士达部常常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成为变民军中最会作战的队伍。

经历了屡次败绩,段达痛定思痛,对杨善会开始重视,放下架子,自己这个强龙还得依靠地头蛇,当面向杨善会道歉,请杨善会不要计较;并虚心向善会请教,讨教对敌计策。

段达复与张金称战,段达用杨善会计,诈败,将张金称引入伏击圈,一举克之,张金称败走。

大胜之后,段达方有些面子,对隋炀帝也有了个交代。隋炀帝对段达在河北的表现极其不满,下诏将其召回,但仅免去了段达的官职,不久段达就官复原职,隋炀帝命其留守涿郡。

张金称重整军马,知黎阳有大粮仓,遂联合高士达、孙宣雅攻打黎阳,三人合军一处,一举攻破黎阳,满载而归。张金称兴高采烈,兵锋甚盛。

杨善会选精骑千人,在其归途设下埋伏,张金称猝不及防,大败。此战获胜后,杨善会终获朝廷嘉奖,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政府秘书长)。

张金称再聚人马,攻打冠氏。杨善会闻讯,急与平原通守杨元弘率步骑数万,去救冠氏。军至中途,杨善会道:张金称主力在攻打冠氏,其大营空虚,先攻其营,张金称必回军来救,冠氏遂解,此乃围魏救赵之计。杨元弘拍手称善。

二人率人马袭击张金称大营,此时隋武贲郎将王辩亦率军至,三人各率其部,向张金称大营发动攻击,张金称急回军来救,与王辩军相遇,二军交战,王辩不敌,即将崩溃。

杨善会见状,遣五百精骑攻张金称侧翼,所向皆靡,王辩军方立住阵脚。张金称见已经攻击不动,遂不再攻击,守住大营。杨善会等收兵。第二天,张金称撤营而去,不跟你打了,拜拜,杨善会三人无奈,只得各自回军。

在此不得不交代一下隋炀帝在第二次征高句丽国时,隋朝发生的杨玄感事变。为什么要交代一下?王薄是自下而上的造反,而杨玄感事变则是上对上的造反,是隋政府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

杨玄感之所以反隋,主要是其父杨素的原因。杨素是隋炀帝的重臣,是隋炀帝夺嫡成功的主要谋臣。杨素在死之前,已遭隋炀帝的猜忌,还好,未等隋炀帝收拾他,杨素已经身亡,算是善终,得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杨玄感在小的时候,发育较晚,许多人见了都说这个小孩有些痴呆,只有杨素说:“此儿不痴也。”长大之后,杨玄感体貌雄伟,美须髯(与段达同),喜爱读书,好骑射,以父军功,位上柱国,与其父俱为二品,上朝时并列,隋高祖杨坚见父子同列,觉得不太好,于是将玄感降级,外放做刺史。

杨玄感在任上颇有政绩,吏民敬服,皆称其能,后任礼部尚书。杨玄感广交天下名士,爱重文学,这些人都愿意投在玄感门下。玄感在朝,见朝纲日废,炀帝又十分猜忌,隋炀帝曾对侍从说:“如果杨素不死,最后全族也会被屠灭。”此话传到了杨玄感耳中,杨玄感本来就不踏实,于是反心骤起。

在随炀帝出征吐谷浑时,行至大斗拔谷,杨玄感见从官都很疲惫,狼狈不堪,便想发动袭击,攻打炀帝行宫,其叔见状,急忙劝阻,认为并不是最好时机,杨玄感遂放弃了行动。

炀帝二征高句丽,令杨玄感在黎阳负责后勤,监督粮草运输,炀帝暴政使民怨沸腾,杨玄感深感时机已到,与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河南卫辉)赞治(秘书长)赵怀义、鹰扬郎将万硕等,暗中密谋,准备起兵。

杨玄感的两个弟弟杨玄纵、杨万硕都随炀帝出征,杨玄感秘密将二人召回,不巧的是,杨万硕走到高阳被隋政府捕获,押送到涿郡斩首。

既然起兵,就要有借口,杨玄感派人假扮炀帝使者,宣称隋大将来护儿叛变,时来护儿正率领隋军计划从东莱出发,渡海攻击高句丽首都平壤,杨玄感率军进入黎阳,关闭城门,制造盔甲,设立官署,恢复杨坚时代的制度,发布公告,命大家派兵来黎阳,共同讨伐来护儿,命各郡县长亲自押运粮草,到黎阳会师。

治书侍御史(执法检察官)游元,坚决不从杨玄感反叛朝廷,杨玄感用各种手段威逼,游元仍不屈服,玄感无奈,将其斩首。

杨玄感挑选年轻力壮的民夫、水手,集合八千余人,举行誓师大会,发表讲话,说:“当今主上无道,不体恤百姓,以致天下大乱,死在高句丽的不计其数,现在,你我共同抗暴,拯救苍生,各位意下如何?”

众人群情激昂,热血沸腾,高呼万岁,经久不息,场面宏大,许多人热泪盈眶,挥舞着自己的手臂,向玄感致敬。

在起事之前,杨玄感就秘密召唤自己的好朋友李密,此时李密恰好抵达,玄感大为高兴,视李密为自己的智囊,向李密请教下一步的战略方针,说:“你一向以拯救天下黎民为己任,如今机会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李密道:“愚有三计,惟公所择。今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去幽州尚千里,南限巨海,北阻强胡,号令所通,惟榆林一道尔。若鼓而入蓟,直扼其喉,高丽抗其前,我乘其后,不旬月赍粮竭,举麾召之,众可尽取,然后传檄而南,天下定矣,此上计也。关中四塞之地,彼留守卫文升,易人耳。若径行勿留,直保长安,据函、崤,东制诸夏,是隋亡襟带,我势万全,此中计也。若因近趣便,先取东都,顿兵坚城下,不可以胜负决,此下计也。”

玄感闻后,思虑半晌,道:“不然,公之下计,乃是上策。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

后人以杨玄感所以失败,是未采纳李密的上、中之策,而是选了下策,但后来李密称雄,亦以夺取洛阳为目标,二人可能都有难言之隐,没有想到东都是一座坚城,非轻易可下,以此也就耽误了许多其他良机。

杨玄感领军南攻洛阳,派杨玄挺率一千人做先锋,先攻击河内郡(河南沁阳),不料主簿唐祎登城据守,攻城受阻,唐祎飞速派人告知东都越王杨侗及留守樊子盖,杨侗大惊,立刻进入备战。

杨玄感在汲郡南渡黄河,一路之上从者如流,像赶集一样热闹,队伍迅速膨胀,玄感令其弟杨积善率三千余人顺洛水向西挺进,杨玄挺翻越邙山南下,自己则亲率三千人马紧随其后,相距十余里。

由于组军仓促,士卒都是些穷苦百姓,武器装备很差,许多士卒只拿一口单刀,盾牌用柳木做成,没有弓箭,也没有盔甲,只凭一腔热血及反抗暴政的信心。

东都派出河南令(洛阳县令)达奚善意,率精兵五千,迎战杨积善,将作监(建筑部部长)裴弘策率八千人马,迎战杨玄挺。

达奚善意南渡洛水,在汉王寺筑营,严阵以待。翌日,积善率军抵达,达奚善意列阵迎战,双方还未接战,政府军就告崩溃,士卒四散奔逃,可见杨玄感起兵的人心所向,达奚善意无法控制局势,只得败退,武器铠甲均被缴获。

裴弘策的军队稍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去,进军至白司马坂,跟杨玄挺会战,双方刚一交锋,政府军就被击溃,铠甲武器丢弃大半,杨玄挺并未乘胜追击。

裴弘策逃了三四里,集结残部,再筑大营,等候杨玄挺。杨玄挺在后收缴武器,四平八稳,慢慢悠悠地赶了上来,看到隋军大营,下令就地休息,政府军也不出战,眼睁睁看着玄挺军休息,良久,杨玄挺见休息得差不多了,下令攻击,政府军再度被击溃,如此往来,居然重复了五次,直追到洛阳太阳门,裴弘策率十余人败回洛阳,其余出征的将士一个也没有回来,全部投降了杨玄感。

洛阳留守樊子盖是个心狠手辣之辈,曾在绛郡镇压敬盘陀的变民军,在汾水北岸,不管变民还是百姓,见人就杀,见村就烧,有投降的,全部活埋,结果引起更大的民变风暴,最后政府派出李渊接管,才算将民变平息下去。

樊子盖刚调到洛阳,东都原有的官员对他很不尊敬,不听他的命令,有些军事计划甚至不告诉他,裴弘策败回,樊子盖再令他出战,裴弘策不听,樊子盖立即将其拉出斩首,国子监祭酒杨汪态度稍稍有些傲慢,险些也被杀掉。于是朝纲肃穆,再无人敢与樊子盖对抗,各种命令才得以执行。

杨玄感驻军上春门,与大家盟誓后,再次发表演讲,说:“我杨玄感位至上柱国,家有黄金万两,对荣华富贵,再无所求,现在不惜全族被屠杀的危险,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解救百姓于苦难吗?”部众欢声雷动,父老乡亲争先呈献牛肉佳肴,投军的每天以千计算。

许多官宦子弟准备效力政府军,但听到裴弘策被处死的消息后,转而逃奔杨玄感,玄感一一抚慰,将他们视为亲信,委以重任。

内史舍人(立法官)韦福嗣被玄感俘虏,杨玄感将他视为心腹,不再专听李密,而韦福嗣所作的计策,总是留有余地,李密看出韦福嗣意图,劝说玄感,但玄感不听。

杨玄感一跃拥有五万之众,派兵封锁慈磵道、伊阙道,遣韩世咢(韩擒虎之子)率三千人马围困荥阳,顾觉率五千人攻克虎牢后,杨玄感令其就地镇守。

长安代王杨侑闻东都危急,急派刑部尚书卫文升率四万精兵增援洛阳,卫文升路过杨素墓时,将其坟掘开,尸体烧毁,示士卒以必死。然后挥师,与杨玄感军在东都城北相遇。

此时隋炀帝不得不从高句丽撤军,并询问纳言苏威,杨玄感会不会酿成大患,苏威回答道:“玄感虽然聪明,但其粗心大意,考虑问题疏略,不会造成后患,但可怕的是,他将拉开大乱的序幕。”

炀帝派虎贲郎将陈棱,火速进攻黎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候卫将军屈突通、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集中兵力,讨伐玄感。

卫文升率军与玄感交锋,屡战屡败。玄感每次攻击,皆身先士卒,勇不可当,所到之处,无不摧陷,又善于安抚部众,所以很得军心,都愿效死力,而且部众越来越多,已达十万之多,卫文升几乎全军覆灭,率残部退到邙山南麓,誓死与玄感决战,双方一天就会战数十次。

然而就在卫文升即将溃散之际,天公不作美,很不巧,杨玄挺不幸中流箭阵亡,损失一员大将,反政府军士气有些低落,这才稍稍后撤。

政府军大批涌来救援东都,而且都是隋政府的精锐部队,樊子盖也出城攻击,玄感腹背受敌,无法抽身,只得兵分二军,西抗卫文升,东抗屈突通,疲于奔命,反抗军力不从心,屡战屡败,玄感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放弃东都,西入关中,攻取长安,站稳脚跟,再与政府军决战。

杨玄感下令全军集结,解除对东都的包围,西上潼关,隋政府军宇文述等人在后追击。韦福嗣乘玄感西上,自己先跑了,溜回东都自首。

弘农空虚,且粮草较多,玄感决定攻打弘农,不料守将杨智积拼死抵抗,三天都不能攻克,无奈只得放弃,率军继续西上。

隋政府军将领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卫文升率大军追上,玄感据守槃豆,筑营布阵五十余里,且战且退,双方一天之内交战三次,玄感皆北。公元六一三年八月一日,玄感在董杜原(河南灵宝以西)再次筑营布阵,与隋军展开决战,一场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空前惨烈,政府军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加入到作战行列,玄感军终于抵挡不住,大败。

玄感率数十名骑兵,奔至上洛(陕西商州),政府军紧追不舍,已接近玄感,玄感见状,回转马头,横槊立马,政府军见到玄感,驻足观望,无一人敢上前,玄感大喝一声,声振云霄,就似半空中打了个霹雷,政府军将士顿时胆丧,调头就跑。此一喝,堪比《三国演义》长坂坡张飞断喝,永载史册,如果以个人勇力进行排名的话,无疑杨玄感将排在前三名。

杨玄感至葭芦戍(河南卢氏西),英雄末路,最后只剩下杨玄感与杨积善二人,战马也已命丧沙场,二人只能徒步逃亡,玄感自知性命不保,谓积善曰:“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不肯,玄感再三请求,杨积善乃抽刀杀之,然后举刀自杀,可惜还未断气,追兵已至,不幸被俘虏,连同玄感人头,传送炀帝处。

杨玄感尸体被切成碎块,示众三天,然后被剁成肉酱,烧成灰烬,随后进行大清洗。杨积善与自首的韦福嗣亦被残酷处死,焚化成灰,抛撒在路上,几万人被诛杀。

杨玄感虽然失败,意义却不小,由于又有了杨玄感做示范,全国不光变民越来越多,而且许多政府官员也宣布脱离政府,竖起反政府的大旗,反抗暴政的斗争此起彼伏,终汇成汪洋大海,将大隋帝国吞噬。

杨玄感的起兵,宣告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一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时代到来了,正是:柳叶桃花红,尽撒满庭中。遥望碧空处,正是风起时。

各郡县无法抵御越来越多的民变,许多郡县都陷在了变民军的手里,在河北一带,能够抵御变民军的,唯有杨善会、王辩,其中杨善会前后与变民军交锋七百余次,未尝败绩,号为“七百战将”。

河北的变民势力一日不剪除,隋炀帝一日不安,于是将征讨高句丽国的精锐部队调往河北,派出三路大军,直扑河北,要求各郡县武装全力配合。

欲知隋炀帝派出哪三路,且看下一章《河北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