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夏英雄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瓦岗末途

上一章讲到,就在各方鏖战之时,江都出事了,什么事?就是江都发生了政变,隋炀帝被杀,怎么回事?原来隋炀帝在江都,由于瓦岗军与隋军在洛阳激战,阻住了隋炀帝回长安的归路,隋炀帝每日借酒消愁,也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破罐子破摔,爱咋地咋地吧,听天由命,时常摸着自己的头,说:“好头颅,谁将砍之?”

隋炀帝在江都不回长安,引起手下将士不满,要知道这些将士都是从长安来的,家眷均在长安,李渊乘虚攻占长安后,将士们更是惦念家中,于是许多士卒开始逃亡,隋炀帝虽然杀了几个人,但是并没有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相反,逃亡的越来越多。

此时几个主要将领司马德戡、元礼、裴虔通等也决定西逃,并且都积极发展下线,将信息透漏给了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却说:“现今天下大乱,英雄好汉纷纷举事,不如联络逃亡将士,去做一番帝王的事业。”

司马德戡等一琢磨,对呀,还是人家宇文智及站得高,看得远,官做得比我们大,境界就是比我们高!十分赞同,但发动政变,事情的性质就变了,此时的头领就比较重要了,如果成功,这头领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君主,此事可是非同小可。

众人遴选头领,这里面官最大的是宇文化及,是隋军的右屯卫将军(十六禁军第十四军,从三品),大家认为其能力应该也是最强的,于是共推宇文化及为首领,共同举事。

这宇文化及是隋炀帝宠将宇文述之子,宇文述有子三人,老大就是宇文化及,老二是宇文智及,老三是宇文士及,这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是纨绔子弟,这宇文化及在隋文帝之时就屡犯法律,炀帝即位后,又擅自与智及违禁与突厥交市,惹得隋炀帝大怒,将二人关进监狱,欲斩之,因为南阳公主嫁给了宇文士及的缘故,将二人释放,贬做宇文述的家奴。

宇文述临死之时,将几个儿子托付隋炀帝,隋炀帝对自己的宠将也非常够意思,马上提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智及为将作少监。

众人准备妥当,攻入宫廷,政变爆发,很顺利,一举将隋炀帝拿获,隋炀帝用一条丝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许多隋朝的名臣名将在此次政变中被杀,其中包括来护儿及其子来整。

炀帝一死,占据长安的李渊率先摘掉拥隋的旗帜,在长安称帝。东都洛阳也针锋相对,众人拥杨侗称帝。

宇文化及率众西返,途中,司马德戡等发现宇文化及昏庸无能,奢侈无度,不具备一个英明领袖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众人大失所望,于是商议发动政变,除去宇文化及,另立明主,不料事泄,宇文化及率先出击,司马德戡等人被杀。

西返之路,必经洛阳,引起杨侗和李密的恐慌,李密恐腹背受敌,权衡再三,便归降了东都,杨侗遣使授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先平化及,然后入朝辅政。

李密喜出望外,亲率大军将宇文化及挡在了童山,两军在童山展开激战,此次李密下了血本,率所有的精锐部队出动,与化及展开殊死搏斗,化及虽是个蠢材,但其手下将士,却都是隋朝最精锐的部队,加上一心想回长安,与家人团聚,所以皆死战。

双方从早上七点开始大战,一直打到下午七点,战斗异常残酷,血流成河,李密亦被流箭射中,一头从马上栽下,昏厥过去,左右侍从见状,以为李密已玩完,一哄而散,只剩下秦琼一人苦战,李密这才逃过一死,秦琼重新集结残兵败将,拼尽全力厮杀,终于将化及军击退。这也是秦琼在瓦岗军立下的最大的功劳。

李密虽然获胜,但精兵良马皆死于战场,实力一落千丈,李密向东都告捷,东都大喜过望。

东都的统帅王世充闻讯后,大为恐惧,昔日死敌如来到东都,对自己将十分不利,告诫部下:元文都等不过是一帮文人,迟早被李密灭掉,我等官军与李密浴血奋战,一旦成为李密部下,命将不保。

元文都闻讯,遂与卢楚、段达等商议,决定除掉王世充,众人定下计策,计划在王世充上朝之际,派伏兵袭杀,不料段达恐事不成,于己不利,于是向王世充告密,落下了卖友罪名。

王世充当机立断,当天夜晚,率军攻击含嘉门,元文都听到事变,急入皇宫,派军守卫,令禁军关闭宫门,将军跋野纲率军出战,还未交手,跋野纲就下马投降。

元文都见此情形,打算出玄武门,从背后攻击王世充,但长秋监段瑜声称找不到钥匙,耽误了时间,元文都再作打算时,为时已晚,世充已攻入宫内,卢楚被乱刀砍死,皇甫无逸砍开右掖门,顾不得家小,逃往长安。

王世充下令逮捕元文都,元文都对杨侗说:“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杨侗大哭,本年杨侗不过十五岁,元文都被乱刀砍死。

王世充一跃成为东都首要人物,下令诛杀元文都余党,杨侗命王世充为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王世充又命王家子弟掌管军权,行政部门由自己的党羽主持。

这时李密正打算入东都觐见,闻东都兵变,遂返回金墉城,王世充既然掌握东都军政大权,整肃军队,优抚将士,积蓄能量,计划消灭李密。

为安稳军心,制造舆论,说卫士张永通三梦周公,言周公要东都攻击瓦岗军,自己会从中保佑。于是王世充建周公庙,每日去祈祷。又让巫师对外宣称:立即发起进攻,否则会有瘟疫流行,士卒将会死光。

王世充的军队多是南方人,极信迷信,纷纷要求出战,士气旺盛。于是世充集结精锐二万余人,挥师进军偃师,军旗上有“永通”二字。

李密令王伯当镇守金墉,亲率大军,向偃师挺进,封锁邙山要道,严阵以待。并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出兵与东都会战。

由于李密对王世充屡战屡胜,心存轻视,在营寨周围居然不建城垒,不做防范。世充乘夜派出二百骑兵,潜入北邙山中,居于山谷水涧之中,做奇兵之用。

总攻之前王世充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胜负皆在今日,荣华富贵亦在此一役,如不能取胜,各位命也不保,保家卫国,望各位共勉。

王世充率大军进逼李密,李密出营迎战,还未及列阵,东都军已经杀到,双方一场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此次东都军皆江淮劲卒,勇猛异常,骁悍无比,杀入杀出,飞奔极快。

战斗正酣之际,王世充预先准备了一个与李密极为相似的人,将其捆绑起来,推至阵前,大呼:李密已被捉住。

东都军大为兴奋,高呼万岁,埋伏在北邙山中的骑兵,适时出击,居高临下,对李密的御营发动猛烈攻击,焚烧帐篷,瓦岗军大乱,全军崩溃,李密率一万余人逃往洛口。

李密属下纷纷归降世充,几乎全被王世充收编,王世充与李密会战,大战五次,王世充每先发制人,李密后发制人,前四次,世充皆先胜后败,然综观全局,李密屡战屡胜,最后一战而亡,王世充笑到了最后。

尤其是最后一役,是王世充最为得意的一场战役,仗打得相当漂亮,过程也十分精彩,李密的兵力在世充军两倍以上,王世充以弱胜强,以少击众,确为经典,对王世充来说,可谓一战定天下。

王世充凯旋东都,升太尉、尚书令。王世充老师徐文远亦从李密处回到东都,一见到王世充,马上先行叩拜,有人很奇怪,问:“你见到李密态度倨傲,对世充却如此恭敬,是何原因?”徐文远答道:“李密,正人君子,能容贤士。王世充,小人也,能杀故人,吾何敢不拜!”王世充的小人之称,却源自其老师,并不是后人所加。

王世充大权在握,所有事情均出自太尉府,王世充开始确实是有所作为的模样,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一时间拥者如潮,一派兴旺景象,但好景不长,有些人看出王世充为人,纷纷倒戈。

王世充很会作秀,手段高明,每个人都认为王世充对自己言听计从,十分高兴,但实际上王世充什么都没做,只是甜言蜜语,使其心情欢悦。

马军总管独孤武都是王世充的亲信,在其堂弟独孤机的游说下,决定反叛,迎唐军入城,不料事情泄漏,王世充大怒,将他们全部就地处决。

公元六一九年三月,王世充为相国,假黄钺,总管文武百官,封郑王,加九锡。四月,王世充一脚将杨侗踢开,登极称帝,国号郑,大赦天下,年号开明。

当了皇帝的王世充,处理政事却没有皇帝样,皇帝是一言九鼎,金口玉言,不可随意更改,世充倒好,所作训示一再重复,啰里啰唆,没有重点,连最近的侍卫都不知怎样去执行,听世充讲话,累得官员都听不下去。

御史大夫苏良警告世充讲话要有重点,世充沉默良久,也知道自己的毛病,想努力去改善,但性格如此,始终克服不了。对一件事,惩罚又不分明,亲戚有罪,不加惩戒,自此人心向背,降唐人士越来越多。

礼部尚书裴仁基及其子大将军裴行俨,密谋诛杀王世充,拥护杨侗复位,事情泄漏,被诛三族,王世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毒死杨侗,杨侗死时曰:“愿自今以往,不复生帝王家。”可惜可叹。

李密想投奔镇守黎阳的徐世,但被手下人劝阻,言:“徐世乃翟让一系,杀翟让时徐世也险被杀死,不可投也。”于是李密西入长安,投奔了李渊。

李密是当老大当惯了的人,焉能屈在人下,拟东山再起,回到河南,但遭到王伯当等将领的反对、苦劝,李密拒不接受,伯当无奈,叹道:“义士之志,不以存亡易心。公必不听,伯当与公同死耳,然恐终无益也。”

于是李密杀掉唐使者,袭破桃林,率部直奔熊耳山,另派人火速通知旧部张善相,令其派军接应。

唐右翊卫大将军史万宝镇守熊州,闻李密率军前来,恐不能抵挡,行军总管盛彦师却胸有成竹,请史万宝派兵数千,由自己率领,到时一定能砍下李密的人头,史万宝问:“何以有这么大的把握?”盛彦师云:“军事行动,最讲究欺诈二字,现在还不能说。”率领军队越过熊耳山,埋伏在山谷之中,并将南去的道路封锁,下令道:“等李密军走到一半,同时发起进攻。”

部将十分不解,问:“听说李密去洛州,我们却进入到深山,是何原因?”盛彦师道:“李密声称去洛州,不过是虚张声势,放烟幕弹而已,实则是去襄城,投奔张善相,如果李密先入谷口,我们在后追击,他们派一员上将,便可阻挡我们,如今我们先入谷中,埋伏停当,必可将其生擒活捉,大功成矣。”

李密穿过陕州,认为已没有危险,万事大吉,整个部队缓缓而行,翻过熊耳山,步入盛彦师的埋伏圈,盛彦师一声令下,唐军发动攻击。

李密军猝不及防,被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结果全军覆灭,李密、王伯当均死于战场。

民间传说,当唐军乱箭齐发时,王伯当奋不顾身,迅速将李密压在身下,护住李密,结果伯当中万箭而亡,而李密身上虽说未中箭,却在伯当身下,被活活闷死。

《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在少华山落草,后人前往寻迹,未见有半点史进的踪影,却收获了当地许多关于王伯当在少华山的传说,这一点倒与俗小说中描写的一致,少华山与瓦岗寨相距甚远,历史上也没有记载王伯当曾经在少华山为王,可见王伯当的故事深入人心,受到百姓的喜爱。

瓦岗众将,论勇,伯当不及单雄信、程咬金、秦琼等,论功业,不及李等,然若论节义,不以成败易心,交友始终如一,伯当当为第一。

李将李密的尸体收回,换上丧服,仍用君王与臣属的礼仪,排出盛大的仪仗队,皆全身缟素,将其安葬在黎阳山南。李密素对将士爱护有加,悼念之中,许多人悲伤过度,口吐鲜血,李密地下有知,也有些许安慰。

如今在熊耳山上,依然有王伯当与李密墓,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之一。而陕县亦有伯当与李密墓,史书上只记载了李为李密修建墓室,将其安葬在黎阳,而对王伯当只字未提,难道李只安葬了李密吗?王伯当可是李的战友、恩人,于情不和矣。

被李修建得颇为壮伟的李密墓,在浚县大伾山南五里,墓高五仞,只可惜其墓在元代被盗,从此踪迹渐湮,直到一九六九年冬,卫河清淤时,在浚县城关公社(黎阳镇)罗庄西卫河底、大伾山西南约二公里处发现魏徵撰写的李密墓碑。

李密和其领导的瓦岗军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当时反政府军遍布全国,而一只有李密与窦建德被后人誉为是真正的起义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后世有许多悼念李密的诗篇。诗人高适有诗云:“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正是:滔滔江水下,英雄俱往矣,青冢连青苔,梦遥红缨飘。

在长安称帝的李渊,此时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兼并战争,最先进入李唐政府眼球的是在今兰州的薛举,这薛举也不是个善茬,李唐与之战,被薛举杀得大败,无奈回军,坚守长安。

在隋末群雄中,薛举乃人中之雄,如果不是早死,其率领的秦军集团,在与唐政府的军事对决中,谁胜谁负,还真是很难预料。

这薛举是汾阴人(山西万荣),侨居在金城(兰州)。生得魁岸,骁勇绝伦,家境很富有,财富亿万,是一方首屈一指的大富豪,喜交豪杰,又大方,这样的人,谁不想与其做朋友?薛举成为西部赫赫有名的英雄,号召力很强。

薛举任金城府校尉,金城县令郝瑗为保一方平安,招兵买马,训练士卒,拥有数千人马,命薛举率领,准备出城讨伐变民。

郝瑗为薛举举行盛大的出征仪式,发放铠甲,并大摆酒席,大家群情激昂,气氛热烈,推杯换盏,郝瑗发表讲话,鼓励大家为国出力,建立功勋,预祝出征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众人鼓掌,薛举突然起身,一使眼色,其子薛仁杲及部属十三人,手持兵器,一拥而上,将郝瑗劫持,发表公开声明,宣布背叛隋政府,正式起兵。

薛举威望很高,众人无不悦服,郝瑗见状,亦无可奈何,只得奉薛举为主。薛举下令逮捕郡县官吏,关进监狱,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一时间人心大悦。

薛举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长子仁杲为齐公,少子仁越为晋公,派兵抢劫隋政府牧场中的马匹。

变民首领宗罗睺闻讯,前来归降,被封为义兴公。隋将皇甫绾屯兵一万于枹罕(甘肃临夏),薛举率精骑二千进行袭击,双方军队在赤岸相遇,还没有交战,天气突然变脸,风雨暴至。

开始时,秦军为逆风,而皇甫绾却不发动进攻,贻误战机,还想再等一等,谁知风向一变,隋军成了逆风,天色昏昧,简直是沙尘暴,隋军顿时慌乱。

薛举一马当先,冲进敌阵,秦军发动猛烈进攻,势不可挡,隋军瞬时崩溃,枹罕被秦军拿下。羌族首领钟利俗拥兵二万,驻在岷山界,闻隋军失败,率众来降,秦军声势大振。

秦军再接再厉,克鄯、廓二州,数日之间,尽有陇西之地,部众达十三万。八月,薛举正式称帝,妻子鞠氏为皇后,母为皇太后,仁杲为太子。举行盛大仪式,起坟茔,置陵邑,立庙于城南。

紧接,薛举派仁杲进兵围天水,并将其攻克,薛举大喜,马上迁都,将都城从金城(兰州)迁往天水。

薛仁杲在军中号称万人敌,力大无比,骁勇善战,但其残忍好杀,而且贪婪,俘虏庾信的儿子庾立,对他胆敢拒绝投降,十分恼火,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令人不寒而栗,这是一个什么举动,且看下一章《草创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