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与压力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快乐的三个层次”

一天,一个朋友过生日,约到一个具有怀旧情结的酒吧听歌。

这个酒吧总是放经典怀旧的老歌,像我这样上个世纪60年代生人,比较习惯那里的氛围。

我刚坐下不久,酒吧的一个大堂经理,也是这个酒吧的主唱,一个声音非常有磁性的男人就端着两杯啤酒,朝我走过来。看他这个样子像是来向我敬酒。

尽管这个酒吧我去过,但我从未跟他打过招呼,我担心他认错人了。我并没有站起来。结果,他真的是冲着我来的。

“对不起,我知道您是周老师,我听余姐(那天生日聚会的主角)多次讲过您了,我经常在报纸上看您的一些点评和观点。”我有点尴尬地站起来,准备礼貌地回应对方,但他接下来的话让我更尴尬。

“周老师,我很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他说的话稍有些生硬,忘了把手里端着的一杯啤酒递给我。

我只好说,“讨论,讨论”。

他问:“周老师,人怎样活着才能不痛苦?”他问得很认真,看得出来,肯定不是在开玩笑的。

有人会说,死了就不痛苦了。但他问的是—怎样活着才不痛苦。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像这个大堂经理这样思考过这个问题。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很痛苦,是因为他总是生活在对过去的懊悔中,生活在对未来的期盼和焦虑中。他总是不喜欢眼前这种状态,他没有活在当下。”

我是这样回答那个大堂经理的。

其实,真实的人生不可能是过年过节那些歌星唱的歌,祝你永远幸福,永远快乐的。按照我的多年的心理咨询访谈的感受和理解,真实的人生其实包括了痛苦、欢乐、追求、成功、失败、挫折、压力、幸福、充实、空虚、期盼、纠结等等。

怎样才能活得不那么痛苦?我觉得就是要懂得接纳,把这些当成生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一个人的内在能量和他的系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和谐关系;这样,这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灵性、潜能才能够发挥得出来;这样,你对生活的感受就会和以前不一样。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最习惯这样说:要是孩子长大就好了;

但孩子长大了还是觉得不好,于是他们又觉得孩子读书后就好了;

孩子读书后又感到读书也有读书的烦恼,于是又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好了;

后来操心孩子找工作;

孩子找到工作之后,又操心什么呢?要是孩子结婚就好了,彻底解放了;

但孩子结婚没有多久,他们就又在操心把孩子的孩子带大就好了。

他们总是对当下的生活不满意,总觉得未来如何好。到头来,他们的生命就在这样后悔和企盼的循环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很多人可能会想:“如果我很漂亮,身材很好,又有钱就快乐了。如果我想工作就工作,想旅游就旅游就好了。这样肯定幸福。”其实未必。

重庆某个地方,有一位很漂亮的女人,有非常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老公也很爱她,她却患了严重的抑郁,痛不欲生,开着宝马车跳了江。

这个案例起码说明一点,财富和外貌并不一定会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有许多人一直处于比较糟糕的心情,牢骚抱怨,病态执着,大事糊涂,小事计较,为了琐碎之事而常常生活在焦虑、紧张当中。

其实,快乐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竞争式快乐,这些人完全是通过竞争来界定自己的价值,并且把“输”这件事看成是个人的失败,自我价值就降低。反之,赢了则自我价值就得到提高。

竞争可见于比赛、游戏和赌博,以及商业、战争等领域。靠竞争获得的快乐是短暂的,因为永远会有下一场竞争等着人们去获胜,等着更多的人去失败。这个层次的快乐是来得快,走得也快。

第二个层次是条件式的快乐,把快乐和特定的外在条件联系在一起。当我们年轻、强壮、美貌、充满活力,有车、有房,感到财富的优越时,如果过分依赖这种外在、阶段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就会变得沮丧、受挫、无助。

曾经有个律师对我说:“这些年,我靠自己的打拼,还挣了些钱。房子换了几套了,车子换了好几辆。本想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我怎么还是经常不快乐呢?”

我想了想说:“那是当然的,你的快乐是建立在物质的简单比较上的。第一次有车,但看到别人20万的车,就觉得自己的车档次差了。心理上很快就有失落感。当你努力挣钱,自己买了一辆二十几万的车,过几天,别人又换成50多万的车。当你买了50多万的车,你又会注意到赵本山坐上了私人飞机。你又容易郁闷了。因为始终都有人比你更有钱,你没办法跟别人比的。”

如果单靠权力和财富积累来增加一个人的幸福感,那我们社会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注定是失意者。因为他们既没有什么权力也不可能有很多钱。如果人们总是受到金钱和物质方面竞争的压力,从懂事开始到告别这个世界,一辈子都会过得特别辛苦,很难享受到自己的快乐,体现自己的价值。

由于某些舆论误导了人们,使得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会把辛苦挣来的钱买大房子、好车子、高档服装,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些。许多广告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你们应该去追求这些。大家不这样做就会有压力。这种物质层次条件式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降低。所以,人们达到一定的物质条件后,没有新的目标,反而迷失了方向,陷入迷茫的深渊当中。

所以,条件式的快乐也不会长久,我们迟早会发现事情并不像当初所想的那样。比如你搬进新房子后,只能高兴一段时间,不可能为此高兴好几年,持续而不降低吧。财富的确能够给人来带安全和幸福,只是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带来的幸福感慢慢减弱,再到后来,增加财富,人们的幸福感几乎不会有变化。

然后,就是第三层次的快乐:无条件的快乐。这是最高层次的快乐,就是不需要外界的掌声或喝彩,便能感觉快乐与幸福。

这种快乐就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是个有缺点、可能犯错的人,并接纳改变、受苦甚至死亡。不执著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与种种经验充满了感恩之心,而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我们放下对自己的苛刻、执着、病态的改变,从容地应对一切。我们了解自己跟所有的当下,我们的整个生命是合一的。

有一年春节,我给朋友们发过一条原创短信:

“不仅节日要快乐,平时也要快乐。

既要短暂的非常快乐,更要持久的淡淡快乐。

既要热闹的快乐,也要孤独的快乐。

享受成功的快乐,也品味成长的快乐。”

也就是说,平时快乐比过节快乐更重要,持久的快乐比短暂的快乐重要,孤独是滋养我们心灵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经常陪自己,享受孤独,我们会和自己越来越近,更接近于我们的灵性,我们的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会更好地表现出来。成长中过程的快乐比短暂成功的快乐更重要。

快乐是一门人人都可以掌握的心理科学,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艺术。

对我自己来说,就是因为思考类似的问题,才走上了心理咨询这条“不归路”的,一走就是30多年。


我1986年初开始在大学教《心理学》,六、七年之后,感到没有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空洞无力,在1993年开了重庆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心理咨询所。我一边在大学教书,一边经营着这个心理咨询所。

1993年那个时候,社会对心理学的认知度很不够,心理所的生存状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几个月都没一个人来。好不容易来一个人,问的却是:“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未来几年的财运?”他竟当我们是算命的。

我们一直坚守自己的理想到了今天,算来已有20多年了。今天的工作比起当初,就显得格外忙碌而充实。除了咨询就是演讲或者撰稿。总是围绕着人、意义、幸福、价值而展开。回顾心理咨询机构24年的历程,成长之路,就是弯弯曲曲,进进退退,没有一帆风顺。弯路也是路,冤枉钱也是钱。不走弯路,就找不到正确的路。不花冤枉钱,就花不了对的钱。

这么多年来,快乐、意义、价值、人性、心灵这样的问题不断地拷问和引领着我们,促使我们去更加深入地思考。在和来访者的若干交流和分享当中,对人性,对真正意义的快乐确实有些感受和体验,是他们和他们遇到的问题直接或间接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和深度。

《情商与压力管理》并不想成为一本严肃的心理学读物,追求的是一种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幽默、直觉和跨界的愿景。如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几个好友围坐在公园的露天茶座,既讨论存在的意义,又笑谈着时事和热点;既坦露真实的人性,又争论着价值的底线。这种讨论既认真、积极、发散,又坦然、真实、聚焦。以感性的话语表达理性的想法,避免抽象的、沉闷的、冰冷的说教。用文字叙事或“拍案说理"的风格,表达对价值、幸福、人性、关系、感情、教育、压力、社会的一系列问题的心理学解读。

作者从教30余年,承蒙听众的喜欢,多次被评为优质课教师。在这本书里,也力求把课堂上追求的境界和听众的体会贯穿在字里行间,“一是感觉轻松,时间过得快;二是愉快,接纳人性,悦纳自己;三是有启发、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