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绝世英才的风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分钟读历史关键

赵孝成王作为长平之战中赵国的决策者,表现得很昏庸:轻信谣言,弃老练的良将廉颇于不顾,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就算赵括的母亲提出具体的警告,也不采信。

赵孝成王之后的继承者也好不到哪里去。廉颇和李牧两人的遭遇,反映出赵国的每况愈下都是由赵国领导者造成的。前后几任赵王都不懂得使用人才。

人才都渴望能被明主所用,若不能在国内一展长才,就可能被迫到其他国家去寻找机会,这便是所谓的“人才外流”。在《史记》里,这种现象随处可见,但廉颇的例子不免让人多生感慨:廉颇人在他国,却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心志,而赵王竟因“谗言”就否定了他的能力。

南宋词人辛弃疾同样也有怀才不遇的悲愤,他在《永遇乐》一词里写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坦白说,这已经不只是辛弃疾才有的感叹,而是所有怀才不遇的人都会有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