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党的代表大会知识(8)
125.简述党的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的八大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在政治关系方面,强调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大会还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
126.简述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会议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完全肯定了当时的“大跃进”形势,宣称中国正处在马克思曾经预言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经济文化事业完全能够以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速度发展。会议还指责当时许多比较实事求是,对高指标、“大跃进”抱怀疑态度的人是什么“观潮派”“秋后算账派”。会议号召在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拔白旗、插红旗”。这些批评的压力,大大助长浮夸不实之风,使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进一步膨胀起来。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均大大提高。这样,第二个五年计划一开始就抛开了党的八大一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标。会议还提出,将原来国务院各部门管理的企业交给地方经营管理,原来由中央掌管的经济等方面的管理权力也要向地方下放。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从各个方面开展起来。
127.试析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对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作了论述,他指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地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28.为什么说党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九大从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气氛所笼罩。林彪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核心内容是阐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而对于党应该怎样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却根本不予提及。作为“文化大革命”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个理论对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大会通过的党章没有关于党员权利的规定,却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这种完全违反党的组织原则的做法,在党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大会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林彪、江青帮派中的骨干和亲信占半数以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中许多功勋卓著的革命家被排斥在外。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因而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29.试析党的十大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党的十大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提前举行。大会的议程有三项: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代表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并向大会提出《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选举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仍然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文化大革命”。大会把“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认定为“客观规律”;预言“林彪反党集团的垮台,并不是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结束”,这样的斗争还会出现10次、20次、30次。这样的“左”倾指导方针使“文化大革命”愈拖愈久,破坏性后果日益明显。在上海造反起家的王洪文在十大竟当上党中央副主席。但这时,也解放了一批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备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有些老干部进入了中央委员会。周恩来、叶剑英、李德生被选举为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王稼祥等被选进中央委员会。
130.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大没能完成从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上实现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和动员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这次大会的政治报告仍然肯定了“文化大革命”,认为“这种政治性质的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成果”;对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报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要“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中,实现安定团结,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以最终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这就起了严重阻碍拨乱反正的消极作用。可以说,党的十一大没能完成从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上实现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直到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以彻底完成。
131.党的十二大通过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确定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是什么?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十二大确定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生产总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元左右,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大会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在部署上,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132.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十三大以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制定加快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蓝图而载入史册。
133.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
134.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哪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1)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3)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一致认为,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好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135.党的十五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136.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137.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其意义是什么?
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了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政治体制改革新思路,是党对执政方式问题认识上的飞跃,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38.简述党的十六大报告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六大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139.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哪些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40.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41.党的十八大是如何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4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