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能力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领导能力现代化导论(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更将“协商民主”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并要求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由此,中国的协商民主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进程,协商能力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2015年2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内涵,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渠道程序,对新形势下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作出全面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通过法规形式对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协商民主做出制度规定,并上升为制度层面,以协商民主制度推动协商能力提升。

二是服务能力的新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这就要求干部必须重视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这既是一贯要求,也是新的要求,服务群众的能力必须与时俱进,满足群众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服务型政党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一起都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这就意味着全党全国干部都必须高度重视为群众提供服务。十八大报告中多处凸显“服务”理念,比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都与“服务型执政党”这一定位息息相关。不止政府的行政行为要由“管理”转到“服务”,党的执政行为也要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旨在适应新形势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

三是法治能力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用一次全会的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强调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再加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干部法治能力的强调,这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第三次在全党报告中要求“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并且将提高法治能力的主体范围从“领导干部”扩大到一般党员,再一次明确表达了党员干部从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提高运用法治能力治国理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路径。在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背景下,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必须切实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遇到问题找法的思维方式,养成解决问题用法的工作方式。

四是改革创新能力的新要求。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不二法宝,未来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创新。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及决策部署,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推进新一轮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将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其中,“创新”排在第一位,这既是国家治理的首要理念,也是治理能力的首要构成。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对干部队伍来说,必须注重改革创新能力的提升,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在领导工作的全过程,以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推动和带动全社会的改革创新。

领导能力现代化除了要求领导干部具备协商凝聚能力、服务引导能力、法治保障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这四大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价值引领和决策执行这两大能力。价值引领能力统领领导能力,决定着领导能力的方向,为领导能力现代化定航导向,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决策执行能力则是每一种领导能力的内在构成,不管是价值引领还是协商凝聚、服务引导、法治保障和改革创新,它们的实现既需要做决策、定目标,又需要促执行、抓落实。因此,领导能力现代化重点围绕价值引领能力、服务引导能力、协商凝聚能力、决策执行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法治规范能力这六大能力进行探讨。

第二节 治理体系现代化与领导能力现代化

治理体系现代化呼唤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反过来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决定着治理能力的构成,治理体系的内涵变了,治理能力的构成也要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也影响甚至决定着治理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治理能力重在领导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又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

1.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概言之,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包括“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五位一体”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治理体系现代化即以“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为主要内容构建的各种制度体系,阐明的是国家治理的目标和内容,重在干什么。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最大特点是统筹协调,系统推进;是两点论,而非过去唯GDP至上的一点论。

治理体系现代化所呈现的“整体性”特点决定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方向和基本目标是治理能力的协同性,具备大局意识和全局思维。实际上,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新常态下的发展理念的要求,实际上也是治理能力的五大要求,即领导干部的创新发展能力、开放发展能力、协调发展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和共享发展能力。

创新发展能力强调的是现在和未来两个发展阶段的协同,既立足当下,更注重未来。协同当下和未来两个阶段的能力重在创新,唯有创新方能持续发展,永续发展。

开放发展能力强调的是内部和外部两个空间的协同,既要考虑内部,又要观察外部,协同内外两个空间的能力重在开放,唯有开放方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实现内部和外部的能量交换与平衡。

协调发展能力强调的是内部不同事项之间的协同,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考虑政治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这几个方面之间如何协调推进,既有重点,又统筹兼顾,考察的就是干部的协调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能力强调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协同,既要考虑人的发展,又要考虑自然界的承载力和对人的发展对自然的破坏作用,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之间的有机平衡。

共享发展强调的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协同,既要考虑精英的想法,又要考虑平民的态度,即使在精英和平民两大群体中,也有不同层级群体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共享发展注重尽可能弥补不同群体之间发展的鸿沟,旨在实现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是共享发展的一个目标。

2.领导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国家治理的实践探索共同阐明了干部领导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构成,即价值引领能力、法治规范能力、协商凝聚能力、服务引导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决策执行能力。这六大领导能力实际上与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五大能力是高度一致的,创新发展能力基本对应改革创新能力,开放发展能力基本对应协商凝聚能力,协调发展能力基本对应服务引导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基本对应法治保障能力,共享发展能力基本对应价值引领能力,五大发展能力又需要决策执行能力。因此,五大发展能力和六大领导能力本质上都是对新形势下干部应具备的领导能力的新要求。

从领导活动来说,六大治理能力与领导工作的主要环节相契合,领导工作主要包括价值选择、决策制定、决策执行和改革创新四大环节,领导能力也相应地嵌入到各个环节中去。

第一个环节是价值选择,即领导干部慎重考虑为什么干,唯GDP是一种价值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也是一种价值选择,这实际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初心问题,回答的是领导干部的本色是什么。这个价值选择必须纳入法治轨道,通过法治方式予以保障,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的价值引领能力和法治规范能力,善于把决策价值上升为制度规定,并通过制度规定保证决策价值的实现。

第二个环节是决策制定,即领导干部必须决定要干什么,当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小目标是什么。具体的决策实际上是为选定的领导价值服务的,决策必须服务服从于领导价值,必须能够实现领导价值。通常情况下,领导价值往往由不同的决策目标构成,这些决策目标是什么,哪些决策应当优先,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的协商凝聚能力。领导决策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些具体决策事项不能完全由领导干部说了算,而是应当通过协商,与相关主体与人民群众通过协商来确定。

第三个环节是决策执行,即领导干部如何干,如何来实现决策的目标。领导的本质不是自己干,而是带领干部和群众一起干。领导干部不能总是强制群众干事情,而是必须善于通过提供服务来引导群众干事情,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的决策执行能力和服务引导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改革创新,即领导干部必须超前考虑下一步干什么,即群众的当下需求满足后,下一个需求是什么、如何实现,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能力。时代在变,群众的需求在变,技术也在变,这一切的变化反映到领导工作中,就需要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通过改革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价值引领能力能够发挥愿景领导的作用,法治规范能力能够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协商凝聚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凝聚决策共识,服务引导能力能够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决策执行能力能够确保决策目标的落地,改革创新能力能够动态调整领导工作的方向,这六大治理能力的共同特点以柔隐性为重点,但又强调柔隐与原则的结合,极大地超越了过去强调的以强制和刚硬为主的国家管理。

治理能力强调柔性和隐性的影响力,这既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又是治理能力的内在含义。治理体系现代化所呈现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特点决定治理能力必须注重协商认同,强调柔性和隐性。治理能力内在要求国家治理必须注重条理、道理、法理等,强调顺势引导,这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在领导能力现代化,重在领导力的修炼和提升。

二、领导能力现代化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治理能力与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回事。在一定的治理体系下,往往可以通过干部领导能力的现代化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干部领导能力的提升必然会把某一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层面加以推广应用,这个过程就是领导能力现代化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

以当下最重要的精准脱贫工作为例。精准脱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具体举措,事关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信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难点在于贫困问题,解决贫困问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关键在精准识贫、精准脱贫。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又是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还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逾8000万人还没有脱贫,一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匹配,另外,精准脱贫不只是让贫困户吃饱饭,而是整体性脱贫,“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脱贫。精准识贫脱贫工作不只是扶贫干部的工作,更是全党全国和广大领导干部的事情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