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实务(2017修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2)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一要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少的实际,重视在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积极稳妥做好在出资人中发展党员工作。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注重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并做好在劳务派遣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努力实现职工50人以上的企业都有党员。要按照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把入口关,注重发展创先争优中涌现出的优秀职工特别是先进模范人物入党。注意在无党员企业,特别是生产经营比较稳定、职工人数较多、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发展党员。二要推广各地在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创造的“双培双找”等好经验,本着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三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确保新党员质量。注重把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会、共青团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职工作为培养、发展党员的重点,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四要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天(或不少于二十四个学时)。未经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

(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更多地吸收到党内,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形势下,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一是将党员培养教育纳入企业总体培训规划。要充分利用企业业余党校、职工学校、企报企刊等阵地,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市场营销、岗位技能等知识培训。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灵活性,积极推行错时学、轮班学、小组学、自学等有效办法,切实解决工学矛盾。

二是从严管理党员。严格经常性的党内组织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管理。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理顺党员组织隶属关系,确保每个党员都能纳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的管理之中。创新党员管理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改进党员管理工作,推进全国党员信息库建设,提高党员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是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按照明确责任主体、分类管理服务、多方协同配合的要求,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关爱帮扶、权益保障等工作。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方便他们转接组织关系,引导和督促他们主动亮明身份,参加党的活动。要通过召开企业员工座谈会、茶话会、联谊会等方式,宣讲政策,做好不愿转移组织关系党员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接转组织关系。要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双亮双看”活动,即“亮身份,看思想上的差距;亮形象,看工作上的差距”,动员“口袋”党员愿意主动亮身份,回归组织。要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中流动党员、农民工党员较多的实际,积极探索流动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要规范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组织关系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构建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四是探索推行“网上组织生活”。要利用公开电子邮箱、QQ群号等网络手段,寻找“口袋”党员。要针对企业党员存在活动集中难、信息沟通难、教育监督难等方面的问题,借助“远程教育进企业”等载体,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讨论,为党员职工增强本领、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创造条件。

五是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使党员队伍更加纯洁。处置不合格党员要按照稳妥、慎重的要求,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不定比例、不下指标,认真执行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对被劝退和除名的党员,党组织要做好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相关工作。

六是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充分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维护党员合法权益。坚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党员,通过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结对帮扶、设立党内帮扶资金等措施,帮助支持生产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积极推动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党员和因公牺牲党员遗属纳入社会救助。健全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调整机制。加大优秀共产党员宣传表彰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七是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窗口等形式,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重点联系农村和居住地群众、基层单位职工群众和生产生活困难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问题,既包括扩大面的问题,也包括提高辐射力、影响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特点,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组织设置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真正实现有效覆盖。切实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覆盖,就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党员的自豪感

和荣誉感。一方面,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转变原有组织本位的传统理念,充分尊重企业党员的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发言权等民主权利,结合企业发展开展“党员民主恳谈会”“党员建议会”“党员沙龙”等活动。另一方面,要把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主体,注重发挥每位党员的特长,注重创设有效平台,如企业党员“创业承诺制”“服务承诺制”“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示范岗”等制度,发挥每位党员的作用。要把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日常活动,不断深化开展“三培养两推荐”活动。积极探索党员帮学带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数量众多的优秀党员人才队伍。借鉴干部考察任用制度,向非公企业推荐,输送党员职工。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管理人才推荐考察“党员三优先”机制,在同等条件下实现党员“录用、培训、提拔”三优先,提高党员在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

立足岗位服务争先,发挥党员实质作用。要切实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大讨论,让党员真正知党、爱党、信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员意识,引导党员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岗位做起,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使“争做一流业绩、争当时代先锋”成为企业党员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企业党组织要带领企业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在同职工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职工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本领,真正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公认、企业出资人认同的服务型党组织。要引导党组织党员在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中发挥实质作用,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更紧密地结合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切实解决影响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本着“简便易行、通俗易懂”的原则,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活动主题和载体,尽量简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的程序,更多贴近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工作岗位特点,不断提高承诺、点评和评议工作的实效。

(二)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拓展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组织覆盖

非公企业面广量大、类型多样、企业变化快、人员流动快,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公司法》的规定,重视抓好在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生产经营稳定的企业,单独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同时,对大量仅有个别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要考虑政治基础、党员力量、内外部因素等方面情况,按照“因企制宜、灵活设置、注重实效”的原则,突破以企业为单元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注重发挥区域性、行业性党组织的作用,依托开发区(园区)、商务楼宇、乡镇(街道)、村(社区)和行业协会积极探索党组织设置的多种方式。

1.企业联建。对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生产经营联系比较紧密,但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以一家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党组织为核心,联合若干家规模较小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联合党组织。企业联建模式主要适用于同一区域内、行业相近的企业,并在几家企业中有合适的龙头企业。

2.村企合建。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要求,突破行业界限,与企业所在地村通过村企共建党组织的形式,实现党建工作共建互动。村企合建模式可以发挥村党建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信息、人才优势,有利于形成“以村带企、以企促村”的工作格局,推进企业和农村共同发展。

3.商会共建。对行业特征较为明显的企业,积极探索“支部建在行业上”,依托行业协会等行业性商会,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把会员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联合党组织;对地域特征较为明显的企业,依托地域性商会,突破行业限制,把来自同一地域、不同行业的会员企业联合起来,共同组建商会党组织。没有党员的会员企业,由商会党组织帮助其发展党员;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会员企业中的党员,可以把组织关系落实到商会党组织,统一管理;条件成熟的会员企业,商会党组织指导帮助其单独组建党组织。

4.区域统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突破企业、行业限制,改变传统的以纵向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单位制建党模式,把区域内所有非公有制企业纳入建党范畴,按区域、网格、片组等,统一建立区域性综合党组织,统一开展党组织活动。在企业集聚的工业园区,可以将整个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工作单元或划分为若干区域,设立园区党组织,聘用专职党务工作者,统一管理区域内企业的党员,并负责园区内未建党组织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商贸企业分布集中的商务楼宇、集贸市场、商贸区可以以一幢楼宇、一个市场、一个街区为单元,统一建立党组织。

5.坚持党群共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要通过党建带工建、带团建,以党群共建为载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组织共建、阵地共建、队伍共建,通过党的组织与群团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党员队伍与职工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党务工作者队伍与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构建党建群建双向促进、良性互动的崭新局面。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把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范畴,积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现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

同时,要注意进一步规范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多种组建方式,以企业内部单独建立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党组织作用为基本依托,继续探索依托商会、市场、产业链、楼宇、园区、科研创新团队等扩大“两个覆盖”的组建类型,解决市场、楼宇、园区等联合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党群共建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组织共建、阵地共建、队伍共建;还要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条件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的有效方式,扩大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