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信息结构:控制力的各种行为模式(1)
在人类社会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其他社会形式,蚂蚁社会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被人类看起来十分渺小的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它们各自都尽心尽力地执行着特定职能。蚂蚁们被分为很多阶级,有的是专职士兵,有的是搬运食物的工人,还有一些高度特殊化的个体,它们是蚂蚁社会的皇帝或皇后。当然,对这些角色而言,这也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如果将蚂蚁社会的模式应用于人类社会当中,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成为彻彻底底的法西斯主义,我们所追求的自由平等也将不复存在。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一个生命体从诞生那一刻起,他的社会职能就已经被确定了。统治者、士兵、工人、农民,每一个人的职业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一代一代无休无止的永远延续。
这就是本章的一个主题,法西斯主义者之所以渴望在人类社会中建立一种蚂蚁式国家,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于人和蚂蚁的本性他们存在着严重误解。蚂蚁社会是一种被定型的社会,而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永久保持一种行为模式而生存,因为伴随生命不断延续的,还有我们的学习过程。
1.双向通信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知道,无论是高级的机器还是若干比较高级的生命体,它们都能做到让自己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它们让自己的行为模式得到改变,最终达到减熵的目的。这些有机体都是形式较为高级并且可以通信的组织或个体,对它们而言,过去的环境是形成其过往经验的主要原因。同样地,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帮助个体改变行为模式,以便于它们能够更好地去适应未来环境,并对新环境的特殊要求做出回应。
具体来说就是我所说的有机体现象并不像莱布尼茨在单子世界一样,它不会在出现之初就早早地预定了同世界的和谐,而是依据自己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同宇宙以及它自身在未来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偶然情况去寻求自身和环境的新平衡。
如果对生命体和机器之间进行一个有效的类比,那么我们目前所研究的这个问题,在物理学领域内贡献最大的人就是阿西贝博士了。同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反馈形式一样,学习也是一种信息交换过程。而且它同简单的反馈一样,都是从未来看过去和从过去看未来存在诸多不同的过程。
无论是社会的,还是机械的,有机体都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且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合目的的。在时间的长河里,它们的存在都有特定的方向,就像一支飞向特定目标的箭。但凡能够学习的生物,他们都会预定自己的方向和目的,而不像古代神话当中的两头蛇,走到哪里都无所谓。对每一个生命体而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从过去走向未来的单向过程,无法互换。
反馈对于学习的作用我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例子——巴拿马运河上的水闸来说明。巴拿马运河上的各个水闸,它们的控制室都是双向通信中心。也就是说控制室具有两种作用:一方面通过发出信号来控制牵引机车的运转以及闸口和水门的开关;另一方面在控制室内我们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仪表,它们的存在表明控制室除了通过信号来控制各类开关之外,机车、水门和闸口收到信息之后还要通过仪表的反馈证实它们已经在切实执行命令。
所以通过仪表的信息反馈,工作人员能够最快速地知道哪些机器在正常工作,哪些出了问题。总之,通过这种方式,对于水闸故障工作人员可以联想到所有可能,然后找出问题关键并将它们一一解决。
不仅仅是巴拿马运河的水闸可以应用到控制原理,个人、军队乃至于国家也可以运用这种原理。当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两支英国军队,一支来自加拿大,另一支来自纽约。由于指挥上的失误前一支部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抵达目的地,最终导致了战役中的惨败。
其实这样的结果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有一个完备的双向通信程序就可以做到。所以这也有力地说明,无论是何种社会组织,行政单位、企业抑或学校、家庭,这些组织的个体必须要参与到双向通信过程当中来,而不应该只进行自上而下的单向通信。比如一个演讲者,对他来说最困难的事情可能就是对一个面无表情的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鼓掌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鼓掌的目的就是要在演讲者心中引起一定的双向通信。
2.学习能力,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社会学领域或者人类学领域来讲,社会反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纷繁多样的通信模式。有一些社会看起来与众不同,例如爱斯基摩人的社会,在那里我们看不到领袖制度的痕迹,社会成员之间也没有非常明显的从属关系。那么对此我们可以确定,爱斯基摩人那样的社会团体的基础,只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特殊条件下,大家对食物和保暖方面的共同愿望而已。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社会,它们分成了很多阶级,例如在印度我们就能感受到多阶级社会的特点。这样的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被预先决定的种族,他们的通信手段都会受到门第和社会地位的严格限制。而在君主专制的社会,整个社会都会受到专制君主的统治,人与人之间也存在鲜明的从属关系。封建社会之前的奴隶制社会,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这类社会中通信技术都是非常特殊的。
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生活在轻松的社会团体之中已经成为他们长久以来的习惯。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体和阶级之间并无太过明显的界限,因此通信也没有太大的障碍。但虽然如此,美国目前依旧没有在通信方面达到理想的程度,这还是一个白人至上的社会,种族的天生优越感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始终存在,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通信理想是无法达到的。
同时对于这种被限制的民主制度来说,有很多将效率作为最高理想的人依然认为这样太过于无政府主义。在效率至上者眼中,一个人就应该从孩提时代开始就被指定到合理的社会轨道上,这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更能明白自己所应担负和执行的社会责任。
这是一部分美国人的社会愿景,而在我看来这样一幅愿景当中存在着太多的倾向,也存在着太多对未知未来所蕴含的无数机会的全盘否定,因此这种未来本身就是可耻的。不仅是我,还有很多人也都秉持同我一样的观点。也正是这样的缘故,虽然很多人都期许和依赖社会秩序井然的国家,也默许从小就被赋予的各项社会职能,但是他们却不会公开地承认这一点,哪怕被迫使。
这些人担忧自己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所以更多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观念和偏爱。而外界通过对这些人的种种行动的解读,已经足够能读懂他们内心的所想和期望。一个商人,他会为自己寻找一批唯命是从的亲信,这些人围绕在他身边,让他同自己的雇员隔离;同样一个研究机构的领导者可能会给每一个研究员指定一项单独命题让他们研究,但是却又不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这样研究员们就不会让自己的工作范围超出既定课题,更避免了那些心怀叵测者窥见整个研究要领的可能。
这一切都在证明着,人们所期望的民主并非大众所理解的那样,更不是人们愿意在其中生活的社会秩序。每一个人都一样,他们所向往的所谓井然有序的乐园,实际上是在生命的最初就被指定了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职能的国家。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莱布尼茨的自动机,在通往偶然性的未来的过程中,它会提供种种可逆的活动,而人们生活的真正条件恰恰就是这种活动。
观察蚂蚁就会发现,在它们的社会之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定职能,而且每一个成员都会尽心尽力地去执行这种职能。蚂蚁社会还存在专职防卫看守的士兵阶级,同时也存在另一些特殊执事者,如蚁后。
如果将这种社会作为人类的社会模式,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将生活在法西斯国家中。其中,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他的生命轨迹就已经被确定。从诞生开始他就有了特定的身份和职业,而且是命中注定:工人永远是工人,农民始终是农民,士兵则无法改变士兵的命运,而统治者永远是居于高位。
而法西斯主义者所期盼的至高理想实际就是蚂蚁社会的模式,他们期望以这样的模型建立国家,然而这种期望在本质上将是对蚂蚁和人的本性的最大误解。在哈佛对生物学的研究让我确定,像蚂蚁一样的昆虫,它们自身生理发展结构决定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不会学习的愚蠢个体,所以它们也不会随着种族的进化而发生太大改变。同时,昆虫的生理发展结构也决定了它们是一种价值低廉并且数量庞大的群体,它们的个体价值微乎其微,不比一次性纸杯多多少。
通过这种论证也能表明,人类同这些昆虫最本质的不同就是我们的智力,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是具有学习能力的,我们可以进行大量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一个人一生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的生体本身就存在着这样的能力。人的感官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特征,这种特征是我们所固有和特有的。也正是在这两种特性的帮助下,人类才得以依靠自己的智慧建立起了文明家园。
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抛开同蚂蚁相比而来的优越性,也抛开个人的思想与价值,然后完全搬照蚂蚁社会创建一个法西斯国家,那么这样的做法同样也是对人性本质的蔑视和贬值。从经济学上说,人的本质蕴含着无限潜力,而法西斯社会就是对这种潜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始终相信,人类社会同蚂蚁社会相比要存在着更多价值和用处。如果非要把人限制在一个禁锢里,让他从小到大重复着单一的社会职能,那么我认为他连一只好蚂蚁能做的都无法做到,更遑论做一个好人了。如果真的存在那种想方设法让我们按照固定不变的模式发挥个体职能,或者将个体局限在一个恒定范围的人,那么这个人也就从另一方面向社会表明,人类前进的动力只是自身能力的一半而已。
在这些人的世界里,所有人的可能性几乎全部被废除、抛弃,这样做已经不仅仅是限制人们适应种种未来的可能,更是将我们长久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机会毁灭了。
3.动物社会的蜕变过程
以蚂蚁的个体结构而论,让蚂蚁社会成为自然界一种特殊社会结构本身就带有强烈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无论是在蚂蚁个体解剖学上,还是在生物学中都能看到它出现的深刻根源。在地球上,人类和昆虫都是以呼吸为生命系统动力的生命形式,而且二者都经历了从水生生物到陆地生物这一时间漫长、要求严格的历史过渡。同样,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下发生,无论哪种动物,只要经历过水生到陆界的过渡就必然要经历呼吸循环系统、有机体和感觉器官等多方面的根本性改造。
在这一过程中,陆生脊椎动物的躯体在机械方面的不断加强,其实是跟随着几个并不相互关联的路径进行的。而大多数软体动物则是同一些其他生物群一样,它们会从自身外皮的某一个部分分泌出来一种组织体,这类组织体含有丰富的钙,但没有生命,最终将成为它们的甲壳。
甲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生长强化的过程,从动物的早期阶段一直到它们生命终止,这类组织体会一直分泌、添加,这一点通过那些螺旋形式生长的生物群身上就能看到。对这类动物来讲甲壳可以对它们自身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而如果它们在动物生命的中期阶段就长得非常大的话,那么这将会成为一种非常大的负担。所以在进化过程当中蜗牛走得如此缓慢、生活得如此安静就有了恰当解释。
除了蜗牛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壳类动物,它们的壳越轻负担就越小,相应的它们的防卫能力也就越差。对于它们来讲壳的出现是一种沉重的负荷,而对于人类研究或者其他陆生动物来说,这种东西的出现并无特别重大的意义。
同动物不同,人作为最高智慧群体所代表的是另外一个发展方向,这一点在所有脊椎动物的进化演进当中就能看到。在无脊椎动物群体当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章鱼,它是无脊椎动物族群高度发展的标志性方向和形式。而在所有生物形式中,软骨让缔结在组织内部的一些部分得以凝聚在一起,变成有弹性、坚硬且密集的胶状物。
软骨的出现是为了吸附肌肉,肌肉是保持动物生命活跃所必需的组织。在高等脊椎动物当中,原始的软骨只能起到临时支撑作用,随着生命的演进它们很显然已经无法适应这类动物的生存需求,于是一种更加坚硬的材质——骨出现了。骨能够更加有力地去吸附肌肉、支撑躯体,不过高等脊椎动物身体中的骨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构成都不是活组织,恰当地说应该是胞间组织。但神奇的是这些没有生命的胞间组织之内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胞、细胞膜以及营养血管等众多的活结构。
为了适应自身需求,脊椎动物不仅在进化中出现了内骨骼,而且它们还发展出了其他的特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们的呼吸系统。这些动物为自己“装备”了健壮的腮或肺,以保证自身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同外部媒介物相适应,并且让自己的血液进行有氧交换。而且因为脊椎动物的血液当中含有一种呼吸色素,主要集中于血球当中,职能就是输送氧气,所以这一过程的效率要比无脊椎动物高很多。